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企业职工行为安全分析的设计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性格 ,调配其工作岗位 .............................................. 54 根据作业人员不同的性格 ,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 55 根据作业人员不同的性格 ,合理搭配班组成员 ........................................... 55 加强安全心理素质培训 ....................................................................................... 55 8 结论 ............................................................................................................................ 56 致谢 ............................................................................................................................... 57 参 考 文 献 ............................................................................................................... 58 附录 ............................................................................................................................... 60 重庆大学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 1 1 绪论 选题的背景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 需求,是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基本保障,可以说,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胡锦涛主席多次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强调:“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了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 可见,安全问题是今天乃至未来人类社会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国,也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在我国能 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到 70%左右,预计今后这一比例仍高达50%以上,煤炭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几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二成以上,但是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到了世界煤炭工业事故死亡人数的 80%。 煤炭行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最危险、伤亡事故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事故的发生,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连锁事件,形成群死群伤,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家属心中巨大的伤痛。 比如 20xx 年春节期间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 214 名矿工遇难,该事故给许多家庭在春节到来时带来巨大的悲痛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随着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安全的运行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但是由于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特点,存在较大的可塑性和难控性,因而由于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事故越来越多。 分析不同事故类型及事故原因时发现,在一些大型的灾难性事件,由于人为失误,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伤亡事故总数的 7090%。 据 Hollnage 在 1993 年统计表明,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造成伤害的事故中,包含人因失误的从最低的 30%增大到最高超过 80%。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在我国的煤矿事故中,有 80%以上是由于人的原因,而人因失误又多与人的心理状况有关。 安全心理学认为安全行为是安全心理的表现 ,也是安全心理引导的结果。 而在各类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这些“三违”引发的事故中,与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怕麻烦贪图方便、心存侥幸心理有关的伤亡事故占%,与凭经验、骄傲自大、办事逞能有关的事故占 %,与素质差、技术不良有关的事故占 %,由于判断失误所造成的事故占 %,其他如激情影响、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有关的事故占 2 %。 由此可见,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与人的不安全心理紧密相关。 安全心理学认为,不同的行业与职业要求员工有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心理素质反过来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 要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人”,而作为个体的人有许多不同的心理活动。 实践证明:在危险、条重庆大学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 2 件恶劣的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临危不惧,煤矿作业人员的技术就会得到很好的发 挥,并能更快、更迅速的处理突发事件,以最大程度挽救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课题基于以上情况,分析煤矿特殊环境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状况,研究心理测量系统指标体系,编制适合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测量表,对煤矿作业人员个体的心理素质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矿企业了解员工心理状态,制定增强员工心理素质的措施,提供有利的参考资料。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安全心理学就是以解释、调控、预测人类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最终达到减少和消除事故的科学。 它是 应用心理学和安全科学的理论,探讨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现象,研究人对安全的认识,人的情感及与事故、职业病做斗争的意志。 也就是研究人对待和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时的心理过程,旨在调动人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发挥其预防事故的能力。 心理学的起源是德国生理学家冯特( WilhelmWundt,1832 1920)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研究室;他的学生阂斯特伯格( )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成为工业心理学;梅奥( )主持的霍桑实验使心理学进入了组织管 理学领域。 随着现在科技的高度发展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而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普遍关注。 因此,安全心理学在 2 0世纪 8 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安全科学的一门新科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安全心理学的发展比较晚,目前已有的安全心理学教材有 19 99 陈士俊编著的《安全心理学》以及 20xx 年邵辉、王凯全编著的《安全心理学》。 