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脚河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梨子、碰柑 ,布设于流域内的 1 1 4 4 5 7 810 11 11 13 17 190、 20 23 25 26 31 32331 号图斑内。 封禁治理 选择流域内地面残林、蔬林、残留根茬的地块实施封禁治理 50、 5 5 6 6 6 7 80、 9 16 10 11 12 13 13 15 16 18 18 18 2 2323 26 27 28 28 29 29 29 30 314号图斑内。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 布设原则 结合流域内自身的特点,按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要求,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坡面水系、田间道路和梯田综合配套,优化布设的原则。 基本农田建设布设于流域内坡度在 10176。 — 15176。 之间,集中连片,土层薄,通过建设可改善耕作条件,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坡耕地内。 本流域的基本农田建设主要 是修筑梯埂,田间配套相应的蓄水池、沟洫工程和田间道路。 梯埂沿等高线布设,遵循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 基本农田水系建设和田间道路,根据建设面积和集雨面积、用途,结合降雨和水源条件,在坡面的横向和纵向设计水系和道路。 分层布设引、排、灌水沟(渠),并在纵向沟和横向沟交汇处因地制宜布设蓄水池,蓄水池的进水口前配置沉沙池。 设计标准 基本农田建设防御暴雨标准,采用 10 年一遇 24 小时最大降雨量设计。 17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 砌筑石坎的材料块石可以就地取材,清除田面卧牛石,坎高一般为 1m~,侧坡一般为垂直 面。 其断面设计要素示意图如下: θ — 原地面坡度;α — 田坎坡度(176。 ) H— 田坎高( m); BX— 原坡面斜宽( m); Bm— 原坡面毛宽( m); B— 田面净宽( m)。 b— 田坎占地宽( m); 各要素间关系: 田面高度 H=BXsimθ 原坡面斜宽 Hx=Hcosθ 田坎占地宽 b=Hctgα 田面毛宽 Bm=Hctgθ 田坎高度 H=Bmtgθ 18 田面净宽 B=Bmb=H(ctgθ ctgα) 蓄水池设计 布设原则 ( 1)蓄水池一般布设在坡脚 或坡面低洼处,与相应的引水渠、沉沙池相连,形成水系网络,以满足农、林用水和人畜饮水需要。 ( 2)蓄水池的建设尽量少占耕地,考虑坡面来水量,因地制宜具体确定。 ( 3)蓄水池的位置,应根据地形、岩性、施工等条件具体确定。 设计标准 蓄水池的设计标准,要根据工程规模确定,采用流域内 10年一遇 24 小时最大降雨量。 蓄水池设计 该流域蓄水池以拦蓄地表径流为主,蓄水量为 30m3人饮水窖和 52m3蓄水池, 52m3蓄水池为圆形池,尽量采用地下蓄水池,出土高度 40— 50cm,水池净空半径 ,池深 3m,侧墙顶厚 40cm,75水泥砂浆砌块石,墙体厚 ,迎水面垂直,背水面按 1:坡比放线, 150砼镇底,厚 15cm,出土部分的顶、池壁采用 100水泥砂浆抹面,其平面图和剖面图如下: 19 水池(窖)的配套设施有:引水渠、沉沙池、过滤池(有人畜饮水要求的蓄水池)、进水和取水设施。 沉沙池设计 布设原则 ( 1)布设在引水渠上,引水进入蓄水池前。 ( 2)尽量少占耕地,根据地形条件,可修建成圆形或矩形等形1:10090 440 90152001040 403m30 水窖剖面图C 1 5 砼盖板溢流管251020015干砌块石垫层C 1 5 砼淌底## 7 5 水泥砂浆砌块石1 0 0 水泥砂浆抹面1:10030 水窖平面图3m29010 20 状。 设计标准 沉沙池设计标准一般采用 10 年一遇 24 小时最大 降雨量。 沉沙池设计 沉沙池采用地下开敞式沉沙池,出土高 40— 50cm,形状为矩形,净空尽寸 1 1 ,容积 ,侧墙采用 75水泥砂浆砌块石,厚 , 100水泥砂浆抹面, 150砼镇底,厚 5cm。 排洪沟设计 布设原则 防止洪水冲毁耕地、良田而建。 设计标准 设计标准按 10 年一遇 24 小时最大降雨量设计。 过水断面尺寸: ,其横断面图如下: 21 15比例:1: 10 单位:C m40M 5 水泥砂浆砌块石干砌块石垫层M 1 0 砼淌底305530 30 排 洪沟横断面图 生产道设计 布设原则 方便生 产拉肥、拉粮而建。 设计标准 路田宽 3 米见图: 22 注:机耕道两边墙高H根据实际地形面定。 土石回填 1 0 0 水泥砂浆压顶 5 0 水泥砂浆砌块石4022040H作业道剖面图(单 位:cm ) 比 例 1 : 5 0作业道边墙 作业道边墙 沼气池设计 设计 8m3强回流沼气池。 布设原则 为解决流域内农户主要能源问题而建。 设计标准 能满足家庭生活用能源需要,设计 8m3强回流沼气池,其设计见图: 植物措施设计 水土保持林设计 设计原则 ( 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23 ( 2)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 ( 3)充分发挥各种立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 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树种选择原则: ( 1)根系发达,根蘖萌发 力强,固土能力强,要求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根系发达、侧须根多,高度和地径要达到国家一级苗以上规定的要求; ( 2)生长旺盛,郁闭迅速,树冠浓密,落叶丰富,且易分解,可较快形成松软的枯枝落叶层,具有改良土壤性能,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 3)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 4)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较高的生态效益; 根据以上原则,该流域水土保持造林树种选择为柏木、杉树。 确定种植林木密度的原则: ( 1)防护型的多层次、高密度; ( 2)柏木、杉树干形通直而且自然整枝良好宜稀; ( 3)一般种植林木常用的株距为 1m— 2m,行距为 2m— 4m。 24 造林密度的确定是以造林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为依据,按 GB/— 19— 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标准中规定的初植密度来确定。 该流域水土保持林种植柏木、杉树,其密度为 1650— 4500 株 /hm2。 行状种植点配置方式示意图 正方形配置 长方形配置 a、行距 b、株距 工程整地 整地在种植前一年或半年进行,春季栽植应在前一年夏、秋整地,秋季栽植可在当年夏季整地,整地的方式为块状整地。 > 25 穴状:穴径 — ,深 25cm 以上(见下图)。 穴状整地示意图 经济果木林设计 树种选择原则 ( 1)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栽培的品种,以乡土树种和已引种成功且表现良好的引进树种为主,苗木要求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根系发达、侧须根多,高度和地径要达到国家一级苗以上规定的要求; ( 2)选择名、优、特、新品种; ( 3)要选择适销对路、经济价值高、市场畅销的品种; ( 4)早、中、晚熟品种搭配,错开成熟期; ( 5)选择易储藏、有利运输的品种; 26 ( 6) 该小流域水土保持经济果木林选择树种为金银花、板 栗、梨树、碰柑。 造林密度设计 造林密度的确定是以造林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为依据的,按 GB/《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标准中规定的初植密度来确定。 项目区水土保持经济果木林 750— 4500株 /hm2。 工程整地 山坡地建园,选择向阳背风、有灌溉水源、交通便利的坡面,采用穴状整地,经果林内配置排灌系统和道路。 入冬前按种植果树的株行距(果树行沿等高线布置),开挖长、宽、深各 1m 的定植穴,或按深、宽各 1m沿等高线开挖定植壕沟,开挖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