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项目宣传牌、布告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宣传牌修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须严格按模板设计施工,模板相邻高差不超过 3mm ,所有节点必须逐个检查是否拧牢卡紧。 ( 2) 模板在使用前,均刷隔离剂,使用后及时清理归堆备用。 ( 3) 严格控制模板和立柱拆除时间,顶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 75%以上方可拆除。 悬臂结构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 100%方可拆除。 ( 4) 模板的装拆和运输应轻放,严禁摔砸,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上料要分散堆放,在支撑过程中必须先将一个网格的水平支撑及斜撑安装好的,再逐渐向外安装,以保证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脚手架工程 、 一般脚手架的搭设 本工程单位工程外脚手采用 单 排Φ 48 落地钢管脚手架地及其连接扣件搭设。 脚手架搭设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 →摆放扫地杆→安放立杆→底座 坚硬支撑板→竖立杆并同时扣紧扫地杆→搭设水平杆→连接与墙拉点→搭设剪刀撑→脚手架验收 、 脚手架搭设安全措施 1) 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必须建立专项搭拆方案并严格按工序进行施工。 2) 安全网、护身栏、护头棚等安全设施随施工及时安装好。 3) 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搭设前进行安全交底,并写下保证书。 搭设时,搞好安全技术教育交底,施工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 4) 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 5) 架子搭设随时验收,合格后方可上人。 6) 设专人维护脚手架,并经常检查脚手管及扣件的 稳固性。 所有脚手架经过大风大雨后,要进行安全检查。 7) 脚手架搭好验收后未经项目部技术部门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拆除、更改、增加构配件。 脚手架的拆除必须由搭设人员在管理人员安排下拆除,高空拆架时,要注意安全施工,不得抛扔。 、 混凝土工程 本期工程 混凝土采用现场机械搅拌。 、 试验及配合比设计控制 1) 配合比试验 混凝土搅拌 设施及水泥、砂石料和外加剂等经监理单位认可后,提前 9d, 将所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 (需要时 )送到监理单位指定的当地权威试验部门,按所需混凝土等级试配 ,得出优化配合比,由现场总工程师审核,并把试配结果提前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方准许生产。 当水泥厂家、品种、标号发生变动或砂石材料有较大变动时,必须重新试配确定配合比,不能任意串用配合比。 2) 现场试验 试验准备工作 : A、 施工现场必须设有 30m2 试验室用房,包括标准养护室、成型室、值班室。 B、 标准养护室必须设有自来水及加温炉,温、湿度计、试块架。 成型室的温度需保持在 20177。 3℃。 相对湿度应在 90%以上,相对湿度要求每天有记录。 C、 试件模具: 150mm 150mm 150mm 的试模应不少于 2 组。 砂浆试模不得少于一组。 试块成型,必须设平板振动器一台。 坍落度筒及不吸水的刚性平底板、振捣棒、钢卷尺。 作好试块成型记录。 D、 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规定,取够试块组数,并认真考虑留置 60d 强度及冬施同条件养护试块。 混凝土试块取样应有代表 性,注意标准养护条件,及时送检。 E、 普通混凝土: 100 盘,但不超过 100m3 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组。 b 每一工作台班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组。 取样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但每组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 每组试块为三块,石子 径粒在 540MM之间,试模用 150mm 150mm 150mm。 注:①当原材料或配合比有变时相应增加组数。 ②检验拆模、吊装、强度另留同条件养护试件。 F、 混凝土强度试验以三个试块为一组。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块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份蒸发,并在温度为 20177。 3℃的情况下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的试块应立即放在温度 20177。 3℃。 湿度 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在标准养护室内试块应放在架上,彼此间隔为 10~ 20mm ,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块。 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成型后应覆盖表面,试块 的拆模时间与标准养护试块相同。 拆模的试块需与结构或构件同条件养护。 H、 水泥试验的取样方法及数量规定按 GB 1257390 规定执行。 常用水泥试验的取样应按下述规定进行: a 散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厂 (场 )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 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 500t,随机从 3 个车罐中抽取等量水泥, 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 12kg 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b 袋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 但一批的总 量不得超过 100t。 随机从 20 袋中各采取等量水泥经混拌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 12kg 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d 对已进厂 (场 )的每批水泥,视在厂 (场 )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强度和安定性。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常用水泥,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e 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可以从 20 个以上的不同部分或 20 袋中取等量样品,总数至少 12kg。 拌和均匀后分成两个等份,一份由试验室按标准进行试验,一份密封保存,以备复验用。 I、 混凝土用砂应按 JGJ 5292 规范执行。 a 砂试验以同一产地。 同一规范 、同一进场时间,每 400m3 或 600t 为一验收批,不足 400m3 或 600t 时亦为一验收批。 a 每一验收批取一组,数量为 22kg。 c 取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 8 份 (每份 11kg 以上 )搅拌均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 22kg 组成一组试样。 