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窝坑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2 C25煤层未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及突出。 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性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报告(检测编号 : M040315~M040317),矿井开采( K2)、 C24(K4)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C25( K1)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自燃,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本矿按煤层自燃、煤尘无爆炸进行设计。 二、水文地质 1、地表水 矿山内地表水体较少,主要以水塘为主。 地表河溪主要为季节性溪流,久旱则干。 其地表水经季节性溪流、冲沟和暗河管道汇入矿山范围外的 “ 大树河 ” ,最大流量 ,一般为 ~ m3/s。 当前矿床开采离河床较远,对煤矿开采基本无影响。 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 区内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灰岩,隔水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粘土岩及粉砂质泥岩,含水层、隔水层相间排列,使各个含水层形成独立的补径排关系,相互间水力联系差,各含水层、隔水层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 1)含水层 ①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 T1f1)岩溶裂隙含水层 岩性为深灰、灰、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夹生物碎屑 灰岩、钙质泥岩及灰岩。 据地面调查访问该层未见泉、井出露,该层分布位置较高,属该区 22 地下水补给径流区,降雨易从地表径流,不利于地下水储存,该层地下水富水性弱。 ②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2c)岩溶裂隙含水层 岩性为深灰、黑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夹硅质及燧石结核,含沥青质。 呈条带状狭长展布,多位于反向坡中部。 泄水条件好,补给条件差。 据地面调查访问该层未见泉、井出露,属该区地下水径流区,该层富水性弱。 矿山内可采煤层为 C2 C2煤层,采高均为 ,累计采厚 ∑M 为。 根据 GB1271991 标准 计算,冒落带 Hc 最大高度为 12~ 15m;导水裂隙带(含冒落带)最大高度为。 煤层距长兴灰岩距离 60m,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未达到长兴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故该含水层属间接充水层。 ③二叠系下统茅口( P1m)岩溶强含水层 岩性为浅灰、深灰、黑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豹斑状灰岩,含黑色瘤状屑石及燧石结核,间夹沥青质条带。 矿区内地表岩溶点共 3 个,地下水点出露较少,井点调查共 5 个,水位标高为 ~。 该层地下水补给,主要由漏斗、落水洞等接受降水后以垂直渗入方式补给地下水, 并实现其延伸发育,暗河接受的补给水源是多方位的,以岩溶泉(暗河)形式排泄。 最大流量 ,一般为 ~ m3/s,该层富水性强,动态变化极大。 水化学类型为 HCO3 —— Ca2+型水, PH值为。 该含水层为硫铁矿直接底板,虽然黄铁矿粘土岩具一定的隔水能力,但是由于受茅口组顶部侵蚀面凹凸不平和构造裂隙的影响,在粘土岩较薄 23 部位失去隔水作用,可直接导水,因此,茅口组含水层是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由于该层岩溶发育的不均一性,岩层中可能发育有暗河管道,不排除局部遇溶洞和管道导通发生涌水的可 能。 ( 2) 隔水层 ①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 T1f2)隔水层 岩性为紫红、紫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薄层状钙质泥岩、数层生物碎屑灰岩及透镜状、条带状灰岩。 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发育深度一般在 5~ 40m。 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随季节性变化。 共出露井点 5 个,水位标高 863~ ,泉点 3个,泉水一般流量~ ,泉水平均流量。 四季不干,受季节气候变化影响不大。 降雨后流量急剧增大,动态变化极不稳定。 综上所述,飞仙关组二段地层浅部风化 裂隙发育,地下水以泉或散流形式在沟谷泄出。 该层含水性弱,由于泥岩相对隔水,该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②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2l)相对隔水层 该层被 F3 F25 断层切断,岩性为由灰白、灰、黑色薄~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粘土岩、炭质泥岩、煤层和硫铁矿等组成含煤岩系。 地貌上以纵向槽谷和缓坡为主,汇水条件较差,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次为地表溪沟水。 该层砂岩弱含水,泥岩、粘土岩相对隔水,地表共出露井 11 个,老窑水 2 个,水位标高 959~ 1050m,动态变化为变化极大的。 综上所述,龙潭煤组浅部风化裂隙发育 ,其补给条件有限,地下水渗 24 透缓慢,深部虽有裂隙发育,但一般为弱含水或不含水,由于泥岩、粘土岩相对隔水,故本层属相对隔水层。 老窑水 区内老窑水多为含煤地层砂岩裂隙滴水和淋水,采空区渗入。 采空巷道深度大约 150~ 200m 左右。 