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适宜性研究及地质灾害_评价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上统五通组( D3w) 第二章 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4 岩性分三部分:下部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中部为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上部则以粉砂岩及页岩为主,夹薄层石英砂岩。 在 研究区主要见到中上部岩层。 ( 5)石炭系下石炭统高骊山组( C1g) 岩性主要为杂色碎屑岩。 分三部分:下部为灰白、深灰、紫红色页岩及薄层砂岩,夹有泥质灰岩透镜体;中部为灰黄色砂岩及杂色页岩互层;上部为杂色粘土岩、粉砂质页岩。 ( 6)石炭系中石炭统黄龙组( C2h) 以浅海相微肉红色石灰岩为主,分三部分:底部为灰色厚层白云斑块巨粒结晶灰岩;下部以浅灰色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含少量砂屑石灰岩;上部为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灰岩。 ( 7)二叠系下二叠统栖霞组( P1q) 深灰色、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 具沥青质,击之有臭味,中厚层状,发育有缝合线构造,风化面上形成沿层面方向延展的眼球状、扁豆状小溶沟,偶见燧石结核,层理不清,在研究区未见该层下硅质岩段及上硅质岩段。 ( 8)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群( T1x) 主要岩性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 中部为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灰岩,黄褐色泥岩互层。 上部为灰色,块状微晶灰岩,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岩。 ( 9)三叠系中统上青龙组( T2s)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微晶微晶灰岩数层;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 灰岩,蠕虫状构造极为发育;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顶部为纹层状白云质灰岩,在各层中缝合线构造极为发育。 ( 10)白垩系浦口组( K2p) 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主要为紫红、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砾石成分复杂,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 ( 11)此外在研究区沿线地表特别是联珠村分布一些第四系上更新统( Q3)全新统( Q4)地层,为近代沉积物;底部为碎、砾石层,棕红色粘土、亚粘土及黄色砂质粘土组成,结构紧密,粘性较大,厚度不等一般在。 第二章 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5 地质构造 条件 南京区域上属于扬子地块(下扬子构造带)的北东段,大地构造背景复杂。 形成了许多褶皱和断裂。 如区内的将军山复背斜,核部为震旦纪、寒武纪灰岩,轴向 45176。 ~ 60176。 ,北西翼受沿江断裂切割缺失。 断裂主要为北西向张性及近东西向两组断裂。 北西向张性断裂斜切或横切褶皱体,断裂面较陡立,一般延伸较远并切割北北东向断裂,主要为南京 — 湖熟断裂,是一条区域性规模较大断裂,构成了宁芜断陷盆地的东北边界。 它自西北安微滁州入境,经浦口、南京市区、江宁上坊、湖熟至溧阳。 断裂走向北西 310~ 330176。 ,倾向南西,倾角较陡约 70176。 属更新 世活动断裂。 近东西向断裂主要有将军山 —焦山沿江断裂。 它全长 100km,从将军山经燕子矶、栖霞山、龙潭延伸至镇江焦山,走向近东西,断面倾向北,断裂南侧为宁镇山脉,北侧为扬州低岗平原区。 由于将军山 — 焦山断裂的长期活动,造成了将军山、栖霞山等复式背斜的北半部发生了大幅度断陷,形成了江北的仪征断陷盆地和江南的宁镇山脉块断隆起,同时南盘的第四系沉积厚度明显小于北盘。 第四纪早、中期有明显活动,属更新世活动断裂。 评估区所在地层区为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 前第四纪地层发育较齐全,主要有(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 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等。 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中分布可溶性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拟建线路东段,岩溶较发育。 