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_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82 附件 1 83 附件 2 94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1 页 共 100 页 1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桥址区地处道县大源口、红岩、白 竹塘三村交界处,斜跨小溪和冲,冲沟宽约100150m,冲沟内地势平坦,地形起伏不大,为稻田种植区和耕跟还林荒地,沟内地面标高在 ,冲沟两侧为山体斜坡,山势较陡,坡体上植被发育,灰岩露头较多,溶洞随处可见,地下暗河流水不断,桥 址区属低山丘陵地貌。 桥梁原始依据及基本设计要求: (1) 设计指导书及桥位平面图、桥址断面图等原始资料; (2) 设计车速: 100m/h; (3) 荷载标准:公路 I; (4) 桥面宽度: 26m; (5) 地震烈度: VI 度;地震加速度值为 按照 7 度设防; (6) 设计洪水频率: 1/300; 设计基本资料 ( 1)材料规格 混凝土:预制梁及其现浇接缝、封锚、墩顶现浇连续段、桥面现浇层均采用 C55, 桩基采用 C25,其余构件采用 C30。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20)中 d= mm 的钢绞线,公称面积为 140 mm2,标准强度 fpk=1860 MPa,弹性模量 EP=105 MPa。 普通钢筋: R23 HRB335 钢筋标准应符合 GB 13013—1991 和 GB 1499—1988 的规定。 凡钢筋直径 ≥12 mm 者,均采用 HRB335 热轧带肋钢;凡钢筋直径﹤ 12 mm 者,采用 R235 钢;钢板应符合 GB 700—88 规定的 Q235 钢板。 锚具:预制 T 梁采用 OVM15 型锚具及其配套设备; T 梁接头顶板束采用 BM15 型锚具及其配套 设备。 预应力管道:采用预埋圆形或扁形塑料波纹管成型。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2 页 共 100 页 支座:桥梁支座根据设置的部位不同,分别采用 GYZ、 GYZF4 板式橡胶支座,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T 4—93)的要求。 伸缩缝:采用 80 型伸缩缝及 160 型伸缩缝。 桥面铺装: 10cm 现浇 C50 混凝土桥面板 +10cm 沥青混凝土铺装。 ( 2)设计计算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2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20)(以下均简称为《通规》);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20) 以下简称《公 预规》)。 ( 3)基本设计数据 根据《公预规》中各条规定,混凝土、钢绞线和钢筋的各项基本数据以及在各个阶段的容许值,如下表 11 所列。 表 11 基本计算数表 名 称 项目 符号 单位 数据 主 梁 混 凝 土 立方体强度 cuf MPa 50 弹性模量 CE MPa 104 轴心抗压标准强度 ckf MPa 轴心抗拉标准强度 tkf MPa 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cdf MPa 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tdf MPa 主 梁 混 凝 土 短暂状态 压应力限值 39。 ckf MPa 拉应力限值 39。 tkf MPa 持久状态 主压应力限值 MPa 拉应力限值 MPa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3 页 共 100 页 续表 11 名 称 项目 符号 单位 数据 钢 绞 线 标准强度 pkf MPa 1860 弹性模量 pE MPa 105 抗拉设计强度 pdf MPa 1260 最大控制应力 MPa 1395 材料重度 钢筋混凝土 γ1 kN/m3 25 沥青混凝土 γ2 kN/m3 24 钢绞线 γ3 kN/m3 注: fck′、 ftk′为钢束张拉时混凝土轴心抗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考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时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因此, fck′=, ftk′=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4 页 共 100 页 2 方案比选 方案拟定 调查资料 桥址区地处道县大源口、红岩、白竹塘三村交界处,斜跨小溪和冲,冲沟宽约100150m,冲沟内地势平坦,地形起伏不大,为稻田种植区和耕跟还林荒地,沟内地面标高在 ,冲沟两侧为山体斜坡,山势较陡,坡体上植被发育,灰岩露头较多,溶洞随处可见,地下暗河流水不断,桥址区属低山丘陵地貌。 桥址区有简易公路至仙子脚镇与 S323 省道相连,交通不方便。 桥址区地表水主要为溪沟水,该溪沟水平行于桥位在 K298+405K299+085 里程段内流经桥址区,溪沟宽 ,深 ,属季节性溪流,雨季水面宽,水深 ,由于上游积雨面积大,流量大,流速较快,据访问附近村居民 2020 年 7 月最高洪水位标高 ,旱季溪沟中断流,基本无水。 桥址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为主要为岩溶,岩溶形态的主要为溶蚀裂缝和溶洞。 本区内河水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方案构思宗旨 ( 1)该桥为高速公路上的桥,满足整体公路的线型要求,保证行车舒适及满足交通要求。 ( 2)设计方案力求结构受力明确,易于分析,使用常规的桥型,在某些细节方能有一定的创新。 ( 3)施工方案技术成熟,施工较简便,工期较短,能加快整条高速公路建设。 方案拟定 方案一: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 T 梁桥。 孔径布置为 630m+ 2440+830m。 全桥长 1380m。 主梁采用由 6 片 T 梁组成。 440m 段梁高 米 30m 段梁高 米。 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双柱式桥墩、带悬臂盖梁的结构,以克服基础开挖的一系列弊端,桩墩连接处设系梁 ,桩基伸 出地面与墩柱连接,墩柱上面接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5 页 共 100 页 盖梁。 