纯棉纺纱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中特纱,隔距根据表格选择 . 纯棉纺纱设计 第 17 页 共 40 页 17 ( 4)钢领与钢丝圈的选配 根据,《现在棉纺技术》表 810,查询。 本纱特数为 纯棉纱 ,选配如下表: 表 212 钢领与钢丝圈的选配 钢领 钢丝圈 适纺线密度范围及品种 型号 边宽( mm) 型号 线速度( m/s) PG1 FU,W321 38 13— 29tex 棉纱,混纺纱 后加工工艺主要参数 ①普通络筒速度为 500700m/min,自动络筒机速度为 8001800m/min. ②张力的影响因素:络筒速 度,导纱距离,纱线号数,张力器压力。 主要通过络纱时压在纱线上的张力片重量进行控制,张力大小就是张力片重量的大小进行调节。 表 213 张力片的配置 纱线号数(特) 6036 3224 2218 1614 12 以下 张力片(克) 2540 2030 1525 1218 710 本纱线为 特,张力片尾 35 克。 纯棉纺纱设计 第 18 页 共 40 页 18 第三 章 纺纱上机工艺设计 开清棉工艺 、 棉卷质量要求 目前的开清棉工序的质量检验项目有:棉卷含杂率、棉卷质量、棉 卷重量差异和棉卷不匀率等。 此外,还要进行各机台的落棉试验,分析落杂情况,控制落棉数量,增加落杂,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等。 节约用棉是指在不影响棉卷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具体做法是提高各单机的落棉含杂率和降低开清棉联合机的总落棉率,亦即统破籽率。 由于总落棉率的多少直接影响每件纱的用棉量,所以是节约用棉的主要控制指标。 其中含杂率的多少,影响开清棉联合机的除杂效率和棉卷含杂率。 提高质量和节约用棉量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涉及的面很广,不仅与原棉有关,而且与工艺调整、机械维修、操作管理、温湿度控制等都有密切 关系。 、 开清棉工艺设计原则 开清棉是纺纱的第一道工序,通过各单机的作用逐步实现对原棉的开松、除杂、混合、均匀的加工要求。 各单机的作用各有侧重,开清棉工艺主要是对抓棉机、混棉机、开棉机、给棉机、清棉机等主要设备工艺参数进行合理配置,其工艺应遵循“多包取用、精细抓棉、混合充分、渐进开松、早落少碎、以梳代打、少伤纤维”的原则。 、 开清棉工艺流程 FA002自动抓棉机179。 2→ A035E混 开 棉机﹙附 FA045B型凝棉器﹚→ FA106型豪猪式开棉机 (附 A045B型凝棉器 )→ FA046A型振动棉箱给棉 机 (附 A045B型凝棉器 )→ FA141 型单打手成卷机179。 2 台 、 各单机工艺参数配置 ( 1) FA002 抓棉机 : 刀片伸出肋 条的距离为 ,抓棉小车打手转速为740r/min,抓棉小车行走速度为 2m/min。 依据:减少抓棉打手伸出肋条的距离, 设为 , 这样抓棉块小,开松度好, 实现多包取用,精细抓棉。 ( 2) A035E混开棉机 : 依据: AO35E 混开棉机在满足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水平输棉帘速度,提高角钉帘线速度,以加大角钉之间的撕扯力,提高原棉的开松度和混合效果。 刀片打手、豪猪打手下配 置较大的尘棒隔距,创造棉籽、籽棉、大破籽等大杂早落和未碎先落、多落的条件,为后续设备进一步除杂打好基础。 主要速度: 输棉帘线速度( m/min) : 角钉帘 线速度( m/min) 均棉罗拉转速( r/min) 角钉 打手 ( r/min) :443*160 170 = 刀片打手 ( r/min) =960*120 260 = 纯棉纺纱设计 第 19 页 共 40 页 19 两角钉机件间的 主要隔距 : 依据: 角锭帘与压面帘的隔距:一般为 40mm80mm。 角钉帘与均棉罗拉隔距:一般为 2060mm..它们 间隔距小,开松作用好,减小隔距还可以使出棉稳定,有利于均匀给棉。 在保证前方供应的情况下取隔距较小为宜。 