这两本书都对安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等做了介绍。 安全心理 行为分析 的发展 在国外,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的职业安全适应性研究涉及的主要范围有两方面。 一方面,一些特殊技能岗位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职业选拔的领域,要解决的问题是一种职业对从业人员有哪些特殊的能力要求,并进行科学的测试评价,如对煤矿安全人员、飞行员、铁路行车员、高处作业人员等主要工种的选拔。 另一方面,把职业适应性研究应用于一般工作和大众,拓展了职业咨询心理学领域分析,在发生事故时肇事者心理研究和调查。 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心理变化时引起的生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工作的影响。 美国是应用心理学开展职业安全适应性研究比较早的国家,美国 Hester 评价公司研制的一套可操作的、便携式职业安全适应性测试评价系统 MVE 系统,该系统对一个人的评价指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理极限、环境适应性和人际关系 3 方面,这部分是通过主测人对被测人主观评定直接打分。 第二部分包括 25 项指标,涉及操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认知能力,空间机重庆大学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 3 械能力,文书能力,数学能力,理解能力及交往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这些指标是通过 MVE所带的各种测试仪器和量表经过测验、评定给分的。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有关驾驶员安全适应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发的“职业心理测试软件系统 ”,是针对中学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的测试系统。 劳动部门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单位研究开发的“个人职业素质评价系统”是一套为各级劳资部门机构使用的个人职业素质测试系统。 以上所提到的职业适应性测试系统主要是针对个人在职业选择时所用的心理和生理测验,通过某些特定的测验,可以测出人在生产工作中某些心理变化,从而选择合适的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人制度的完善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日渐提高,所以对人才的职业安全能力测评与咨询已经成为急需。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的心理学系等己经展开了 人才测评的研究,并在特殊职业适应性研究领域内也开展了研究,如在驾驶员适应性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职业能力选择系统( GATB)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制,它是根据美国的 MVE系统开发的,主要应用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目前我国电力业和采矿冶金业也已经认识到安全心理适应研究在保障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在电力系统内和冶金系统内进行的较大规模的安全心理素质测验,取得的研究成功己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电力系统和矿山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检测积累经验。 就目前国内的安全心理测评的发展而言,山东科技大学的周刚,在 20xx年提出安全行为心理测量。 他分析了人因失误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同时考虑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管理、工程心理四部分,制定安全心理测量表。 昆明理工大学的王文甫在 20xx 年进行了爆破工的安全心理测评系统的研究,他针对爆破工的特殊情况,提出安全心理测评体系,同时开发了爆破工安全心理测评软件。 昆明理工大学唐爱云在 20xx 年开发了安全心理测评辅助系统。 他将传统的安全心理测验仪器的测验方法,用计算机实现,将安全心理测量中的操作测试转变为计算机模拟操作。 煤矿安全心理的发展 我国煤矿安全心理的发展比较晚。 学者在研究煤矿事故发生 机理及防治时,多数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降低到最大的程度,因此,前人的研究多数在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却很少研究引起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 因此,我国煤矿安全心理的发展比较缓慢,直至近年来,才出现了研究煤矿安全心理测评系统的学者。 20xx年太原理工大学的栗继祖研究针对煤矿的心理预测指标,同时对煤矿安全从业人员进行了测量,最后研究了心理预测指标的适用性。 他采用问卷测试、仪器测试和职务评价表的方法进行施测,对个性心理测试、 5 种感知、认知能力进行了测试。 其中, 感知 、认知能力测试,采用 PE 心理实验系统的标准化测验,而个性心理测试采用了修订的卡特尔 16 种个性因素测验。 他没有研究煤矿专用的心理预测指标,而是从已有的各种心理测验中找出适合的测量方法。 20xx年华北电力大学的刘承水针对矿工安全心理状态,利用数量化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实用评判模型,并通过项目贡献分析,找出矿工安全心理的主要隐患所在。 重庆大学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 4 20xx年中国矿业大学的陈鹏提出心理契约是是影响矿工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他指出,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可以强化企业与员工之前的心理约束,提高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 险干预能力,进而增强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感。 这个思路和研究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20xx年徐州师范大学的张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心理原因,并针对引发安全事故的心理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和方法。 20xx年徐州师范大学的王丽娟提出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建立新型安全矿井。 她提出可采用改变考核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增加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号刺激,以及改善井下环境尤其是照明条件等方法,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创建新型安全矿井。 本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 进行分析,找出引起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并对心理因素进行量表的编制,找出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比较大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心理测量表,对测量表的测验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参与测验被试者的心理状态。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心理学是 以 企业组织的 “人 机 环境 ”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研究 的 科学。 在安全生产管理的煤矿安全系统 中 ,直接反映的主要特点 是 项目管理 的 预防。 根据心理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引进和应用安全心理学这一手段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安全管理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和运营方式在煤矿井 下作业循环 “ 人,机,环境 ” 的合理的安全配置,从而实现人类安全的行为,最终达到安全状态。 其中, 人 是安全操作 的 核心。 安全管理的重点是研究和控制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自由的人,这是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