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昌系列油脂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资金申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完善计划 — 财务 — 采购 —库存 — 生 产 销售 — 物流及质量管理数据流程的衔接搭建专业统一的是信息平台。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企业现有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包括 OA、 HR与 ERP 的集成等。 项目第四阶段内容:商业智能分析及监控系统的完善(规划) 基于已有的 ERP 系统所提供的业务数据,从企业高层的角度,实现对企业的财务、销售、生产、计划等重要环节的数据分析,同时建 19 立考核机制,使企业的人财物产生最大效益,便于进行战略决策。 第一、二阶段已建成的企业质量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体内容: 财务、物流及质量管理(质量追溯部分)一体化方案流程祥解 领 料出 库 单入 库 质 检毛 油 入 库生 产手 工关 联采 购 订 单磅 单关 联地 磅自 动收 购 检 验入 库手 工手 工关 联原 料 仓 库毛 油 仓出 库 质 检手 工汇 昌 信 息 化 示 图 ( 业 务 质 量 管 理 追 溯 )自 动自 动自 动自 动财 务核 算原 料 信 息1 、 产 地2 、 农 户 ( 供 应 商 )3 、 质 检 信 息4 、 过 磅 员 、 质 检 员5 、 批 次 管 理自 动信 息 自 动 传 递库 存 检 验手 工在 库 信 息自 动关 联生 产 检 验关 联原 料 加 工自 动1 、 班 次2 、 仓 库 、 时 间3 、 质 检 信 息4 、 领 料 员 、 质 检 员5 、 批 次 管 理关 联毛 油 信 息1 、 班 次 、 时 间2 、 原 料 来 源 、 仓 库3 、 质 检 信 息4 、 入 库 员 、 质 检 员5 、 批 次 管 理自 动关 联毛 油 信 息自 动1 、 仓 库 、 时 间2 、 质 检 信 息3 、 领 料 员 、 质 检 员1 、 仓 库 、 时 间2 、 质 检 信 息3 、 领 料 员 、 质 检 员关 联业 务 管 理 质 量 管 理 追 溯 管 理财 务 核 算喷 码 设 备精 炼 车 间销 售 出 库 单成 品 入 库 单毛 油 质 检手 工成 品 质 检手 工市 场 流 向关 联打 码毛 油 信 息自 动1 、 班 次 、 时 间2 、 原 料 来 源 、 仓 库3 、 质 检 信 息4 、 入 库 员 、 质 检 员5 、 条 码 管 理1 、 客 户 信 息2 、 产 品 信 息3 、 质 检 信 息4 、 发 货 员 、 质 检 员5 、 条 码 管 理关 联关 联自 动自 动1 、 追 溯 环 节 可 以 依 据 市 场 商 品 条 码 追 溯 至 原 料 信 息。 同 时 系 统 可 以 形 成 产 品 质 量 ( 追 溯 ) 报 表2 、 网 上 条 码 查 询 及 追 溯 需 要 建 立 企 业 网 或 或 与 相 关 网 做 接 口 , 系 统 提 供 B O S 研 发 平 台 20 财务管理 总账系统是 K/3 ERP 的核心之一,与其它业务系统无缝联结,以资金流为核心反映企业的全面管理过程,在总账系统主要进行凭证的录入、查询、审核、过账、汇总等操作,自动生成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资金日报表等账表等;同时提供往来管理、提供多币种处理、特别提供一科目任意种辅助核算,用于个人管理、部门管理、项目管理、组合查询客户资料等。 同时与其它系统结合,提供全面企业管理与控制功能。 成本核算 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由于没有 ERP 系统的支撑,尤其对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制 造费用等信息缺乏科学有效的收集反馈体系,造成财务部成本核算工作量大,核算准确性大受影响。 财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只是供报表所用,而不能为企业销售、生产、质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 系统的支持,应收、应付款帐龄的及时分析工作量大,而收、付款预测分析计算量大,使得应收应付款的管理工作有较大难度。 21 供应链管理 原料管理是对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存、财等各个环节实行合理的计划、组织、质量控制和调整;使之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协调有序,从而在实现连续均衡生产的同时,最大 限度地降低物料库存,消除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 原料管理系统是为商品产品生产企业量身定做的一个专业的原料进销存管理软件。 