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所有专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柱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 主要井巷保护煤柱 合计 表( 12)工业资源储量、设计储量、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 单位:万 t 储量类型 +100标高以上 +100600m标高 合计 工业资源储量 设计资源储量 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①矿井工作制度 设计年工作日 330 天,每天三班作业。 日净提升时间为 16h。 ②生产能力 核定生产能力 75万 t/a。 ③服务年限 T =  ZAz ( 11) = 247。 75247。 = 76a 其中: T:服务年限 Z:可采储量 A:生产能力 第 9 页 K:储量备用系数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提升设备 高庄矿的煤炭主要提升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采用 GDS1000 型钢丝绳皮带提升机,提升能力 45 万 t/a。 矸石主要由斜副 井,一段提升机型号为 ,提升能力为 10万 t/a;二段提升机型号为 2JK3/20 的矿用提升机,提升能力为 35t/a。 通风设备 高庄矿主要通风机两台,一台 BDK65A— 8— № 24 型、一台 BDK60C— 8— № 24型,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目前主要通风机为单段运行,风叶角度为 35176。 ,工作风量3084m3/min,风压为 930Pa。 排水设备 二水平中央泵房主水泵型号为 200D43 8,现有四台,两台使用,两台备用。 压缩空气设备 该矿生产现主要在二水平,在地面设一个压风机房,内设有 2台 4L20/8 型压风机,经核定满足要求。 井上下主要运输设备 地面运输 公路交通:矿区门口有公路与 207 国道相通,距平顶山市 45公里。 铁路交通:煤矿铁路与国铁宝丰县火车站相连距宝丰县 20 公里。 本矿目前运输主要以铁路为主,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铁路运输线,对矿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较为便利外运条件。 井下运输 本矿井设计井下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方式 , 辅助运输采用 10t 架线式电机车牵引 1t 或 3t固定式矿车运输。 地面生产系统 ①主井生产系统 煤炭由高庄矿皮带井一段、二段皮带运输机运至地面手选厂 车间至洗煤筛分车间复式振动筛之中,原煤经过洗煤车间分精煤和中煤两种分别进入各自煤仓。 手选矸石经汽运到矸石山。 皮带井一段、二段皮带运输机并担任运送人员升入井。 ②副井系统 副井及下料斜井承担提升矸石、升降人员、运送设备和材料的功能 ,地面材料、设备在地面车场装入花栏车或平板车,由提升机运入井下。 ③地面排矸系统 井下矸石由副井运到地面车场,由一台 ZK106/550 电机车牵引 50M 至矸石山车场子,由 绞车拉入翻车机,翻入排矸箕斗后由矸石山前 JK1600/1224 型绞车牵引到矸石山顶部排掉。 第 10 页 工业场地布置特征、防洪排涝、地面建筑及煤柱 工业场地 为确保场内外来物资运输,消防安全通道要求,主干道路面宽 12m,次干道路面宽为6m,路面结构为水泥路面。 场内排水 该区地形由丘陵和构成,该矿井工业场地位置处在一山岗的北侧坡上,场地内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坡度变化不大,地形也便于场地内排水。 场地内自然高差为 6m。 供电及通讯 供电电源 矿变电所 60kv 电源分别引自“梨恒线”和“梨平线”,所内一台主变: S9- 16000/ 66主变压,一台 SLF120200/60 主变压器。 电力负荷 一水平用电负荷为 3780 KW,其有功功率为 2270 KW。 二水平用电负荷为 6200 KW,其有功功率为 3720 KW。 给水、排水和采暖通风及供热 水源 ①工业场地生活用水水源 供水水源:在石龙区 储水池: 300 m3, L B H= 10 5 6 m 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水池 1座,地下部分为 m。 供水泵房: L B H= 10 5 3 m 矩形泵房 1座 150m2。 