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路、铁路、火车站和原料基地近, 交通便利和公用水、电等设备比较完备的地区;( 3)厂址应选在地形平坦、地质坚实、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且应避开洪水易淹、塌方、滑坡等地基处理复杂的地区;( 4)厂址选择还应地处居民点下风向,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 尽量少占和不占耕地。 二、本项目选址位置和条件 1.厂址位置 依据上述原则和条件,草产品加工厂选在 xx县城西南部的 xx镇,属湟水河南岸的一级阶地,是农业区耕地中的间隙放牧地。 厂址东邻加油站,西与耕地相连,北与 xx 县种苗基地相接,南与 109 国道相望。 厂区为一长椭园形,总面积约。 2.厂区条件 厂区属城乡交接带,距 xx 县城 2km,距 xx 县火车站 5km,距 109国道仅 100m,东缘有便道直通公路,交通条件便利,信息、通讯较发达。 厂区周围有 10 千伏电力线路(汤四线)从 109 国道南侧通过,可直接“ T”接使用。 根据《 xx 县城总体规划》和正在实施的县城给、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给水主管道( Q300~Q250)从厂区南侧通过,供水条件便利。 xx 县程控电话交换机部容量 1 万门,且已开通移动电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话,通讯条件良好。 厂区为耕地间隙放牧地,不征用耕地,仅有湟水林场少量的杨树林需要砍伐补偿。 厂区属原料基地中心, 有利于苜蓿草的集中和运输。 3.应解决的问题 厂址选择基本符合建设原则和条件,但厂区属湟水河一级阶地,地下水位高,埋深仅 — ,在建厂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地下水对建筑物地基产生影响。 同时厂区东则建有一加油站,应考虑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 第二节 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 xx 省 xx 县苜蓿草产品饲料加工项目在 xx 县境内实施。 龙头企业草产品加工厂在 xx 镇建设,苜蓿草原料基地分布在沟岔浅山区的洪水、中坝、挑红营、蒲台、马场等 18 个乡(镇),项目区覆盖整个xx 县。 xx 县位于 xx 省东部湟水中游,东与甘肃省永登山县、天祝县和本省民和县接壤,西与平安县、互助县为邻,南与化隆县隔拉脊山相望。 地理位置为东径 102176。 09′ — 102176。 47′,北纬 36176。 16′ — 36176。 40′,东西长 64km,南北宽 76km,土地总面积 3050km2。 二、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祁连山系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的湟水中游区。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北为山地,中间为谷地,湟水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两岸沟梁相间,山峦起伏。 北部杉花顶、娘娘山、克生峻为达板山脉,两山之间由西向东,与大峡、老鸦峡形成了 xx 盆地。 境内海拔一般为 1900— 3200m,最高点花枪山海拔 4484m,最低点老鸦峡谷,海拔1850m。 三、气候 项目区气候属典型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多风、蒸发强烈。 境内年平均气温 0— 7℃,最热月为 8 月,月均温为 ℃,最冷月 1月,月均温为 ℃,≥ 0℃年积温 2700— 3000℃,生长期240天左右,无霜期 150— 160 天,年日照时数 ,日照率68%,年辐射量 603GJ/cm2; 年降水 ,其中湟水河谷地 320mm— 340mm,沟岔浅山 350mm— 400mm,高寒山地 450mm。 年蒸发量为。 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干旱、冰雹、干热风、大风和暴雨。 四、水文 项目区内有黄河一级支流湟水、大通河两条水系,有支流 22 条。 其中上、下水唐沟、岗子沟等 20 条属湟水水系,截龙沟、皮袋沟为大通河水系。 境内地表水主要有自产水和窖水两部分,其中自产水为 亿m3, 窖水(湟水) m3。 地下水补给量 1965 万 m3, 贮存量 5550万 m3/年,调节量为 m3,可开采量为 m3/年。 五、草地及土壤 项目区草地面积建设 hm2,可利用草地面积 hm2。 主要 草地类型为山地草原类、草甸草原类、荒漠草原类、山地草甸类、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寒草甸类等 5个草地类,主要优势种为针茅、小嵩草、嵩草等。 植被盖度多在 30%— 85%之间。 境内土壤主要为栗钙土、黑钙土、灰钙土、灰褐土、高山草甸土等 9 个土类、 22 个亚类、 39 个土属、 95 个土种。 第三节 原料基地建设情况 一、苜蓿种植基地分布 苜蓿种植基地建设在该县退耕还林(草)耕地集中分布的沟岔浅山地区。 主要分布在洪水、中坝、桃红营、蒲台、宗仁、曲坛、峰堆、城台、下营、达拉、引滩、寿乐、中峻、李家、马营、芦花、马场等18 个乡镇, 200个自然村。 二、基地规模与分布 基地建设总规模 万 hm2( 10 万亩)。 其中建设 2 万个基地生产户,每户平均 (5亩 )。 基地生产户布局详见表 41。 