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件焊缝设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月在天津举办的第 23 届中国焊接博览会,我们对国内外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焊接生产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动向印象较深的是:核心技术的作用得以显现,数控和电源方面有发展,激光焊接技术成为一大亮点,机器人应用普及化。 可以认为,世界焊接技术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高效、自动化、环境友好方面有了新的进步。 焊接材料的种类更加丰富,焊接自动化、高效化、清洁化更加突出。 焊接技术的综合成本更低,焊接对工业的服务更加广泛。 同时,焊接中存在的手工、粗糙、脏乱、低速已基本消除,取而代之 的是自动、精密、清洁、高效。 产品情况 重型机械金属结构行业主要为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提供重型机械装备。 行业制造骨干企业如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郑州煤机厂、北京煤机厂、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等,主要制造大型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4~35m3 机械式挖掘机、1~6m3 液压挖掘机、大型加压气化炉、加氢反应器、大型舞台设备、航天发射塔架、焦炉机械设备、螺旋焊管设备以及大型 减速机、提升机、堆取料机、轧钢锻压设备、氧气瓶压机、水泥设备、粉磨、破碎机械、水利、工程机械、液压支柱、港口机械及环保设备等大型设备。 第二章 灰口铸铁焊缝设计 铸铁焊件存在的问题 焊后产生白口组织 在焊接 灰口铸铁 时,经常会在熔合区生成一层白口组织。 产生白口组织的原因是:由于母材近缝区在焊接时受到高温加热,当受热温度 860℃以上时,原来灰口铸铁 中得游离状态的石墨开始部分也熔于铁中,温度越高,熔于铁中的石墨也越多。 当冷却时,一般认为在 30~100℃ /s 的急速冷却条件下,熔于铁中的碳来不 及以石墨形式析出,而呈渗碳体出现,即所谓白口。 另外。 在焊接熔池中的石墨化元素碳,硅等不足也是产生白口的主要原因。 一般在窄小的高温度熔合区内,焊后很容易产生白口组织。 白口组织硬而脆,使得焊缝在焊后难 以机械加工,甚至会导致开裂。 防止白口产生主要措施是适当调整填充金属 的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改善焊缝技术的化学成分,增加石墨化元素的含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防止焊缝金属产生白口。 例如气焊用铸铁焊丝的碳,硅含量要比母材高( % ~%, %~%)特别是冷焊 灰口铸铁 时,焊丝中的含硅量可高达 %焊后 缓冷和延长熔合区处于红热状态的时间,使石墨充分析出,这是避免熔合区产生白口的主要工艺途径。 采取的具体措施是焊前预热和焊后保温。 由于气焊时冷却速度较慢。 因此。 对于防止白口极为有力 焊接接头出现裂纹 裂纹是焊接 灰口铸铁 的要问题, 灰口铸铁 焊接接头上的裂纹可能出现在焊缝金属中,也可能在基本金属即母材上。 母材的裂纹一般出现近缝区,可能是纵向,横向或斜向的。 由于 灰口铸铁 塑性极差,几乎不能发生任何塑性变形,而且强度又低,所以在焊接应力及铸件本身应力(组织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当局部应力大于强度极限时,就产生裂 纹。 严重时,会使焊缝金属和母材分离,即焊缝从基本金属上脱离下来,即所谓剥离。 如果焊缝强度较高而母材强度较低,或结合处产生白口时,由于白口铸铁收缩率( % ~2.%)比 灰口铸铁 收缩率( % ~%)大,且塑性也差,故均产生剥离。 焊缝金属内的裂纹,一般常见的是横向裂缝,有时也有纵向及斜向裂纹,在焊缝断口处没有高温氧化时常见的蓝颜色。 裂纹生成时常发出清脆的金属开裂声。 通常裂纹发生在热态焊缝金属的暗红色消失后,即 600℃ 以下,直到焊缝与焊件整体温度均匀化之前。 最容易发生裂纹的温度在400℃ 以下,通常这种在热 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裂纹称为热应力裂纹。 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灰口铸铁( HT)中的碳全部或大部分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分布于不同的基础上,断口呈暗灰色。 这类铸铁的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具有优良耐磨性和切削加工性等,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基体中的石墨呈片状分布,与基体结合力弱。 因此灰口铸铁的抗拉强度低、硬度低,塑性几乎为零。 