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带式传输机中的蜗杆减速器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该轴两轴承对称,所以:LA=LB=轴承支反力:FAY=FBY=Fr/2=FAZ=FBZ=/2=由两边对称,知截面C的弯矩也对称。 截面C在垂直面弯矩为:MC1=FAyL/2==m截面C在水平面上弯矩为:MC2=FAZL/2==mn 绘制合弯矩图(如图d)MC=(MC12+MC22)1/2=(+272)1/2=mn 绘制扭矩图(如图e)转矩:T= TI=10280Nmm=mn 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由教材P373式(155)经判断轴所受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应力,取α=, 前已选定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由教材P362表151查得,因此,故安全。 ∴该轴强度足够。 216。 蜗轮轴的设计计算按扭矩初算轴径选用45调质钢,硬度(217~255HBS)根据教材P370页式(152),表(153)取A0=112d≥A0(P2/n2)1/3=115()1/3=有键槽,所以应该加5%,所以d≥. 轴的结构设计(1)轴上的零件定位,固定和装配 单级减速器中,可以将蜗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蜗轮左面用轴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轴向定位,周向定位采用键和过渡配合,两轴承分别以轴承肩和套筒定位,周向定位则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轴呈阶梯状,左轴承从左面装入,蜗轮套筒,右轴承和小齿轮依次从右面装入。 (2)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I段:直径d1=50mm 长度取L1=30mmII段:由教材P364得:h d1=50=直径d2=d1+2h=50+2=57mm,取60mm长度取L2=8 mmIII段:同理,取直径d3= 70mm 由GB/T2971994初选用30310型圆锥滚子轴承,dDT=50110。 Ⅳ段:由教材P250表114知蜗轮宽度故取长度L4=453=42mm,d4=60mmⅤ段:取直径d5=50mm,L5=48mmⅥ段:直径d6=46mm长度L6=70mmVII段,安装小齿轮,取直径d7=40mm,L7=40mm 由上述轴各段长度可算得轴乘支承跨距L=98mm(3)按弯扭复合强度计算①求分度圆直径:已知d2=205mm②求转矩:已知T2= TII=274390Nmm=m③求圆周力Ft:根据教材P198(103)式得=2T2/d2=2274390/205=④求径向力Fr:根据教材P198(103)式得Fr=tanα=tan20176。 =求支反力,经计算,垂直平面上FNV1=8232N, FNV2=17633N MV1= Nm, MV2= Nm 水平平面上 FH1=1096N, FH2=8026 N MH= Nm绘制弯矩图n 计算总弯矩M1=(MV12+MH2)1/2=mM2=(MV22+MH2)1/2=mn 校核危险截面C的强度由式(155)∵由教材P373式(155)经判断轴所受扭转切应力为对称循环变应力,取α=, 前已选定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由教材P362表151查得,因此,故安全。 ∴此轴强度足够1.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齿型1)确定齿轮类型.两齿轮均为标准圆柱直齿轮2)材料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 Cr(调质),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0HBS。 3)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4)选小齿轮齿数Z1=20,大齿轮齿数Z2=i齿轮Z1=20=,取Z2=43。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由设计计算公式109a进行试算,即  1) 确定公式各计算数值(1) 试选载荷系数(2)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2=274390 Nmm(3) 由表107选取齿宽系数(4) 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5) 由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6)由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7)由图1019查得接触疲劳强度寿命系数 (8)计算接触疲劳强度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为S=1,由式1012得       2) 计算(1) 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代入中的较小值(2) 计算圆周速度v (3) 计算齿宽b    (4) 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b/h模数    齿高(5) 计算载荷系数K     根据,7级精度,由图108查得动载荷系数    查得   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由表104查得        由图10-13查得故载荷系数 (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式1010a得(7)计算模数m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由式105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1) 确定公式内的计算数值(1) 由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2) 由图1018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3)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为S=,由式1012得    (4) 计算载荷系数(5)查取齿形系数由表105查得  (6)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