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山县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皮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以种植业为主导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不仅为本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而且为全疆其它地、州、县 (市)的 病虫发生及防治工作起到预警作用,病虫监测、防治信息即辐射、指导南 疆区域的病虫防治,同时对南、北疆其它地区的病虫害监测提供信息 ,是新疆检疫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的实施可提高引种检疫效率、保证引种检疫质量是促进地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新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把新疆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拉动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增强新疆整体经济实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和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保障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在县这样一个自然生态条件特殊、作物种植模式新颖的地 区建立县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皮山 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病虫监测预警工作 10 皮山 县党政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监测预报防控工作,把加强病虫测报工作作为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 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病虫害防治经费 近 10 万元 ,用于支付测报工作经费,每年县党政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各类病虫害防治现场会,定期听取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工作调查情况汇报,研究全县重大病虫害的测报体系建设,为全县植保工作稳步开展提供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植保工程 20xx20xx 年建设规划》和自治区“十一五”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建设布局规划 种植业是农业的“本业”,植物保护也就成为农业领域中最重要的防灾减灾体系之一。 专家提出 ,我国植保工作目前有两大“病因”:一是病虫监控预警体系不够健全、病虫防治手段落后、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能力较弱、农药安全性管理和基础条件差距明显;二是农药管理存在产品质量不高而利用率低、病虫抗药性增强造成防治难度加大、植保机构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和农民科技素质差以致农药使用水平低等问题。 在此状态下,农业部出台《动植 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作为新时期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之一,它的实施将为中国农业打造一道绿色安全屏障。 农业部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植保工程20xx20xx 年建设规划》和分省实施方案, 自治区据此制定了“十一五”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建设布局规划 , 皮山 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属于《规划》范围之内。 皮山 县地处亚洲腹地,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 , 喀喇昆仑山 北麓。 特殊的 地理位置形成了 3 个独特的气候区,南部山区、 中部山麓地带 和 平原地区。 较大的物候差异使山区与平原的病虫害消长规律也存在较大差异。 如棉铃虫一代幼虫在山南通常 4 月下旬及 5 月上旬出现,一年可发生 4 代。 11 在山北棉铃虫一代幼虫 5 月中旬左右才出现,一年只发生 3 代。 因此本项目是国家将重点投资建设的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中的区域基点之一。 已形成病虫测报网络,具有承担全国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能力 皮山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 二 十 多 年的建设拥有了完善的县、乡级植保网络,能够面向开展病虫害监测、防治、试验、示范、推广 、教育培训等技术性工作,可以完成一般农作物病虫的培养、鉴定和检疫工作。 皮山 县测报站已实现通过微机和地区、自治区植保站联网。 测报网络体系健全, 皮山 县农技推广中心内设有专业植保站, 有乡级病虫害预测预报点 4 个,专兼职测报工作人员 10 人,测报网络已初具规模;每年发布病虫情报 11 期以上, 3000 余份。 多年的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已总结出葡萄、 甜杏 、 核桃 、棉花、 小麦 等多种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施方案,并在全县推广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中心还在病虫防治技术 研究、植物检疫和植保新技术引进、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多项科技进步奖,推动了测报、防治、检疫技术水平的提高,为 皮山 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目前, 皮山 县的病虫测报从常规预测发展到数理统计和计算机预测,从短期到中长期、超长期预测,长期预报准确率在 60%左右,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在 80%以上,这对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病虫危害,特别是监控跨区域和全疆性的害虫和流行性病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才队伍稳定,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12 皮山县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具有公益职能的农业科技 推广机构,属财政拨款的全额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防治、植物检疫、药政管理及植保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现实有专业技术干部 67 人,维吾尔族 60 人,汉族 7 人;其中,研究生 1 名,大学本科 6 名,大专生 26 名,中专生 29 名,其他文化程度的 5 名;站内设有作物栽培室、植保室、园艺室、土肥室。 下辖皮山镇等 14个乡镇农技站,县农技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15人,17 个乡镇(场)中 14 个农技站有专业技术人员 52 人。 其中,具有高级农艺师资格的 1 人,农艺师 16 人,助理农艺师 44 人,技术员 1人,技 术工人 5 人。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扎实、技术水平较好,常年在县开展监测、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植保植检队伍稳定,技术力量较强,完全能满足病虫监测预警控制工作的需要。 综上所述,县建设完善的预报预测站具有较优越的基础条件,测报网络也基本形成,专业测报人员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有能力建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并保证其能够充分运转、发挥巨大的作用。 因此,项目是可行的。 13 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 项目区发展现状 种植业是县的主导产业,现有 葡 萄 51700 亩,优质杏 72200 亩,石榴 55000 亩,核桃 53000 亩 , 小麦 975700 万亩 ,棉花 350000 亩。 已形成葡萄、 甜杏 、反季节蔬菜、粮、棉等多元化种植格局。 