表 41 苜蓿生产基地户布局表 乡镇名称 户数 经营面积 乡镇名称 户数 经营面积 洪水乡 1500 7500 达拉乡 1500 7500 中坝乡 500 2500 共和乡 1500 7500 桃红营乡 500 2500 引滩乡 1000 5000 蒲台乡 1500 7500 寿乐乡 1000 5000 宗仁乡 1000 5000 中峻乡 1000 5000 曲坛乡 500 2500 李家乡 1500 7500 峰滩乡 1000 5000 马营乡 1000 5000 城台乡 1000 5000 芦花乡 1000 5000 下营乡 1000 5000 马场乡 20xx 10000 合计 8500 42500 合计 11500 57500 三、备选牧草品种及产量指标 依据项目区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查阅有关资料,筛选出适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半干旱地区生长,并能安全越冬稳产高产的苜蓿品种供基地户种植。 主要苜蓿品种有直立黄花苜蓿、西藏苜蓿、伊盟苜蓿、新疆 和田苜蓿、日本 813 苜蓿、黄花苜蓿、甘农 1号苜蓿、紫花苜蓿等 8 个品种。 上述苜蓿品种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南部的祁连山中段北坡海拔2550m— 2800m 的山区种植,表现出一定的抗寒和抗旱性能。 在灌一次冬水的情况下,越冬率可达 50%— 90%。 其中伊盟苜蓿、新疆和田苜蓿在灌一次冬水和一次返青水的情况下,第三年干草产量每公顷可达 11378kg,其它品种平均干草产量为每公顷 6300kg。 依据 xx 县林业局在川水地区对苜蓿地实测产量是每公顷干草均在 10000kg 以上。 基地户苜蓿鲜草产量指标拟定为每公顷 3000kg,干草产量拟定 为每公顷 7500kg。 四、基地户配套建设 苜蓿草基地户都以退耕还林(草)耕地为苜蓿种植地,大部分为干旱浅山地区坡耕地,无灌溉条件,这对苜蓿草生产极为不利,为了提高苜蓿草的产量和越冬率,搞节水灌溉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项目区每个苜蓿草生产户配套建设一座雨水集流窖,容积 40m3,并配套购置一台节水灌溉设备,以便于基地户在春旱和冬灌时实施喷灌。 项目区基地户共新建雨水集流窖 20xx0 座,购置节水喷灌设备 20xx0 台套和小型割草机。 第四节 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的 xx 县辖 23 个乡镇, 369 个行政村。 总人口 ,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其中农村人口。 总户数 68722户,其中农户 56143户。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2600km2,其中耕地 41631hm2,林地 28306 hm2,草地 70129 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 %和 %。 20xx 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43650 万元(不变价计),其中第一产业 11237 万元,第二产业 17496 万元,第三产业 14917万元。 全县粮油总产量为 4176 万 kg,蔬菜产量 亿 kg。 全县各类牲畜饲养量 (只),产肉 kg,产奶 kg,产蛋类 万 kg。 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 当年农民人均收入。 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西距 xx 省省会西宁市 62km,东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168kg。 境内铁路、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交通方便,为本项目建设及苜蓿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提供了保障条件。 另外,项目区教育事业较发达,劳动者文化水平和素质较高,能为本项目的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资源。 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本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xx 大发展”的目标为总体指导思想。 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改善和恢复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遏止水土流失,把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发展特色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草业生产,实际农林种植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xx 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原料基地建设中,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措施,确切地把大于 20o的坡耕地退下来种草种树。 