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五层框架结构设计_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夏季最高温度: 40℃ ,冬季最低温度: 5℃ ;相对湿度: 75%。 :全年为 南、 东南风,基本风压为: 045kN/m2。 :最大积雪深 30mm,基本雪压:。 材料选择 混凝土:采用 C30( fc= 2/N mm , ft= 2/N mm ); C25( fc= 2/N mm , ft= 2/N mm ) 钢筋:梁柱中受力纵筋采用 HRB335 级( fy=300 2/N mm ),其余采用 HPB235 级( fy=210 2/N mm ); 某中学五层框架结构设计 7 墙体:外墙和内隔墙均采用 粘土 砖,其尺寸为 240mm120mm60mm ,重度γ=18kN/m179。 ;门窗:木门, γ=178。 ;钢塑门窗, γ=178。 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横向框 架梁 : h=l/( 8~18) =1/( 8~18) 6 300=350~ b=(1/2— 1/3)h,取 b=250mm bh=250mm600mm (横向主梁、次梁 ) bh=250mm500mm(纵向主梁 ) 框架柱: N=βFgn= 14 5= KN,负载面积取中柱 中柱 Ac=bchcN/unfc= 103247。 247。 = mm(抗震等级三级 ) 即 b=h= A ≥358mm 取 bh=500mm 500mm 故柱统一取 500 500mm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框架计算单元如图 所示,取 9 轴上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假定框架柱固定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 由于各层柱的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基顶标高根据地 质条件、室内外高差,定位 ,二层楼面标高为 ,故底层柱高为。 其余各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均为。 由此可绘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 所示。 某中学五层框架结构设计 8 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 对于中框架梁取 I=2I0 左边跨梁: i 左边梁 =EI/l=107kN/m178。 21/12( ) 3/ =104kNm 中跨梁: i 中跨梁 =EI/l=107kN/m178。 21/12( ) 179。 / =104kNm 右边跨梁: i 左边梁 =i 左边梁 =104kNm 底层边柱: i 底边柱 =EI/h=107kN/m178。 1/12( ) 4/=104kNm 其余各层边柱( A 轴和 D 轴): i 余边柱 =EI/h=107kN/m178。 1/12( ) 4/=104kNm 令 i 余边柱 =,则其余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为: 则 i’ 左 =i’ 右 =104/104 = 某中学五层框架结构设计 9 i‘ 中 =104/104 = i‘ 底 =104/104= 图 计算简图 荷载计算 恒载标准值计算 ( 1)屋面 防水层( 刚) 3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防水 防水层 (柔)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找平层: 20 厚 1: 3 水泥砂浆 20kN/m3= 找平层: 20 厚 1: 3 水泥砂浆 20kN/m3= 找坡层: 40 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 3‰找平 14= 保温层: 80 厚 矿渣水泥 =某中学五层框架结构设计 10 结构层: 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5kN/ m3= 抹灰层: 10 厚混合砂浆 17kN/ m3= 合计 ( 2)标准层楼面 瓷砖地面(水泥砂浆擦缝) 30 厚 1: 3 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 2 厚素水泥 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kN/m2 结构层: 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25kN/m3= 抹灰层: 10 厚混合砂浆 17kN/m3= 合计: ( 3)梁自重 bh=250mm600mm 梁自重: 25kN/m3()=抹灰层: 10mm厚混合砂浆 17= kN/m 合计: bh=250mm500mm 梁自重: 25kN/m3( ) m=抹灰层: 10mm厚混合砂浆 17[()2+]=合计: 基础梁 bh=250mm400mm 梁自重: 25kN/m3=( 4)柱自重 bh=500mm500mm 柱自重: 25kN/m3= 抹灰层: 10 厚混合砂浆 417= 合计: ( 6)纵墙自重 某中学五层框架结构设计 11 标 准层: 纵墙: 18 kN/m3= kN/m 铝合金窗: kN/m2= kN/m 水刷石外墙面: kN/m2= 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 合计: 底层: 纵墙: 18 kN/m3()m= 铝合金窗: kN/m2= kN/m 水刷石外墙面: kN/m2= 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 合计: ( 6) 横 墙自重 标准层: 横 墙 18 kN/m33 .1m= 水泥粉刷内墙面: 23= kN/m 合计: kN/m 底层:: 横 墙: 18 kN/m3()m= 水泥粉刷内墙面: 2= kN/m 合计: kN/m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 1)屋面和楼面活荷 载标准值 根据《荷载规范》查得: 不上人屋面: kN/m2 楼面: kN/m2 走廊 : ( 2)雪荷载 某中学五层框架结构设计 12 Sk= kN/m2= kN/m2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中取较大值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了简化计算,作用在外墙面上的风荷载可近似用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处的等效 集中荷载替代。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0 ( ) / 2k z s z i jW w h h B   式中基本风压 0w = kN/ m2;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因建设地点位于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所以地面粗糙度为 C 类; s 风荷载体型系数 ,根据建筑物的体型查表得 s =; z 风振系数 ,对于建筑物高度小于 30m的建筑 ,取 ; ih 下层柱高; jh 上层柱高; B— 迎风面的宽度 ,B=. 计算过程见下表 表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离地高度 z/m z z s 0w (kN/m2) ih/m jh /m kW /kN 0 某中学五层框架结构设计 13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 1) 侧移刚度 D 表 横向 25 层 D 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2 bcii i 2c i i   212ccDih ( kN/m) A轴柱 442 10 10  8598 C轴柱 442 ( 2 .5 5 .8 ) 1 0 1 .9 32 4 .3 1 0    19594 D轴柱 442 ( 2 .5 5 .8 ) 1 0 1 .9 32 4 .3 1 0    19594 F轴柱 442 10 10  8958 (1 9 5 4 9 8 9 5 8 ) 2 5 7 0 1 4D     表 横向底层 D 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2 bcii i 2cii  212ccDih( kN/m) A轴柱 4 10 10  8908 某中学五层框架结构设计 14 B轴柱 44( 2 .5 2 .8 ) 1 0 2 .4 4 13 .4 1 0  13047 C轴柱 44( 2 .5 2 .8 ) 1 0 2 .4 4 13 .4 1 0  13047 D轴柱 4 10 10  8908 (1 3 0 4 7 8 9 0 8 ) 2 4 3 9 1 0D k N m     ( 2)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 算 : jjijVu D 式中 jV 第 j 层的总剪力 ijD 第 j 层所有柱的抗侧移刚度之和 ju 第 j 层的层间侧移 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 ,就可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移值 ,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顶点侧移是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j 层侧移 1jjjjuu 顶点侧移 1njjuu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见下表 表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层次 jW /kN jV /kN D /( kN/m) ju /m ju /h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