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作用下,形成梁、岭、塬、峁、沟、谷、川等相间分布的自然地貌格局。 根据地形地貌的差异,全县大致可分为高山区、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台区三个地貌单元。 气候 通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 ℃, 1 月平均气温- ℃, 7 月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年 较差 ℃,年降水量 ,主要集中在 7— 9月份,年蒸发量 ,年相对湿度 70%,无霜期 145d,年冰雹日数 18d,年日照时数 小时,日照百分率 48%,最大冻土深度 l00cm。 灾害性天气,以春末初夏的干旱,春秋季的霜冻,夏季的暴雨、冰雹等为主要灾害。 全县主要气候特征为: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少雨,光照充足。 水文 通渭县地表水资源为 9542万 m3,地下水资源为 1478万 m3。 全县共有大小河流 10条, 195条支沟, 1325条毛沟, 绝大部分区域属渭河支流散渡 河、葫芦河上游,按照流域划分为渭河和祖历河两个水系,其中渭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祖历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 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牛谷河,干流长 ,流域面积 884km2;金牛河,干流长 ,流域面积 ;安逸河,干流长 ,流域面积 ;清溪河,干流长 ,流域面积 ;苦水河,干流长 ,流域面积。 全县河流主河道总长度为 ,占地; 1— 5级沟壑 1858条,总长度 ,占地。 全县平均沟谷密度为 ,境内年总径流量为 9542m3,入境径流 1296m3,合计达 10836m3。 年均输砂量 3357万 t,年均侵蚀模数 8110t/km2。 县内有 4座中小型水库,发挥效益的只有锦屏水库 1座,库容量为 1050万 m3。 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加之地下水位储量少,大部分河流多成为季节性河流,冬春季节基本干涸,水资源严重短缺。 土壤 通渭土壤成土母质有 3 种,即黄土母质,冲积洪积母质和红土母质,共分 3个土类, 3个亚类, 9 个 土属,计 23个土种。 耕地土壤类型主要为黑麻土、黄绵土、黑垆土、黄绵土、黑垆土。 全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为 %— %,其中 N含量为 %— %, P 含量为 %— %, K含量为 %— %。 项目区主要土类有黑垆土、黄绵土、红土等三个种,东部以黑垆土和黑麻土为主,中部(县城周围)以黄绵土为主,西部阴坡多为黑垆土,阳坡为黄绵土。 土壤有机质近年呈上升趋势, pH值一般为 ~,个别小区域超过。 植被 通渭县属于森林草原带与草原带的过渡地带,由于境内东西海拔高度 差距大,气候因素差异显著,植被类型呈现一定的多样性。 境内有高等植物 79 科、 282属、 482种。 其中种子植物 76 科, 279 属、 479 种,蕨类植物 3 科、 3 属、 3种。 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新景、陇山、陇阳、华家岭等地海拔 1800m 左右的山地,受人为活动的长期干扰,呈现残败次生林景观,面积普遍较小。 主要种类有山杨( Populus davidiana)、虎榛子( Ostryopsis davidiana) 、甘肃山楂( Crataegus kansuensis ) 、 秋 胡 颓 子 ( Elaeagnus umbellata) 、 黑果 栒 子 ( Cotoneaster melonocarpus)、 高山 绣线菊 ( Spiraea alpina) 、高丛珍珠梅( Sorbaria arborea)、 蓝靛果 ( Lonicera cyanocarpa var. edulis) 、葱皮忍冬 ( Lonicera ferdinandii) 、小叶 悬钩子 ( Rubus parvifolius) 、 山荆子 ( Malus baeocata) 等,基本为森林群 落 遭 严 重 破 坏 后 的 残 存 种 类。 中 国 沙 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是本区域重要的建群种。 地带性草原植被以本氏针茅( Stipa bungeana)草原为主,次为短花针茅( S. brevifora)草原、蒿属植物草原。 植被大体可分为本氏针茅 — 蒿属群丛、针茅 — 百里香( Thymis mongolicus)群丛、蒿属 — 百里香群丛、二裂委陵菜( Potentilla bifurca)群丛等。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 Triticum aestivum)、玉米( Zea mays )、 谷 子 ( Setaria italica )、 糜 子 ( Panicum brevfolium)、荞( Fagopyrum esculentum)、黄 豆( Glycine max)、豌豆( Pisum sativum)、蚕豆( Vicia faba)、胡麻( Linum usitatissimum)、油菜( Brassica campestris)等。 区域农作物种植除东部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外,其余地区均为一年一熟。 (二) 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条件 通渭 县 现辖 6 镇、 12 乡、 332 个 行政 村、 3 个社区居委会 28 个居民小区, 总人口 , 总土地面积。 据统计, 20xx 年通渭县收入总值 99296万元,生产总值 96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74元。 20xx 年粮食总产量 吨,农民人均产粮 ,全县畜禽存栏 (只)。 有贫困人口 ,占总人口数的 %,其中绝对贫困人口 (年收入 685元以下),占总人口数的 %, 属国家级重点扶贫县,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是历届政府的重要工作。 基础设施条件 通渭县内主要交通干线有天(水) 巉 (口)公路东西贯通,县乡公路通达各乡镇,交通较为便利;县内开通国内外直拨电话 9000多门,农话总容量 5000 多门,移动通讯虽覆盖全县;已建成电信宽 带上网工程, 100%的县直单位和 18个乡镇可通过直拨方式接入办公自动化网络,形成了以政府网站为枢纽的全县网上办公系统。 县内有变电站 7座,年供电能力 2 亿千瓦时,农村用电量 2600 万千瓦时。 (三) 林业资源现状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 ,占总土地面积的 %。 其中:有林地面积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疏林地 万亩 ,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 %;灌木林地 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 %。 未成林地 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 %。 宜林地面积 ,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 %;苗圃地 300 亩。 (四) 沙棘资源 通渭全县共有沙棘林面积 12 万亩,其中沙棘纯林 万亩,沙棘与杨树、云杉、山杏、侧柏、刺槐等的混交林 万亩,重点分布在五个大的片带,一是新景、陇山、陇川林带,该区域内以沙棘纯林为主,兼有沙棘与杨树的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梁峁顶部和坡面上,以温暖半干旱阳坡上生长最为旺盛,该区总面积 万亩;二是鹿鹿山至华岭林带,以沙棘与云杉、沙棘与杨树的混交林为主,总面积 ;三是马陇公路沿线,以杨树与沙棘的混交林为主,总面积 万亩;四是三铺万岔梁至李店太白 庙及尖岗一带,总面积 万亩;五是义岗至北城庄子梁一带,总面积 万亩。 另外,大多数乡镇区域还有零星分布,总面积约 1 万亩。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 在认真分析总结以往植树造林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妇女儿童的贫困现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主要目标,利用林业新技术进行防护林体系建设。 规划的实施要以起到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抵抗抗自然灾害综合能力为目标,促进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二) 基本原则 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落实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战略 部署。 把经济型防护林建设作为当地经济大发展的关键,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项目。 注重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把 大果沙棘基地 建设成为林业新技术示范基地。 大果沙棘基地 建设必须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