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锋煤矿新井设计_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组大青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II): 该含水层一般情况下对 2煤层开采无影响,但深部区因水压大、裂隙发育等原因也可直接影响 2煤层的开采, (四)、上石炭 统太原组伏青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Ⅲ ): 本井田钻控揭露的厚度一般为 ~ ,平均厚 ,青灰色,灰黑色,坚硬细致,含纺锤虫质及海百合茎化石,层面有炭质,底部为硅质灰岩,较坚硬,局部夹燧石,岩溶裂隙较发育,有溶洞。 据外围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 ~ ,渗透系数为 ~ ,水质类型为 SO4Ca. Mg、 SO4 型,富水性中等。 相邻矿井开采揭露本层灰岩致密、裂隙岩溶较差,富水性差。 对 2煤层开采无影响。 (五)、上石炭统太原组野青灰 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IV): 本井田钻孔揭露厚度在 ~ ,平均厚 ,深灰色,隐晶质,质地不纯,含泥质,组织粗糙,含蜓类及海百合茎化石,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岩溶裂隙多被方解石脉所充填,钻孔单位涌水量为 ~ l/sm,富水性较弱。 (六)、二叠系下统大煤顶板砂岩含水层( V): 主要由 2煤顶板砂岩组成,岩性以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由数层组成,总厚度在 5~20m,在构造带和岩浆岩侵入体附近裂隙较发育,钻孔单位涌水量为 ~ l/sm,富水性较弱,局部富水性中等。 渗透系数为 ,矿化度 ,水质类 型为 HCO3SO4—CaNa 型。 井下揭露情况:以静储量为主,涌水量一般 10~ 20 m3/h,最大 30 m3/h 左右,易于疏干。 (七)、二叠系石盒子砂岩裂隙含水层( VI): 主要是由上石盒子组二段、四段和下石盒子组底部砂岩组成。 一般不影响 2#煤层开采,但大落差断层附近有可能造成涌水。 (八)、第四系卵砾石孔隙含水层: 该层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地带,由一套冲洪积相的沉积物组成。 其厚度和水位受地形控制变化较大,一般不大于 25m,水位及水量呈季节性变化较明 显。 (九)、岩浆岩裂隙含水层: 岩浆岩由北向南侵入本区,北厚南薄,呈岩盘侵入,似层状,岩性以闪长岩、闪长斑岩为主,据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 ~ ,岩浆岩含水层为承压裂隙水,富水性弱至中等,水质类型为 HCO3SO4—CaMg。 第 3 节 煤层特征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6 煤层地层含煤性 根据以往地质工作及洺河煤矿开采对比,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地层以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为基底,假整合其上。 石炭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系为陆相沉积。 煤系地层总厚 220m(未计算岩浆岩),含煤 13 层,煤层总厚。 一、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主要由灰色、巨厚层状石灰岩及浅灰色铝质泥岩组成,含纺缍虫未定种化石。 上部夹一层不可采薄煤层( 10 煤层)不稳定,不可采,煤厚 ~ ,平均厚度。 下部铝质泥岩具鲕状结构,局部含透镜状赤铁矿。 地层厚度 13~ 31m,平均厚度 25m。 本组地层假整合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 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 一般可划分为 6~ 8 个小旋回,从旋回结构看,海退相序较海进相序岩层厚度大。 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泥炭沼泽发育,有利于厚而稳定煤层形成。 