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沟头煤焦公司煤矿防灭火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到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巷道空气温度持续性升高。 巷道风流中出现明火、烟雾或严重的胶皮味、硫磺味等自燃发火征兆。 、方法 安全监测中心监测系统检测分析后电话报警。 通防检查人员检测气体异常情况下电话报警。 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预兆后电话报警。 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报警或出现事故预兆后,现场立即将火灾事故预兆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发现或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指挥部根据查明的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并迅速向井下受事故影响范围区域的人员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启 动应急救援预案预防事故发生。 重大险情或特大事故发生后,基层现场立即拨打电话 53向矿调度室汇报。 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救护队,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在 5分钟内通知矿值班领导、矿长、有关领导、调度室主任和有关单位负责人。 4小时内调清事故主要情况及大体原因上报离石市煤管局和安监局。 18小时内调清事故全部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研究防范措施,提出事故报告,并同时向离石市煤管局和安监局传真汇报。 24小时内填写“煤矿安全事故报告”, 将事故的具体情况、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区域、类型 、企业生产经营规 模;发生事故矿井安全评价等级、持证情况、简要经过、事故现场总人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抢救处理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煤矿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 (Ⅰ级 )、重大事故 (Ⅱ级 )、较大事故(Ⅲ级 )和一般事故 (Ⅳ级 )。 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根据事故灾难或 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根据总指挥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集中。 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图纸等,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指挥中心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明确现场救援人员安排,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它煤矿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增援。 根据受伤人员情况,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医疗救护中心专家组奔赴现场,加强医疗救护的指导和救治。 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并适时向新闻媒体公布。 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理程序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 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 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 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人员撤离按以下路线执行: 井下发生火灾时的避灾路线: 副井掘进头→副井→地面。 主井 1860运输大巷 (井底水仓 )掘进头→主井筒→地面。 回风 (或运输 )上山掘进头→皮带运输巷→绕道→主井筒→地面。 轨道上山掘进头→贯眼→皮带运输巷→绕道→主井筒→地面。 (2)撤离期间注意事项: a. 事 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 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 ,按照如下避灾路线撤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