涌水位置为煤层顶板、部分也来自两壁,出水状态以浸水和滴水为主。 老窑涌水量一般 ~ ,最大可达 345 m3/d。 矿坑水多未利用,由坑口涌出地表积水成塘及顺坡排入附近岩溶漏斗中。 区内小窝坑煤矿据访停采多年。 采空面积大,积水深。 现矿山内大窝坑煤矿使用探水 钻孔对小窝坑进行了直接排水。 由于该探水处已垮塌掩埋,矿坑水由垮塌碎块中呈片状、散溢状涌出。 该矿山老窑停采时间普遍较久,其老窑积水对将来采煤有较大威胁。 老窑突水来势猛,携带大量的泥砂和石块,即使少量积水也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老窑和老采区迹象。 因此,开采过程中要随时警惕老窑突水。 特别是开采离老窑采空区相邻煤层时,应注意观察预兆,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避险预案。 构造破碎带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高差起伏大,有利于地表水的径流和排泄,矿山内可见 F2 F36两条平移断层, 2条断层均切割了含水层及含煤岩组,从地面调查,均属导水断层,断层带泉的流量较小,一般 ~。 含水性较弱,导水性较差,一般情况对矿床开采不会有大的充水影响。 但在水文地质单元侵蚀基面上,断层造成煤系地层与底板茅口含水层对接,在这些部位应特别注 25 意煤层通过断层导通暗河。 矿山挖采至断层附近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地下水涌如矿坑,发生突水事故。 水文地质类型 允许开采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自然排水条件,矿床主要以底板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底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 构造破碎带富水 性弱。 地表水、地下水主要通过采空区、基岩裂隙、断层破碎带进入矿坑。 矿山内地表水体为季节性溪沟和人工引水渠、堰塘。 综上所述,该区主要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表、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 属于以底板岩溶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充水矿床。 矿井涌水量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该矿正常涌水量 (232m3/d),最大涌水量 18 m3/h (432m3/d)。 三、地热、冲击地压 矿井属地温正常区,无冲击地压现象。 四、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范围内出露地层为 T1f2~ P1m 地层,矿体围岩以碎屑岩(砂、泥岩)为主,属层状岩类。 地层岩性较复杂,构造简单,风化和岩溶作用中等,顶、底板除 较难管理外, C2 C25都属较易管理顶、底板,局部地段易发生冒顶、底鼓工程地质问题。 综合矿山工程地质条件情况,本山段工程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三类第二型(即层状岩类中等型)。 第四节 工程技术特征及特点 26 工程施工的主要巷道有: +720灰岩运输巷, +720 灰岩运输巷石门,总回风上山、一采区轨道上山,三,四采区 +720 灰岩运输巷,三,四采区总回风平巷,一采区人行上山,二采区回风上山、二采区轨道 上山,二采区人行上山。 1111 运输巷、 1111 回风巷、 1111 切眼, 1112 运输巷、 1112 回风巷、 1112切眼, 1111 断层探巷, 1112探巷。 等。 矿井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 5100m。 其中岩巷 3267m, 占总工程量的 %;煤巷 1837m,占总工程量的 %。 详见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主要连锁工程 根据井巷工程、土建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特征,对其进行连锁排序。 矿井建设的主要连锁工程为井巷工程,关键线路为: +720 灰岩运输巷 → +720 灰岩运输巷 石门 → 一 采区变电所 → 一 采区煤仓 → 总回风上山→ 回风 联络巷 → 一采区轨道上山 → 轨道上山 联络巷 → ,一采区人行上山 → ,1111运输巷、 → 1111回风巷、 → 1111 切眼, 1121 运输巷 → 、 1121 回风巷→ 、 1121 切眼;二采区回风上山 → 二采区轨道上山 → 二采区人行上山;三,四采区 +720灰岩运输巷,三,四采区总回风平巷, 连锁工程线路长 5100m,工期 12 个月。 主要贯通工程 矿井贯通工程为: +720 灰岩运输巷 → 一 采区变电所 → +720 灰岩运输巷→ 一 采区煤仓 → 一采区人行上山 → ,总回风上山﹙上﹚ → 总回风上山﹙下﹚ → 回风联络巷 → 一采区轨道上山 → 轨道上山 联络巷 → ,二采区回 风上山 → 二采区轨道上山 → 二采区人行上山 贯通工程线路长 5100m,工期 12 个月。 27 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顺序 单位工程名称 长度(m) 断面 形状 支护方式 净断面 掘进 断面 体积 一 井筒 1 +720 灰岩运输巷 850 半圆拱 锚喷 2 回风上山 420 半圆拱 锚喷 小计 1620 二 井底车场及硐室 1 消防材料库 30 半圆拱 锚喷 2 井下变电所 30 半圆拱 锚喷 6 小计 60 三 采区 1 一采区轨道上山 160 半圆拱 锚喷 6 2 一采区人行上山 160 半圆拱 锚喷 6 3 一采区回风上山 420 半圆拱 锚喷 6 4 一采区轨道上山联络巷 60 半圆拱 锚喷 5 一采区回风上山回风联络巷 60 半圆拱 锚喷 6 1111 工作面运输巷 468 梯形 金 属支架 7 1111 工作面回风巷 527 梯形 金属支架 5 8 一采区溜煤眼 30 圆形 混泥土 9 1111 工作面切眼 90 矩形 单体支柱 10 1121 工作面运输巷 399 梯形 金属支架 11 1121 工作面回风巷 387 梯形 金属支架 5 12 1121 工作面切眼 87 矩形 单体支柱 13 1111 断层探巷 340 梯形 金属支架 14 1112 探巷 1 200 梯形 金属支架 15 1112 探巷 2 200 梯形 金属支架 16 二采区轨道上山 400 半圆拱 锚喷 6 17 二采区人行上山 400 半圆拱 锚喷 6 18 二采区回风上山 400 半圆拱 锚喷 6 19 三,四采区 +720 运输平巷 850 半圆拱 锚喷 20 三,四采区总回风平巷 850 半圆拱 锚喷 21 22 23 24 25 28 第四节 主要施工系统 该矿技改扩能后分为一,二,三,四采区,一,二采区为建设区,且系统独立分开。 