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本科生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费用类扣除。 差异分析:对于可能发生的负债和资产减值等方面存在差异。 工会经费等扣除方面等差异 会计准则 税 法 关于企业依照规定计提的教育和工会经费支出、职工福利费,会计上允许全额扣除。 税法上只允许扣除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 %和 14%的部分。 差异分析:职工福利费、工会和教育经费等扣除金额不同。 新技术开发方面等差异 为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税法中关于企业开发新产品以及新技术发生的的研发费用,没有形成无形资产的可以加计 50%作为费用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照成本的 150%进行摊销。 差异产生的外部因素 国家的经济环境决定了是否有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并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将对它 们 俩提出 不同的要求。 在计划经济下,国有经济是主要的经济成分,企业经营利润要上交给国家。 当时,财务核算体系是完全按照税法的规定,税法和会计制度制定的目标要求保持高度统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已经成为调控的主要手段,企业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就会有偏差,由于利益目标的不同表现在制度制定上,于是会计与所得税法便产生了差异。 12刘尚林 .财务会计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分析 二者属于不同的经济范畴 ,导致二者遵循不同的会计核算原则。 本文从目标,遵循原则,职能和主体方面分析 探讨会计与税收法规两者为何会产生差异。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不同 造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目标存在区别。 会计准则目标是及时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所得税法的目标是为了保证财政收入 , 规范税收秩序 ,筹集资金以及调节经济活动运行。 由于会计和税法的不同目的,两者对同样的经济活动或事项有不同的规定,如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 15%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因购买国债所 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等:而会计上则需要据实计算损益。 目的有差别使两者产生了差异。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遵循的原则和计算基础不同 会计计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现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要求。 对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保持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和低估负债或费用。 税法综合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各种原则。 税法对各种费用的扣除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收入的确认偏重业务经济价值的实现。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而税法要求保证国家税收收入。 由此 ,会计和税法的计算基础也就不同。 这些原 则的运用也大不相同,因而使了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孕育了差别。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职能不同 会计记录和反映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功能是反映和监督。 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手段,具备筹集收入,调节经济,调整分配的功能,它还监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会计记录监督)。 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主体不同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3。 企业是 会计主体。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该对已经发生 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会计人员正确 判断日常的会计交易和事项提供参考,为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 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 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 14。 纳税主体和 会计主体 不大相同 ,纳税主体是要履行纳税义务的有关主体。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主体不同,导致了两者之间产生差异。 第四部分 差异接轨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3刘尚林 .财务会计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4 14百度百科搜索 11 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的确存在不少的差异。 对于企业来讲 , 差异变化的趋势呈现何种状态 ?总体差异有多少大 ?针对这些问题 ,本章节阐述了两者差异协调的必要性以及对两者进行可行性分析。 我国上 市公司 税 会 差异的实证分析 研究会税差异 ,首先要进行公式设定 ,然后抽取一定的样本数量 ,再利用统计方法来对变量进行分析 ,才会得出税会差异的变化趋势。 “会税” 差异的公式设定 本文通过以下公式对上市公司的 “ 会税”差异进行测算 : 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费用 /适用税率 税 会 差异 =利润总额一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费用为本期母公司利润表上的 “所得税费用” )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不要求企业公布纳税申报表 ,因此不能直接得到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只能间接利用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进行推算 ,估算应纳税所得额。 样 本选择与数据来 源 本文选取 20xx年 20xx年上市公司披露的母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为研究样本 ,税率采用的是母公司适用税率。 为减少 误差,防止数据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确保客观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按以下几点进行选择样本企业: (1)筛选样本基本包含所有行业 (金融业除外 )和全国地区 ; (2)除去每年被 ST 的企业 ;( 3)去除 20xx20xx 年间出现损失或免税的企业。 研究所使用的样本和数据源均来自锐思金融数据库。 数据结果分析 分析所筛选的样本数据 ,有关统计资料如下: 表 41 会计与税法差异变动统计表 单 位:万元 项目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样本量 348 348 348 348 348 平均数 11, 14, 20, 21, 28, 最大值 264, 266, 340, 401, 532, 最小值 中位数 4, 5, 6, 7, 10, 偏度 峰度 12 标准差 29, 30, 41, 43, 58, 从表 41中可以明显看出 ,以 20xx年会税差异的平均数 11,数 ,20xx年差异增长了 %,20xx年差异增长了 %,与 20xx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 20xx 年的税会差异虽然与 20xx 年相比增长幅度不大 ,但与 20xx 相比年依然增长了 %, 20xx 年增长了 %,增长幅度非常大。 此外,从标准差这点来看 ,各年样本分布的离散度较高。 从偏度和峰度的角度来看 ,各年样本公司的相关数据相对平均值呈右偏分布和尖峰状态 ,这说明从样本整体来看 ,各年 “ 会税 ” 差异小于均值并且相对于平均值离散程度较大的企业很多。 05000100001500020xx02500030000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平均值中位数 图 41:会税差异均值和中位数分布图 图 41是根据表 41差异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所做的差异分布图,图 42是会税差异的变化趋势图。 根据以上的数据和图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会税差异在 20xx 年 至 20xx 年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也说明了差异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 从侧面表明,自从 20xx 年以来,执行新准则和新税法使会税差异在不断增加,两者之间的分离进一步拉大。 这从实证分析方面阐明了研究二者的协调性非 13 常必要。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会计准则正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近年来本国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较快,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变化。 现行税法中己经开始进行相关差异的协调工作 ,但是上一节的数据显示差异还呈现扩大的状况 ,本节将对过度的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来论证协调的必要性。 差异过大会导致税收的损失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与税法在会计处理方面有不同的规定,企业作 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 ,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首先会考虑自身的利益 ,必然会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之间寻求规避纳税的机会 ,这就会直接造成纳税收入流失。 在制度层面,会计法规与所得税法没有进行有效果的协调,因此两者协调性比较差;又由于税法不免存在少许纰漏,给纳税人缴款增添了难度,同时提供了避、偷税的理由与途径。 差异过大会增加财务核算成本和纳税成本,使纳税效率降低 由于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属于同一经济范 畴 ,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两者的分离太甚难免会造成效力损失。 这种损失具体表现在纳税人和税收当局两方面 : 会计与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使纳税人对同一经济业务,既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又要按照所得税规定依法纳税,可能会使会计核算和纳税成本增加。 根据由许善达等人在 05 年针对税务从业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 %的受访者 认为我国现阶段税会差异 “较 明显” ,%的受访者认为差异 “很 明显” ,有将 80%的受访者认为 “很有 必要”对现行税法与会计制度进行调整 ,以减少两者差异。 差异形成的 工作难度的加大是很明显的 ,因而也会加大财 务核算和纳税成本。 ” 对税收征管部门来说,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