预制吊装 方案一的桥型方案布置图见下图(图 和图 ) 图 方案一桥型立面图(单位 mm) 图 方案一桥型立面图(单位 mm) 方案二: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孔径布置为 4630m全长 1380m。 主梁采用等截面箱梁。 梁高 米。 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双柱式桥墩、带悬臂盖梁的结构,以克服基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6 页 共 100 页 础开挖的一系列弊端,桩墩连接处设系梁,桩基伸出地面与墩柱连接,墩柱上面接盖梁。 顶推施工。 方案二的桥型方案布置图见下图(图 和图 ) 图 方案二桥型立面图 图 方案二桥型剖面图 根据桥梁设计应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 、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满足美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共拟定了两种方案,其一: 630m+ 2440m+830m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其二 : 4630m 等截面连续梁。 两种方案取其中 440m(即一联)比较。 (其中两方案主桥结构示意图分别见图三、图四)。 各主桥桥型优缺点比较见下表。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7 页 共 100 页 表 21 各主桥桥型优缺点比较表 桥 型 先简支后连续 T 梁 (方案一) 等截面连续箱梁 (方案二) 经济性 经济 较经济 适用性 ,行车舒适。 ,利于汛期 防洪。 ,桥较多,用预制 T 方便,工期短,实用性很强。 ,行车舒适。 ,利于 汛期防洪。 安全性 梁可在预制场预制,质量可 靠,工期有保障,但须大型预制场和吊 装设备。 ,一次投入 大,顶推施工须大型设备及千斤 顶,工期有保证。 2 后期养护费用低 美观性 ,与周边环 境较协调,一种简单美。 ,简单美 推荐方案第一种,因为瓢勺洞大桥桥址处溶洞 随处可见,地下暗河出口流水不断。 所以桥梁采用跨径不宜太大,必要时采用不等跨。 而且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T 梁预制简单,施工方便,造价非常经济。 且宁道高速上同一标段采用的都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 T梁。 这样节省模板制作,施工期更短,造价更低。 通过上面的比较,并结合实际的需要,即高速公路对工期要求及批量预制的功能,综合考虑得出,方案一更合理,最终决定方案一为推荐方案 设计要点及结构尺寸拟定 设计要点 本桥上部结构为 630m+ 2440m+830m 共 38 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每一联结构相似,本文取其 中一联为代表进行详细设计及计算。 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方法如下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8 页 共 100 页 ( 1)预制简支 T 梁,吊装到位; ( 2)浇筑墩顶连续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并 压注水泥浆; ( 3)再拆除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 ( 4)完成主梁横向接缝浇筑; ( 5)最后进行防撞护栏及桥面铺装施工。 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的 90%后(且龄期不小于 4d ) , 方可张拉。 预制梁内弯矩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 =1395MPa;墩顶桥面现浇层负弯矩钢束采 用单端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未计入预应力钢筋与锚圈口之间的摩擦损失。 结构尺寸拟定 ( 1)主梁片数与主梁间距 主梁间距通常应随着梁高与跨径的增大而加宽为经济,同时加宽翼缘板对提高主梁截面效益指标 ρ 很有效,故在许可条件下应适当加宽 T 梁翼缘板。 本设计主梁内、外梁翼缘宽度均为 217cm,由于宽度较大,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 因此主梁工作截面主要有两种:预施应力、运输、吊装阶段的小截面(内梁翼缘板宽 155cm,外梁翼缘宽 ) ,二期恒载施工以及运营阶段的大截面。 单幅桥面宽为 13m,选用 6 片 T 形梁。 主梁横断面布置如图 所示。 图 主梁横断面布置图(尺寸单位: cm) ( 2)主梁结构尺寸的拟定 主梁采用 T 形截面,梁高 米,高跨比 H/L=。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9 页 共 100 页 T 梁截面尺寸如图 所示。 本文设计为大桥的第一联,即 4x40 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方法为先简支后连续。 其主梁构造图见图纸,得出预制安装时,边跨和中跨的预制长度为 ,计算跨径均为。 简支变连续后边跨计算跨径为 中跨计算跨径 为 40m。 图 T 梁横断面图(尺寸单位: cm) 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本设计主梁采用等高形式,横截面的 T 梁翼板厚度沿跨长不变,梁端部区由于锚头集中力的作用而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也为布置锚具的需要,在距梁端 处到梁端 之间段将马蹄加高,腹板逐渐加厚,腹板由原来的 20cm 加厚到 60cm,马蹄加高到与梁肋同高,在 距支点内为横截面,马蹄的加高腹板的加宽按一次线性变化。 横隔板的设置 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处的主梁弯矩横向分布,当 该处有横隔板时比较 宁道高速公路瓢勺洞大桥施工图设计 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