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首都食品安全的支柱产业。 搞好物流、储备和加工业务,是 ****一链两翼战略上的重要一环,是集团 突出主业,以做市场做品牌带动集团工业的发展重要物质基础。 通过天津临港粮油物流中心的建设,可以 进一步利用存量资源的优势,对分布在四、五环路周边的粮食仓储企业、加工企业进行战略调整, 有利于集团对 加工业务布局实施退四进六、退城进郊,退陆进港的总体战略,有利于 在粮食加工转化集中区域整合一批客户、市场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强大的产业聚合 能量。 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该项目选址符合油脂加工行业规律,市场区域划分合理,项目财务评价可行。 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所涉及的行业竞争性较为强烈,项目的对成品和原材料价 格的敏感性较强,提醒建设者和经营者注意在建设期就充分做好风险防范的思想和准备,在运营期采用多种手段规避风险。 ****天津临港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工程 7 第二章 市场分析 概述 中国油料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测 油料 是 指制取植物油脂的原料的统称 ,其 最基本共同点是脂肪含量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所构成的甘油酯。 油料可分为木本油料(如油茶、油橄榄、油桐)和草本油料(如花生、油菜籽、芝麻、大豆)。 油料是重要战略物资,它不仅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的能量,而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的原料。 ( 1)我国油料市场的特点是 : 第一,供给总量是增加的, 1996~ 20xx 年,三大油料(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产量从 t 增到 万 t,年均增 %。 其中,花生产量从 1996年 t 增到 万年均增 %;油菜籽从 万 t 增到 万 t,年均增 %;大豆产量从1322 万 t增到 1635万 t,年均增长 %。 第二,从构成上看,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仍然是我国三大主要油料作物,如图 21所示,三大作物占据了我国油料作物的 77%以上。 图 21 20xx 年我国油料市场总产量与分 品种产量示意图(单位:万吨) 第三,受粮食种植面积、价格和食用油价格影响,年度间不平衡情况较为严重。 表 21 反映了近年油料作物的产量,其中 03/04年度,****天津临港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工程 8 05/06年度产量有不同程度下降。 表 21 我国 02/0316/07 年度油料作物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油料作物产量 5268 5058 5797 5594 5752 (资料来源:危文亮,我国发展能源油料作物的策略分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xx06) 第三,按照消费习性,油料供给呈现 明显的区域性,如北方主要食用豆油和花生油,则北方地区以种植大豆花生为主,而南方则偏爱菜籽油,则菜籽是南方的主要油料作物。 图 22 和图 23 分别反映了我国大豆种植和菜籽种植的情况。 图 22 我国大豆种植区域分布 第四,从油料进出口情况来看(表 22),在大豆进口的带动作用下,油料进口逐年递增。 自 1996 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20xx 年,大豆进口量高达 3082万吨,比 20xx 年的 1042万吨增加 倍,年均增长 %。 大豆进口量占 20xx 年世界贸易量的 %,比 20xx 年提 高 22%。 大豆进口依存度从 20xx 年的%,增至 20xx 年的 %。 同时,国内 总耕地面积有限,要大规模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是不现实的。 因此,我国油料行业对国外大豆的依存度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地位将会保持一个较长的时间。 除此之外,我国也进口一定的菜籽****天津临港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工程 9 满足国内需求。 由于我国大豆为非转基因型,每年也有一定的出口量。 图 23 中国油菜籽种植区域分布 表 22 油料作物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01 02 03 04 05 06 07 进口 大豆 2659 菜籽 出口 大豆 25 28 27 33 40 38 花生 49 52 49 40 45 32 (资料来源: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20xx) 第四,供给增长有一定的空间,但随着耕地的减少、种植结构调整,总供给量有一定的限度。 20xx年 9月 22 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油料生产和供应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但是考虑到耕地、粮 食种植等多种因素,其制定的“力争到 20xx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比 20xx年扩大 6%左右,总产量增长 14%左右。 ”预计很难实现。 第五,自国家取消了食油定量供应、放开销售价格与销售市场后,食油消费总量快速增长,与我国油料生产能力极不相称。 如表 23所示,完全依靠国内原料,总共国内油料每年仅能供应食用油大约 1100万吨,而我国的食用总需求量(不含工业用)已经增加到近 20xx 万吨,每年缺口必须依靠进口来平衡。 ****天津临港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工程 10 表 23 国内油料供给与需求差(单位:万吨) 国内油料总供给能力 国内总需求 缺口 进口油料折油 年份 国产油 合计 油料折油 国产大豆折油 合计 居民口油 餐饮消费 食品加工消费 20xx 1066 928 138 1560 980 280 300 494 738 20xx 1170 1013 157 1750 1100 300 350 580 820 20xx 1164 1017 147 1860 1140 320 400 696 866 20xx 1154 1015 140 1973 1183 340 450 819 937 (数据来源:王启现,我国油料市场供求态势分析与短期预测,农 业展望, 20xx06) 第六,城镇化进程、人民收入、饲料行业是影响油料需求的主要因素,相对来说生物柴油影响不大。 ① 上世纪 90 年代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的 26%,到现在提高到将近一半,每年有 1000 万多的人口从农村移居到城市,加上每年的新增人口, 带来了 植物油的需求会大幅度的提升。 ② 20xx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元,是 20xx 年的 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递增 %。 1998~ 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就餐消费金额由 元增至 元,年均增长 %;③ 20xx年以 来,由于我国养殖业的长足发展,饲料产量从 20xx 年的 7806万吨增加到 20xx年度的 1370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 这些因素是油料需求增长的主导因素。 