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关道路交通量观测数据, 经 OD分析汇总处理及检验校正得出 基年交通量调查表 (表 21), 从表 中 可以看出 : 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4 页 14 在绝对数中客车约占 总汽车交通量 %、货车约占 %;折算数客车约占 总折算交通量的 %、货车约占 %;货车中大部分为小货、大货、中货,拖挂车所占的比例相对 较 小。 基年交通量调查表 表 21 车型分类 调查值 (辆 ) 合计 (辆 ) 小货 中货 大货 的士 小客 大客 拖挂车 拖拉机 摩托车 三轮车 自行车 助力车 调查 交通量 950 928 1097 443 1877 776 133 313 761 897 8175 汽车绝对 比例 (%) 100% 折算 系数 1 2 1 3 4 1 折算 交通量 950 1392 2195 222 1877 1163 399 1254 761 179 10391 折算交通量 比例 (%) 100% 高峰小时交通量及高峰率 在 24 小时交通量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所占比例在 9~ 12%之间,高峰小时大都出现在上午。 本项目路段 的 现有 折算 交通量为 1143pcu/h, 项目建成后,现因此路段交通拥堵而分流的交通量将回流 , 所以建成后交通量将大于此值。 车辆装载特性分析 (1)车辆的平均吨(座)位及实载率 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5 页 15 各种车辆装载情况统计结果分析 表 22 实载率 空车状况 重车实载率 平均吨 (座 )位 实载率 (%) 空车率 (%) 重车实载率 (%) 小 货 中 货 大 货 拖挂车 小 客 大 客 (2)货类构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货类划分方法,将各OD调查点所调查到的各类货物按车型分别合计,得出的各类货物比例及各种车型的分担比例见表 23所示。 12 类货物构成及分车型承担比例 表 23 小 货 中 货 大 货 拖挂车 集装箱 小计 () 煤 石 油 金属矿石 钢 铁 矿建材料 水 泥 木 材 非金属矿石 化肥及农药 盐 粮 食 其 他 小计 () 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6 页 16 沿线地形及基础设施状况 ( 1)沿线地形 某某 大道拓宽段东起 某某 大道与 **大道交叉 口,西至与外环路交叉口,原道路两端高,中间低 ,高程范围在 41~47m 左右。 房屋拆迁主要集中在K1+520~K1+7 K1+980~K2+040 两段。 ( 2)供水条件 市区由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目前供应相对充足稳定。 ( 3)供电条件 某某 市已完成电网改造 , 实现全省联网, 供电能力有保障。 ( 4)建材供应 市区道路多数产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砾石稳定层,垫层为未筛分碎石或砂砾层。 因近年基本建设蓬勃发展,建材市场活跃,各种建材均供应充裕。 水泥可以选用省内优质产品,砂石等地材可取至邻近的郊区料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因本项目为拓宽工程,地形相对平坦 ,周边为现有和规划的民居和企业。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某某 市地处华南褶皱系闽赣地背斜带中的宜(黄)崇 (仁 )地背斜和南(丰)宁(都)地向斜。 区内地势两侧高、中间低,自南向北略有倾斜,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7 页 17 **流域中、上游属侵蚀、剥蚀构造地形,下游北西一带则属河谷冲积平原地形。 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踏勘结果显示,项目位于河谷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地层结构相对简单,构造不发育。 因此,场地工程地质简单单一,条件良好,适合道路桥梁的建设。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加速度 区划图》 (某某 部分 )和《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区划图》,项目区域内动峰加速度值小于 ,即地震烈度小于Ⅵ度,沿线构造物采用简易抗震设防。 气象、水文 某某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变化,春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结冰期短,无霜期长。 全市年平均气温 17℃ .最热的七月份多年月平均气温℃,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 ℃。 七月份平均气温为 ℃,极端最冷气温为- ℃,极端最高气温 41℃。 年日照时数为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年无霜期 248 天。 区内主导风为西北偏北风,年最多风向为北风,北风频率 21,其余每年 6~ 8 月多南风。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旱涝、风雹、雷电和低温天气常有发生。 全市有 **、信江、赣江三大水系,大小河流 470条。 水流方向除赣 江水系乌江外, 均由南向北汇入鄱阳湖。 **水系, **古称盱江,又名汝水,贯穿 某某 市中南部,是流入鄱阳湖区主要支流之一,为全省仅次于赣江的第二大河流。 **干流总长 350 公里,流径境内长 271 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 16800 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 有临水、盱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8 页 18 江、黎滩河、东乡水。 项目区域水系情况如下: 地表水:项目区域主要流域为凤岗河, 某某 市就凤岗河有专题的整治工程,整治后的凤岗河与人工湖相连,将成为一道风景水系,水质良好,对钢筋及砼无明显腐蚀作用。 地下水:地下水位较 高 ,水质良好,亦对钢筋及砼无明显腐蚀作用。 工程地质 评价 区内覆盖层第四系全新统填土( Q4)、冲积成因的粘性土、砂砾石层( Q4al)组成,基岩归属于白垩系上统南雄组( K2n),岩性以泥质岩、砂岩为主。 主河床基岩埋深估约 28m。 路线带地质构造单一,以亚粘土、砂岩为主。 区内 水系较发育,水文地质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类型较多,富水层多为河谷盆地松散地及山体深层基岩裂隙水,对道路影响的主要为地表及地下径流水,对路基及边坡破坏较大。 区内地下水一般无腐蚀作用。 整个 项目 区域内地层岩性较简单, 但 地形起伏较大,总体上属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9 页 19 第三章 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规划路网 目前市区与外部联系的主要通道有京福高速公路、向莆铁路、昌厦一级公路、 **路 一级公路、抚丰线,市内已建成多条主干道,尚有部分主干道和次干道在规划实施中。 