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安全生产,每年对矿井的安全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随着矿井开采的深入,矿井的开采环境逐渐恶化,瓦斯涌出量变大,矿压升高,地质条件复杂, 虽然矿井的安全设施以及安全监测监控已很完善,但在今后的生产中也极有可能发生事故,这就时刻考验着矿井的安全防护体系,目前矿井的安全防护体系还是采用传统的防护体系,在发生事故时很难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设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用于被困人员的应急避难,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故本《潞安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20xx 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列出 常村煤矿 20xx 年 建设新型安全防护体系急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 安全防护体系 存在的问题 常村煤矿是国有重点煤矿,井田范围比较大,井下采区距离长,巷道 错综复杂, 在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的情况下,井下工人转移、逃生就会比较困难 ,这就要求常村煤矿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 由于前期安全投入少,常村煤矿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欠缺,避难硐室、救生舱等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不完善, 因此,建设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用于被困人员的应急避难,保障其生命安全,赢得足够的救援时间,对改善常村煤矿安全防护水平,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17 第三章 企业安全改造总体规划 根据国家及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精神,依据常村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安全改造工程紧迫程度及施工工期编制本企业 20xx 年度的安全改造总体规划。 第一节 企业 安全改造总体规划 为改善常村煤矿安全防护水平,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北京科技大学与潞安矿业集团、陕西重生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开展了 “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 、 “ 矿用固定式避难硐室 ” 项目的研究。 目前,潞安集团拟在常村煤矿 N3 采区配备首批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并配合在建的试验型固定避难硐室,组成井下大规模避难网络,探索并完善救生舱、避难硐室在煤矿井下的实际应用,逐步建成符合中国煤矿巷道条件的新型安全防护体系。 第二节 总体规划实施步骤及目标 一、总体规划实施步骤 根据本矿井 安全改造总体规划和安全改造工程紧迫程度及施工工期制定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 总体规划实施的步骤分为 三 个阶段, 20xx 年 7 月底以前为实施总体规划的第一个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在 N3 采区完成安全防护体系移动式救生舱的救生硐室施工和救生舱安装、临时救生硐室、永久救生硐室的施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18 工、安装。 将 N3 采区建成示范采区。 第二阶段, 在 20xx 年 8 月以后 集中力 量按照设计完成全矿井的可移动式数生舱、临时救生峒室、永久救生峒室的施工和安装将常村矿建成新型矿井安全防护体系示范矿井。 第三个阶把潞安集团所有矿建成新型矿井安全防护体系使集团成为新型 矿井安全防护体系的典型,为矿井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规划预计目标 常村煤矿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的设计构建,以提高矿井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为最终目标。 通过分析常村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结合矿用救生舱的技术特点,合理协调和组织防护体系的各个要素,构建起覆盖全矿井的安全防护网。 ( 1)在常村煤矿 N3 采区建立以避难硐室及 16 台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为基本避难单元的采区安全防护网。 后期将在全矿井设置固定避难硐室 8 个(其中包括避难能力为 100~200 人的永久避难硐室 2 个,避难能力为 40 人左右的临时避难 硐室 5个),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62 个,每个移动式救生舱可容纳避难人员 8 人。 整个安全防护网构建完成后,可容纳避难人数 1200 人左右,覆盖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为井下职工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矿井本质安全的宏伟目标。 ( 2)在常村煤矿建立以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组成的覆盖全矿区的应急避难网络,保证所有下井作业人员均能获得紧急情况下的避难空间,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完成新型安全防护体系软硬件的建立。 通过安全改造,使本矿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成为安全得到基本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19 保障的矿井,初步实现 “安 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安全方针。 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20 第四章 拟申请煤矿安全改造项目 的 技术方案 根据常村煤矿 20xx 年度安全改造的总体规划,就 20xx 年安全改造项目 —新型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进行技术方案设计。 