供电: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趟回路来自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电压等级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kV,线路长 ,线型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利用 )。 另一回路来自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电压等级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kV,线路长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km,线型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高压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 (利用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及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属国网电站,矿井供电电源较可靠。 矿井采用 10kV 双回路电缆下井至中央变电所,由中央变电所以 10kV电缆馈至采区变电所。 井下动力设备供电电压为 660V,照明电压为 127V 供风: 该 矿井压缩空气站设在平硐井口附近,地面标高为 +720m。 压缩空气站内设置 2台 SA132A 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1台工作, 1台备用;空压机参数为: Q=24m3/min, P= , N=132kW, U=380V。 空气压缩机配套设置空气进、出过滤分离系统,排出空气体含油量小于 ,通过¢108mm钢管供风至碛头。 供水:由煤矿地面水池接¢ 50mm钢管供水至碛头。 排水:采用平硐水沟自流。 通风: 利用矿井现有二台 BDⅡ 6№18 型隔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每台风机 配置 YBF31516 型矿用防爆型电机( N=2132kW , U=380V, n=980r/min)。 29 风井新开口巷道在井口安置 2*7, 5KW 局扇供风至碛头。 风筒采用¢600800mm阻燃风筒;局扇位置距离挂口位置不得小于 15m。 通讯:在井下安设防爆电话,另在地面调度室设一台防爆电话,以便井上下联系。 提升、运输: +720m 水平运输大巷配置 四 台 CDXT5J。大窝坑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利用现有厂房场地、生活、办公设施,因地制宜,保留原貌,少量变更,改建为主, 节省投资,除对如下建筑物作了一些变动外,其余基本不动 (见表 4l、表 4表 43): ①拆除原锅炉房、面粉车间 (平房 ),改建大米车间,并在其东头空地上紧接新车间新建六个原料立筒库和一个工作塔。 ②利用统糠车间厂房,把榨油车间通过改建延伸至原统糠车间,增加榨油车间面积。 ③拆除原统糠打包房和材料库,改建锅炉房。
式中: cL —— 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 B ——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 m)。 i ——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 p ——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 间的相对坡度 根据上式计算的超高过渡段长度,应凑成 5m 的整倍数,并不小于 10m 的长度。 ( 3)行驶时间不过短 缓和曲线不管其参数如何
ure 25Sidetype arrangement 本设计管网采用中央型布置,可保证各处供水压力平衡。 在每个楼层都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并保证安全可靠的供水。 2) 管网布置图 李思琦:大连富丽华大酒店灭火系统设计 16 图 26 管网平面布置 Figure 26 Pipe work the floor plan 图 27 管网轴测图 Figure 27 Pipe work
al ti mes and at l ast he under st ood. He answered me, but he spoke nei ther slowl y nor cl ear ly. 39。 I am a for ei gner ,39。 I sai d. Then he spoke sl owl y, but I could not under st and him. My
多年未疏挖治理,加之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排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16 由于田间工程不配套,致使农作物产量低,效益低,有大部分荒碱地得不到利用,如不再加以开发治理,耕地质量将日趋退化,面积逐年减少。 项目区内拥有中型农业机械 22 台, 1550KW;小型机械490台, 3550KW。 项目区内油地共建路,南北贯穿,东靠辛沙路,乡村公路通到各村,交通十分方便。 另外项目区内有 11 万伏的变电站 1
功能强大的读者网上 服务 社区。 安徽报业发行有限公司为实施社区大服务项目,计划于今明两年建成三个新媒体平台、三大服务体系。 三个新媒体平台是呼叫中心、服务网站、电子阅报栏;三大服务体系一是以家政、维修、导医、培训等为内容的便民服务体系,二是以健康、法律、心理、婚恋、教育等为内容的咨询服务体系、三是以绿色名优产品为内容的配送服务体系。 其中服务网站大皖网是带动三大服务体系 开展 运营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