本建设项目为拓宽工程,道路性质为城市 II 级主干 道,下穿向莆铁路。 现有城市 道路通过规划相交道路形成路网。 项目区域 与本项目平行的主干道有迎宾大道、 **大道,与本项目相交的主干道有文昌大道(即昌抚路)、 **大道、赣东大道、玉茗大道、外环路(与京福高速联通)。 相交道路情况一览表 表 31 相交道路 道路等级 红线宽度 机动车道 非机动 车道 人行道 实施情况 **大道 主干路 50 16 2 6 2 现状 赣东大道 主干路 55 18 4 2 2 在建 玉茗大道 主干路 50 16 2 2 现状 西一路 主干道 50 2 3 2 5 2 在建 外环路 主干路 50 15 4 2 2 在建 交通量预测 预测方法及年限 交通运输的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拟建项目未来年交通量的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0 页 20 预测以机动车起迄点( OD) 调查为基础,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客货流量和流向的特点,参考历年交通量调查资料、民用汽车保有量以及公路客货运输量,在预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采用目前通用的“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的分析预测,即 :社会经济预测,集中、发生量的预测,分布交通量的预测和交通量分配预测。 本报告对远景特征年的发生、集中交通量采用增长率法进行预测,增长率的预测采用弹性系数法;分布交通量预测采用 FRATAR 法预测;交通量的分配采用以行程时间、距离和收费为阻抗的有容量限制增量加载分配法,并利用美国大型交通规划通用软件 Trancad 进行大范围全路网的交通量分析技术,综合分析研究跨越信江的桥梁及其连接线与区域路网的关系,进而分析本项目所在通道承担的跨越赣江的交通量。 拟建 项目 预测基年为 20xx 年,计划 20xx 年 5 月 建成 营运 ,交通量预测年限为 20 年,预测的特征年为 20xx 年、 20xx 年、 2020 年、 2025 年、 2030年。 预测模型 客货车发生、集中交通量 影响交通需求的因素很多,根据现状调查数据,对运量、国内生产总值、汽车拥有量等指标与交通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民用汽车拥有量、交通量三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决定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各影响区的交通需求增长速度。 预测的过程见图 37。 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1 页 21 图 31 交通预测框架图 用国内生产总值、民用汽车拥有量、交通量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未来年各影响 区的交通需求增长速度。 弹性系数模型公式为: Di=Gi Ei 其中: Di— 项目影响区 I 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 Gi— 项目影响区 I 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Ei— 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弹性速度; 江西省、 某某 市交通需求预测过程是根据历年的客货车保有量与其历年的 GDP(可比价 )的线性关系,同时参考相关报告的预测弹性系数,得到本项目的 GDP 和汽车保有量的弹性系数,根据交通量与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长率的关系确定未来年的交通增长率。 根据现状交通量与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率比值,预计未来年江西省、 某某 市交 通量与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率比值分别为 、。 分布交通量预测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出 行 生 成 出 行 分 布 交 通 分 配 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2 页 22 (1)趋势型分布交通量推算 T ij(F)=T ij(O)E iE j/E 式中 : T ij(F)──未来 i 区到 j 区的交通量; T ij(O)──基年 i 区到 j 区的交通量; E I ── i 区发生交通量的增长倍数; E j ── j 区集中交通量的增长倍数; E ──总发生或总集中交通量的增长倍数。 在进行OD分布交通量预测时,需要进行多次收敛计算,计算的闭合标准为千分之一。 不同方案的 分布交通量预测结果详见附表。 (2)诱增型分布交通量的推算 A.诱增型经济推算 项目对地区经济的影响,难以用趋势说明,通常用模型处理,这种模型是以地区间的接近性为变量建立的。 项目使地区间的接近性发生大幅度变化,因此也改变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性。 据此,考虑依照修正的重力分布法的潜在模型,来试图反映项目的诱增经济效果。 诱增型经济结构,是在趋势型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加上项目的诱增经济效果后适当调整而得的。 模型由“经济的接近性”和“工农业总产值潜力”构成。 前者是以时间距离为变量来定义各区的接近性,后者可由这种接近 性和工农业总产值的关系确定工农业生产的潜力。 ACCi=∑ Pj e- 式中 : ACCi── i 区的经济接近性; Pj ── j 区的人口(人); Dij ── i 区和 j 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某某市某某大道加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3 页 23 工农业生产潜力决定模型: POTi= 式中: POTi── i 区的工农业生产潜力; Pi ── i 区的人口(人); ACCi── i 区的经济接近性。 诱增型经济模型: 式中: E i*──诱增型 i区工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E I──趋势型i区工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POTi( W) ──有项目时i区工农业生产潜力; POTi( W/O)──无项目时i区工农业生产潜力。 经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对不同区域的诱增经济影响是不一样的,其中对直接影响区的诱增影响较大,在 5 以上;其他各区域的诱增影响则相对较小,大都在 2~ 4 之间。 B.诱增型 OD分布交通量推定 在趋势型 OD 分布交通量基础上,利用重力模型对诱增型 OD 分布交通量进行推定,具体计算式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