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机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民间自愿组建的 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开展农机服务;我们的农机服务体系向信息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将越来越近了。 12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建设条件 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 [20xx]15号;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江西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江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务院采取十项措施 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民用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手册; 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报表、基础资料。 县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现状 县地处赣西,毗邻湘东, 古 称楚尾吴头。 地理座标为东径 113176。 50′ 114176。 29′ ,北纬 26176。 47′ 27176。 14′ ,东西长约 65 公里,南北宽约 56 公里。 东邻吉安、泰和,南连宁冈、井冈山,西接莲花、茶陵,北毗安福。 自然资源:全县土地面积 平方 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从南北两侧向中部倾斜。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宜农 13 作物生长。 全县有耕地面积 万公顷,可种早稻 万公顷,晚稻 万公顷,是省内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赣中南农业开发县之一;有水面 万公顷,可捕 捞 面积 万公顷;全县有林面积 万公顶,活立木蓄积量达 32 万立方米,是江西林业重点县,红心杉、九陇松、小江木等优质木材驰名省内外。 矿产资源已勘查探明各类矿藏 20 余种,其中铁矿石、石膏、瓷土、石灰 石、混合稀士储量均在 3000 万吨以上,开发前景广阔。 20xx 年全县经济在企稳向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 %;财政总收入 亿元,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增长 %;实际引进内资 亿元,增长 42%;实际利用外资 1800 万美元,增长15%;外贸出口 2900 万美元,增长 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942元,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4484 元,增长 %。 项目选址 项目建设地点在原有的仓库空地上,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给排水 给水 生活及消防水源由 县自来水公司给水管网供给。 该项目生产用水,工作和管理人员较少,生活用水不多,原 D100给水主干管满足扩建工程的供水要求。 14 排水 场内现有砖砌主排水沟一条,砖砌支排水沟多条,满足目前的仓库场地自然排水,新建农机服务用房也设计了以上的排水沟,保证场内无集水,生活污水集中排入化粪池,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供电 供电 设计考虑仓库和生活的正常照明系统、设备的供电系统,消防系统、排风系统。 该项目用电为 220V/380V,最大用电荷载为 50KW,年需用电约 3 万度,由 县供电公司架设计专线供电。 由低压铜芯电缆穿钢管直埋进入场内总配电室,总配电室采用放射式给各仓库和生活区供电。 工程所需块石料、沙砾料可在砂石料厂采购,运距 4公里。 水泥、钢材、燃料等建筑材料均可在县上建材店买到,产品和质量能满足工程要求。 该项目区域的运输条件非常便利,一 般情况良好。 工程所需的砂、石、土料以及其他建材大部分可利用现有道路或修建较短的施工便道就可运至工地,运输方式采用以汽车为主。 少量地段需二次转运。 县通讯设施齐备,网通、联通、移动、传呼服务网络覆盖 15 全县。 16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 县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 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是 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 项目建设的目的 ( 1)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 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 系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 农机 服务社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构建新型农 机 社会化服务体系本身就是现代农业建设的 重 中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农 机 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可以有效地把各种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家庭经营之中,不断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可以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 2)建设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是符合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目前农村的生产力水 平不高,农民生活水平相对偏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相对滞后。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就是要消除城乡差别;以工促农、工业返哺农业就是要以先进的工业科技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完善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开展农机生产综合服务有利于节约劳动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是转移和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最佳途径,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 3)建设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20xx 年底,全球遭遇罕见的金融风暴,各国经济 17 都不约而同地受到冲击; 20xx 年国家 4 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内需 ,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农村人口大大超过城市人口的国情确定了我国拉动内需的主战场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有效购买力大幅提高。 建设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展示和交易平台,将有效刺激农村市场需求,扩大内需。 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设 县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是符合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对于提升我县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 ( 1)通 过建立健全的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信息网络,可使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作业等信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提高信息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灾救灾能力,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致富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资金积累和投入不足,大多数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农机具。 