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铧厂沟金矿构造控矿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l)。 略阳一马道断裂带在早古生代己明显存在,因为它控制了早古生代的沉积和志留纪基性火山岩的喷发。 晚古生代略阳海槽的分布 与断裂带密切相关,泥盆系内有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 华力西一印支运动时期,有大量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断续沿断裂带分布。 燕山期控制了侏罗纪盆地,随后又遭切割破坏。 因此,该断裂带发生于早古生代,以后经历了拉张一挤压一拉张反复活动,是切穿岩石圈的“长寿”断裂。 阳平关一勉县断裂带 阳平关一勉县断裂带 为一、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西北侧为秦岭褶皱系,东南侧为扬子准地台宁强褶皱带。 断裂走向 NE— SW,地表西南段倾向北西,东北段倾向 SE,倾角 60— 85。 断裂破碎带宽 600m— 700m。 该断裂带中元古代已开 始活动,大致控制碧口群不同环境火山喷发 — 沉积 :晚元古代具俯冲性质。 早古生代首先生成早寒武世深水海槽,志留纪活动加强,形成冒地槽沉积,使摩天岭晚元古代隆起并与扬子地块分离,构成加里东地槽带中的断块长期隆起。 加里东期回返挤压,伴有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 :华力西 — 印支期,断裂的活动性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 6 中性、酸性岩浆的侵入表现出来。 燕山期生成侏罗纪断陷。 新生代右行剪切,沿断 裂 有地震活动。 因此,该断裂属超岩石圈一岩石圈断裂。 (二)断层 与区域性大断裂相比,断层的规模无论沿走向、倾向以及宽度、深度 等方面要小得多。 本区断层非常复杂,压性、张扭性断层及各种类型都有, NW 向、 NE 向、 NWW 向、近 SN 向、近 EW 向等都可以见到,但以 NW— NWW 走向和 NE 走向占主导地位。 这些断层控制了各类岩石的分布区 (图 1— 2)。 图 12 康县一勉县 TM 卫星图像及解译略图 (陈新跃 20xx) 1碧口群碎屑岩区。 2勉一略一宁火山岩区。 3花岗岩。 4— 石英闪长岩。 5— 辉长闪长岩。 6韧性剪切带。 7构造岩浆岩带 :8 一脆性断裂。 9— 环形构造。 10 一背斜构造 三、区域韧性剪切带 在略阳一勉 县区域性大断裂两侧,发育长达 6km8km 的韧性剪切带,从康县经郭镇、三岔子到略阳一带尤为明显。 在韧性剪带的强变形域内,形成数百米宽的糜棱岩带,其中片理、S 一 C 面理、片内无根褶皱、勾状褶皱、鞘褶皱等非常发育,石英、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的拉伸线理随处可见,且延伸很远。 石英的拔丝结构,大量方解石、石英分泌脉体成带出现、雁行状排列(Ⅰ 1)。 联菱构造生成的构造透镜体以及辉石、角闪石矿物压扁、拉长定向排列等各种因素显示,剪切带经历了多期 (次 )活动,剪切方位也多次变化,既有右行逆冲剪切,又有左行拉张剪切。 在弱变形域, 残留的层理 (S0)、早期褶皱形成的面理和各类岩体中岩石结构、构造得以保留。 需要提及的是,在弱变形域内,往往呈近等间距性发育次级或更次级别的韧性剪切带。 第四节 金矿点 由于处在重要的大地构造位置,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火山岩浆活动和造山运动,勉一略一宁地区是陕西省内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区之一,素有“金三角”之称 【 8】。 该地区不仅拥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如 :煎茶岭金矿床、东沟坝金矿床、李家沟金矿床、横现河沙金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 7 床、桦厂沟金矿床、王坝金 矿床等,还存在有许多小型金矿床、金矿点和金异常区。 另外,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新型由韧脆性断裂控制的含金异常带,如康县江家湾一略阳县三岔子含金异常带,有形成新的大中型金矿床的潜力。 一、煎茶岭金矿床 该矿床位于勉略宁元古宇隆起区北缘北西向构造带中。 矿体定位于煎茶岭以超基性岩为主的复合岩体北并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的控矿韧脆性剪切带内。 含矿蚀变岩沿剪切带断续出露,产状与剪切带一致,无论沿走向还是顺倾向均呈舒缓波状。 该矿床属于蚀变岩型金矿,蚀变白云岩带中矿化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白铁矿化、硅化、叶蛇纹石化、滑石化等与两侧围岩有关的蚀变类型,其中黄铁矿化、硅化白云岩是金矿蚀变岩的主体。 