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科技支撑,有石山、吴象、方升左、杜润生等在京专家作顾问。 通过实施 3146 项目、长 防工程、生态重建、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培养了一批林业管理人才,提高了大批林业生产建设第一线技术员的素质,建立起一支长期从事林业工作的技术骨干。 县内现有高级工程师 2 人,工程师 9 人,助工 25 人,技术员 42 人,为本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撑体系。 社会条件。 保护森林资源,治理石漠化,防止水土流失,建设良性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已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很高的地方积极性。 特别是近几年来,普定县以生态建设为龙头,把中药材、茶业、经果类等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 业进行启动,受到农民欢迎并积极参与。 投资环境。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山区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态环境有根本改观,地方经济上一个新台阶;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五、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总种植面积为 10000 亩,其中龙场乡大桥村 5000 亩,马场镇 8 5000 亩,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加工设备。 其中: ( 1)新品种示范区,面积 100 亩;( 2)优良苗木繁育区,面积100亩;( 3)观光休闲区,面积 50;( 4)鲜食“金刺梨”产业化种植区,面积 11750;( 5)加工区;( 6)研发 与管理中心。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概算依据 根据安顺市近几年营造无籽刺梨的各项投资造价、成本的实际支付情况,以及现行有关造林技术经济指标,拟订普定县无籽刺梨基地技术经济指。 用工量测算 整地 /亩,栽植 工日 /亩,抚育 3工日 /亩,管护 2工日 /亩,合计用工量为 10 工日 /亩。 材料用量测算 ( 1)苗木:造林密度 56 株 /亩,总需苗量 58 万株(按预估每亩损耗 2 株计算)。 ( 2)肥料 基肥:每穴施 5公斤农家肥,整地时施入 1 次,用量为 280公斤 /亩; 追肥:每次每株施 公斤,种植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各施入一次,用量 28 公斤 /亩; ( 3)农药:按 /亩配购。 单位投资预算 9 项目单位投资为 1021元 /亩,包括: ( 1)材料费 476元 /亩。 苗木费: 203元 /亩(按 /株计算); 肥料: 224 元 /亩(农家肥按 元 /公斤计算,复合肥按 3元 /公斤计算); 农药: 25 元 /亩。 ( 2)劳务费 900元 /亩(按 90 元 /工日计算)。 其中:整地 270元/亩,栽植 160元 /亩,抚育 270 元 /亩,管护 200元 /亩。 ( 3)间接费 50 元 /亩,其中:咨询设计 费 20 元 /亩,检查验收费15 元 /亩,管理费、监理费、培训科技支撑费 15 元 /亩。 总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 1794万元,其中: ( 1)材料费:需 476 万元。 苗木: 58 万株,共需 203万元。 肥料:需复合肥 840 吨,需 252万元;需农家肥 2800 吨,折资 140 万元。 农药:需 25 万元。 ( 2)劳务费:需 900 万元。 包括整地、植苗、松土、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管护等。 全部按以劳折资的方式,农户自筹。 ( 3)间接费: 50万元 包括咨询设计、论证、检查验收、管理、监理、培训、科技支撑 10 等 资金 来源 总投资 1794 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594 万元,占总投资的33%;银行贷款 1200万元,占总投资的 67%。 七、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为我县增加森林面积 1 万亩,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石漠化、水土流失将得到遏制,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将大为改善,实现农、林业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始果期亩产 250 公斤左右,每斤销售按当前市场价10~ 12 元计算,亩收入约 5000~ 6000元,盛果期亩产 4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