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井采区设计_毕业设计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in( 112    DDRlhl 式中 1h =20xx0+ ch =20xx0 ch 轨道上山轨面距煤层底板垂直距离为 160 则: 2l =125467 高低道高差闭合计算 设 1′相对标高为177。 2 点标高为; mAOh DD o ss in2   3 点标高为: mTThh DDD 4 5 ins in23   4′点标高为: mlhhh CD 7 1 in339。 44   2′点标高为: mTThh GGG 3 1 )s ins in(39。 439。 2   以高道计算 2′点标高: mBOh GG o ss in39。 2   高低道闭合无误。 某矿井采区设计 河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8 回采巷道布置及区段划分 回采工作面长度 矿井以一个采区综采工作面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根据矿井采区的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区内构造的分布,设计确定首采工作面位于采区的上部, 依据公司各矿井回采经验,设计确定工作面走向长度 600m,倾斜长度为 125m。 护巷方式 护巷方式采用煤柱护巷,根据矿山压力,确定护巷煤柱宽度为 15m。 回采巷道的断面形状及其支护方式 本 采区巷道的断面设计是根据设计手册和操作规程所规定设计完成的。 一、巷道形状与断面规格 本采区各工作面上、下顺槽形状为梯形断面,切眼为矩形断面,规格如下: 工作面下顺槽为运输巷,规格为掘宽 、净宽 ,掘高为 、净高为,沿煤层底板掘进。 工作面上顺槽为风巷,规格为掘宽 、净宽 ,掘高为 、净高为 m,沿煤层底板掘进。 开切眼,规格为掘宽 、净宽 ,掘高为 、净高为 ,沿煤层底板掘进。 二、巷道布置方式 工作面上下顺槽大致沿煤层走向布置,开切眼大致沿煤层倾向布置。 三、巷道支护材料与支护形式 采用金属顶、帮锚杆,金属网,锚索,锚索梁,托盘以及树脂锚固剂管理顶板及两帮。 顶锚杆直径 22mm ,长度 2400mm; 帮锚杆直径 16mm ,长度 1800mm; 锚索直径 ,长度 8000mm。 各工作面上顺槽顶锚杆间排距 900mm 1200mm ,帮锚杆 间排距为 800mm 1000mm。 巷道顶板布置一排锚索,间距为 3000mm。 工作面下顺槽顶锚杆间排距 900mm 1200mm ,帮锚杆间排距为 800mm 1000mm。 巷道顶板布置三排锚索,间排距 1000mm 3000mm。 某矿井采区设计 河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9 开切眼顶锚杆间排距 900mm 1200mm ,帮锚杆间排距为 800mm 1000mm。 巷道顶板的锚索间、排距为 1500mm 3000mm。 区段(或分带)划分 区段划分采用带区巷道布置,本着合理开采、简化系统,减少井巷开拓工程量,有利于采区通风和回采,保证回采工作面正常衔接,也 有利于减少煤炭损失,提高采出率,减少巷道维护费用,并根据矿井煤层赋存特征划分的原则,将整个采区划分为三个回采工作面, 31501 采面、 31503 采面和 31505 采面。 设备配备 采区运输上山、轨道上山或带区设备选型 采区运输上山掘进煤巷内采用风煤钻打眼(岩巷采用风钻打眼),爆破落煤(岩),皮带运输的方式;轨道上山采用风钻打眼,爆破落岩,耙岩机装车,矿车轨道运输的方式。 掘进工作面设备选型 上下顺槽掘进工作面各配备一套综合机械化掘进作业线(综掘机为 EBZ13EBZ100 型)。 其它开拓、掘进工作面亦配备以凿岩机、耙斗装岩机、风镐、风煤钻等普通钻爆掘进作业线。 回采工作面设备选型 一、采煤机及液压支架技术参数 各工作面配备: MXG— 350 型采煤机一台; ZF3200— 15/24B 单摆杆放顶煤液压支架84 架; SGZ— 630/220 型刮板输送机一部; SGB— 630/150 型刮板输送机一部。 采煤机技术参数,见表 6。 表 6 采煤机技术参数表 采煤机型号 采高范围 适应倾角 滚筒直径 截 深 牵引速度 MXG— 350 - < 35176。 0~ 6m/ min 某矿井采区设计 河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0 控顶距 滚筒转速 齿线速度 牵引力 摇臂长度 摇臂回转中心 距 /s /s 0~ 324KN 液压支架技术参数,见表 7。 表 7 液压支架技术参数表 支架型号 高 度 宽 度 中心距 适应采高 初撑力 ZF3200—15/24B ~ ~ ~ 2322~ 2695kN 工作阻力 支架重量 支护强度 泵站压 力 操纵方式 对底板比压 2934~ 3366kN 9875kg ~ 29MPa 本架操作 ~(前 ) 运输巷刮板输送机为 SGB— 630/150 型,皮带输送机采用 SJD— 800 型。 