J、 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应按 JGJ 5392 规范进厅抽样。 a 碎 (卵 )石试验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厂 (场 )时间,每 400m3 或 600t 为一验收批,不足 400m3 或 600t 时 亦为一验收批。 b 每一验收批取试样一组,在料堆中取样,应从顶部、中部、底部各部位抽取分布均匀的 5 个不同部位,铲出表层后取样。 共 15 份为一组,在皮带运输机上取时,应在机尾出料处定时抽取 8 份。 根据产品的粒径及需检项目来确定,常规为: 100~200kg。 、 混凝土浇筑施工 本工程 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 混凝土搅拌时间 及原材料的使用 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及施工配合比设计要求。 ( 1)、 混凝土浇捣的一般要求: 1)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 2m,浇筑高度如超过 3m 时,必须采取措 施,用串筒或溜管等。 2)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倍,最大不超过 50cm。 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 倍 (一般为 30~ 40cm)。 振捣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 移 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 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 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 时间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 2h 应按施工缝处理。 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和插筋等 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 2)、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 12h 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小于 7昼夜,防水混凝土养护期不少于 14d。 ( 6)、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 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4) 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5) 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 施工噪声控制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 准》,在居民、文教区的等效声级为夜间: 40dB 、昼间: 50dB 施工现场噪声较大的机具为振捣棒、空压机、运输车和搅拌机等。 针对本工程施工期间 主要噪声源 (振捣棒和搅拌机 ),特采取如下措施: 1) 振捣棒采用国内先进的低噪声产品; 2) 在搅拌场设临时简易房,将主要发声的搅拌机具放置在房内; 3) 教育工人保证施工现场不发生大的、刺耳的响声。 、 质量控制 编制完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建立质量保证责任制,现场由 项目负责人 牵头,质检部负责实施,现场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精心安排施工。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浇筑质量,并随时进行混凝土各指标的测试、现场施工工序的监督,严禁现场违反操作规程和施工规范施工。 、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需用的钢材,必须由供应部门提供合格证明及有关技术文件。 钢结构所用钢材的质量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规定。 并按照有关的实验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提出准确可靠的数据,确保工程质量。 配件、连接材料(焊条、焊丝和焊剂,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及铆钉等)和涂料均应具有质量合格证,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 、材料矫正 钢结构制作工艺中矫正是关键的工序,是确保钢结构制作质量重要环节。 对于各种型材,如变形超标,下料前应以矫正。 制作钢结构的钢材矫正应用平板机、型钢矫直机矫正和人工矫正,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大于。 人工矫正钢板时,应根据变形情况,确定锤击顺序。 、放样 ( 1)、放样前应该核对施工图、熟悉工艺标准、掌握各部件的精确尺寸严格控制尺寸精度; ( 2)、度量工具必须经法定计量单位校验; ( 3)、放样应以施工图的实际尺寸 1:1的大样放出有关的节点 ,连接尺寸,作为控制号料、弯制、剪切、铣刨、钻孔和组装等的依据。 ( 4)、放样样板制作:样板采用厚度 的薄铁皮制作,应考虑切割、焊接、铣、刨及火煨等加工余量。 样板上应标记切线、孔径、上下、左右、反正的工作线和加工符号(如弯曲、铲、刨等),注明规格、数量及编号,标记应细小清晰。 ( 5)、放样应在放样平台上进行,平台必须平整稳固。 放样平台严禁受外力冲击,以免影响平台的水平度。 放样时首先应在平台上弹出垂直交叉基线和中心线,依次放出构件各节点的实样。 、号料 号料前应详细熟悉样板上的符号和号料的数 量。 板材号料应号出基准检查线;号孔应号规孔线。 号料后应在零件上注明零件的编号、数量、加工方法等,并应根据零件不同的材料统 一采用不同颜色标注。 号料应依据施工工艺要求预留切割和边缘加工的余量,以及焊接收缩余量。 、切割 本工程钢板切割均采用气割的方法。 在气割钢板和型材时,厚度在 14mm 以下时缝宽为 2mm;厚度在 16~ 20mm 以下时缝宽为,气割后的钢板和型钢的气割面的平面度和割纹深度以及局部缺口深度都必须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xx)的规定。 、加工 为了消除切割后钢材硬化或产生淬硬层,以保证构件连接接触严密、平整和其焊接坡口的加工质量。 所以需要对切割后钢材的边缘进行加工,以确保加工的精度。 边缘加工的宽度、长度、边直线度、相邻两边夹角、加工面垂直度以及加工面表面粗糙度都必须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xx)的规定。 、制孔 钻孔是在钻床上进行。 为了确保指控的质量应预先在零件上冲成或钻成小孔,待结构装配时,将孔扩钻至设计孔径,确保孔壁不受损伤达到孔壁光滑。 为了确保群控制作的质量,应预先制成钻模,严格控制孔群的位置,制孔 时将钻模覆在零件上钻孔。 所有制孔的质量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xx)的规定。 、焊接 ( 1)、严禁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受潮结块的焊剂,焊丝、焊钉使用前应清除油污、铁锈。 ( 2)、焊接采用门式自动埋弧焊进行焊接;柱连接板加肋板采用手工焊接。 ( 3)、焊接型钢的结构件时,当翼缘板和腹板要拼接时,按长度方向拼接。 腹板拼接的拼接缝拼成“ T”字形;翼缘板拼接缝和腹板拼缝的间距应大于 200mm,拼接焊接应在型钢组装前进行。 ( 4)、需要弯曲的槽钢和钢管用滚板机滚制 ,滚制的槽钢和钢管弧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如果弧度有偏差,应进行矫正。 、组装 ( 1)、钢结构组装前 ,应按施工图、施工方案及其下料单 ,清点和检查加工件的材质、规格、数量和加工质量 ,并将组件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