但隔距减小后,通过棉量少,机台产量低,所以在减小隔距的同时需增加角钉帘的速度。 所选隔距如下: 角钉帘 压棉帘( mm) :60 角钉帘 均棉罗拉( mm): 40 角钉帘 角钉打手隔距( mm): 5 打手 尘棒间隔距 : 依据:一般纺中线密度纱,进口隔距采用 ,出口隔距采用 1620mm.由于此处隔距不易调节,在原棉性质变化不大时一般不予调整。 此处隔距应该按由小到大的规律配置,以适应棉块逐渐开 松、体积膨胀的要求。 角钉(刀片)打手 尘棒 ( mm):进口: 12;出口: 16 小豪猪打手(一) 尘棒( mm):进口: 14;出口: 17 小豪猪打手(二) 尘棒( mm):进口: 14;出口: 17 ( 3) FA106 豪猪开棉机 : 尘棒间隔距( mm) : 依据:尘棒间隔距应根据原棉含杂多少、杂志性质和加工要求配置。 一般情况下,尘棒间隔距的配置规律是从入口到出口,由大到小,这样有利于开松除杂,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 进口一组尘棒间隔距为 1115mm,中间两组为610mm,出口一组为 ,尘棒间的隔距可 通过尘棒安装角在机外整组进行调节。 本纱为中特纱,所选隔距为: 进口一组: 15mm 中间两组分别为 ( mm) : 8 出口一组为( mm) : 6 打手与尘棒间隔距 (mm): 一般情况下,尘棒间隔距的配置规律是从入口到出口,由大到小,这样有利于开松除杂,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 进口一组 1014,中间两组 1117,出口一组。 本纱为中特纱,所选隔距为: 进口一组: 12 出口一组: 16 给棉罗拉与打手隔距 (mm): 此处隔距较小时,开松作用较大,纤维易损伤,此隔距不经常变动,应根据纤维长 度和面层厚度而定。 当加工较长纤维、喂入棉层较厚时,此隔距应放大,加工棉纤维时用 6mm. ( 4) FA141 成卷 机 : 纯棉纺纱设计 第 20 页 共 40 页 20 依据:适当加大风扇速度与综合打手速度速比,提高风扇速度,放大尘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提高进一步排除细杂的能力。 隔距: 打手与天枰罗拉之间的隔距,一般在 ,一般在喂入棉层薄,加工纤维短而成熟好时,此隔距应小,反之,则适应放大。 此处喂入棉层不算太薄, 天枰罗拉 打手 隔距选为 ( mm)。 打手 尘棒间隔距,一般 进口 810mm,出口 1618mm, 随着棉块逐渐开松,体积变大,进口选 为 10mm,出口选为 16mm. 尘棒间隔距 ,一般为 58mm,适当放大此隔距,可提高单打手成卷机的落棉率,但应避免落白花。 此处隔距: 7mm。 综合打手速度,一般打手速度为 9001000r/min,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打手速度,可提高除杂效率。 综合打手转速: 主要速度( r/min):天枰罗拉转速 ,风机转速 :,综合打手转速:,棉卷罗拉转速 :. 成卷规格和成卷机主要技术参数配置 ( 1) 棉卷定量设计 表 31 棉卷定量配置范围 纺纱线密度 棉卷干定量( g/m) 纺纱线密度 棉卷干定量( g/m) 粗特 32tex 及以上 ( 18 英支以下) 420450 细特 1120tex (58 英支 29 英支 ) 360390 中特 2130tex (28 英支 19英支 ) 390420 特细 10tex 及以下 ( 60英支及以上) 320360 根据所纺纱线为 中特纱, 棉卷设计干定量为: 400g/m. 棉卷实际回潮率: % , 棉卷特数为: Ntex=G 干*(1+%)*1000=400**1000=434000tex ( 2) 棉卷长度设 计 表 32 棉卷长度配置范围 纺纱线密度 棉卷长度( m) 纺纱线密度 棉卷长度( m) 粗特、中特 3638 细特、特细 3436 本纱线 中特, 棉卷设计实际长度: 38m,棉卷伸长率为 % 棉卷计算长度为 =棉卷实际长度 /( 1+棉卷伸长率) =38/( 1+%) = ( 3) 棉卷毛重(磅重) =棉卷净重 +棉卷扦重 =+= 棉卷重量偏差: 177。 