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的检验及控制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透过本系统将大量的手工计算予以电脑化,减少错误,并将各项数据一一归档,以备查询及调用,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同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地磅管理 原料过磅入库:程序连接地磅电子秤,自动读取原料入库毛重、皮重生成入库单。 减少人工入库差错。 第三阶段重点项目内容:质量管理信息追溯 实现产销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条。 紧密结合产品基地的生产、销售等过程,贴近产 品农实际需求,使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信息化深入到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中,努力打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全流程质量追溯平台”。 产品全流程质量追溯主要是在育苗、种植、采摘、加工、检测、 22 包装、物流、销售各个环节实现信息的可追溯化,到达消费者到产地的信息可追溯的效果。 同时保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在整个生产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种植管理 种植环节管理围绕产品种植生产任务,数据初始产生于生产初期,完成对生产种植作物的数量、类型、品种的初始统计,并且在整个完整的种植过程的施肥、用药、作物检测、抽检等数据的统计分析上报。 选 种播 种管 理详 细 记 录 种 苗类 型 、 数 量 、生 长 期 、 土 壤要 求 、 种 苗 提供 人详 细 记 录 播 种数 量 、 面 积 、生 长 期 、 负 责人 、 地 点详 细 记 录 生 长过 程 的 肥 料 、农 药 、 病 虫害 、 除 草 等 信息溯 源 数 据 库 生产服务 该平台通过建立视频交流窗口,实现种植单位相关人员和权威专家在网上视频交流。 专家在线对种植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辅导答疑,技术咨询,病虫害诊断等功能。 种植单位相关人员把受病虫害的作物枝叶拿到摄像头前,让专家 23 通过远程服务给予准确、及时的诊断,有效解决病虫害诊断难、治疗难的问题。 移动无线传输作用: 专家端:接入移动专线,保障通信速率。 用户端:移动 3G 网卡的速度快、传输量大,且移动方便,保障视频语音的高速传输。 加工管理 加工环 节主要是从采收、检测、加工、再检测、包装环节上的数据收集和各个环节的传递,保证产品从采收环节到加工出厂环节的信息可追溯。 在采收环节采用种植管理人员发卡制度,到达种植户管理,区域管理。 对采收区域、种类、数量进行网格化管理。 在包装环节申请追溯码同农产品绑定,保障在流通环节的信息传递完整。 24 收 获包 装检 测 加 工 再 检 测收 集 地 点 、种 植 种 类 、数 量 、 种 植负 责 人 、 所有 种 植 信 息蔬 菜 检 测 结果 , 农 药 残留 等 信 息加 工 工 艺 、 流程 信 息 、 操 作负 责 人 , 添 加剂 等 信 息蔬 菜 加 工 后检 测 添 加 剂残 留 、 关 键指 标 数 据 等安 装 种 类 数量 进 行 产 品追 溯 码 申 请及 绑 定溯 源 数 据 库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主要完成从加工环节到物流配送环节的信息管理,从产品数量、品种、运输条件、运输工具、运输路径、运输负责人、到货地点,到货检验等所有环节的信息管理, 并且可以增加对运输资源的调配,运输环节的管理监控。 运 输 蔬 菜 种类 、 数 量 、 检测 数 据 、 产 地信 息 、 种 植 信息 、运 输 车 辆 途经 、 车 辆 定位 、 道 口 检查 、 货 物 状 态等 信 息消 费 者 通 过 网站 、 手 机 、 专业 P D A , 超 市 查询 机 等 进 行 农产 品 信 息 查 询溯 源 数 据 库原 料 原 料 25 设备和系统的选型 系统满足汇昌公司 产品可追溯系统 (核心)应用建设,以及未来扩展的网络基础设施,针对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特点的不同,部署相应的操作系统。 统一建设数据中心的核心资源,建立产品种类信息库、检测检验监督信息库、产品价格信息库等综合信息资源平台。 建立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支持的应用中间件,提供应用开发和整合、流程控制与管理、数据分析与表现、分布式查询等基础支撑平台。 系统采用开放式接口设 计,各级管理部门和基层管理部门的应用系统和应用终端能够通过开放式接口,依托 Inter 或 GPRS、短信、彩信无线网络访问中央数据中心,可以上传采集的信息,并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查询和检索服务。 溯源平台主要建设本级项目运行网络平台、数据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 网络平台和数据平台是网络数据中心项目的基础。 