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水能的开发应用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仍需保持持续发展。 水电建设在中国的电力工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宝贵的化石能源资源,优化电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鼓励发展水电。 到 20xx 年底 ,中国的水电装机达到 7 万 kW,占全国总装机的 %,年发电量 2 亿 kW•h,占全 国总的年发电量的%。 我国的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但开发程度很低,水力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为此,研究制定水电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开发布局和战略性项目,并采取必要的开发策与措施。 现状、 特点 及 重要性 我国水能开发利用的 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比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雨总量为 6万亿立方米,河流众多,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据估计,流域面积在 100km179。 以上的河2 流有 500 多条,除此之外,中小河流几乎遍布全国。 我国的水能资源占世界首位,理论蕴藏量达 亿 kW,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我国各河流的初步规划,全国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为 亿 kW,年发电量 万亿 ,相当于大电厂每年消耗 7 亿吨标准煤。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河流落差大,因而形成西部水能资源多,东部少的格局。 据调查,水能资源在西南地区约占全国总量 70%。 西北地区占 %。 中南地区占 %。 华东地区占 %。 东北及华北地区各占 %。 全国可能开发的大小水电站有 7 600 多座 (单站装机 500kW 以上 ),其中装机容量在 25 万 KW 以上的大型水电站208 座。 水力发电的特点 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 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 在地球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普遍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利用水能资源。 在常规能源中,水力是理想的能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 数量特点 我国水力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占有量较低。 我国常规能源资源探明可采总储量为:煤炭 1 145 亿 t,石油 t,天然气 11 230亿 m3,水力资源 19 200亿 kW•h/ a。 以上 4 种资源折合标准煤 1 551 亿 t,其中水力资源按发电 100 a、每千瓦时抵火电煤耗 350 g 计,即水力资源可 开发量占全国常规能源资源探明可采总储量的 40%强。 分布特点 水力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不匹配,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而市场需求主要在东部。 水力资源富集于大江大河,主要集中在十二大水电基地,这有利于实现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有利于发挥水力资源的规模效益。 质量特点 我国大多数河流年内、年际径流分布不均,丰、枯季节流量相差悬殊,调节困难,水电的总体电能质量较差,造成水电比重较大的电力系统在汛期水电电能多、弃水电量较大,而枯水期水电电能少,需要其他电源补充,影响了系统运行 的经济性。 另外,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大都受综合利用限制,这些限制也影响了发电质量。 3 水能开发的战略重要性 谈到可再生能源,水电是主体。 33%的水电技术经济可开发量得到开发,三分之二的经济可行的水电资源仍待开展,其中 90%在发展中国家。 在非洲,水电开发率不足 8%,所以说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尤其在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讲,知道的潜在的水能资源能被开发利用是造福人类的一个重要的事情。 目前,发达国家大部分技术及经济可行的水电资源都得到了开发,发展中国家水电开发率还很低,尤其非洲,开发率还不到 8%。 因此,优先发展水电对 全球,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是非常重要的。 发展中国家可以以更好的方式发展水电。 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有关水资源管理和水体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现有的环境、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对水资源保护工作规定的不具体、不明确,可操作性差,不能体现出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同时现行的环境法规对水资源保护仅是从环境角度管理,而没有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水利部门缺乏水资源保护的统一思想、条例、规章,工作随意性大,没有系列条例作为行政依 据来管理和保护水资源。 因此我国水资源保护法的完善工作还很艰巨。 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很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124 亿 m179。 ,其中河川径流 27115 m179。 ,居世界第四位。 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量只有 2350 m179。 ,占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 27%。 根据 149 个国家按人口统计的人均占有水量由多到少排列,我国排在第 110 位。 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 27867 m179。 ,约为世界的190。 可见按我国人均拥有水量及单位面积耕地拥有水量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对全国 640 个城市调查表明,每年缺水城市达 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 114 个,日缺水 1600 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20xx亿元,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 700800 亿㎏。 据统计, 20xx 年,全国总供水量为 62006500亿 m179。 ,相应的总需水量将达 7300 亿 m179。 ,供需缺口近 1000 亿 m179。 据预测,到 2030 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 7300 亿 m179。 ,全国将缺水 40004500亿 m179。 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供需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没有大的突破, 在管理上不能适应这种残酷的现实,水资源很难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水资源危机将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4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 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 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 1000m179。 的 10 个省区中,北方即占了 8 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 另外,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三,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南方每公顷耕地水量 28695m179。 ,而北方只有 9645 m179。 ,前者是后者的三倍。 由此可知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不解决,必将会导致各地区经济出现不均衡发展,其结果必会影响国家的安定团结,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建设。 水污染日趋严重 水资源是量与质的高度统一,当前我国面临着水量的危机的同时,还面临着因污染导致的水质危机。 自 70 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工作。 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不仅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全国水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高达 400 亿吨,除 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 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 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全国 万㎞河川,有 万㎞受到污染, 万㎞受到严重污染,清江变浊,浊水变臭,鱼虾绝迹,令人触目惊心。 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水系污染严重, 86%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体污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环境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