岩性主要由深灰色、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灰色中~细粒砂岩组成。 粉砂岩中含大量植物化石,如鳞木、芦木、苛达树。 其中夹有 5~ 7 层石灰岩,石灰岩中富含纺缍虫 及海百合茎等海生动物化石。 含煤 8~ 14 层,都不可采,石灰岩以 8煤层顶板的大青灰岩厚度最大,次为 6 下煤层顶板的伏青灰岩。 各层灰岩和煤层为其良好的标志层,本组地层厚度 112~ 153m,平均厚度 120m。 三、山西组( P1s) 该组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地层沉积属于海退系列,是在滨海环境下形成的一套过渡相三 角洲沉积体系。 岩性主要由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和浅灰色中 ~细粒砂岩组成,含煤 4~ 7 层,除 2煤以外,其余均不可采。 2煤为矿井的主采煤层。 砂岩占本组厚度的 40%以上,呈厚层状,具交错层理,普遍含菱铁矿结核,呈假鲕状,局部含泥质包裹体。 在本区北部砂岩对 2 煤层局部有冲刷,使煤层厚度变薄或尖灭。 粉砂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化石,芦木、轮叶、苛达树、星轮叶、翅羊齿、鳞木、栉羊齿、瓣轮叶及植物炭化碎屑。 上界为骆驼脖砂岩,底界以北岔沟砂岩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本组下部的 2 煤层是本组对比的标志层。 本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地层厚 度 49~ 83m,平均厚度 75m。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7 可采煤层 2煤:位于山西组中下部,煤厚 ~ ,平均厚度 ,属较稳定的复杂结构煤层,无夹矸,直接顶板为粉砂岩,厚度在 ,性脆,裂隙较发育,易冒落。 2煤层局部发育一层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厚度在 ~ ,完整性极差,冒落严重。 老顶为细砂岩,厚度为 ~ ,坚硬,完整性好。 直接底板为黑色粉砂岩,厚度约在 ~ ,富含植物化石。 老底为灰白色细砂岩,厚度约在 ,含方解石脉及黄铁矿,坚硬。 2煤下距 4煤 ~ ,平均。 煤质 一、煤质特征: 井田内的煤层为滨海沼泽相腐泥煤,煤质类型均为高度变质无烟煤。 二、煤的物理性质: 受区域岩浆热变质的影响,各煤层均变质为无烟煤,呈黑色、灰黑色,条痕为灰黑色及灰色,具玻璃光泽、沥青光泽及似金属光泽,贝壳状、眼球状及参差状断口,半松软~半坚硬,呈块状及粉状,外生裂隙发育,性脆,煤岩组分多由亮煤组成,镜煤及暗煤次之,属半亮型和半暗型煤,条带状结构。 煤岩镜下鉴定时表面光亮,反射光呈亮黄色及亮黄白色,具明显的消光现象, 有机组分界限难以区分,个别的可见条带状镜质体、丝质体、丝质碎屑体、氧化丝质体及粗粒体,保存较好的丝炭胞腔,有的还存在定向的煤的原始结构及形态各异的半镜质组和半丝质组,稳定组分的孢子体等。 无机组分以层状、块状、透镜状及分散状粘土为主,次为裂隙充填状、细胞充填状的方解石,细晶状、半棱角状的石英,分散状、结核状的黄铁矿等,无机组分含量在 8%~%之间。 由于受岩浆热变质的影响,局部煤层变质程度增高,致使个别煤芯样中含有天然焦颗粒。 三、煤的种类确定: 根据井田内钻孔煤芯煤样工业基础样的工业分析和少量的胶质层 测定资料,各煤层的情况基本相同,可燃体挥发份平均值 %,粘结性特征均为粉状一类,煤的变质程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8 度极高,胶质层最大厚度( y)为零,不具结焦性。 因此本井田内各个煤层的煤种牌号均属无烟煤。 四、各煤层的工业指标分析及变化特征: 灰分 2煤层灰分低,为低~中灰煤,煤层精煤灰分小于 10%。 水分 煤层原煤水分平均在 %~ %之间,山西组煤层水分普遍高于太原组煤层水分。 煤层精煤水分在 %~ %之间,普遍低于原煤水分。 挥发分 煤层精煤挥发分平均值在 %~ %之间,均属 中变质无烟煤,北部煤层挥发分值低于南部煤层挥发分值,表明煤变质程度在平面上北部高于南部,基本依赖于和岩浆岩的位置关系,垂向上规律不明显。 全硫 属陆相和过渡相沉积的山西组,煤含硫量很低,大部分不超过 %,个别点也不超过 %;属海陆交替相沉积的太原组,从各种硫的化验成果上看,煤中硫分主要有挥发硫组成,固定的硫酸盐硫均低于 %,因此煤中的硫分,在燃烧、干馏过程中经挥发可大大降低。 