网络基础设施应覆盖到系统内各部门,同时能够以开放式接口与其他数据中心及其它涉农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数据平台主要的建设内容是农业种植系统各类信息资源的建立。 溯源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可以连接其它 涉农信息系统,以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农业种植管理部门通过溯源平台向社会公众、行业用户发布公共信息服务。 26 内 容 管 理 服 务 访 问 接 口数 据 管 理信 息 展 现统 一 身 份 认 证中 心 数 据 库基 础 结 构 子 系 统流 通 环 节 子 系 统生 产 服 务 管 理 子系 统种 植 环 节 管 理 子系 统销 售 服 务 管 理 子 系统 门户系统是用户访问系统的统一界面,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相关功能分门别类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把具有操作相关性的功能组织在一起提供给用户,便利了用户对系统的使用;将相关性的功能组织在一起来实现便于系统信息模型的构建,便于组件的重用,使得系统的功能实现更加简洁,利于系统效率的提高。 系统设备 在溯源系统中,需要通过编码 /解码方式存储、传输、打印和查询 的农产品对象标识,以溯源码作为农产品在流通领域内的可以追溯的媒介。 追溯码可以是电子标签( RFID)也可以是条形码(一维码、二维码),电子标签可以附加在产品箱体或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个体产品上,条形码则可以广泛使用。 电子标签 27 二维码标签: 一维码标签: RFID 扫描设备:用于 RFID 标识的数据读取和写入。 28 . 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传统的分布式 Ntie(三层)架构的应用程序,在软件功能的组件化的方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组件化的封装让组件之间通过接口的方式进行通讯,增强了复 杂而庞大的应用程序本身的可管理性,包括对版本的管理、应用部署的管理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功能模块在飞速增长过程中软件质量的一致性。 1. Ntie技术架构的组件颗粒度和接口的划分没有实际的标准和规则,一个组件可以大可以小,接口也可以随意定制,除了一定要符合编程语言的语法结构之外基本上没有可以控制的手段,完全依靠组件开发人员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2. Ntie 技术架构的组件内部构造的可视化程度很低,当开发人员在添加新功能和对组件进行修订的时候,面对一个或大或小的组件黑盒,无法准确的理解组件所暴露出来接口的含义,组件之间的透明式的通信难以实现,要进一步的修改组件的处理逻辑就更加困难。 3. Ntie 技术架构无论最终采用 B/S 或者 C/S 的系统访问结构,都是针对特定的技术平台的硬编码,包括服务端所使用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与操作系统。 整体系统在企业客户上线时,对IT 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要求比较高,如果需要进行技术平台的迁移和审计,涉及到对系统的整体改造,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4. Ntie 技术架构更多的着重于解决系统开发的可管理性,但在 29 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上仍然保留着从 DOS 时代开始的“菜单”模式,强调与突出系统的结构性。 在体系结构的规 定上并没有给用户带来操作感受上的提升,用户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功能与菜单中不停的探询或者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找到具体需要处理的工作。 所以在 Ntie 技术架构下诞生了一个个的功能堆砌的庞然大物,满足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但却加重了用户的操作负担。 基于 BOS 构 建 的 遵 循 SOA (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架构体系 ,有效继承了 Ntie 技术架构的优点,锐意在 Ntie架构的历史局限性上寻求突破并创新,而且已经 馈。 业务技术流程 业务流程是由各类服务组件按照特定的规则组装而成,对应于SOA 中的“集成服务”( Integration Services)。 通过可灵活配置的 30 流程引擎、可视化的流程展现,用户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