第四纪地层以冲积物为主,岩性以粉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厚度变化较大,在拟建线路西段较发育。 (一)褶皱构造 将军山的褶皱是宁镇山脉西段北带复式背斜的一部分,称为将军山复式背斜。 与东南部的钟山大向斜,汤仑大背斜等位同一等级构造。 其内部由若干不同形态的二级褶皱构造构成,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 ( 1)沿江永清里背斜,核部有灯影组组成,翼部为将军山组,岩层产状直立,背 斜的 NW 翼下掉缺失。 ( 2)炮台山向斜,核部由炮台山组组成,翼部为将军山组组成。 ( 3)将军山背斜,自将军山向北东延伸至达摩洞、老燕山一带向北东倾伏。 核部由灯影组组成,两翼由将军山组,炮台山组和观音组组成。 第二章 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6 ( 4)将军山向斜,核部由青龙群组成,两翼依次为二叠 ~石炭系地层组成,该向斜向北东延至燕子矶附近,形成向斜山地貌。 ( 5)黄方村背斜,核部有高家边组和坟头群组成,翼部为五通组和石炭系地层,由于断裂破坏已不完整。 ( 6)三元庵向斜,核部由龙潭组组成,两翼均遭断层掩覆,向斜完整性很差,需追溯才能了解。 ( 7) 嘉善寺背斜,核部有高家边组组成,翼部为坟头群和五通组组成,形成背斜谷地貌,出露于嘉善寺至窑上村一带。 ( 8)煤炭山向斜,核部有青龙群组成,两翼依次为二叠 ~石炭系地层,轴向NE。 在煤炭山褶皱轴的两端均昂起。 上述褶皱走向均在 N45176。 ~65176。 E 间,并向 NE 倾伏,其背斜核部主要有震旦系灯影组或志留系高家边组构成,而向斜的核部主要有寒武系炮台山组或下中三叠统青龙群所构成,全属陡倾角的紧闭的线状形态,横剖面观察大都呈不对称,每个褶皱内部尚为更次一级(三级)褶皱所复杂化。 后期剥蚀作用不但形成与构造一致的背斜山(如永清里 背斜山),而且更多地形成地貌倒置背斜谷和向斜山。 (二)断裂 将军山地区的断裂构造特别发育,有平行褶皱构造轴向发育的纵断层,有横切褶皱构造轴向发育的横断层,他们大多数是褶皱的伴生构造,共同构成蜘蛛网状格局,十分复杂。 断层从性质上分三类,即 1)、逆、逆掩断层,其断层倾角在30176。 ~40176。 间,主要分布在褶皱构造背斜和向斜的两翼部位,往往造成该地岩层掩覆缺失现象; 2)、高倾角正断层,横切褶皱构造,使断层两侧相当地层的露头线突然截断不连续,使背斜或向斜的露头宽度在断层两侧明显不相等,地貌上往往使断层二侧山岭高程发生显 著差异; 3)、平移性质为主的断层多半是高倾角的,斜切褶皱构造轴向发育,使两侧岩层或山岭错位。 现重点介绍如下: ( 1)沿江正断层 自燕子矶向西南达上元门老虎山一带,断层发育在震旦 ~寒武系和上白垩统红层中, NE 走向。 沿断裂带除岩层破碎外,构造地貌表现很好,有断层陡崖,三角面山,断层悬谷,串珠状小池塘分布等,由于地貌保存,显然形成时期比较新。 ( 2)头台洞 ~耐火磷逆掩断层 自 NW 向 SE 逆掩,将寒武系炮台山组合观音台组直接逆掩在石炭 ~二叠系和中 第二章 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7 下三叠统青龙群之上。 断层带出露奥陶 ~志留 ~泥盆系岩层断块,依据这种情况推测断面应向 NW 倾斜,由于它发育时期早,地貌上反映不明显。 ( 3)劳山南坡逆断层 自燕子矶南京自来水厂至黄方村一带,为一系列迭瓦式逆冲断层。 它们既造成某些地层缺失,又造成某些地层重复,主要在劳山南坡志留 ~泥盆 ~石炭 ~二叠系地层内发育,这些迭瓦式断层的走向均为 NE,向 NW 倾斜。 ( 4)铁石山逆断层 发育在铁石山南坡,系五通组自 NW 向 SE 逆冲,造成岩层直立,倒转和下伏,石炭二叠系岩层缺失,变薄等现象。 断层产状为 N40176。 E/NW∠ 30176。 ,地貌上无显著反映。 ( 5)警备区采石场 ~老燕山逆断层 断层产状为 N40176。 W/SW∠ 35176。 ,由 SW 向 NE 逆冲,采石场上可见构造透镜体,断层擦痕和矿染现象。 平面兼有右行平移现象,因此它们是平移 ~逆冲断层性质,断层发育在寒武系地层中。 ( 6)佛灵门 ~联珠村横断层 断层产状为 N45176。 W/NE∠ 70176。 ,将劳山向斜错断,原为逆断层,现继承发育为正断层, NE 侧下降,造成 NE 侧青龙群向斜露头宽度大于 SW 侧,地貌上 NE 侧高程为 米, SW 侧为 米,相差较悬殊。 ( 7)达摩洞 ~市政采石场逆 ~平移断层 断层产状为 NNE/NWW∠ 85176。 ,断层斜切古生界诸地层,呈左行平移,剖面上为逆断层性质,地貌上为沟谷所在。 ( 8)佛灵门 ~煤炭山横断层 断层走向 N20176。 W,高倾角,斜切古生界和青龙群岩层,呈左行平移,地貌上有沟谷,泉水出露等。 ( 9)乌龟山逆断层 走向近 E~W,向 S 倾,中等倾角,系五通组逆冲于石炭 ~二叠系岩层之上,使下伏岩层直立或倒转,断层带破碎,与各种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等,地貌上无明显反映,后期遭受 NNE 向断层横切。 综上所述,本区各种断裂以 NE 向和 EW 向逆断层发育最早, NW 向断层次之,NNE 向和 NNW 向更次之,以二次活动的 正断层最晚。 这些断层中,逆、逆掩断层常 第二章 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8 组合成迭瓦排列,而正断层则以阶梯状排列,平移断层则以和褶皱构造轴斜列形式排列。 老断层因断裂带经后期胶结愈合,地貌上无特殊反映,唯新断层由于破碎胶结松散,剥蚀夷平不够,故都有一定的地貌景观出现。 