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奶牛养殖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0% 90% 90% 年产犊 236 248 248 248 248 后备母牛 118 200 200 200 200 青年牛 32 32 32 32 育成牛 82 105 105 105 105 母犊牛 36 63 63 63 63 出售公犊 118 124 124 124 124 出售母牛 42 124 124 124 母犊牛 42 40 40 40 成母牛 54 54 54 淘汰牛 30 30 30 总存栏(年末) 418 500 500 500 500 四、饲养方案 目前奶牛业从营养理论、饲养实践到饲养的组织形式都取得了突破,该项目实施中拟采用以下几项高产奶牛饲养技术。 犊牛产出后 60分钟内饲喂 1~ 2千克的初乳,用碘酒消毒脐带,待牛体干后移入犊牛舍,哺乳时间、哺乳温度要固定( 38℃)。 出生后至 5周左右为哺乳期, 45天后饲喂 代乳料。 大量供给优质干草,避免过剩的能量供给,通过充分运动健壮肢蹄,控制 日增重在 ~ ,使 24个月龄时体重达 550千克左右。 13~ 15个月龄体重 375千克,体高 130厘米以上时进行人工授精。 ( 1)泌乳初期 将能量不平衡的时间控制在最小限度( 60天以内),饲喂质量最好的粗饲料和高营养浓度的混合饲料。 一般混合饲料等谷物的供给量为体重的 %以内,一次的最大供给应为。 掌握个体状况,根据泌乳量的变化,每隔 3天增加供给混合饲料。 防止低乳脂率,维持瘤胃的机能,供给缓冲剂,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 2)泌乳中期 实行以粗料为主体的供给体 系,混合饲料在干物质中所占的比例为 35~ 40%,混合饲料的供给量要根据乳量体重隔 10天变更一次,避免急剧变化。 ( 3)泌乳后期 实行以粗料为主体的供给体系,混合饲料在干物质中所占的比例为 30%左右。 注意体内脂肪的蓄积,对于容易变肥的牛要控制玉米青贮、多喂干草。 要供给年轻牛成长所需的附和营养(头胎时增加维持量的 20%,第 2胎另增加 10%)。 ( 4)干奶期 干奶牛与泌乳牛分开饲养,仅饲喂水和稍差些的干草。 蛋白质量为干物质的 11~ 12%为宜,钙的摄取量限制在 60~ 80克,从产前一周开始降低到 20克以下。 力争保证干 奶期 60天左右,这样可以保证下一胎的产奶量最高。 五、全混合日粮( TMR) 分群喂养,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方法。 将 混合精料、青贮饲料、青干草科学搭配,按泌乳牛、育成牛、犊母牛和干奶牛的不同配方配置饲料。 用行走式的喂料机,将饲料搅拌均匀,使奶牛均匀采食,防止奶牛产生添砖毛病。 六、集中榨奶技术 各园区共用挤奶厅及榨奶设备。 基地内共配备三套榨奶设备,承担各园区奶牛的 榨奶 任务,并自动完成 榨奶 过程中的刺激按摩、自动脱落、电子计量、乳房炎监测、牛号自动识别、发情鉴定等项工作。 榨奶 完成后牛奶通过管道自动入贮奶罐,经制冷 后保存,管道自动清洗。 由于鲜奶榨出后由全封闭管道进入贮奶罐,杂菌数可控制在30万以内,奶罐内储存鲜奶可保持在 24个小时内只升高 1摄氏度,保证了鲜奶的质量。 为了保证奶质和产奶量,在榨奶过程中必须经过以下 4个阶段: ( 1)清洗阶段 用 40~ 50℃ 的温水,按先后顺序洗乳头孔、乳头、乳房底部中沟、左右侧乳区和乳镜。 ( 2)按摩阶段 当操作人员套上榨奶杯组后,奶牛没有或者有少量牛奶溢出,泌乳激素的作用工程需要 1分钟的时间,然后排乳反射开始。 ( 3)榨奶阶段 当排乳反射开始时,奶流快速增加,当奶流量超过 200克 /分时 ,自动转换为榨奶阶段。 在这个阶段,当荷尔蒙起作用和牛奶压出奶包时,合适的真空快速挤出牛奶。 以确保挤尽乳房里的奶,这对获得高产量和保持乳房健康很重要。 ( 4)后榨奶阶段 当牛奶流量低于 200克 /分时,自动转换到低真空,榨奶系统以和按摩阶段相同的低真空与慢脉动运行。 这意味着降低了有害的过度榨奶的危险,榨奶杯组可以一直套着,操作人员可根据工序需要决定取 下时间。 七、饲养管理 管理是生产者与动物、动物与环境直接发生关系的环节,对生产水平决定份额达 20~ 30%,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又一环节。 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管理办法。 每栋牛舍配备 4~ 8名饲养员,负责奶牛的喂养与舍内卫生。 项目采用人工清粪,以降低污水排出量和节水。 每天定时清除舍内粪便,送到粪便处理场,用少量清水冲洗粘污地面,污水直接通过沉降口,进入污水沉淀池。 舍内地面做一定坡度,便于粪水排出,不与鲜粪相混合。 