二、主要设备布置 各工作面布置 KBSGZY800KVA、 KBSGZY200KVA移动变电站各一台;型号为 MRB—125/, RX200/16乳化液泵箱一台。 采区或带区设备配备一览表 本采区各工作面设备配备情况如下表 表 8 设备配备表 序 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功率/ KW 数 量 1 采煤机 MXG— 350 350 1 2 支 架 ZF3200— 15/24B 84 3 刮板运输机 SGZ— 630/220 220 1 某矿井采区设计 河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1 4 刮板运输机 SGB— 630/150 150 1 5 刮板运输机 SGB— 630/150 75 1 6 皮带机 SJD— 800 80 2 7 乳化液泵 MRB— 125/ 75 2 8 乳化液泵箱 RX200/16 1 9 移动变压器 KBSGZY- 800KVA 1 10 移动变压器 KBSGZY- 200KVA 1 生产系统 运输 一、运输方式 运输设备 及装、运载方式 工作面 前后两部输送机平行运煤 ,集中到 运输 巷刮板和胶带输送机上并通过 900 水平强皮上山运入采区煤仓。 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需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采用料车 或 板车 由轨道 巷各部绞车运入工作面。 二、移刮板输送机方式 采煤机割煤移架后,将工作面前部刮板输送机由下向上顺序推移至煤壁 ,成一条直线。 在工作面放完顶煤后 ,将后部刮板输送机由下向上顺序拉移一个步距。 三 、运煤路线 采煤工作面 → 工作面下顺槽 (运输巷) → 900 水平强皮运输上山 → 采区煤仓 → 1100水平皮带运输巷 → 主井强皮 → 地面煤仓。 四 、辅助运输路线 某矿井采区设计 河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2 地面 → 付井 → 1100 水平轨道运输巷 → 1100 水平北大巷 → 900 水平轨道上山 → 工作面 上 顺槽 (轨道巷) → 采煤 工作面。 地面 → 付井 → 1100 水平轨道运输巷 → 1100 水平北大巷 → 各工作面车场 → 工作面轨道巷 → 工作面。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 通风 风量计算 ( 1)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 Q 采 1= 100 q CH4 K 采通 = 100 = 3/min 式中 q CH4— 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 3/min; K 采通 — 工作面通风系数,主要为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 ( 2) 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 Q 采 2= 67 q CO2 K 采通 = 67 = 196m 3/min 式中 q CO2— 工作面 CO2绝对涌出量,m 3/min; K 采通 — 工作面通风系数,主要为 CO2涌出不均衡系数,取。 ( 3) 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 采 3= 60 Vc S c K i = 60 = 513m 3/min 式中 Vc — 工作面平均风速,取 /s ; S c— 工作面平均断面 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则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值为 2; K i— 工作面支架断面及长短的调整系数,取。 ( 4) 按炸药量计算: 某矿井采区设计 河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3 Q 采 4= 25A c = 25 = 240m 3/min 式中 A c— 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量, kg。 ( 5) 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 采 5= 4N c = 4 50= 200m 3/min 式中 N c— 工作面交接班时最多人数。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回采工作面最低风速为 /s ,最高风速为 4m/s的要求进行验算应满足: 15 S c≤Q 采 ≤ 240 S c 513m 3/min风量符合要求。 