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务酒店空调系统设计暖通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于建筑防火。 ( 6) 分散设置,设备维修和管理较麻烦。 空调方案选择 酒店空调系统耗能量是公共建筑中消耗较高建筑之一。 根据酒店的空调和通风要求, 应该用 节能的空调技术, 设置合理的空调方案系统, 减少空 调系统的能耗,节约运行费用。 根据酒店房间的功能特点,综合多个因素考虑,对空调房间进行设计选择系统。 根据 广州商务 酒店的房间功能分析, 酒店 一层为大堂、 会议厅、鲜花服务、游泳池、商店、行政办公室 属于人员密度大,湿负荷相对较高,面积大,房间所需的风量大,并且对温湿度的控制有一定的要求,宜采用全空气 系统。 酒店客房、商店、美容室、行政办公室、夜总会大堂、大堂吧、大堂各空调房间的面积小、湿负荷较小、人员较少,宜选择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能够灵活控制房间的温湿度,便于运行管理。 根据各空 调房间的使用功能、所处位置、建筑消防分区情况以及空调机房的位置。 18 表 312 本建筑各房间采取的空调系统 层数 空调房间 空调系统类型 一层 会议厅 全空气系统 会议室 全空气系统 接见厅 全空气系统 商店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一层 会议休息厅 全空气系统 前厅 全空气系统 贵宾休息区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咖啡吧 全空气系统 大堂 全空气系统 总服务台 全空气系统 总办公台 全空气系统 商务中心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鲜花礼仪服务 1 全空气系统 鲜花礼仪服务 2 全空气系统 游泳池 全空气系统 洗衣房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按摩房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二层 会议室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包厢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零点餐厅 全空气系统 三层 宴会厅 全空气系统 包厢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贵宾休息室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西餐厅 全空气系统 演艺厅 全空气系统 休息室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豪包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19 表 312 续 层数 空调房间 空调系统类型 三层 KTV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VIP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办公室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员工餐厅 全空气系统 棋牌室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酒吧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台球室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乒乓球室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四层 健身房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行政办公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美容美发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包间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休息大厅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服务台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五层至十一层 标准间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十二层 包厢 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 散客 全空气系统 空气处理机组和新风机的位置: 全空气系统空气处理机组的设置根据服务区域、防火分区、设备大小等分散或集中设置,如果设备较大,应该设置于机房内方便安装及控制噪声,较小设备可采用吊顶式设置于吊顶内,根据项目不同设计考虑,本项目的会议、餐厅、服务台、咖啡吧、演艺厅 可设置在旁边的空调机房,冷热源均有地下室的制冷主机提供。 全空气系统 用的空气处理机组处理可以直接吸入 新风与回风的混合 ,然后对其进行冷却除湿处理。 对于空气 水系统,每层适宜设置一台或两台新风机进行 供应,由于主楼标准间呈环形状,所需要的新风量不是很集中,因此在一 边 设置一台风机即可。 空调水系统的比较和选用 空调水系统包括冷却水系统和冷水系统两个部分,他们有不同类型可供选择,详见下表 313。 20 表 313 空调水系统比较表 类型 特征 开式 开式水系统与蓄热水槽连接比较简单,但水中含氧量高,管路和设备易腐蚀,且为了克服系统静水压头,水泵耗电量大,仅适用于利用蓄热槽的低层水系统。 闭式 管道与设备不易腐蚀,循环水不易污染。 不需要提升高度的静水压力,循环水泵的压力低,从而水泵的功率小,仅需克服循环阻力。 只须做好循环水泵的定压和及时向系统内补水。 水泵耗 电较小。 同程式 同程式水系统除了供回水管路外,还有一根同程管,由于各并联环路的总长度基本相等,水量分配,调度方便,便于水利平衡。 需设回程管,管道长度增加,初投资增高。 异程式 异程式水系统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经过每一管路的长度不相等,管路系统简单,初投资省,水量分 配,调度较难,水力平衡较麻烦。 双管制 制供热、供冷合用同一管路系统,管路系统简单,初投资省,无法同时满足供热、供冷的要求。 三管制 分别设置供冷、供热管路与换热器,但冷热回水的管路共用能同时满足供冷、供热的要求,管路系统较四 管制简单,有冷热混合损失,投资高于两管制,管路系统布置较简单。 四管制 制供冷、供热的供、回水管均分开设置,具有冷、热两套独立的系统,能灵活实现同时供冷或供热,没有冷、热混合损失管路系统复杂,初投资高,占用建筑空间较多。 单式泵 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合用一组循环水泵,系统简单,初投资省,不能调节水泵流量,难以节省输送能耗,不能适应供水分区压降较悬殊的情况 复式泵 冷、热源侧与负荷侧分别配备循环水泵,可以实现水泵变流量,能节省输送能耗,能适应供水分区不同压降,系统总压力低,系统复杂,初投资高。 定流量 水系统中的循环水量保持定值,负荷变化时,可通过改变风量或者改变供回水温度进 行调节,系统简单,调节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自控设备,缺点是水流量不变,输送始终为设计最大值 变流量 水系统中供回水温度保持定值,负荷变化时,通过改变供水量来调节。 输送能耗随负荷减少而降低,水泵容量和电耗少,系统需配备一定自控设备。 