五、元素分析: 元素组成: 区内煤层均处于高变质状态,煤层中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以碳为主, 其次为氢、氧、硫。 碳随变质程度加深而含量增大,氢则相反,氧和氮与变质程度关系不大,各煤层间元素含量变化不甚明显。 其它有害元素及稀散元素: 煤层中有害元素磷含量较低,基本属于特低磷煤和低磷煤,煤层有少量中磷煤和高磷煤。 六、煤的工业特征: 煤灰成分:煤层煤灰成分以 SiO2 为主,平均含量在 %~ %之间,其次为 Al2O3,平均含量在 %~ %之间,两项含量在 60%~ 90%之间。 其它灰成分含量无明显规律。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9 煤的灰熔点:煤灰成分中 SiO2 含量高,则煤的灰熔点低, Al2O3 含量高,则煤的灰熔点高,煤灰成分中的 Fe2O CaO、 MgO 均为易熔组分。 煤的热稳定性:各煤层热稳定性 TS+6 高于 60%,在 %~ %之间,煤样属较高和高热稳定性煤,表明块煤在高温状态下保持原来粒度的能力较强,不易爆裂。 煤质汇总表 煤 水分 (点数 ) 灰分 (点数 ) 挥发分 (点数 ) 固定炭 (点数 ) 发热量 (点数 ) 全硫 (点数 ) 2 原煤 (46) (45) (46) (40) 8030(15) (17) 净煤 (3) (3) (3) (3)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10 第 2 章 井田境界和储量 第 1 节 井田境界 洺河煤矿南翼以 Ⅶ 勘探线为界,北翼以 Ⅰ 勘探线为界,东部深部以 250 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浅部以 F4 断层为界。 第 2 节 井田工业储量 井田勘探类型 本井田勘探类型为二类一型,即中等构造。 马家河井田为缓倾斜煤田,煤层倾角一般为 9176。 15176。 ,平均 13o.。 计算储量时,水平面积利用 AutoCAD 软件在微机上圈定。 井田工业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公式: Q=SMγ ( 21) 式中 Q储量(万 t); S煤层水平投影面积( m2); M煤层平均厚度( m); γ煤的容重 (t/m3)。 经过计算 ,平均倾角 13176。 由于受奥灰水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本井田只开采 2煤。 由地质资料可知: cos13176。 = S1=176。 =( m2) 边界保护煤柱面积: S2=) M= 米 γ=(t/m3) 本井田的工业储量为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11 Q1= S1** =(万吨 ) Q2=S2** =(万吨 ) 总储量: Q=(万吨 ) 第 3节 井田可采储量 井田煤柱留设 在本井田范围 内,各类煤柱的留设原则为: 1. 断层煤柱:断层按其落差大小及对煤层的破坏程度而留设保安煤柱,落差 ≥50 米者,两侧各留 50m(水平距离),落差 ≥20m(水平距离),两侧各留 20m(水平距离),落差〈 20m 者,不留保护煤柱。 2. 井田边界煤拄:按 50 m(水平距离)留设。 3. 三下保安煤柱设计时 , 边界角 δ0=γ0=58176。 β0=58176。 移动角 δ=γ=73176。 β=73176。 松散移动角 45176。 α煤层真倾角 4. 在井田开采初期 , 由于工业广场范围内布置主、副井和其他相关的建筑,根据下表确定工业广场面积为 9**10000 m2=120xx0m2,井田范围内的松散层大于 100 米,φ=40, 经过计算,得工业广场保护煤柱为 m2。 其质量为 = 万吨 表 矿井工业场地占地指标表 井 型 大 型 井 中型井 小 型 井 生产能力(万吨 /年) 1 150、 180、240 4 60、 90 1 230 占地指标(公顷 /10 万吨) — — — 可采储量计算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12 可采储量为: Q 采 =( Q 工 P)( 1n) K ( 22) 式中 Q 采 可采储量; Q 工 工业储量; P永久煤柱; n地质及水文损失系数,洺河煤矿取 %; K设计采区回收率, 2煤取 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