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菌培育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00 万袋,年产黑木耳 4050万斤,几万、十几万袋的种植户俯首皆是,遍及自治旗林区的村村屯屯,每年在自治旗境内仅黑木耳产量超过300万斤,是大兴安岭林区重要的菌类食品生产地。 第六章 项目技术方案 一、技术方案 11 l、袋用料种类和配比 (1)锯木屑 78%、麦夫皮 20%、石膏粉 1%、糖 1%。 (2)玉米芯 (粉碎 )79%、麦 夫皮 20%、石膏粉 1% (3)豆秸杆培养料 豆秸杆 (粉碎 )84%、麦天皮 15%、石膏粉 l%。 (4)其它培养料 玉米芯粉 (粉碎 )49%、锯木屑 49%、石膏粉 1%、糖 1%。 栽培技术 塑料袋栽培的菌种用 558,原种的菌龄以 35 一 40 天为最好。 按培养料配方,加水搅匀,含水量为 55 一 60%。 采用17厘米 30厘米聚丙稀塑料袋,装袋前先将塑料袋底的两个角向内塞,使成方型,装入培养料的数量约为袋高的 4/5,然后在平滑处用力振动,使培养料坚实,再压平表面,最后料的高度为袋高的 1\2,袋口加上塑料颈圈,把塑料袋口向下翻,用橡皮筋或绳子扎紧,再塞上棉塞,即可灭菌。 接种的袋整齐地排列在培养室架上,温度保持 2225℃ ,光线要接近黑暗,每天开门通风 10 一 20分钟,空气湿度保持在 50一 70%。 在培养期间袋不宜多搬动。 培养 40 一 45天,菌丝体长到袋底后,即可移到栽培室或室外进行栽培管理。 室内栽培料袋可放在架子上,料袋去掉棉塞和塑料颈圈,剪去袋上端多余部分,在料袋周围均匀地开直径约 l厘米的洞,开洞后,倒放在架子培养,温度以 15 一 20℃ 较好,昼夜温差 5至 10℃ ,湿度 90%以上,经两周 栽培,子实体就可以成熟,室外栽培是选择较好的树荫下或搭简易荫棚,将开好洞的料袋倒置到铺有沙石的地面上, 12 或悬挂在两桩间的铁丝上,晴天经常喷雾,湿度保持在 80%以上,如果白天气温在 20℃ 以上, 5天就可以长出芽耳, 23天后,耳芽长满洞口,此时应加大喷水量,在 10天后就可采收。 采收 正在生长中的幼耳,颜色深褐,耳片内卷,富有弹性,菌种扁宽,当耳色较浅,由黑变褐,耳片边缘舒展,变软耷拉下垂,需分批采收,采收时用手抓住整朵木耳轻轻放下,或用小刀沿壁削下,切忌留下耳根,以免腐烂发霉,影响下一批出耳。 新鲜木耳含 水量很大,重量约为干品的十倍以上,鲜耳采收之后要及时加工烘干,以防霉烂变质,采取凉晒和烘干两种方法。 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时,将木耳薄薄排放于架离地面的筛子或芦苇席上,在烈日下晾晒 1至 2天或建造烘干室进行干制。 包装 包装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干制的木耳质硬脆,易破碎,易吸湿回潮,要妥善包装和保管贮藏,防止变质或被虫蚀、包装贮藏木耳,用无毒聚乙稀塑料袋密封较为安全,调运时,可袋装或箱运至加工基地。 包装的木耳应放在干燥通风洁净的仓库内保存。 如果用麻袋包装,不可起垛过高。 运输过程中要防雨潮湿,一般堆积 6一 8麻袋高为宜,以防压碎。 以符合 GB/TI92 一 1986 标准的黑木耳为原料,经回潮压缩而成。 (1)加工工艺:原料一分选一回潮一压缩烘干一包装一入库。 (2)回潮比例:干木耳:水为 25: 2。 13 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总体规 模 一、建设总体目标 项目区域范围内有十几年的食用菌种植技术,虽有成熟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因近年来种植地杂菌繁生和食用菌菌种的不断增多,菌农在制菌过程中难以科学把握,造成死菌、坏菌现象丛生。 特别是在托河办事处鄂伦春族猎民聚集区,虽然生产食用菌产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生产技术很不熟练。 为减少菌农损失,保障其经济利益,原生态制品公司以 科研所 作为技术依托,推广同一品种,加强技术指导,扩大优良菌种种植量,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规模 本项目由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原生态制品公司拟建设培育三级木 耳 800 万袋的生产规模,其中托河办事处 200 万袋,阿里河镇 600万袋。 本着突出重点,规模适度,特色明显的原则,项目将重点布局于托河办事处和阿里河镇。 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性基地建设和设备器具购置等 一、托河办事处建设内容: 托河办事处在 20xx 年撤乡并镇中由原托扎敏乡更名为托 14 河办事处,辖 4个行政村, 1个居委会,总人口 1944人,其中鄂伦春族人口 229 人,从 20xx 年从事木耳种植,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周边无任何污染源,适宜木耳种植。 为扩大生产规模,本次投入资金 万元 ,建设年按三级菌种 200万袋的规模。 二、阿里河建设内容: 阿里河镇是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全旗面积 4000 平方公里,辖 37 个居委会, 4 个村民委员会,全镇人口 55114人,其中农业人口 5392 人,该镇从事黑木耳种植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因清除杂菌方法不当,已有杂菌丛生现象,导致部分食用菌袋坏死。 本次投资 168万元。 建设年加工木耳菌 600 万袋的标准培育室,将有助于该产业的长期发展。 二、技术推广及培训 依靠本公司技术力量,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其他相关微生物、食用菌技术服务部门,为当地提供食用菌繁育、生产和管理等 的技术推广及培训活动,拟培训人员 600 人次,使广大当地农民的科技素质普通提高,科技致富能力显著增加,促进区域经济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 第九章 菌种厂的布局及所需设备 配料室是刷洗菌瓶、器具、配料和拌料的工作室。 设备要有上下水道、清洗箱(或池子)、配料操作台(或平整的水泥地面)、平板锹、喷壶。 也可根据生产的需选购相应规格 15 的原料搅拌机。 装料室是将拌好的菌种培养料分装在菌瓶或菌袋中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