分别设: 生产消防洒水泵: XBD4/ 30125G/Z、 Q= 7212b3/h。 H= N= 22kw 380V 2 台。 生活给水泵: 80D12 9, Q= 20 m3/h H= 102 m 17kw 2 台 加药设备: / 2台 次氯化钠发生器: JYM1 2 台 工业场地设有生活供水管网、生产及消防供水管网。 生活供水为 PPV 管,干管为Φ 80,生产及消防供水管网采用镀锌无缝钢管,干管管网为 D100,生产和消防供水管网上靠近建筑物时有室外地下消火栓,其型号为。 ②生产、消防用水水源 地面生产用水由本地区自来水供水网供给;井下消防洒水同时采用地面和井下两种水源。 用水量 矿井生产及生活用水量 , 最高时用水量为 ,井下除尘洒水日用水量为 680m3/d,时用水量为。 排水系统 ①排水量 工业场地排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浴池排水、锅炉排污水、井下排水和其它排水,予计 第 11 页 总排水量为 6336 m179。 /d; ②排水系统 平房居民区的生活污水及雨水,未经处理由地面沟渠排入凤山河和穆棱河。 楼房居民区的生活污水、浴池排水、锅炉排水经排水管路排入沉淀池中,经沉淀过滤后由排水管路排入凤山河。 井下排水除部分流入地面静压水池管路排入凤山河。 洗煤厂洗煤 废水经洗煤厂内部净化处理后继续循环使用。 ③排水构筑物 排水管采用 Dg≦ 250 陶瓷管; Dg〉 350 钢筋砼管。 水泥沙浆接口,埋地铺设。 埋深为。 采用重力排水,沿地形坡度铺设。 埋深不小于。 采暖通风及供热 ①采暖 根据气象资料、工艺要求及有关规定,本设计在经常有人工作、休息和生产工艺有要求的建筑物内,设置集中采暖系统。 整个工业场地的采暖热媒均采用 95/70℃低温水,热媒来自工业场地锅炉房,行政福利建筑物内散热器采用铸铁四柱型散热器,其余生产系统建筑和工业厂房内散热器采用钢制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散热器。 ②热水供应 浴室、洗衣房的浴用和洗衣用由专用锅炉房的供给。 ③井筒防冻 井筒防冻仅做主皮带中,二采区绞车道。 矿井主皮带井及斜副井由锅炉房内的两台 4t 锅炉供暖。 经校核均满足需要。 技术经济 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表 井巷工程量表( 13)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煤岩别 月进度 工期(月) 1 返送绞车道 m 60 半 60 1 2 返送风道 m 150 全岩 50 3 3 二段绞车道风眼 m 20 全岩 60 4 采区风道下延 m 150 半 100 3 5 采区绞车道下延 m 80 半 100 1 6 工作面 m 90 煤 120 1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①全矿井劳动定员 本设计根据矿井原煤年产量 120 万 t,年工作天数 330 天,确定原煤全员效率为 吨 /工。 经计算,原煤生产出勤人员 3596 人,其中,管理人员 206 人,井下工人 2182 人,地面工人 1027 人。 第 12 页 表 ( 14) 劳动定员汇总表 序号 人员类型 出勤人数 替补人数 在籍人数 Ⅰ 班 Ⅱ 班 Ⅲ 班 合计 1 一、原煤人员 115 199 114 428 94 522 生产工人 109 162 108 379 94 473 ( 1)井下工人 87 133 86 306 83 389 ( 2)地面工人 22 29 22 73 11 84 管理人员 6 37 6 49 49 2 二、供电 2 10 2 14 1 15 3 三、生产服务人 员 13 33 13 59 4 63 4 四、生活服务人 员 9 22 9 40 3 43 5 五、选煤厂 21 36 21 78 5 83 6 六、消防队 5 5 5 合计 160 305 159 624 107 731 7 七、准轨 铁路 5 8 5 18 1 19 总计 165 313 164 642 108 750 ②劳动生产率 采区投产后,按年工作日数 3 3 0d计算,日产量 ,全员效率确定为 /工。 参考本矿现在实际达到的效率确定的。 全员效率 /工,回采工作效率定为 /工,这是根据回采工作面日产量和按需要配备的 人员求出的。 掘进工作效率为 /工,按矿实际效率确定。 概算投资 工程投资总额为 万元(井巷工程 万元 、设备购置 万元)。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 表(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Mt 45 年生产能力 万 t 45 日生产能力 t 矿井服务年限 a 76 矿井设计工作制度 年工作天数 天 330 日工作班数 班 3 灰份 Ag % 挥发份 Vγ % 发热量 千卡 /Kg 7500 第 13 页 储量 ( 1)地质储量 万 t ( 2)可采储量 万 t 煤层情况 ( 1)可采煤层数 层 2 ( 2)可采煤层平均厚度 m ( 3)煤层倾角 度 15176。 ( 4)煤的容重 t/m3 井田范围 走向长度 Km 倾斜宽度 Km 井田面积 Km2 49 开拓方式 立斜 井筒类型及斜长 倾角 提升斜井 M 1100 21176。 回风斜井 M 400 30176。 原煤生产成本概算 本设计矿井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和现行煤炭工业财务制度及成本计算办法并考虑该地区同类矿井的成本实际情况,计算出该矿井达产后正常年份的原煤生产成本为 元/ t。 第 2 章 矿井通风 概 况 高庄煤矿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绝对涌出量为33m3/min。 在平岗矿区范围内尚无煤层自燃发火现象。 各煤层均有煤炸煤尘炸指数在 第 14 页 20%45%之间。 由于高庄矿井为低瓦斯矿井,根据局下发要求低瓦斯矿井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 矿井通风 现矿井各采区风量计算 井下共布置 2个采煤工作面, 6个掘进工作面,全矿独立回风硐室 7个,变电所水泵房2 个,压风机硐室 2 个,绞车硐室 2个,火药库 1个。 根据上述参数进行矿井风量计算。 Q 矿≥( ∑ Q采 +∑ Q 掘 +∑ Q硐 +∑ Q备 +∑ Q其) K m3/min 式中:∑ Q 采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总和 m3/min ∑ Q掘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总和 m3/min ∑ Q硐 硐室实际需要风量总和 m3/min ∑ Q备 备用采面实际需要风量总和 m3/min ∑ Q其 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总和 m3/min K矿井通风需要风量系数 取 Q 矿 =(∑ Q 采 +∑ Q掘 +∑ Q 硐 +∑ Q备 +∑ Q其) K=( 2200+2664+488+491+540) =4905 =7660 m3/min 现有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现有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矿井现有两条井筒入风,两条回风井。 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 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全负压 U 型通风,工作面下巷进风,上巷回风。 井下主要硐室采用全负压独立通风。 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布置 矿井设有专用回风井,采区设置了专有的回风道。 井下所有进回风相交处设有双向双道风门,在需要调节风量处设调节风门,以保证各用风地点的合理风量,在需要反风处设有反风风门。 在主要进风、回风巷,工作面进 风巷和回风巷设置测风站,观测矿井总风量和回采工作面的进风量和回风量。 倾斜巷道中不应设置风门,如非设不可时,应按设自动风门或设专人管理,并有防止矿车或风门碰撞人员以及矿车碰坏风门的安全措施。 安全逃生途径 矿井安全出口设置及保证措施 矿井的主井、副井和风井均可作为安全出口,井筒及采区各上山内设人行道和扶手。 斜井井筒每隔 40m 设一躲避硐室。 副井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任务,必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提车不行人,行人不提车。 当井下发生事故时,人员可借助上述人行台阶、扶手、人行道方便、顺利到达地面。 避灾 路线 为了方便井下工作人员在灾害发生后能安全撤离,井下各巷道及巷道相交处应挂牌写明巷道名称、长度,指明各类灾害的撤离方向,并做到每年预演一至二次。 ①避火灾线路 第 15 页 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应及时撤离采区,向新鲜风流方向撤离,通过进风井到达地面。 一采区: 采煤工作面→运输平巷→采区皮带道→采区车场→暗井绞车道→暗井下部车场→二水平主运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