在退耕过程中遵重农民种草、种树的选择权 ,采用农户 +公司型的产业化模式,促使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最终实现农村经济和草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龙头企业 —— 苜蓿草产品加工厂的建设,要坚持高标准。 认真学习国内外同类厂家的先进经验,优先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严格管理。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机器设备等,起点要高,要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高效性。 在建厂过程中要强化环境意识,各项建设均不留污染源,真正做到建设中有环保,在环保中建设。 二、建设原则 1.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原料基地建设规模大,基地农户分散,要分期、分批实施,建设 一户成功一户,发挥效益。 2. 项目建设要与西部大开发和“ xx 大发展”紧密结合,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退耕还林(草)的耕地要突出生态效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苜蓿草产业,保护和开发相结合。 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事实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对基地户的退耕地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实行以短补长,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的生产潜力。 4. 坚持走“定单农业”,合同化生产的原则。 在苜蓿草产品生产中,龙头企业要与苜蓿草生产基地的农户签订购销合同。 基地户必须保质、保量的向龙头 企业提供苜蓿草,企业必须以保护价足量收购。 保障农民生产苜蓿草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5. 龙头企业要坚持监事会监督、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企业为独立法人,实行有限责任制。 各级政府向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不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6. 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草产品生产必须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发市场适销的名优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节 规划目标和项目建设目标 一、基础建设总目标 针对 xx 县沟岔浅山地区生态环境面临严重退化的突出问题。 通过退耕还林(草)和本项目的实施,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进一步改善沟岔 浅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减少输入黄河支流湟水河的泥沙量,为综合治理黄河作出贡献。 通过退耕还林(草)和本项目建设,构建起公司 +农户型的苜蓿草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草业生产,使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增加,尽快脱贫致富,使生态、社会、经济协调统一,实现可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持续发展战略。 二、规划目标 1.建设苜蓿草原料基地 万 hm2,建设基地户 2 万户,户均规模 (5亩 ); 2.苜蓿草单位面积鲜草产量 3000kg/hm2 ,折苜蓿青干草7500kg/hm2。 各年度产量指标详见表 51。 表 51 苜蓿草各年度产量规划 年度 刈割次数 刈割期 鲜草产量 ( Kg/亩) 折青干草 ( Kg/亩) 种植当年 1 1000 250 第二年 2 20xx 500 第三年 2 20xx 500 第四年 2 20xx 500 第五年 2 20xx 500 第六年(更新年) 1 1000 250 3.苜蓿草粗蛋白含量在 18%以上; 4.基地户人均收入较建设前提高 ,增幅为 %。 5.项目完成后增加草产品产值 万元,年增纯收益。 三 、项目建设指标 1.新建雨水集留窖 2 万座, 80 万 m3,每个基地户建设一座 40m3; 2.为雨水集留窖配套小型节水喷灌设备 2 万套; 3.新建高标准年产 10 万吨以苜蓿草产品加工厂一座,其中主要建设设施为: ( 1)建生产车间 1500m2,( 2)产品库 5000m2,( 3)贮料场 1000m2,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4)办公、宿舍楼 6500m2,( 5)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 210台套。 4.年生产苜蓿草粉 3万吨,草颗粒 5 万吨,草捆 2万吨。 第六章 建设内容及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