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设计_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沟系统,二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系统由 2个串联的氧化沟组成,通过改变进水出水顺序和曝气转刷转速使 两沟交替在缺氧和好氧条件下运行。 该系统处理水质较好,污水也比较稳定,缺点是设备闲置率高,一般大于50%,曝气转刷的利用率低。 三沟式氧化沟属于工作式氧化沟 ,由 3 条同容积的沟槽串联组成, 两侧的 A、 C 池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中间的 B池一直为曝气池。 原污水交替地进入 A 池或 C 池,处理出水则相应地从作为沉淀池的 C 池或 A 池流出,这样提高了曝气转刷的利用率(达 59%左右)。 交替工作的氧化沟系统的自动控制 需求较高,以控制进水、出水的 方向,溢流堰的启闭以及曝气转刷的开动与停止。 (3) .奥贝尔型氧化沟系统 奥贝尔式氧化沟是由多个同心的椭圆形或圆形渠道组成,污水与回流污泥均进入最外一个沟渠,在不断循环的同时,依次进入下一个沟渠;它相当于一系列完全混合反应池串联而成,最后混合液从 内沟渠排出,奥贝尔式氧化沟曝气设备一般采用曝气转盘,由于曝气转盘上有大量的楔形突出物,增加了推进混合和充氧效率。 圆形或椭圆形的平面形状,比长渠道的氧化沟更能利用水流惯性,可节省推动水流的能耗。 水深可采用 ,并保持沟底流速为 ,在运行时,外、中、内沟渠的溶解氧分别为厌氧、缺氧、好氧状态,使溶解氧保持较大的梯度,有利于提高充氧效率,同时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 二 .氧化沟工艺的确定 在上面个氧化沟系统中,交替氧化沟工艺中有一种工艺三沟式氧化沟工艺, 它的运行方式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污水在 I 沟内低速运动,仅维持环流,使沟内处于缺氧反硝化状态;Ⅱ沟内污水高速运行,保持环流进行有机物的降解,Ⅲ沟内 转刷处于闲置状态,仅作沉淀池,使泥水分离。 第二阶段, I 沟内转刷高速运转,由缺氧状态逐渐转为富氧状态,Ⅱ沟内转刷高速旋转,也处于好氧阶段。 Ⅲ沟内 为沉淀池,污 水排出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时 I 沟内转刷停止运转,开始泥水分离,人流污水进入Ⅱ沟,出水仍由Ⅲ沟内排出。 第四阶段,污水从Ⅱ沟调至Ⅲ沟, I 沟内出水堰降低,Ⅲ沟 内出水堰增高,转刷以降低速度运行,使混合液悬浮物环流,处于缺氧状态。 混合液流入Ⅱ沟,此时 I 沟内作为沉淀池,清洗通过 I 沟降低的出水堰排出。 第五阶段污水从Ⅲ沟转向Ⅱ沟,Ⅲ沟内转刷高速运转以保证沟末端有剩余氧, I沟内仍然做沉淀池,处理后污水通过该沟出水堰排出,Ⅱ沟内转刷高速运转,进行有机物降解。 第六阶段同第三阶段相同,Ⅲ沟内转刷停止运转,开始泥水分离,人流污水进 入Ⅱ沟,处理后的污水经 I沟出水堰排出。 由此可见,三沟式氧化沟其发展的前景也比较好, 三沟式氧化沟运行灵活、稳定、管理方便,在我国使用很多。 因此在这次设计氧化沟系统的比较选择中,考虑采用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对 7920 dm3 小型城镇污水 进行处理。 处理流程图如下: 污水 氧化沟 二沉池 接触池 出水 图 4 污水二级处理 工艺图 第四节 污泥处理工艺 1 一 .污泥处理的目的 和原则 一是稳定化通过稳定化处理污泥消除污泥臭味;二无害化污泥处理,通过无害化污泥处理,杀灭污泥中的病危生物,去除或转化其中的有害有毒物质;三减量化处理,使之用于运输处置;四污泥的利用,实现污泥的资源化。 二 .污泥处理工艺的 比选 污水处理厂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同时会产生各种污泥,污泥的来源各有不同,有的是截留下来的悬浮物,有的是生物处理系统排出的生物污泥。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中会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且含水率较高, 不论对污泥的最后处置采用什么方法,对污泥都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 浓缩、消化、脱水及最终处置等工艺。 达到减量、稳定、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 1) .