在提高产量、质量与技术管理及经济效益上,采取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技术。 奶牛饲养工作中,兽医防护除了保证安全生产外,还存在对消费者人畜共患病防护的问题,应严格执行防疫制度,保证奶牛无疫病。 具体措施如下: ( 1)场区设专职兽医人员及兽医室建立健 全防疫消毒制度。 设立门卫并带更衣消毒室、消毒槽。 ( 2)场区围墙严密,人员和车辆进出口设有消毒设施。 进出生产区的人员一律更衣换鞋,紫外线消毒,车辆要经过消毒槽。 ( 3)场内外运输车辆和工具等严格分开管理。 ( 4)对牛舍和运动场要定期进行消毒,日常要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 5)室内粪尿及时清理到粪便处理站处理。 ( 6)定期进行防、检疫工作。 定期进行布病、牛结核、 5号病、牛乳房炎等疫病的检疫,接种疫苗或治疗,需要淘汰的牛及时淘汰。 完全消灭口蹄疫、结核、副结核、布昏杆菌病、牛肺病等恶性传染病。 ( 7)环 境卫生状况良好、定期灭鼠,杜绝各种传播媒介。 按照国家规定,所有奶牛每年春秋两季必须进行检疫。 对不进行检疫的牛群,所产鲜奶不得上市销售。 通过不断的检疫、淘汰病畜,使牛群得到净化。 同时在引进牛时,一定要经过产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持有检疫合格证明和健康证的奶牛才能出入产地。 建立和完善奶牛场重大疫病防治技术方案,制定园区卫生防疫、检疫、免疫、消毒等制度。 加强对牛舍、挤奶站的环境控制,防止生产环节可能出现的污染,大力普及机械化挤奶、智能化管理,使保鲜奶质量水平得到质的提高;要以饲料安全为基础 ,严格控制药物残留和有害物污染,为生产优质、安全、绿色奶创造条件。 牛群经过鉴定、整顿和分群后,应着手编制育种工作计划,以便有目的地进行牛群的育种工作。 制订育种工作计划时,要根据国家的育种方针和《全国牛的品种区域规划》以及各省 (自治区 )牛种改良区域规划,结合各地和农牧场的生产任务及具体条件,并从完成任务的实际可能出发。 因为育种工作是比较长期的,计划一经拟定,就要贯彻执行。 在编制育种工作计划时,必须考虑本场或本地区的生产任务和自然条件、牛群的类型及饲养水平等特点,以及采用哪个品种和利 用哪种繁殖方法、生产指标 逐年的要求等都应详细列入。 育种工作计划的组成,主要包括下列 3部分: (一 )园区和牛群的基本情况 包括牛群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经济条件,牛群结构、品种及其来源和亲缘关系,体型外貌特点及其缺点,生产性能以及目前的饲养管理和饲料供应等情况。 (二 )育种方向与育种指标 包括牛群逐年增长的头数和育种指标。 育种指标根据育种方向而有所不同。 如乳用品种牛,主要包括各胎次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胎间距等指标。 肉乳兼用品种牛,其育种指标包括犊牛初生重、各阶段体重、主要体尺及平均日增重、屠宰 率、净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肉脂比,以及新品种对体型外貌、产奶性能的要求等指标。 对乳肉兼用品种牛,则需考虑乳用牛和乳肉兼用品种牛两者的指标。 (三 )育种措施 提出保证完成育种工作计划的各项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育种机构;建立育种档案及记载制度;选种方向及其方法、选配方法与育种方法;加强犊牛培育。 第四章 饲料需求与来源 为确保奶牛有足够的采食量和消化机能的正常,应保证日粮有足够的容积和干物质含量,本项目奶牛日产奶量 20 千克左右,干物质需要量为体重的 %。 奶牛的粗料为玉米青贮、玉米秸 、稻草、豆秸、啤酒糟、白酒糟等。 精料为玉米、豆粕、麸子等谷物类。 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应占日粮干物质的 1524%,否则会影响奶牛正常消化和新陈代谢过程。 这要求干草和青贮饲料应不少于日粮干物质的 60%。 由于每头奶牛所处的泌乳阶段和产奶量及体况膘情不同,饲养措施也不相同,参照当地同品种奶牛饲养情况,估算每头成母牛全年需要饲料如下: 饲料 数量(吨 /年) 单价(元 /吨) 小计(元) 羊草 500 700 牧草及秸秆 200 1840 玉米 1 1400 1400 豆粕 3000 1200 麸子 1200 720 食盐 3500 140 合计 6000 据此估算园区 全年需要饲料 6500 吨, 青贮饲料由附近村屯 购入,其余由外地购入。 第五章 养殖园区选址及建设方案 一、园区位置 县 润津乡 吉利 村奶牛养殖园区位于 县东南 30 公里处 ,润 津 国际标准化奶牛养殖 基地 院内。 场址 周围 500 米为空地和农田,没有对奶牛养殖产生不利影响的工厂和企业。 养殖 基地 总 占地面积 1208亩。 