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桥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_初步设计灌区规划设计及管道工程和水闸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高,农业机械利用率较低,农机服务设施不完备,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及科技力量的投入。 道路交通与电力设施 项目区北邻 301 省道,区内有上城路、双下线等主要干道 ,交通便捷。 主要干道已达县乡公路标准,区内机耕道以土路为主,少量机耕道年久失修,路面宽 窄不一,高低不平,路况差,不适合农业机械耕作的需要。 经过前期工程的改造,高压线路、民用低压线路通过此项目区内外,电力条件良好。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6 第 3 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项目区农业发展配套体系薄弱,虽经多年努力,农业生产配套体系建设已具有一定基础,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投入相对不足,建设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农业发展要求,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条件差。 项目区系典型的丘陵山区,高低起伏,田块零乱,多级提水,缺磷少钾,少部分属于低产土壤。 经土地整理后地势整体较为平整,为项目区发展优质粮食基地奠定了较好的土地基础。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规划区已初步建立冲田高产粮田的开发模式,经过多年建设,项目区已有一定规模的优质稻米、小麦、玉米基地,但对照区域资源优势潜力,对照农业结构调整要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照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要做好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区域高效农业基地的建设。 三是农民文化水平偏低。 项目区广大农民收入 不高,自主投入能力差,农业比较效益低。 小农经济思想仍然占据一定位置,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科学种田的水平不高。 四是自然灾害。 受春季冷暖气流交替的影响,气温变幅大,有些年份会出现倒春寒、低温、晚霜冻等灾害性天气。 夏季受梅雨季节的影响,雨量相对集中,暴雨、大雨增多,有些年份出现“空梅”,加之受副热带高压西进影响,多晴热天气,由于地势高亢,常因为水源缺乏和灌溉系统不完善,易导致“伏旱”,季节性干旱较多。 8月中旬至夏末,常有台风影响,并伴有暴雨、大风,受丘陵地形条件影响,极易遭受龙卷风及冰雹袭击。 秋、冬季节,北方冷空 气频繁南下,气温急剧下降,霜、雪、寒潮易发,常产生霜冻灾害。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大 项目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优越,霜期较短,适宜农作物生长。 另外,项目区水系发达,灌溉水源有保障,排水有通道,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农产品增产作用大,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7 开发效益明显。 经市环境质量质检中心测评,大气、水质、土壤等生产要素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是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理想区域。 项目区中低产田土面积大,通过工程加以改造,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耕地生产能力将大幅度提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幅度大, 具有明显的开发价值。 交通及电力条件便利 项目区北邻 301 省道,区内有上城路、双下线等主要干道,交通便捷。 主要干道已达县乡公路标准,区内机耕道以土路为主。 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助于项目的实施以及今后优势产业的形成,极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经过前期工程的改造,高压线路、民用低压线路通过此项目区内外,电力条件良好。 建设愿望迫切 近年来,由于科技农业观念的普及,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可以明显地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项目区干群对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愿望十分迫切。 群众盼开发、想开发,并自愿投身开发建设,开发热情空前高涨,项目建设有着 良好的群众基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 而农业基础设施是决定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田基础设施投入总体不足,不少地方的灌溉沟渠、机耕道路毁损严重,与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要求严重不相适应。 为此,中央在连续多个一号文件中明确要增加对农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正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 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符合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进一步提高灌排建筑物的配套率,并通过科技措施应用,大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环境与基础条件,促进农田水利再上新台阶,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的农田基础。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8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凸现区域农业产业特色的现实 农业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十分明显。 加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 ,将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投资环境,增强吸引力,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有利于产业的集聚、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将有利于现代生产技术的应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彰显区域经济特色。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需要 项目区尽管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由于工程老化失修,跑水漏水现象严重,加之灌水渠道为均土渠,灌溉方式单一,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成本高,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还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 为了改善排灌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达到节约用水,降低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必须对项目区灌排工程进行全面的配套和改造。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 项目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经济,是漆桥典型的农业生产区。 