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展中间业务的意义、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 指出了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有利于银行进行业务创新,有利于增加银行收入;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观念落后、品种单一、规模较少、硬件设施有待提高、人才缺乏、人员素质低等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要转换经营观念,提高理论认识,提高品种多样性,加强业务创新,建立金融网络信息系统,重视吸收和培养业务人才,加强业务风险防范和业务监管 ,以客户为导向,创立品牌,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战略 的对策建议。 2 中间业务的理论知识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20xx 年 7 月 4 日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它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 金融服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的各种业务,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 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业务。 支付结算类 :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包括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外部网络实现的转账等业务。 银行卡 业务 :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 代理类 :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 6 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代发工资、代扣水电费) 基金托管类 :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基金的托管业务。 咨询顾问类 :企业信息咨询、资产管理顾问、财务顾问、现金管理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主要包括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 担保类: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 承诺类: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交易类:远期合约、金融期货、互换、期权等金融衍生业务 其他类:包括保管箱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规范化经营的前提下,现代银行业通过多样化和高质量的中间业务,可以获取高额利润。 商业银行经营的赢利点在不断的变化,银行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进行中间业务的历史,是从一种传统业务向另一种新兴业务发展的历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银行向现代银行的逐步过渡,各银行之间原有的专业分工越来越模糊,业务交叉越来越深入,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存贷利差进一步缩小,传统业务的风险在增大而收益在减少。 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压力。 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力求在金融创新中求得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就是银行新兴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谁占领了中间业务的市场,谁就抢占了制高点,就拥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我国商业银行与世界接轨的客观需要 《巴赛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所制约,它要求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即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 8%。 而我国的银行长期以来 7 一直追求资金规模的最大化,这就忽视了资产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银行扩大资产和负债,必须 增加自有资本,这样就提高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成本。 而银行的中间业务并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可以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利润。 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发展中间业务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激烈竞争,直向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措施。 我国已经加入了 WTO,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金融业在开放中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它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面临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开展中间业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尽快与国际接轨。 (三)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银行进行业务创新 中间业务服务面广、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反应敏感,对客户多方面的信用要求能够不拘泥于固有形式。 商业银行应积极地进行拓展、创新、开办新业务,以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各类经济实体的要求,从而使商业银行有可能根据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及时地发展和创造能够满足各种需要的新的信用形式,以及不同于传统信用形式的其他权利义务关系。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了。 中间业务不但把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内业务扩展到了表外业务,更进一步把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从信用业务扩展到了各类非信用业务,并利用自身在信用业务中形成的良好的信誉、雄厚的实力、丰富的经验等优势,在新的业务经营领域中开辟并巩固了自己的阵地。 在传统的经营领域已经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间业务为我国商业银行开辟了新的竞争空间。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中上市银行最近年报的分析总结,得到结果如下图表 : 8 表 11 家上市银行 20xx20xx 年非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占比状况 单位:人民币亿元; %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工行 % % % % % % 农行 — — — % % % 中行 % % % % % % 建行 % % % % % % 交行 % % % % % % 招行 % % % % % % 民生 % % % % % % 兴业 % % % % % % 浦发 % % % % % % 平安 % % % % % % 华夏 % % % % % %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年报计算所得。 注: ,故 20xx20xx 年无年报数据。 20xx 年更名为平安银行。 图 31 20xx、 20xx 年中国 11 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 资料来源:根据各行年报计算所得。 ( 1)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值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从图 表中 可以看 9 出,当前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据着大壁江山,绝对优势地位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但同时,从其他方面的数据也显示非国有上市银行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上升。 随着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银行渠道建设与拓展的加快,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今后将会有较大的变化。 ( 2)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 从 表 1 中 可以看出, 20xx 年 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为 民生 银行 %,华夏银行最低只有 %,其余分布在 19%左右。 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就为 %,到 90 年代初上升到 %;同期美国由 30%提高到 %;一些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更是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如美国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和%。 可见中国银行业在发展中间业务的道路上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 3)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增长情况。 根据有关会计资料显示 20xx 至20xx 年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 20xx 年资本市场的火爆,使得代理业务,如代理证券、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买卖等中间业务强劲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了翻番,特别是依托快速发达的网上银行销售渠道、广泛的代销产品、灵活的销售政策等,非国有上市银行凭借其灵活性,中间业务增长速度更是遥遥领先。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由于发展较晚,面临的经济环境不同,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经营管理观念、人才技术、业务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还是在中间业务的规模、质量上都还 存在着差距。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而言,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营销手段缺乏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由于经营体制的原因,银行经营管理者,一直把存贷款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营业务,而对中间业务重视不够,只是把它作为商业银行的附属业务来发展。 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来看待,因此,中间业务无论是在业务品种的开发还是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都缺乏总体的经营发展目标和规划。 同时商业银行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利润 10 的增长点来看待,对中间业务缺少关注,在具体业务的开展中紧迫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缺少必要的投入和政策倾斜。 特别是商业银行经营者对我国加入 WTO 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迫切感认 识不到位,对外资银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