养殖 基地 内 各 建(构)筑物集中建设, 除泌乳牛舍,其余设施 共同使用、统 一管理。 本项目 占地面积 67000平方米。 该址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距秸秆、青贮和干草饲料资源较近,可保证草料供应,减少运费,降低成本;附近无对牛场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 二、自然条件 建筑场地地貌形 态属岗阜状平原,其成因为第四纪冰水洪积作用下形成的粘土和砂类土。 场地地形平坦。 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该建筑场地及附近不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危险区,不存在湿陷性、红粘土、膨胀岩土、盐渍岩土、多 年冻土等特殊性岩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近场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属地壳稳定地块,场区 50 年超越概率为 10%的烈度值为 6度。 按照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状态分类,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纪松散层 孔隙潜水。 地下水赋存于粘性土下部的中、粗砂层中,含水层分布较稳定。 场区附近没有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污染源。 场区未见地下水出露。 地下水和上部渗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上部渗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地下水无腐蚀性。 ( 1)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该建筑场地地基土为均匀地基。 ( 2)地基土冻胀性评价 建筑场地为季节性冻土,标准冻结深度为 米,平均冻胀率1η ≤ ,冻胀等级为Ⅱ级,冻胀类别为弱冻胀。 三、水文、气象概况 本项目场地附近地区是第四系 发育,第四纪的松散堆积可厚达百余米,第四纪松散堆积的砂层中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土地供应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 县人民政府关于土地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土地以出让的方式取得,用地性质为畜牧养殖用地。 五、养殖园区规划建设方案 (一)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现代化散栏饲养奶牛进行规划,以牛为中心,将奶牛的饲喂、休息、挤奶分设于不同的专门区域进行。 乳牛的管理工序垂直或交叉,管理承包方式实行工种包干。 即饲喂人员专门负责奶牛的饲喂, 挤奶人员专门负责奶牛的挤奶、清粪人员专门负责奶牛的清粪。 奶牛场的整体布局实现两个三分开:即人(宿舍)、牛(活动)、奶(存放)三分开;奶牛的饲喂区、休息区、挤奶区三分开。 尽量减少脏、净道路交叉污染。 (二)规划原则 以生产绿色鲜牛奶为目标、以疫病防控为重点,借鉴国外规模化养殖厂五段式的布局,充分发挥进口设备的功能,合理布局,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建设资金,而且有利于清洁生产和防疫卫生、防止环境污染:每间牛舍建有自己的运动场,运动场与运动场之间有牛舍相间隔。 牛舍间形成纵横两向的道路和树木隔离带,实行环境和疫情 监控;在生产养殖区两侧统一设置办公管理区和饲料配置加工区。 畜粪处理区和病牛隔离区处在下风口,管理办公区居北、病牛隔离区居南,顺风顺坡向(地势北高、南低,便于雨水、污水流畅)规范布局。 (三)工程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养殖 基地 内 各 建(构)筑物集中建设, 除泌乳牛舍,其余设施 共同使用、统一管理。 共分 5个 功能区 ,即:养殖区、饲料配置加工区、管理生活区 、病牛隔离区和畜粪处理区,各区之间由绿化隔离带分隔。 奶牛养殖区与办公管理区和疫病防控区距离 60 米,形成绿化隔离带,作为疫病防控和清洁生产的措施。 主出 入口位于 厂 区东侧,用于 人、牛和奶的出入。 北侧设置两个次出入口,用于饲料出入。 西南角设置一个次出入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