污泥浓缩 方法 污泥浓缩方法的选择,污泥浓缩是降低经消化、脱水处置过程或最终处置污泥的体积, 污泥含固率的提高,将大幅度减小污泥体积,降低污泥后续处理费用。 常用的浓缩方法有离心浓缩法、气浮浓缩法、重力浓缩法。 (2).污泥浓缩方法比选 1) .离心浓缩法 优点:只需少量土地科取得较强的处理能力,几乎不存在臭气问题;缺点:要求专用的离心机,电耗大,对操作人员要求有较高的技术素质。 2) .气浮浓缩法 优点: 浓缩效果理想,出泥含水率较低, 不受季节影响 ,运行效果稳定,所需池容积仅为重力法的 1/10左右,占地面积较小,臭气问题小,能去除油脂,砂砾;缺点:运行费用低于离心法,但高于重力法,操作要求较高,污泥贮存能力小,占地比离心法多。 3) .重力浓缩法 优点:贮存污泥能力强,操作要求不高,运行费用低,动力消耗小;缺点:占地面积大,污泥易发酵,产生臭气,对于某些污泥工作部稳定,浓缩效果不理想。 重力浓缩由于装置简单,所需动力小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所以设计中采用重力浓缩法。 2.污泥的消化 ( 1) .污泥消化方法 污泥消化 的目的是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除减少污泥量外,同时也减少了污泥中的细菌、病原菌等。 污泥消化工艺可以分为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好氧消化。 ( 2) .污泥消化方法的比选 1) .厌氧消化法 优点: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省、工艺条件(污泥温度)稳定、可回收能源(污泥气综合利用)、占地较小等;缺点:工艺工程的危险性较大。 2) .好氧消化法 优点:有机物去除率高、处理后污泥品质好、处理场地环境状况较好、工艺过程没有危险性;缺点: 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工艺条件(污泥温度)随气温变化波动较大、冬季运行效果较差、占地面积较大、能耗高。 设计中有机物浓度较低,综合比较,设计中采用厌氧消化法。 3. 污泥的脱水 与干化 ( 1) .污泥脱水 与干化 方法 污泥经过脱水、干化处理、污泥的含水率从 96%左右降到 60%80%左右,其体积为原体积的 1/101/5,从而使液体污泥变成固态污泥,有利于后续处置,污泥脱水 与干化的方法有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 ( 2) . 污泥脱水与干化方法比选 1) .污泥的自然干化 污泥的自然干化有污泥干化床、污泥塘两种类型。 适用于气候比较干燥、占地面积不紧张及 环境条件允许的地区。 其中污泥干化床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一般服务人口 不大于 5000人)采用。 设计人口以超过服务人口数,设计中不采用污泥的自然干化。 2) .污泥的机械脱水 污泥的机械脱水主要的方法有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转筒离心机等。 优点:连续生产、机器制造容易、操作管理简单、附属设备较少,劳动力、能耗消耗和维护费用都较低;缺点: 有机聚合物价格昂贵,使污泥带式压滤机的运行费用很高。 b.板框压滤机 优点:泥饼的含固率高,滤液清澈,固体物质回收率高,调理药品消耗量少;缺点:基建设备投资大,过滤能力也较低。 优点:处理量大、基建费用少 、占地面积少、工作环境卫生、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可以不投加或少投加化学调理剂 ;缺点: 动力费用较高。 由以上比较得, 虽然转筒离心机的动力费用较高,但总运行费用较低, 世界各国都采用较多,所以本次设计中采用转筒离心机进行污泥的脱水与干化。 三.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确定 综上所述, 重力浓缩、机械脱水方式技术上优于机械浓缩、机械脱水方式,重力浓缩、机械脱水方式虽土建费用较高,但设备费用较低,但总费用低于机械浓缩、机械脱水方式,因此本次设计采用重力浓缩、机械脱水方式。 设计中温度变化较大,且好氧消化基建费用大,所以采用污 泥厌氧消化法。 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 生污泥 重力浓缩 厌氧消化 机械脱水 处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