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艺术、图书及体育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校拥有课室 80 多间、教辅室 32 间、功能场室 55 间、科组活动室 14 间、会议室(报告厅) 7处,以及高标准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池,每间课室都备配有多媒体电教平台。 学校图书馆总藏书量 117443 册(生均 册),订有各类报刊 220 种。 学校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校园 广播系统。 基本上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现代化。 校园布局合理,是某区面积最大、校园最美的中学之一。 编制单位: 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和研究范围 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 ◇某区某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20xx 年 9 月 —— 20xx 年 8月) ◇ 20xx 年某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经济指标; ◇某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八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 20xx] 15号; ◇项目业主单位相关资料。 ◇相关规范: 《 民用建 筑设计通则 》 GB 5035220xx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xx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xx;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20xx 年修改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xx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某实施细则 DBJ155120xx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 GB 500679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xx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xx 其他相关专 业规范 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 某中学艺术、图书及体育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 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社会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由于某镇发展迅速,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学校生源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原有教室及办公面积已不能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现状。 学校教室数量不足,单班学生数量超标,教室内学生拥挤,已与当前的教育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教学空间问题已是 当前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瓶径。 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美术、音乐等专业教室数量不足, 部分教学设备配备不足。 因学校入学人数不断增加,同时社会对素质教育要求也不断提升,学校也加强在音乐、美术方面的教学力量,对专业教室需求量持续增长。 学校现有的由普通教室转变而成的专业教室,已无法满足学校教学要求。 专业教室与普通教室混合,特别是音乐教学对正常教学存在较大影响。 同时部分教学设备也需 要更新换代。 2)学校图书馆无固定场地,现图书馆临时借用篮球场下方库房,阅览面积严重不足,无教师专用阅览区,阅览室光线条件差。 图 书馆无专用书库,部分图书直接堆放在阅览区地上,保存质量差。 3)学校(某镇)无较大规模室内会议场所,恶劣天气情况下无法召开大型会议。 4)因学校建设年代较早,持续建设周期较长,早期规划及建设未考虑机动车停放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私人机动车拥有量也不断提高,机动车停放场地矛盾问题逐渐呈现。 目前状况是行政楼前设置少量机动车停放场地外,其余车辆随意在校园占道停放,对教学存在一定影响。 鉴于上述原因,某中学领导经多次讨论 研究,决定启动新综合楼建设项目,并上报某镇政府有关部门。 某 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八次会议讨论并通过该项目作为 20xx 年某镇 18件惠民实事重点工程。 某中学启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xx 年 11 月某建筑设计研究院受某中学的委托,经实地踏勘、调查分析,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 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 ; ( 2) 是某区政府对学校的办学要求的需要 ; 某中学艺术、图书及体育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 ( 3)是某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 4)是某区某中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 5)是某镇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 地点位于广州市某区某 镇金光大道 415 号 某中学院内。 建设规模与目标 项目拟在某中学院内新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艺术、图书及体育综合楼一幢,占地面积约 967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24000 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现在校学生艺术(音乐、美术)教学、图书阅览室及室内体育教学场所,同时提供 950 合班教室及地下停车场地( 100 辆)。 本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缓解现状学生拥挤、教室数量不足问题;解决图书馆阅览空间不足、藏书条件较差的状况;合班教室在满足本校大型会议需求的同时,可为某镇提供一个较大规模室内会议场 所,解决某镇目前无较大室内会议场地的问题;满足学校近期、远期机动车停放要求。 主要建设条件 某中学 地处广州市 某 镇金光大道 415 号,门临 市政道路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现状学校水、电供应充足。 项目建设用地为某中学现有使用土地,使用权属项目法人所有,无须重新申请及购买建设用地。 同时建设项目用地符合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但建设场地内现有体育馆需拆除。 根据相邻建筑物地勘报告,项目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可以满足项目要求。 根据 “ 十 二 五 ” 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 ,将进一步 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中学招生将会进一步扩 大,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更多的吸纳城乡学生,使当地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某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八次会议也明确提出本项目作为 20xx 年度需重点办好的惠民实事。 因此项目建具有较好的社会条件。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项目建成后,可以服务于当地人民,因此,能够得到该团各界的广泛支持。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建设条件是具备的。 投资估算及效益 经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约 万元 .项目建设资金 来源为政府专项资金。 