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湖滨水上运动乐园综合旅游开发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口 二、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从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来确定绿化规划的原则,建立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形成人、建筑、自然形态相依,文脉相通,相互交融的景区绿化系统。 (一)配置原则 生态保育和植树造林兼顾,保持植被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地对现有植被进行调整改造,形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和景观富于变化的植物群落体系。 严格尊重植物的生态要求,采用乡土植物品种,充分利用现有的野生植 物品种,以减少养护费用,形成可自然演替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营造自然成片林带、农田果园种植带、滨水湿生植物等绿化景观,利用林木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变化,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 在绿地布局上,讲求以成片的植被景观为基础,以小片的种植为点缀,并考虑季相、林相的变化,注重与色叶林的协调与搭配,使四季有不同的植被观赏景观,以形成优美的观赏林。 加强绿化规划与其它系统规划的协调发展,并考虑绿化空间与景区内外道路网、水系的衔接。 27 (二)规划内容 规划根据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模式,考虑人、山、水、城、 林之间的相互融合,营造绿林掩映、草木葱郁、花香四溢的原生态景观。 保留现有的树林,作为背景林营造绿色的大环境。 在景区内增加开花、色叶树种,种植于道路两侧、主要节点处及主要设施周围,形成季相变化丰富多彩的景观。 结合生态岸线,融景观、游憩、认知于一体。 选用色叶林和姿态优美的树种,四季花卉与花灌木相搭配,滨水地带多选用湿生植物。 在山地设景观步行道,宜加强其自然平静的气氛,设计野趣之路。 在布置乔木时应选择树姿自然、体型高大的树种。 同时,要有自然点景,如散置于路旁的石块等。 三、水、电、通讯配套设施 (一)规划依据 国家相关规定及规范标准 :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 (二)给水范围 给水范围为整个规划区内的公园管理办公地区、生态烧烤区、民俗博物馆和风味小吃餐饮、厕所等需水单位。 (一)给水规划 28 给水水源由景区东侧已建供水管线供给。 供水管线主要沿主要道路边缘布管。 根据建筑群体规划布局,消防用水与生活供水管道相结合,在供水管道上设置室外消火栓。 120 米设置一个室外消火栓。 根据具体情况,也可 直接采用天然水(经初步净化后建蓄水池)作为消防和灌溉与绿化用水。 配水管道除在管道交叉口处设置闸门以外,在接户管和消火栓等处亦需设置给水闸门。 (二)排水规划 排水系统 ( 1)排水系统采用“因地制宜、就近分散排放”的原则,旅游区内雨水、污水实行分流排放。 ( 2)雨水工程规划原则是就近排入自然水体,以减小雨水管渠断面、长度及埋深。 雨水管渠沿规划道路铺设,收集雨水排入水体。 由于长江流域雨水量大,故管径也大,为减少管道埋深,可以采用盖板边沟,以减少管道埋深。 ( 3)污水排放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分块布管、分散 处理、就近排放的污水规划方案,分别设置小型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污水净化后分别就近排入水体或用于景观灌溉用水和农业综合利用。 远期集中收集,统一处理。 ( 4)污水管道一般采用混凝土管,雨水干管 DN600,支管 DN300400,雨水管道的设计重现期为 1 年,生活污水管为 29 DN400。 污水管道结合地形沿规划道路敷设,靠重力自流排放,受地形限制不能靠重力自流排放的污水,设置污水提升泵站排入污水管,管道需设置检查井,除在管道交叉、变径、变坡等处设置检查井以外,在管道直线段亦需设置检查井。 (三)电力、电讯规划 电力系统 ( 1)以景区主干道为主线引入供电线,并配置总开关和分段控制开关,景区内供电电缆采用地下敷设,可敷设在道路人行道下或路旁绿地内。 10KV 电缆可采用沟槽或电缆沟式敷设,10KV 电缆以直埋设为主。 ( 2)路灯和广场照明,可采用专线供电、分段控制,必要时,可设置室外箱式变电所,每座容量不大于 50KVA。 路灯线路采用套管埋地敷设。 主要道路采用 高传统庭院灯,安装间距 20m 左右,光源为高压钠灯;步行道采用 高草坪灯,安装间距 6m 左右,光源为节能灯管;在各人流集中的场所,设高杆投光灯,照射 道路广场,以保证游人夜晚游玩时所需要的照明;主要广场照明可采用高杆钠灯照明,照度达到 40 勒克司,停车场和路灯照度达到 15— 20 勒克司。 道路及环境照明采用手动和时间两种控制方式,并可按照不同的照明种类、用途分别控制。 电讯系统 ( 1)以景区主干道为主引入线,并在景区内适量布置磁卡 30 电话和公用电话,各管理用房均需设置内部办公电话和适量公用电话。 同时在旅游区主要区域均应设置必要的邮政信箱设施。 ( 2)增设电话交换机,装机容量不小于 300 线。 ( 3)各景区采用交接箱、主干市话线用电缆管道,配支线用市话电缆直埋地下。 旅游区内通信线路采用全塑通讯电缆,穿厚壁难燃 PVC 管埋地暗敷。 (四)管线综合 根据有关规定和当地情况,规划在主干道断面上管线排列分别是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 各管线之间的间距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各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和行道树之间依规范要求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以满足技术、卫生和安全等要求。 当各种管线交叉碰撞时,设计和施工必须遵守以下避让原则: ( 1)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 2)压力管让自流管; ( 3)可弯曲的让不可弯曲的或难弯曲的; ( 4)施工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 5)电源线与电话线交叉时,电源线在下。 31 第五章 项目发展分析 一、发展条件 SWOT 分析 ( 1)优势 (Strengths) —— 区位优越。 交通便利,景区所在地位于银屏牡丹 紫薇洞 中庙姥山岛 观带上,距离城市中心区仅 10 公里左右,毗邻湖滨大道观光旅游度假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 政策支持。 巢湖地区制定了“旅游强市”的发展路线, 着力建设“康体湖光、休闲巢湖”旅游品牌。 本项目的建设 为巢湖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巢湖水域水文气候条件适合水上游乐运动项目的开展,项 目地势平缓,地质构造稳定,不存在影响本项目安全性的裂缝、地震等问题。 ( 2)劣势 (Weaknesses) —— 项目拟建地旅游项目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旅游服务设施薄弱,旅游产业体系尚不完备。 —— 项目地山林地较多,水体复杂,给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施工进度延缓。 —— 项目的基础设施量比较大,建设周期长,回收期长,资金投入困难。 32 ( 3)机遇 (Opportunities) —— 内需的崛起和运动休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将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尤其是在巢湖市及周边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将给景区带来巨 大的商机。 —— 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良好,在安徽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项目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有利的政策条件给项目景区的旅游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机遇。 —— 巢湖、合肥环巢湖对接,环巢湖观光大道即将建成,是本项目发展的最大商机。 —— 项目周边巢湖区域湖滨大道的开发建成可以给本项目依托建设提供服务设施,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 4)威胁 (Threats) —— 景区。 —— 旅游区之间的竞争。 