200g ( 4) 落卷时间 =棉卷计算长度 /棉卷罗拉线速度 =棉卷计算长度 /( *D*N 棉卷) =( *1000)/( *230*) = ( 5) 速度计算 纯棉纺纱设计 第 21 页 共 40 页 21 ① 综合打手转速 n1( r/min) n1=n*D/D1=1440*160/D1=230400/D1=230400/250=(r/min) ② 天平罗拉转速 n2(r/min):设皮带在铁炮的中央位置 n2=n*D3*Z1*186*1*20*Z3/(330*Z2*167*50*20*Z4)=*D3*Z1*Z3/(Z2*Z4) =*130*25/17*25/26=(r/min) ③ 棉卷 罗拉转速 n3(r/min) n3=n*D3*17*14*18/(330*67*73*37)=*D3=*130=(r/min) ④ 风扇转速:风扇转速比打手速度快 200300r/min n4=n*D/D1*D2/170=1440*160/250*220/170=注: D=160mm。 D1=250mm。 D2=200,220,240,250mm ( 6) 产量计算 ① 理论产量 G=*D*n3*60*Ntex/(1000*1000*1000)*( 1+%) =*230**60*43400/1000000000*(1+%)= g/台 .h ② 定额产量:成卷机时间效率取 90% 定额产量 =理论产量 *时间效率 =*90%=开清棉工艺 抓棉机 原料 机型 主要隔距 主要速度 产量 刀片伸 出肋条 距离 ( mm) 打手间 歇下降 量( mm /次) 打手转 速 r/min 抓棉小 车行走 速度 m/ min Kg/台 . h 棉 FA002 2 2 740 800 开棉机工艺 棉 箱 机 械 机型: A035E 加工原料:原棉 主要隔距 主要速度 角钉帘 压棉帘( mm) :60 角钉帘 均棉罗拉( mm) :40 角钉帘 角钉打手隔距( mm) :5 打手 尘棒间隔距: ① 角钉打手 尘棒( mm) : 进口: 12;出口:16 ② 小豪猪打手(一) 尘棒( mm) :进口: 14;出口: 17 ③ 小豪猪打手(二) 尘棒( mm) 进口: 14;出口: 17 尘棒间隔距( mm) : ①进口一组: 12mm ②中间两组分别为 ( mm) : 8 ③出口一组为( mm) : 6 输棉帘线速度( m/min) : 角钉帘 线速度( m/min) 均棉罗拉转速( r/min) 角钉 打手 ( r/min) :443*160 170 = 刀片打手 ( r/min) =960*120 260 = 纯棉纺纱设计 第 22 页 共 40 页 22 开清棉工艺 开 棉 机 原料 机型 主要隔距 产量 Kg/台 h 给棉罗拉 打手 mm 打手 尘棒 mm 尘棒 尘棒( mm) 进 口 出 口 进 口 中间 出口 棉 FA106 6 12 16 15 8 6 800 开清棉工 艺 清 棉 机 原料 机型 主要隔距 产量 天平罗拉 打手 mm 打手 尘棒 mm 尘棒 尘棒( mm) 综合打手 转速 r/min Kg/台 h 进 口 出 口 棉 FA141 10 18 7 梳棉工艺 机型 : FA201 分析原料性能特点、成纱质量特点 该纱为纯棉普梳中特纱,配棉总体上原棉性能一般,成熟度、线密度、强力正常。 成纱质量上要求达到国标优级,条干 CV%不超过 %,1g 内棉结粒数不多于 35 粒, 1g内结杂总粒数不多于 60 粒,由于混用了部分低级棉,含杂和有害疵 点偏多,因此要保证成纱质量达到要求,要求梳棉能较好的排除细小杂质 和棉结。 配置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 速度选择依据 ① 锡林速度: 考虑为中特纱,所用梳棉机为 FA201, 为使除杂充分,锡林转速初定为 360r/min ② 刺辊速度:综合考虑刺辊分梳、除杂要求,避免刺辊速度过高对纤维的损伤加重,刺辊转速初定为 920r/min ③ 道夫速度: 速度范围为 ,本纱支为中特纱,除杂要求不高,速度可选择快些,。纯棉纺纱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