岩溶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裂隙水和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为浅层水(潜水~微承压水),赋存于长江冲积物内。 主要分布于线路西段,含水层比较发育,富水性较好。 地下水位埋深浅,对拟建工程施工(明挖)可能影响较大。 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 将军山一带(线路东段),赋存于古生代一套碳酸盐岩地层中。 地表岩溶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可见落水洞、溶沟、溶槽等。 地下溶洞较发育,但不均匀,主要受岩性和构造控制。 一般以溶孔和小溶洞为主,也可见一些大溶洞(如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玉荀洞等)。 断裂附近裂隙、溶洞发育。 由于岩溶发育不均匀,富水性差异较大,总体讲,区内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属中等。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中,其富水性受构造发育程度和岩性、产状、补给条件等控制。 区内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在将军山南鹿有零星出露,其余多被第四系覆盖。 一般来讲,富水性较差。 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勘探成果,结合附近工程经验,可能对本工程设计、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下洞穴、小规模断层、破碎带、山体滑坡等。 工程地质条件 该工区主要分布为丘陵、低山,山体最大海拔高程 ,一般海拔高程在 左右。 工程区内山体较陡,同时在工区的东边分布有较大采石场及较大冲沟,沿线地面植被发育,主要为松树、杂草灌木,山体总体较为完整。 该工区地势险峻,悬崖峭壁众多,在长期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地下水丰富,因此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地质现象: 如:崩塌、滑坡、风化裂隙及塌陷,对工程施工及工后影响较大,建议进行工程地质灾害评价及预测方面研究。 第二章 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9 将军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别发育,线路沿线主要穿越七条断层,分别为: F1(佛灵门 — 联珠村)横断层; F2(劳山南坡,向斜 SE 翼)走向逆断层; F3(头台洞 ~耐火磷,向斜 NW 翼)逆掩断层, F4~F7 为逆断层,此外还有一些层间小断层。 其中 F1 断层带较宽,约为 ~,岩石较破碎,有大量断层角砾岩,岩石矿化硅化现象严重,断层带附近,发育有较多节理、劈理,对工程有一定影响,在施工开挖时应及时跟进处理,做好防护支护措 施。 F2 断层带附近主要岩性为奥陶系灰岩及三叠系上青龙群灰岩层,由于构造应力作用沿断层带附近有大量破碎岩石,施工中应注意岩石坍塌、坠落,及时做好防护处理;特别是当规划线路穿越志留系坟头组及石炭系高骊山组杂色页岩、泥岩等软弱岩层时,应及时采取支护措施。 第三章 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规划线路的比选 10 第三章 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规划线路的比选 电力隧道选线的基本原则 电力隧道主要沿着城市道路布置,线路走向常和高架桥、轨道交通等相交,所经区域地下管线较为密集,选线时要协调好与这些设施的关系。 电力隧道其间经过的地形情况十分复杂,工程实施难度极大,为设计 出一条最合理经济的线型,必须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1) 结合中心城规划,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电力隧道应以中心城分区规划为依据,选线应该以规划中心城道路网为基础,选择合理的隧道走向。 电力隧道拟布置在道路内,如有可能尽量布置在沿道路的绿带内,高压走廊内,以避免电力隧道与其他设施的矛盾,方便工作井的选址和建设。 (2) 尽可能短的隧道长度,以降低工程造价 电力隧道是一项复杂的电气工程,耗资巨大,单位造价高达上亿元 /公里。 减少电力隧道的长度,对于降低工程造价效果是最显著的。 因此,尽可能的减少电力隧道的长度,降低了 造价,减少投资。 (3) 电力隧道的走向应尽可能顺直 受施工技术的限制及电缆刚性结构的影响,电力隧道的弯曲半径不可能达到很小,由此对隧道的线形设计产生了一定的限制(表 31)。 而城市道路基本均为十字交叉,电力隧道转向多位 90 度直角,遇到路幅极窄、路口建筑密集,工作井难以落实的情况,处理难度较大。 因此,电力隧道的走向应该尽可能顺直,减少转弯,尤其应该避免大转角的转向。 第三章 将军山电力隧道工程规划线路的比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