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高标准农田要求建设项目,可使项目区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且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田间道路顺达通畅,满足机械化生产要求,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改良土壤、美化环境,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使土 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需要,进一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9 第 4 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水资源分区 地区水资源总量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它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承 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地分析与评价地区水 资源,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奠定基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条件。 项目区规划面积仅 ( 3000 亩),均属丘陵地形地貌。 项目区内各处 水源 条件、种植结构等相似,因此不需要进行分区。 为使供需分析能客观反映区域供需矛盾的实际情况,要求分析的计算时段划 分较为适中,要能充分反映水资源的供需情况。 计算时段有年、月、旬或周等, 划分过粗可能会出现假象,划分太细,计算工作量太大且无必要。 根据本项目的 特点,选择以年为计算时段进行供需平衡分析。 降水量 项目区地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地区,属长江流域的太湖水系,雨量充 沛。 根据水文站观测资料统计,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900~ 1200mm,雨量集中在汛期 4~ 8 月,占全年雨量的 80% ,暴雨多发生在 4~ 9 月, 4~ 6 月以锋面雨为主, 7~9 月以台风雨为主,容易出现冬春旱夏涝。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本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丰富,灌溉不使用地下水灌溉,不增加地下水的开采利 用量。 不计入可供水量。 过境水可利用量 过境水是产生在项目区外,而流经项目区的径流量,主要是流经项目区的茅 山山河,通过泵站提水,运用茅山山河水资源进行引水灌溉。 项目外水资源通过 自流汇聚新长坳梢水库、老长坳水库,从水库取水用于此项目区的农业用水。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0 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定额 灌溉 设计保证率 本项目区属南方低丘陵地区,且降雨量丰富,取灌溉设计保证率 95%,项目 建成后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 灌溉定额 农业需水量主要包括农业灌溉用水量、牧业用水量、水产养殖用水量等。 其 中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根据《江苏省农业节水规划》提供的净灌溉定额,现状 灌溉方式下的农作物净灌溉定额见表 41。 表 41 现状灌溉方式下农作物净灌溉定额 单位: m3/亩 保证率 水稻 小麦 P=50% 400 0 P=75% 460 40 P=95% 520 75 项目区 现状供需分析 项目区内,土地总面积 万亩,耕地面积 万亩。 现状水资源利用系数 平均为 左右。 代表年的选择 以 20xx 年作为现状代表年。 项目建成后的年份为设计水平年。 项目区来水水 平年为:平水年( P= 50%)、中等干旱年( P= 75%)、特殊干旱年( P= 95%)三 种保证率的年份进行水量平衡分析。 选取的 P=50%(平水年)、 P=75%(中等干旱 年)和 P=95%(特殊干旱年)所对应的典型年分别为 1979 年、 1981 年和 1978 年。 供水量、需 水量分析计算方法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1 A)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水资源总量是指某种保证率的水资源总量,包括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可以利用的上游来水量,但要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部分。 而水资源可利用量(可供水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环境容许的条件下,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一次性水量。 项目区水资源可供水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地地表水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在流域的水资源(包括过境水)未被作任何利用的情况下,在当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 地表径流量由于受到当地水利工程调节利用能力的限制,并不是全可以利用的。 保证率 50%、 75%、 95%代表年的径流可利用率分别为 、 、。 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可用下式计算: / 10W R F   式中: W 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万 m3;β为径流可利用率; F 为流域面积, km2; R为地表径流量, mm。 2)过境水可利用量 过境水是产于区外而流经本项目区的径流量。 项目区属于低丘陵地区,大小池塘遍布项目区域,形成水网格局,水资源丰富。 该区域是松溪河流域组成部分,排水河道主要为山河。 项目区内部水网密布,主要河道松溪河、山河等与外界河道沟通,形成槽 蓄水量与引排水补给量的水资源供给体系。 3)地下水可利用量 地下水可利用量受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开采利用能力的限制。 地下水资源量为各项补给量之和,其中主要是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如下: rP a P F   式中: rP 为降雨入渗补给量,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P为平均降雨, F为面积。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采用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的《江苏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成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2 果中所给出的值,项目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本次项目不开采地下水,地下水 资源可利用量不计入可供水量。 4)灌溉回归水可利用量 灌溉水由田间渠道排出或渗入地下并汇集到沟、渠、河道和地下含水层中,成为可再利用的水源。 其大小取决于灌溉入渗补给及渠系渗漏损失量。 灌溉水补给地下水后,有一部分将通过侧向径流进入排涝河道。 5)可供水总量 以上地表径流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过境水可利用量,再加灌溉回归水可利用量即得总可供水量。 考虑到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总可供水量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过境水可利用水量。 B)需水量计算 用水部门不同保证率需水量是指在某种生产条件下,遇到不同频率的雨情、水情、旱情 ,各用水部门需要的水量。 需水量主要有农业灌溉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几方面,主要考虑农业需水。 项目区城乡生活用水供水方式为城镇区域管网集中自来水供水,基本不用本地水,不计生活用水量。 由于过境水可利用量中已经考虑了保持河道的生态环境用水量,所以不再单独计算生态环境用水量。 根据《江苏省农业节水规划》的计算成果,主要作物净灌溉定额(包括水稻秧田期和泡田期用水、小麦播前灌用水)见表 41。 项目区现状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A)地表水可利用水量 根据项目区代表年雨量推算项目区地表水可利 用水量,具体详见表 4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