第一节 安全改造的必要性 根据煤矿事故统计和救援经验,在矿井发生事故第一现场因爆炸、坍塌等伤害立刻遇难的人员仅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 10%左右,绝大多数矿工的遇难是由于爆炸后其附近区域氧气耗尽、含有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逃生路线被爆炸阻断而无法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造成的。 因此,在煤矿事故中,无法及时转移、长时间暴露于有毒有害的气体 环境中导致窒息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直接原因。 常村煤矿井田面积大,井下巷道错综复杂,在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的情况下,井下工人转移、逃生就会比较困难。 基于以上考虑,若矿井中存在密闭空间,此类密闭空间具有以下特点:足够坚固,能够抵御一定的外部危害因素的冲击,如顶板冒落、爆炸冲击等;气密、隔热,能够将外部有害的气体环境、高温热环境隔绝;空间内部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气、水、食物等;内部设备能够监测空间内外环境状况,并能依靠通讯设备向外主动传递井下信息。 在煤矿发生事故时,无法撤离到安全区域的矿工能够进入 到此类密闭空间中,与外部有毒有害气体、高温环境隔离开,在安全的密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21 闭环境中赢得更多的生存时间,其间通过通讯设备联系、协助外部救援工作,就能大大提高井下被困人员的生还几率。 因此,建设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用于被困人员的应急避难,保障其生命安全,赢得足够的救援时间,对改善常村煤矿安全防护水平,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节 安全改造项目技术方案的选择 根据常村煤矿 20xx 年度安全改造的总体规划以及国内外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的研究进展,对常村煤矿新型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方案进行选择。 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以应急 避难硐室和矿用可救生舱为核心,通过与矿井原有供风、供电和信息处理等系统的有效对接,构建与矿井生产环境相吻合的安全防护体系。 常村煤矿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目前,主要以 N3 采区为示范基地,分阶段完善 S S S6 等采区防护体系的建设的工程,并逐渐建立覆盖全矿井的安全防护网。 常村煤矿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的构成要素可分为两个部分:安全防护设备和设施;矿井现有安全生产系统。 安全防护设备和设施是该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应对矿井灾害和保证矿工生命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设备和设施有: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和应急避难硐室。 在矿井事故造成的伤亡中大部分是由于事故发生后矿工过长时间的暴露于有害环境,如高温烟气、有毒有害气体等。 安全防护设备和设施在矿井下提供与外界环境相隔绝的密闭空间,使得在事故发生后矿工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和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22 外界危险的环境相隔绝。 同时这些设备和设施中具有能够维持矿工生命健康的系统,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井上救援争取时间。 矿井安全生产系统是指目前整个矿井的供风、供电、信息传输、通风、通讯、中央控制和其它辅助系统,避难空间内的各个系统只有和矿井现有系统合理的对接,纳入矿 井现有系统中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第三节 申请安全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 一、安全防护设备和设施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 20xx 年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设置了 “遇险人员快速救护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专题。 20xx 年 9 月完成了救生舱项目的调研工作,到 20xx 年 10 月,首批救生舱在陕西重生公司下线,经检验,完全满足设计指标。 1)救生舱的性能、参数 陕西重生科技有限公司首批 J MAH96/8 A 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为组装式钢结构,长 ,宽 ,高 ,全重。 额定救援人数8 人,能在外部动力供应中断时救援支持时间 96h。 舱体能阻隔外部有毒有害气体,气密性符合要求。 同时舱体结构能抵抗 以下的爆炸波冲击力。 可移动式救生舱主要技术指标: 整体外形尺寸:长 6300mm 宽 1400mm 高 1800mm; 舱门尺寸: 高 850mm 宽 600mm; 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23 紧急逃生门尺寸:φ 600mm; 紧急逃生门离地高度: 900mm; 舱门离地距离: 300mm; 整体重量: 103 kg; 动力供应: 380V或 220V; 隔离环境:密封; 防护等级:矿用防爆; 保护标准:空气气体密封隔离; 防护环境:非强腐蚀性气体或液体; 救生舱舱体抗爆炸冲击波能力:不超过 ; 标准防护温度:瞬时温度 1200℃, 260℃下持续 12h,舱内温度 30℃以下; 最大拆装尺寸: 1400 650 1800mm; 拖动方式:轨道车轮或滑靴拖动; 供氧方式:压缩空气、高压氧瓶、化学氧; 通讯联络:井下电话、主动或无线呼叫系统; 食物储存量:舱内备有足够最大承载人数天数的食物和水; 舱内装备最大功率: 60W。 2)救生舱的系统组成 “十 一五”救生舱课题组经过全面、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使得煤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在救援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及对中国煤矿矿井的适应性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同时,作为国家项目,相比国内外其它救生舱生产企业,陕西重生科技有限公司在政策、标准、推广等方面均具有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24 显著优势。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研究目的在于适应中国复杂的煤矿作业环境,具备抗爆、防水、防毒、防火、耐高温等多种功能,足以满足我国大部分煤矿中可能存在的多种灾害的防护要求。 