实施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可 以帮助农民解决因缺乏资金而无法购买农机的困难,减轻农民农机具维修保养方面的负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有利于充分发挥闲置农机具的作用,通过农机作业有偿服务和组织跨区作业,可调剂余缺,平衡供求关系,提高农机具的使用率,从而促 18 进农民增收致富。 ( 3)建设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项目是改善当前我县农机服务体系设施薄弱、装备不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有利时机。 由于我县目前整个农机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以上世纪 50、 60 年代出生的为主,经过 90 年代的几次机构改革,都已并入农业综合服务站,由于编制问题、待遇问题、退休问题导致队伍建 设日趋衰弱,人员锐减,青黄不接,有的乡镇已无懂专业的技术人员,业务无法开展,服务工作无能力进行。 各乡镇农业服务站存在“无场所、无设备”的现象。 更谈不上其它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检测仪器。 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农业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应更科学、更先进。 而建设 县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正是适用了这种现实迫切的需求。 ( 4)建设 县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育农村新型人才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再分配,不仅要注重其结果,更要注重其过程;不仅要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还要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偏低的现实,在转移过程中应提高劳动力的内在素质,增强他们的生存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目前,我县有 40 余万农村人口,每年有 12 万劳动力外出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另有 10余万农村有效劳动力需接受各类技术培训,掌握几门有效专业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再就业能力是一种现实需求。 而 县 农机生产综合服务体系的建成,将能实现年培训农民工 2400 人 /次的培训任务。 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的提高,将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事二、三产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将大幅提高,从而有效地促 19 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项目建成后,通过项目带动,整合社会农机资源,可大幅度地提高农机服务能力,将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可实现扩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其可行性。 项目工程较为简单,社 会效益显著,项目区群众对该项目的建设有很高的积极性,容易组织劳力。 各级党委、政府对项目建设非常重视,社会支持,已做好配套资金筹措的安排。 企业有完善的管理体系, 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项目完工后即可正常使用和运转,见效快。 20 第五章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GB383820xx《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II 类标准;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I 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I 类标准;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大气主要污染物因子为建筑粉尘和道路扬尘以及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和挖掘机械。 机动车和施工机械均以汽油和柴油为动力,油的燃烧源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和悬浮的颗粒物,其污染物主要为含铅化合物、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碳氢化物等。 当施工活动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造成局部和暂时的大气污染,对人和动植物有一定危害。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排放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cr、 BODs、 SS 等。 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 21 废水,来自浇筑水泥工段,主要污染因子为 SS。 由于工期短,施工废水随工期的完工而随之结束,因此该废水对环境只产生短期影响。 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于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振捣机、水泥搅拌机以及土石方及建筑材料、设备运输等噪声。 因此,施工期间机械噪声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根据类比资料,一般施工机械噪声可达 75— 100 分贝。 施工机械噪声较高,但只要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严格施工操作规程,并对高噪声机械加强保养,特别是车辆在运输材料时,经过居民区这些敏感点时要禁鸣,同时禁止晚上十点后和早上六点前施工。 因此,噪声强度可以控制,且施工完成后噪声随即消失,因此不会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弃土弃碴、建筑施工材料的废边角料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弃土弃碴车辆装载过多, 会导致沿途弃土弃碴散落满地,影响行人和车辆过程。 因此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应按照要求进行堆放,能回填的都用于回填,不能回填的部分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出施工现场,运送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填埋,以避免对周围植被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发霉变质的粮食,不含特殊有毒有害物质。 该项目建成后,粮食储备量较大,要采取通风、防潮、控温、防腐和防鼠措施,加强管理,防止粮食变质,避免产生固体废物。 环境现状评价与结论 环境空气质量 22 评价区环境空气各项指标均符合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地表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体水质监测结果均符合 GB383820xx《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II 类标准,满足水体功能。 声环境质量 区域内各测点环境噪声值均符合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相应类别标准,评价区声环境质量较好。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基建施工期间,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以减轻水土流失,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等有关法规的规定。 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施工噪声管理,严禁晚 10 点后到早上 6 点前施工。 搞好厂区绿化,尽快进行植被修复,促进生态系统恢复。 在遇到连续晴好天气时,对堆土表面洒上水,防止扬尘,同时对场地实行保洁制度; 施工期间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施工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配套防护用具; 加强管理,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时间,不进行产生高噪声性施工; 汽车运输在驶过居民区等敏感点时要减速,并严禁鸣高音喇叭; 加强对弃土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