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性能特点见表 2 22 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 表 21 灰口铸铁的化学成分 灰口铸铁的力学性能 表 22 灰口铸铁的力学性能 牌号 金相组织 /Mpa 抗拉强度 /Mpa 弯曲强度 /MPa 硬度 /HBS HT100 铁素体 ≥ 100 ≥ 260 ≤ 150 HT150 铁素体 +珠 光体 ≥ 150 ≥ 330 150~200 HT200 珠光体 ≥ 200 ≥ 400 170~220 HT250 珠光体 ≥ 250 ≥ 470 190~240 HT300 孕育铸铁 ≥ 300 ≥ 540 210~260 HT350 孕育铸铁 ≥ 350 ≥ 610 230~280 HT400 孕育铸铁 ≥ 400 ≥ 680 207~269 ( 字母“ HT” +数字(最小抗拉强度) ) 牌号 基体组织 化学成分 % C Si Mn p S HT1OO 珠光体 30%~70%粗片状,铁素体 70%~30%,二元磷共晶体少于 7% ~ ~ ~ HT150 珠光体 40%~90%粗片状,铁素体 10%~60%,二元磷共晶体少于 7% ~ ~ ~ ~ ~ ~ ~ HT200 珠光体 90%中片状,铁素体少于 5%,二元磷共晶体少于 4% ~ ~ ~ ~ ~ ~ ~ ~ ~ HT250 珠光体 98%粗片状,二元磷共晶体少于 2% ~ ~ ~ ~ ~ ~ ~ ~ ~ HT300 珠光体多于 98%中细片状,二元磷共晶体少于 2% ~ ~ ~ ~ ~ ~ ~ ~ ~ HT350 珠光体 95%粗片状,二元磷共晶体少于 1% ~ ~ ~ ~ ~ ~ ~ ~ ~ 常用铸铁件的焊接方法 由于铸铁的一些优点,在汽车制造材料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铸铁零件大多是加工精度高、价格昂贵的基础零件, 如气缸体、气缸盖、变速器壳体等。 铸铁零件在制造及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纹、气孔、损坏等情况。 据统计,汽车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这类零件达到磨损极限时,其尺寸变化只有 %~ %,质量损失只有 %~ %,此时将零件报废,无疑是非常浪费的。 因此,研究和利用先进的修理经验,合理地修复铸铁零件是十分必要地。 焊接就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修复铸铁零件的方法。 铸铁含碳量高、杂质多,并具有塑性低、焊接性差、对冷却速度敏感等特性, 焊补后容易出现白口组织和产生裂纹。 为改善铸铁零件的焊补质量,常用的方法有 以下几种。 冷焊法 电弧焊冷焊法就是焊件在焊前不预热 ,焊接过程中也不辅助加热,因此可以加速焊补生产率,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焊件因预热时受热不均匀而产生的变形和焊件已加工面的氧化。 目前冷焊法正在推广,并迅速发展。 但是冷焊法在焊接后因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很大,极易形成白口组织。 此外因焊件受热不均匀。 常形成极大的内应力,会造成裂纹,在冷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焊前应彻底清理油污,裂纹两端要打上裂孔,加工的坡口形状要保证便于焊补及减少焊件的熔化量。 ② 采用钢芯或。铸铁件焊缝设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齿轮材料所决定的许用接触应力为准 ,对 45 号钢 ,取2 230HBS ,大齿轮: lim 2 539HaMP (4)接触疲劳强度寿命系数。 取安全系数 计算接触疲劳的寿命系数 06HN NK N 86 0 3 .8 5 2 1 0nN nt , 2 . 4 2 . 4 70 3 0 ( ) 3 0 ( 2 3 0 ) 1 . 3 9 7 1 0N H B S
选取 Z1=21 Z2=84 Kt=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4) .由 《机械设计(第八版)》 表 106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1/ MPa 5).由 《机械设计(第八版)》 图 1021d 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MPa6001Hlim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M Pa5502H lim 6).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81 4 HN 6 0 n jL
置,防止漏风、楼料。 1. 窑头、窑尾密封装置:窑尾密封装置由窑尾罩、进料溜罩及鳞片密封装置组成,主要是联系链篦机头部与回转窑筒体尾部,组成链篦机与回转窑的料流通道。 窑头密封装置由窑头箱及鳞片密封装置组成,主要是联系回转窑头部 与冷却机给料斗,由回转窑筒体来的焙烧球团矿,进入窑头箱后通过其下方的固定筛,由给料斗给到冷却机台车上进行冷却。 2. 筒体:筒体由不同厚度的钢板焊接而成。
弯曲疲劳强度足够 计算齿轮传动的中心矩 a 34/ 2 1 5 0 m ma m z z 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 V 33 / 60 10 00 0. 97 m /sv d n σFlim4 =210Mpa SF= [σF]3=232Mpa [σF]4=168Mpa σF3= σF4= a =150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13页 七、 轴的设计计算
.. 75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 76 结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工程利润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 招标投标管理 50 50 50 招标组织形式 50 50 5 原则 51 13 社会影响分析 53 ,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 53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4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54 社会评价结论 54 14 结论与建议 55 结论 55 建议 55 前言 项目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