同时,由于煤矿开采属于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使得可移动式救生舱也能够满足金属矿山、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公共场所应急避难等大多数救援场所的危险防护指标。 ( 1)舱体结构 ① 机械结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舱体创新性的采用了分体组装式设计,整舱采用统一规格的舱体单元连接组合而成。 在整体尺寸上,可移动式救生舱充分考虑了煤矿矿井的复杂条件,整舱可拆卸成基本单元后 进入煤矿井下,也能够采用单轨吊运输,最后在煤矿巷道中现场组装,并能满足舱体的密封性要求。 ② 防护设计: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不仅在气密性上满足了隔绝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的要求,还充分考虑了煤矿矿井常见的瓦斯、煤尘爆炸、火灾等严重事故。 经过巷道模拟爆炸试验的检测,救生舱舱体外部钢结构有足够的强度抵御瓦斯甚至煤尘爆炸的直接冲击。 对于可能出现的高温环境,救生舱内填充了高性能的隔温材料,并且在整舱内外连接上,采用了特殊的设计,完全阻断了金属热桥,避免了热量直接通过金属等热传导性优良的介质传入而导致舱内升温过快,能有效 阻隔外部高温环境对舱内人员的直接伤害。 ③ 使用材料:救生舱内部尽量地避免了使用可能分解产生有害物质的有机材料,将舱内可能出现微量污染物的材料种类降到了最低点,既能减少舱内未知污染源的种类,也能减轻有毒有害气体去除设备的负荷。 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25 ④ 移动方式: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具备多种移动机构。 整舱、舱体单元均可通过顶部吊装孔吊装,也能采用叉车运输;整体救生舱底部可根据使用现场要求选装滚轮或者滑靴中的一种行进机构,能有效地适应不同的矿井巷道条件。 ( 2)氧气供应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采用供氧多级防护的设计,包括矿用压风管路、压 缩氧气钢瓶、化学氧、压缩氧自救器四级防护,保证舱内可靠供氧。 救生舱设计有与矿用压风管路兼容的管路、接头,在煤矿压风输送正常时,采用压缩空气直接为舱内送风,此状态下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舱内空气质量;若压风系统中断,舱内压缩氧气钢瓶也能提供设计救援时间内所需全部氧气;特殊情况下,舱内的化学应急氧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继续维持舱内人员 8 小时以上的生存时间;舱内储备压缩氧自救器,供舱内气体环境恶化需撤离时使用;以上多级供氧防护技术使得因氧气供应出现问题而影响救生舱救援效果的可能性几乎不会出现。 ( 3)有毒有害气体 处理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中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性能经检验,已经完全满足了密闭空间内气体环境控制要求,能有效地将舱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其它微量污染物含量控制在标准容许范围内。 空气净化器拥有能相互切换的普通风道和与制冷设备连通的制冷风道,在净化空气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制冷除湿功能,这种特殊设计简化了舱内设备体积,降低了设备能耗,提高了电力应用效率,具有相当的创新性。 ( 4)舱内温湿度控制 山西 潞安 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安全。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月 日 注: 、在岗期间定期培训,煤矿主要负责人、职 业卫生管理人员培 训;。 表 33 专业机构(职业卫生)培训合格证取得情况 汇总 表 23 序号 部门 /区队 姓名 证号 发证单位 发证 时间 编制: 审核(签名):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24 附件4 档案编号: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 年度) 25 单 位 名 称 :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不易自燃 ”。 开采外部条件 ( 1)交通运输 矿区有 4km 矿山公路接云(阳)开(县)公路, 55km 到云阳县接长江航运,距万州区 42km。 沿长江航道,顺江而下可至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逆水而上可达万州、涪陵、长寿、重庆等地,矿区交通较方便。 ( 2)供电 矿井实行单回路电源供电,一回 10kV 电源来自云阳县供电局帆水乡供电所 10Kv变电站,线路长约 ,另一回为自备
斜面、障碍、台阶、沟壕、浅坑等地形。 而井下发生灾害后,工作环境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机器人的移动机构对井下环境的适应也可以说是对于非结构环境的适应。 通过对这些不同地形的分析,我们发现各种复杂地形都是由于少 数几种基本的地形特征构成,我们称之为“典型地形特征”。 常见的典型地形特征有三种,即水平面、倾斜面和垂直面障碍。 常见的大多数非结构环境的地形都可以视为这三种地形特征不同形式的组合
1 )( ( 24) mi iiNdisca PKKQ 1 )ta n( ( 25) 22 cacaca QPS ( 26) 式中 caP 、 caQ 、 caS —— 为配电干线式变电站低压母线的有功、无功、视在计算负荷; sK —— 同时系数; m—— 该配电干线或变电站低压母线上所接用电设备组总数; iNiid PK 、 tan ——
度范围( 200~ 400℃),显著的提高银基 LNC的 NOx 转化率 [2]。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尾气后处理技术大大降低了 柴油机有害 3 物的排放,尾气后处理技术从处理方法上不外乎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催化、净化处理方法,而高效催化剂的研制和开发是催化、净化技术的核心,用到氮氧化合物的催化还原、氮氧化合物的贮存还原、碳烟的催化燃烧等流程。
注重对员工的新 理 念、敬业精神、工作作风进行培训。 ( 3)重视培训效果。 尽管企业之间对培训绩效的评估方式、评估指标有所不同 ,但最终的着眼点均落在了知识能力、技术水平、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 , 以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等方面。 ( 4)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和实施员工培训。 国外企业把培训作为一项投资而非成本 (费用 ), 并且是企业最重要的 战 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