一方面是安徽省内同一层次旅游区之间的竞争(如江南等地),也面临着旅游后发地区的竞争。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在景区内也面临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竞争。 —— 利益平衡问题,涉及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 ( 5)分析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本项目景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较优越的区位市场条件并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并面临挑战。 巢湖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巢湖水上运动及湖滨景区旅游项目的发展,应紧抓机遇,高起点 33 开发旅游产品,建设精品景区,积极塑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并通过强势的旅游市场促销,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经营策略来营造巢湖水上运动及湖滨景区旅游项目发展的整体优势,创造景区新的辉煌。 优势 区位优越, 位于 巢湖市 银屏牡丹花 紫薇洞 中庙姥山 岛景观带上 ;巢湖地区及巢湖市各方面的 政策支持 ;丰富的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威胁 空间竞争与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加剧; 景区内也面临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竞争 ;涉及各个利益。 劣势 项目拟建地旅游项目开发处于初级阶段 , 旅游服务设施薄弱 ; 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 ; 地势复杂,给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机遇 内需的崛起和 运动 休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旅游 成为 热点 ;项目周边的巢湖 湖滨大道 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 给本项目的开发带来了契机。 本项目景区应努力变优势为胜势、转劣势为优势、化威胁为机遇、抓机遇求发展,加快景区开发 建设,将本项目景区建成 巢湖市文化浓郁的 精品景区。 优机强化 优劣转化 危劣弱化 机威转化 34 三、开发思路 选准突破“亮点”,实施集中开发 选准“亮点”区域实施集中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国内外发展旅游的重要经验。 “亮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既要考虑交通通达条件、城市的依托性,也要避免简单的城市中心论;既要考虑资源品位和特色,也要注意开发的难度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既要考虑地域文化的积淀、民俗民风的浓郁,也要考虑对自然景观、其他优势资 源的依托;既要考虑资源开发的最初引爆点,也要考虑持续发展的效应与后劲。 总之,要立足通过一个亮点的突破,实现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带动,使这一地区尽快成为旅游热线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段、或者一条支线。 高起点、新思路的发展战略 这是宏观层面的发展思路,属于一个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 高起点,应首先是在策划、设计方面,然后是具体的开发,再是相关的配套和管理;新思路,主要是指发展模式、策划理念,并非过于具体的一些方面。 一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宣传促销委托独家代理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有 关地区、投资者联合开发的方式,也可以保护为切入点实施适度规模的开发。 突出自然文化资源与地域特色 突出自然文化资源与地域特色,是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 35 重要方面。 如何深入挖掘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是表现形式。 二是地域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 三是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地域文化旅游产品的特色。 这三种表现形式,从实际情况出发,无所谓谁高谁低,关键是看对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深度,也要看自然资源类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 但注意突出特色、提高表现品位、增强吸引力,应是共同追求的主题。 要认 真办好民俗节庆活动 民俗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集中对外展示的机会和场合,由于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因此,虽然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但由于媒体的关注报道、外地游人商旅的参与,成为促销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 四、目标市场定位 (一)旅游市场分析 巢湖旅游业一直受到省、市二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巢湖应以环巢湖大开发、湖滨旅游一体化为契机,最终提高巢湖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需求层面 (1)国内休闲旅游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 巨大的需求首先来自国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 是旅游资源大国,正在成为旅游经济强国。 到 2020 年,国内休闲旅游 36 将达到年人均 ~ 2 次,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届时,政策将更为灵活,行业规则制度将更为开放,刺激国民旅游消费的措施将更多。 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活动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2)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成熟(含散客)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先行,私家车已经具有一定的数量,自驾车旅游因其自由、新颖、灵活、刺激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以自驾车旅游为主体的散客已经成为新的旅游形式并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自驾车旅游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巢湖市恰好位于巢湖两小时旅游圈的中心,游客正好需要休息、补给,在巢湖建立旅游服务中心,可把握自驾车市场的良机。 (3)泛长江经济圈的市场潜力 近几年,安徽实施向东战略,吸引了沿长江中下游江、浙发达地区的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及客源,促进了安徽制造业、商业、房产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央提出西部开发战。 安徽处于东西交接带,呈东启西,地理位置优越。 这些都标志着安徽省将与沿长江区域的各省、市形成一体化旅游圈,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机遇和客源。 (4)旅游业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热点 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效益为中心,进入多元化的阶段。 37 旅游业因其较佳的效益而得到青睐,社会资本加速流入,其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