21 整体选择情况: 根据以上各系统的特点,结合该商务酒店的情况,本设计空调冷却水系统选择开式系统,冷冻水系统选用闭式、双管制、单式泵系统,本系统设计采用双管制供应冷冻水,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初投资也较为理想。 集分水器的水系统分区: 该酒店系统分为 A、 B、 C、 D 区。 分区的主要将依据为同一区域内大部分房间空调使用的时间都相对接近或符合,主要做可以避免换热后的冷冻水做无用功,可以较大效率地对区域进行供冷或供热。 A 区为一层主要房间为办公商务场所; B 区为二层主要为包厢和会议室; C 区为 34 层,主要为 KTV、酒吧、健身、洗浴登娱乐场所。 D 区为 512 层主要为标准间。 立管支管的水系统形式:选用 立管异程 ,因为如果选择进水同程的话,则需要 考虑阻力系数。 各层支管水系统形式:一层至四层选用异 程这样做可以减小总的水管长度;五层至十二层 标准间呈圆形分布 ,选择 异程 程 形式。 22 4 负荷详算 夏季空调冷负荷计算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xx) 空调区的夏季冷负荷按非稳态方法计算的各项逐时冷负荷,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 1)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非稳态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 nwlqwq ttKFCL  ( 41) )( nwlcwc ttKFCL  ( 42) 式中: wqCL — 外墙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W); wcCL — 外墙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W); K— 外墙或外窗传热系数 [W/( m2 K)]; F— 外墙或外窗传热面积( m2); wlqt — 外墙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 wlct — 外窗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 nt — 夏季空调区设计温度(℃ )。 ( 2)透过玻璃窗进入的太阳辐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CJzc l CC FDCCL m a x ( 43) snwZ CCCC  ( 44) 式中: CCL — 透过玻璃窗进入的太阳辐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W); clCCL — 透过无遮阳标准玻璃太阳辐射冷负荷系数; ZC — 外窗综合遮挡系数,内遮阳为浅色白布帘; wC — 外遮阳修正系数; nC — 内遮阳修正系数; sC — 玻璃修正系数; maxJD — 夏季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 cF — 窗玻璃净面积( m2); 人体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人体散热量包括显热散热量和潜热散热量 ,即 rtcrt CL  )( sclc qCQ rt )( ( 45) lrt qnQ  ( 46) 式中: rtCL — 人体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W); 23 )(cQ — 人体显热散热 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W); rtQ — 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W); rtclC — 人体冷负荷系数; — 群集系数; sq —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 W, lq —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 W,由《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得; n— 室内全部人数; ( 4)照明、设备等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zmzmclzm QCCCL zm ( 47) sbsbclsb QCCCL sb ( 48) 式中: zmCL — 照明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W); zmclC — 照明冷负荷系数; zmC — 照明修正系数; zmQ — 照明散热量( W); sbCL — 设备散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W); sbclC — 设备冷负荷系数; sbC — 设备修正系数; sbQ — 设备散热量( W); 其中, zmC = 21nn 1n — 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 1n =;当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设在顶棚内时,可取 1n =;; 2n — 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罩上部穿有小孔(下部为玻璃板),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 ~;而荧光灯罩无通风孔者 ~; ( 5)空调区与邻室的夏季温差大于 3℃时,其通过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 nlswpWn tttKFCL  ( 49) 式中: WnCL — 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W); wpt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 lst — 邻室计算平均温度与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的差值(℃ )。 24 ( 6)进行餐厅冷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食物的散热量。 食物的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每位就餐客人 9W 考虑。 计算时刻 食物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rr DQ 700 ( 410) nDr  ( 411) 式中: rQ — 食物潜热冷负荷( W); rD — 食物散湿量( kg/h) — 群集系数 n— 计算时刻就餐总人数。 典型房间的冷负荷计算 以二层大会议室 为例进行冷负荷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 1)外墙冷负荷: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附录 H,外墙选用类型 6,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水泥砂浆, K=( m2 K) ,外墙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twlq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表 41 西外墙冷负荷 项目 时刻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西外墙 tw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