二、李家沟金矿床 该矿床位于勉略宁元古宇隆起区南缘 NENNE 向构造岩浆矿化带上。 矿化集中分布于碧口群与震旦系交角不整合面附近一系列平行产出的韧一脆性剪切带之中,矿化蚀变带长达千余米。 矿床由 10 余个矿体组成,受韧 脆性剪切带控制明显。 其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和细脉浸染碎裂蚀变碳酸盐岩型。 三、康县江家湾一略阳县三岔子含金异常带 该矿带是笔者及课题组成员与铧 厂沟金矿地质工作人员共同发现的一条近 EW 走向、严格受韧一脆性断裂控制的含金异常带, 其中也包括其它金属矿产,如铁、铜等。 (一 )康县江家湾金矿点 该矿区出露地层为中一上泥盆统三河口群,其主要岩性为灰岩、绢云母钠长片岩、云母片岩、含碳云母石英片岩和糜棱岩及片糜岩。 矿床出露于韧性剪切带之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 控矿韧性剪切带近 EW 向展布,宽度大于 30m,沿走向断续延伸至略阳三岔子以东。 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及含金石英脉的贯入是金矿形成、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金矿带无论沿走向 或倾向均呈舒缓波状,有分叉复合现象。 矿床以硅化蚀变岩型和蚀变石英脉型为主,伴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矿石以条带状交代石英岩型为主。 矿体呈透镜状,沿走向或倾向均呈雁行状排列。 (二) 略阳 三岔子金矿点 三岔子金矿点地处秦岭构造带康一略华力西褶皱带构造混杂部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有超基性岩体侵入,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多期 (次 )褶皱叠加,面理强烈置换,推覆构造和各类断层活动。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一上泥盆统三河口群,其主要岩性为绿泥绿帘钠长片岩、钠长绿帘绿泥片岩、灰绿色钠长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 片岩、绢云母片岩、白云质灰岩和硅质岩。 前二者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 (凝灰 )岩经变质而成,其余原岩为沉积岩。 金矿控矿构造带为晚期的韧脆性构造带,近 EW 向展布,延伸较远。 局部地区可见平行的多条控矿构造带,其规模不一。 围岩蚀变强烈,主要为硅化。 后期多期 (次 )含金石英脉叠加于其上,尤其是近 Ns 向含矿石英脉的叠加,加强了金的富集。 矿石以蚀变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矿体呈透镜状,平行或近平行排列。 目前,人们沿略阳一康县一带找金热潮方兴未艾,已在秦岭南部康略一线构成新的金成矿带。 相信随着人们对这一地区深入的研究,不断 地发现与开发,进一步开拓这一地区的矿产资源,使其成为又一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 8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铧 厂沟金矿床从西向东被分为金洞湾矿段、窑上湾矿段、寨子湾矿段、红崖湾矿段、陈家河坝矿段、刘家河坝矿段和庙湾矿段 (图 2— 1)。 其外围仍在进一步勘探中。 第 一节 地层和岩石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上元古界碧口群 (Pt23bk)和中一下泥盆统三河口群 (D12sh),二者以断层为界 (表 21)。 一、中上元古界碧口群 中上元古界碧口群 (Pt23bk,简称碧口群 )主要出露于铧 厂沟 南侧,在河道北侧也有出露,原岩以酸性凝灰岩夹基性火山岩或基性凝灰岩为主,变质后生成云母石英片状糜棱岩夹基性火山岩构造透镜体 【 9】。 表 21 矿区出露地层表 地层 符号 简称 原岩 动力变质岩 中 — 下泥盆统三河口群 D12sh2c 2c 凝灰岩夹含砾岩屑凝灰岩,下部断续分布中基性熔岩透镜体 灰色凝灰质板岩、凝灰质千枚岩、绢云钠长片糜 岩、 凝灰质绢云千糜 岩 D12sh2b 2b 中厚层状结晶灰岩 微晶灰岩 钙质糜棱岩 D12sh2a 2a 石英砂岩、泥质粉砂 岩 粉砂质绢云千糜岩、变石英砂岩构造透镜体 D12sh1c 1c 凝灰质火山岩夹细碧岩 绢云钠长片糜岩、凝灰质绢云千糜岩夹蚀变细细碧岩透镜体 D12sh1b 1b 中厚层状结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 钙质糜棱岩及生物碎屑钙质糜棱岩岩 D12sh1a 1a 海底热液 同沉积长石 石英杂砂岩、含 碳 泥质粉砂岩 硅质硅化长石石英粗糜棱岩及含碳粉砂质绢云 千糜岩 中上元古界碧口群 Pt23bk 碧口群 酸性 凝灰岩夹基性 熔 岩及基性凝灰岩 云母石英片糜岩夹基性 熔岩 构造透镜体 酸性凝灰岩呈灰白色、浅灰白色。 