目前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有: 小麦黑穗病 、 棉蓟马 、 棉蚜 、 棉铃虫、棉叶螨、葡萄斑叶蝉、 病毒病、 蝗虫、地老虎、苗期烂根病 , 蔬菜病虫害更是多种多样,如危害较大的烟粉虱、斑潜蝇、疫霉病、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发生最高年份的发生面积达 万亩次 左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全县植保工作形势严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种类增加,危害形式复杂化,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环 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表 31 20xx 年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防治面积及挽回损失表 填表单位: 皮山 县农技中心 填表日期: 20xx 年 10 月 单位:万亩次,吨 表 32 20xx 年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防治面积及挽回损失表 填表单位: 皮山 县农技中心 填表日期: 20xx 年 10 月 单位:万亩次,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也随之变化,对植保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植保工作不仅要解决农业生产免受有害生物危害, 实现高产稳产的问题,还需要解决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系列问题。 目前皮山 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和植物检疫的基础设施、手段、方法,与实现有害生物的快速预警控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加强本项目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14 业务能力调查与分析 皮山 县测报体系目前初具规模,但基础薄弱,防灾减灾能力脆弱,管理体制上实行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农业管理体制,不适于入世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植保体制、观念、人才、设施、技术、手段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 要求。 现有的技术人员知识老化,缺乏对本领域新技术、新知识的了解,缺少相关学习条件和设备,限制了学习的主动性,对一些新增的作物品种上所发生的病虫害在发生规律、影响因素等方面缺乏调研,由于经费的紧张,用于监测预报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使技术手段滞后,交通通讯工具不足使信息传递和发布的方式落后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因此针对 皮山 县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力,对危险性病虫草害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预报,提高检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把传入危险性病、虫、草害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危险性 病虫草害的应急控制能力,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扩散、蔓延及危害,实现区域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皮山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县植保工作的主要力量。 目前已在葡萄、 甜杏、核桃 、蔬菜、棉花等多种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农药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尤其在棉花“两虫”、葡萄斑叶蝉、瓜类病害等主要病虫害的调查研究和综合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全有能力承担本项目的实施。 近几年随着林果业发展,许多地方出现果棉、果粮间作现象,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将使病虫草害种类增加,危害形式日趋复杂化。 通过该项 目的实施,在县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防灾减灾体系,有利于及时检测果树与其他作物间作出现的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使植保工作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5 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 根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耕作栽培方式改变、病虫害长期运动规律、粮食供需状况等多方面调查与综合分析,结合对 皮山 县 20xx 至20xx 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和趋势的分析 ,病虫草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挽回损失与实际损失数量在上升(见下图),预测“十一五”期间县农作物病虫草害仍将偏重发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发生面积、危害损失及保产(增产)率的调查预测见 下表 33。 05101520xx年 20xx年20xx20xx年 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生面积(万亩次) 防治面积(万亩次) 图 1 病虫害发生情况 02040608010020xx年 20xx年近两年挽回损失与实际损失情况挽回损失(吨) 实际损失(吨) 图 2 挽回损失与实际损失数量 皮山 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发生面积、防治面积、挽回损失及保产(增产)率的调查见下表。 16 表 33 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面积、挽回损失调查预测 作物 有害生物 种类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万 亩 ) 防治面积 (万 亩次 ) 挽回损失 (万吨 ) 葡萄 斑叶蝉 中度偏重 糖槭蚧 中度 棉花 棉蚜 中度 棉铃虫 中度 蔬菜 菜蚜 中度偏重 红蜘蛛 中度偏轻 西 甜 瓜 瓜蚜 中度 枯萎病 中度 病毒病 中度偏轻 注: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面积以最高年份为样本。 皮山 县独特的农业生态区域决定了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规律、防 治措施的复杂性,其它区域的植保信息相对来说参照性较小,县内的农业生产者很大程度上依赖当地植保部门提供的病虫测报信息,开展各种病虫害防治工作。 随着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 保护农业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万元左右,预测预报准确率比目前提高 1020 个百分点。 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7 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人员状况及专业技术水平 皮 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位于皮山县英巴扎路 29 号,有编制 82人,现实有专业技术干部 67 人,维吾尔族 60 人,汉族 7 人;其中,研究生 1 名,大学本科 6 名,大专生 26 名,中专生 29 名,其他文化程度的 5 名;站内设有作物栽培室、植保室、园艺室、土肥室。 下辖皮山镇等 14 个乡镇农技站,县农技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15 人, 17个乡镇(场)中 14 个农技站有专业技术人员 52 人。 其中,具有高级农艺师资格的 1 人,农艺师 16 人,助理农艺师 44 人,技术员 1 人,技术工人 5 人。 皮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使用 1983 年建设的旧楼;隶属县农业局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设植保室、作物室、园艺室、土肥室、行政办公室、财务室及化验室(非常简陋); 植保室:主要无偿负责全县病虫害防治、及病虫预测预报的技术服务工作,植物检疫室主要负责全县农作物田间检疫任务,初步建立了县、乡、村测报网络服务体系; 作物室:主要无偿承担全县几十万亩的农作物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园艺室主要无偿负责全县 3890 个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服务工作及无偿负责林果栽培、嫁接、修剪管理技术服务工作; 土肥室主要无偿负责全县几十万亩的农作物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工作及负责土壤酸碱度、氮磷钾及 微量元素及配方施肥的化验任务。 18 皮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着全县 45 万亩农作物的技术推广任务,负责制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狠抓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积极推进良种化、推广地膜栽培套种技术、推广科学灌水及施肥技术、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