某中学艺术、图书及体育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建设进度 20xx 年 12月完成项目 前期准备工作, 20xx 年 6月上旬开工,于 20xx 年 1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教育发展相关政策,适应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条件较好,具备建设条件。 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某中学的教学环境,提高中学教育基础条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建议上级部门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尽快立项建成,尽快投入使用。 某中学艺术、图书及体育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背景 某镇情介绍 广州市某区某 镇镇域面积 47 平方公里,总居住人口 148429 人,户籍人口 56732 人,外来人口 91697 人;下辖 8 个居民委员会, 16 个村民委员会。 某 镇历史悠久,拥有 某 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和粤中四大名刹之一的海云寺遗址等文物单位。 某 镇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水陆交通发达 ,是华南板块的中心区域。 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镇村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拥有电线电缆、食品、机械制造等三大支柱产业, 某 电缆、珠江灯饰等产品畅销海内外。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广州总部、海印又一城先后落户。 城乡发展协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坑头村获得 “ 全国生态文化 村 ” 称号,并正在积极创建 “ 广州名村 ” ,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型新 某 正逐步崛起。 “十二五”时期某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到 20xx 年,全镇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150 亿元,年均增长达到 13%,人均 GDP 达到 10. 8万元,基本建成宜业宜居的“幸福某”。 某镇 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文 化古镇 某 历史上人杰地灵,物宝天华,人才辈出,是 某 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 地区之一,也是 某 地区著名的文化教育名乡。 改革开放以来, 某 镇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渐渐成为了 某 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综合实力强大的后起之秀,镇内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实质性的飞跃。 “ 广州市文明村镇 ” 、 “ 广州市中小学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镇 ” 、 “ 广州市科技工作先进镇 ” 、 “ 某 区幼儿教育先进单位 ” 等荣誉的接踵而来,证明了 某 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文化古镇 某 镇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镇 党 委、镇政府把教育纳入了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立了 “ 科 教兴镇 ” 的战略,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教育先行的战略方针,在全镇掀起了全民大办教育的热潮,努力提高全镇 某中学艺术、图书及体育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 的基础教育水平,教育事业呈现一派生机。 目前, 某 镇已经基本完成了镇内公办小学的撤并计划,合理调整了小学布局,优化了学校的办学资源。 调整后全镇 12 所中小学校的用地、校舍和设备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的有 11所,拥有 200 米以上田径场的学校 11所。 全镇建有校园网的学校就有 9 所,占调整布局后学校数的 56%;计算机室 26 个,学生机 1300 台,人机比例为 10:1;装有多媒 体教学平台近 300 个;镇属学校和市一级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还配备了一台电脑。 全镇的教育事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综合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学校布局趋于合理,办学条件日益完善,为 某 镇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数字表明,在以 “ 高起点,高标准,高配套 ” 的要求建成 4 所新校,全面改造 3所学校,合并了 12所 “ 麻雀 ” 学校后, 某 镇现有公立中小学 12 所,在校学生 9220 人,入学率均达到了 100%。 12 所公办学校中有省一级学校 1所、市一级学校 3所、区一级学校 4 所,市骨干成校 1所,等级学校占了镇内公立学校的 %,其余均为达标学校。 另有民办中小学 5 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所,民办幼儿园 22所,均为达标学校。 20xx 年某镇实现跨越发展实现学有名师。 投入近 4000 万元完善学校办学条件,100%完成规范化学校建设。 投入 20xx 多万元,提升教育软硬件水平,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 某镇 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虽然取得了以上的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全镇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 某镇 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公用经费不到位,不少学校 仅能 维持 正常运转,教学设备无力添置,办学条件难以改善。 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教师相对缺乏,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体系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防灾 抗灾 能力 不强,部分校舍因修建年代较早抗震等级不高,不 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 的 要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使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 的增长速度,切实解决好学校建设的配套资金。 同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积极筹措民间资金投资学校建设;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招生规模;三是启动 中小学校 某中学艺术、图书及体育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 对抗震设防不达标校舍进行抗震加固,对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 根据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 十一五 ” 规划纲要》 ,我国现阶段 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杰出人 才缺乏,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 十一五 ” 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发展趋于协调,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xx— 2020)》明确阐述了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提出了宏观而具体的要求。 某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