碎屑物主要由石英晶屑和酸性斜长石晶屑组成, 其次为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 9 性岩屑 ; 胶结物以长英质为主。 此类岩石在本区大多生成云母石英片状糜棱岩, A 型紧闭小褶曲发育,早期与片理近于平行的长英质脉体呈透镜状 (图版 I一 2),可见经历了左行逆冲剪切作用所形成的膝折,其轴面产状 50176。 ∠ 40176。 , (图版 I 一 3)。 变质矿物以石英、白云母为主,其次为绢云母及少量绿泥石、绿帘石、褐铁矿等 【 10】。 基性火山岩透镜体呈北西走向产出,倾向与区域片理方向一致。 岩石中的主要矿物为角闪石、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显灰绿色一黑绿色。 二、中一下泥盆三河口群 陕西第二地质队 (1991 年 10 月 )将中一下泥盆统三河口群分两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和第二岩性段 【 11】。 第一岩性层 (D12sh1a),简称 1a,与碧口群为断层接触,呈透镜状、似层状展布于烨厂沟河北侧河道边或公路旁。 第二岩性层 (D12sh1b),简称 lb,在研究区内由西向东呈似层状稳定产出,主要出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 第三岩性层 (D12sh1c),简称 1c,原岩以凝灰质火山岩为主夹细碧岩和酸性熔岩透镜体,底部出露长石石英杂砂岩。 第二岩性段 (D12sh2)在研究区内仅出露两个岩性层。 第一岩性层 (D12sh2a),简称 2a,在研究区北部从西向东较稳定呈似层状延伸,主要由两种岩石组成 :一种为石英砂岩。 另一种为泥质粉砂岩。 第二岩性层 (D12sh2b)简称 2b,在研究区北部广泛出露,稳定从西向东展布,厚度较大,原岩可分两类 :下部为含棘屑云母砂质细晶灰岩 :上部为中厚层结晶灰岩和微晶灰岩。 第二节 矿区构造 由于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的边缘,受华北、扬子两大壳块和秦岭造山带的影响,区内构造非常复杂 【 12】 ,各种构造样式在区内均能见到。 一、褶皱 矿区各类褶皱均有发育,倒转褶皱、斜歪褶皱、膝折 均有发育。 倒转褶皱一般较为紧闭。 在距 PD2② 硐 口约 100m 处绢云钠长片岩中发育的倒转小褶皱,褶皱轴面与片理近于平行,片理产状 10176。 ∠ 66176。 ,枢纽产状 338176。 ∠ 58176。 斜歪褶皱的主要特征是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区内斜歪褶皱的转折端处有的以出露于灰岩中纹层状长石石英粉砂岩强烈弯曲的形式表现出来。 膝折作用是一种兼具弯 滑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两种特征的特殊褶皱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性较均一的脆性薄层岩层或片理化岩石中。 二、断裂 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脆性、韧性剪切带随处可见,而且断裂构造对金 矿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矿区的断层主要分为早期 NWW,晚期 NWW 和 NEE 期。 这与区域受三期的剪切作用相符。 (一) 脆性断裂 早期 NWW 向断层面具波状特征,走向 270176。 — 300176。 ,总体向北倾,局部向南陡倾,倾角变化于 50176。 — 85176。 之间,地表出露主要有两条 :a, 三河口群与碧口群的分界断层 (F3); b,lb 与 1c 的分界断层 (F6)【 13】。 早期 NWW 走向断层具成群成带近等间距分布的特征。 晚期 NWW向断层出露较少,倾向 10176。 — 30176。 ,倾角一般小于 30176。 ,长度 1Om— 3Om; 断裂面较为平直光滑,不具舒缓波状特征,可见擦痕、镜面、阶步,并显示左行逆断层性质 ; NEE 走向断层在 PD1PD6 和各民采矿铜内发育较多 【 14】 ,而在地表露头难以见到。 (二)韧性剪切带 研究区内韧性剪切带非常发育,无论在不同中段各采矿、探矿坑道内 (如 PD PD P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 10 PD PD1150 等 ),还是在地表露头上 (如后沟剖面和不同勘探线各剖面及旧房沟等 ),均可见到不同类型的动力变质岩广泛出露 (图Ⅰ 4)。 韧性剪切带对金矿起一 定的控制作用,并为铧厂沟金矿床最重要的控矿因素之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 11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铧 厂沟金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