通风路线 主 (付 )井→ 1100 水平轨 (运 )巷→ 1100 水平北大巷→ 900 水平轨道上山→工作面 上顺槽 →工作面→工作面 下顺槽 → 900 水平强皮运输上山→煤仓回风上山→回风立井。 二 、防治瓦斯 瓦斯员。 坚持瓦斯检查制度,瓦斯员 巡回检查,每隔 3~ 5h检查一次 ,每班至少检查两次。 瓦斯检查点分别设在:工作面进、回风出口以外 10m 处及回风隅角。 瓦斯检查牌板应设置在回风巷中距工作面 50m 附近,检查结果要及时填写,并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 现场班(组)长。 班组长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瓦斯监测。 加强对工作面瓦斯的监测,在上、下巷距工作面 5~ lOm 处以及回风隅角安装安全监测系统的瓦斯探头 , 甲烷传感器布置在巷道的上方,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 300mm ,距巷帮不得小于 200mm。 瓦斯报警浓度 %、断电浓度 %、复电浓度小于 %,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上、下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三、 综合防尘 防尘管路系统 ( 1) 1250水平水仓 → 付井 → 1100水平运输巷 → 1100水平北大巷 → 900水平强皮运输上山 → 工作面上顺槽 → 工作面。 某矿井采区设计 河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4 ( 2) 1250水平水仓 → 付井 → 1100水平运输巷 → 1100水平北大巷 → 900水平轨道上山→ 工作面下顺槽 → 工作面。 防尘措施 工作面上下顺槽布置有专门的防尘水管、水幕、防爆水袋、架间喷雾、放顶煤架后喷雾、转载点喷雾、机组内外喷雾、机组负压降尘装置。 ( 1) 采煤机采用内外喷雾抑制煤尘飞扬,支架前梁下及放煤口安设防尘装置且割煤(放煤)时必须开启该装置。 工作面溜子机头必须安设防尘水幕且割煤时必须开启。 ( 2) 保证工作面的所需风量,并采取适宜风速,防止风速过大造成煤尘飞扬。 ( 3) 完善防尘管理工作,通修区要定期进行煤尘浓度测定,建立防尘管理 制度,做好检测、评定工作。 ( 4) 加强防尘管理的布置和使用工作,在主要运输巷、采区回风巷道、运输巷等处每隔 50m设一三通阀门,保证工作面支架梁底防尘设施完好,做到灵敏可靠,使用正常。 割煤时必须开启。 ( 5) 对采面浮煤加强消尘工作,每班开工前进行消尘,不丢顶、底煤。 ( 6) 对主要运输转载点设置净化水幕和洒水喷头。 该处的煤尘要班班清扫,做到不扬尘、不积尘。 ( 7) 工作面加强高温热源点的监测,提高工作面回采率并加快回采进度,减少丢煤,及时封闭采空区,防止采空区煤炭自燃。 ( 8) 工作面需放炮时必 须采用湿式打眼,严禁干打眼,放炮使用水炮泥,一支水炮泥的容积不得小于 200mm 3,现场有装水炮泥的设施、水源要充足。 放炮前对距放炮地点 20m范围内进行冲洗,放炮后必须进行喷雾降尘。 ( 9) 采区内巷道冲刷积尘,要建立冲刷制度。 落实到人,并做好记录,井下巷道不得有厚度超过 2mm,连续长度超过 5m的煤尘堆积。 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措施 ( 1) 每周检查一次隔爆水袋,当煤尘浓度达到 %时及时换水。 ( 2) 上、下巷高度不得低于 ,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巷道内物料码放整齐,不堆入多余的闲置设备和杂物。 某矿井采区设计 河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5 ( 3) 任何 人不得破坏风门、风帘等通风设施,不得同时打开两道风门。 四、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 监测系统 本 采区 煤层属Ⅱ类自然发火煤层,自然发火期 小于 12 个月,所以要充分利用矿井瓦斯监测系统监测一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在可能发生自然的地点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实时检测巷道内气体变化,以掌握各种可靠的数据。 监控路线:地面 →付井→ 1100 水平轨运巷→ 900 水平强皮运输上山→工作面上、下顺槽。 综合防灭火措施 ( 1) 所有机电设备必须选用防爆型,消灭失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