同时, 从政策上来讲,中国的政府对用粮食和油料作为生物燃料是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加上 中国的生物柴油的产业刚刚起步不久,规模比较小,集中在少数地区,对植物油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第七,油料加工规模单体不断扩大。 油脂油料加工规模在不断增大,行业的集中度提高,行业内变成了大的企业集团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日加工能力超过 20xx 吨的达到 91 家, 6000 吨以上有 5 家,占全世界的 50%。 前 10位的加工能力占全行业 %。 第八,油料价格波动更加频繁。 市场波动加大,风险提高。 如20xx 上半年,出现了罕见的大涨大跌行情,以大豆为例, 此前 芝加哥大豆的全年价格波幅就是一两美元,但 08 年 从 每蒲式耳( 1 蒲式耳大豆= 公斤 ) 10 美元涨到 3 月初 15 美元以上, 7 月初 16 美元的历史高点。 此后, 但市场掉头向下,直线下跌,三个月跌到 8美****天津临港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工程 11 元。 影响行业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就是海运费 ,以 美湾到中国主要港口的大豆运费 为例 , 08 年初,每吨大豆到中国的运费是 147 美元, 08 年 11 月 前几天最低是 25 美元,所以海运费的涨跌也给市场风险加大。 ( 2)油料市场预测 第一,从总供给量上看,国内油料供应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预计到 20xx20xx年,我国大豆产量在 15001700 万吨;油菜籽的产量在 1400 万吨左右;花生的总产量在 1500 万吨;再加上油茶等作物,总产量预计维持在 57006000万吨左右。 第二,从需求总量上看,总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前中国食用油消费的水平来看,和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相比,中国植物油的消费应该还有相当大空间。 在考虑到中西方消费习性和生活习性差异情况下,把中国大陆和香港食用油消费做比 较, 更具有 参考意义。 因为香港居民的烹饪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口味、外出就餐等等因素,与中国大陆基本上是类似的。 08 年 中国大陆人均植物油消费量 不到 18 公斤,香港是 26 公斤。 因此对,油料的需求空间还很大,但是我国国内油料不能满足如此巨大的植物油需求,因此,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势所难免。 第三,如果破除对国外油料的依赖,除增加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产以外,发展木本油料作物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的选择之一。 近年来,油茶种植受到了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 但目前,我国油茶油产 量只有不到 20 万吨,虽然国家林业局作出了长远规划,到 20xx 年力争将茶油产量提高到 250万吨,但作为进口油料替代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第四,从油料价格上看,随着 我国油脂油料市场对外依赖程度逐年增加,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很容易传导到国内,我国油脂油料价格的波动将成为常态。 ****天津临港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工程 12 中国食用油市场现状分析和未来发展预测 ( 1)食用油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是油料生产大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一直是定量供应,每人月均消费量不足 ,农村居民消费量更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国内植物油市场的放开,我国植物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我国近年来植物油食用消费每年以近 50 万吨的速度递增。 如表24 所示, 20xx 年植物油消费总量为 万 t,如果按照现有人口 亿人口( 20xx 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为 ,比 1996 年增加了。 消费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表现出以下若干特征: 表 24 我国近年植物油生产和消费总量数据 20xx/06 20xx/20xx 20xx/20xx 20xx/20xx 生产量 1569 进口量 658 838 食用消费 2112 工业和其他消费 节余 21 (数据来源:中国粮油信息中心) 第一,消费重心向大豆油和棕榈油转移 历史上菜籽油是我国植物油消费的主导品种。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植物油消费的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 化,消费重心逐渐向大豆油和棕榈油转移。 如表 25 所示, 20xx 年大豆油消费量超过了菜籽油,成为我国植物油消费第一大油; 20xx 年,棕榈油消费量超过了菜籽油,从而居于我国油类消费的第二大品种。 用 20xx 年与1996 年统计数据相比, 12 年间,国内大豆油消费量增长 230%,棕榈油消费量增长 308%,远远超过同期花生油和菜籽油消费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 43%和 39%)。 表 25 199620xx 我国植物油分品种消费量 菜籽油 大豆油 花生油 棕榈油 棉籽油 葵花油 其他 合计 年度增长 1996 125 19 ****天津临港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工程 13 1997 130 % 1998 308 % 1999 425 125 85 % 20xx 212 151 90 % 20xx 215 189 112 23 30 % 20xx 224 300 101 30 1691 % 20xx 200 340 101 31 1820 % 20xx 210 361 115 % 20xx 410 760 220 420 110 35 32 1987 % 20xx 455 790 220 470 130 40 35 2140 % 20xx 425 929 222 510 130 114 2330 % (数据来源: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 ) 图 24 通过 1998 年和 20xx 年对比可以看出菜油、豆油和棕榈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中的地位变化。 图 24 1998 和 20xx 年植物油各品种结构对比 第二,不同地区的存在消费品种差异。 尽管油料可获得性、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习俗对植物油消费的地区偏好有着强烈影响,但总体我国各地居民的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差距较小(如图 25 所示),但是对不同种类植物油的消费量差别较大。 传统上消费者偏好食用本地产油料加工而成的植物油,例如,东北地区居民以食用 大豆油为主,长江流域居民以食用菜籽油为主,而山东北京等地的居民则以食用花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