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新型农民社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并保留有检查井,并采用直埋方式,埋深不小。 六、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8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满足各种管线的 埋设要 求。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对外联系道路的高 程与外围道路高程平顺衔接。 道路标高的结合,既要考虑新建筑物的要求,又要兼顾 与 周边市政设施 的结合,使其排水便捷通畅。 人行道需设无障碍 和防滑措施。 地面排水一般采用单侧设雨水口收集排放,其数 量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确定。 建筑物室内外高差取 ~。 七、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划建设用地 m2 合 亩 其中: 一期 m2 二期 m2 三期 m2 2 规划安置总户数 户 2580 3 规划安置总人口 人 8256 4 总建筑面积 m2 其中: 一期 m2 二期 m2 262240 三期 m2 总 居住建筑面积 m2 住宅套数 套 5260 其中: 90 m2 以下户型 % 73 总 公用建筑面积 m2 其中 :商业面积 m2 78326 5 建筑密度 % 6 绿地率 % 33 7 容积率 8 停车位 个 1120 20 第六章 工程设计方案 第一节 主要设计依据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二、《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 1999);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xx); 四、《 村镇 规划设计规范》 ( GB5018893) ; 五、《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七、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和条文; 八、 建设单位 提供的有关技术、经济资料。 第二节 建筑设计方案 本项目的 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其中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33%。 小区建筑为三类建筑,建筑防火等级为 二 级,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 一、指导思想 创建鲜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形象 体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环境 创造休闲舒适的生活、工作、休闲环境 21 精心的平面布局并兼顾投入成本。 二、建筑平面设计 住宅部分 住宅平面 设计 力求灵活、适用、新颖。 按照大卫、大厅、大厨、小卧的原则区分功能,合理布局,优化设计。 住宅均保证明厨、明卧、明厅,窗地比满足规范要求。 房屋开间进深适当,门窗尺寸及位置符合采光、通风的要求。 室内房间布置合理安排各厅、室及厨房、卫生间的位置,既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住室隐秘性的要求。 本小区具有以下户型特点: ( 1) 户型设计: 户型建筑面积有 6 7 90、 120m178。 四种户型 ,分别为 一 室一厅 一 厨 一卫、两室一厅 一 厨 两卫、三室一厅一 厨 两卫、三室二厅 一 厨 两卫等。 户型应以中小户型为主, 90%以下的户型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在 70%以上。 ( 2)建筑立面:建筑立面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反映农村社区的 特征并与周边自然环境巧妙结合。 社区服务 根据 《 村镇 规划设计规范》 ( GB5018893) 的规定,小区设置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等。 市政公用 根据 《 村镇 规划设计规范》 ( GB5018893) 的要求 , 合理设置设备、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居民停车库等市政公用设施。 22 三、 建筑剖面设计 本社区 住宅 楼 均 为 5 层半 住宅楼 , 层高为。 具体的建筑层高应依据设计确定。 四、建筑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力求简洁大方 , 同时又有局部的重点及色彩对比。 设计采用的空间及立面构成手法应充满现代气息,在建筑细部上运用的 飘窗、坡顶阳光室等建筑元素,结合小区的具体环境和未来发展加以组合和创新。 建筑造型优美大方、独具清新流畅的美感。 建筑形态大气而不失亲切,为社区塑造独特优美的整体形象。 五、建筑装修 住宅建筑填充墙体采用多排孔烧结粉煤灰砖,符合发展节能墙体材料的要求。 户内分隔墙采用轻质墙,以尽量增大户内使用空间。 入户门采用“三防”型防盗门 , 内门为木门,窗 为 节能型钢塑窗,外窗采用中空玻璃,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 4 级;厨房、 卫生间地面为贴防滑砖地面 (带防水层 ),墙面皆为混和砂浆墙面,顶棚为混和砂浆顶棚,内外墙刷环 保型乳胶涂料;厨房、卫生间、阳台地面标高皆低于其他地面 20mm;屋面平屋顶处为膨胀珍珠岩保温屋面 ; 屋面排水为有组织排水,雨水管采用 PVC 塑料落水管;室外坡道为混凝土坡道,散水为 700 mm 宽细石混凝土散水。 六、节能设计 住宅应根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10321— 20xx)进 23 行节能设计,配套公建应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10786— 20xx)进行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应满足标准中各项要求,围护结构应进行热工设计并有详细的细部构造设计。 设备专业亦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节能设计。 第三节 结构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 一 标准》 (GB50068— 20xx)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xx)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xx)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l— 20xx)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xx) 《建筑地基处理规范》 (JGJ79— 91) 其它现行国家、部委、省市有关规范 二、基本设计参数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 二 级。 建筑结构可 靠度采用的设计基准期 T 取 50 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 一 组。 建筑抗震重要性分类为丙类建筑 ,地震作用符合 8 度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24 三、上部结构方案 多层住宅及配套公建采用砖砌体结构,现浇楼屋面。 框架结构建筑物外墙均采用空心砖墙,内墙为砌块墙;砖砌体结构建筑物墙体均采用烧结煤矸石砖墙。 连系梁兼做门窗过梁。 围护墙皆按有关结构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并设置墙柱拉结筋,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要求。 四、基础设计方案 建筑物拟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 具体的基础形式应根据实际的地质勘查资料和结构荷载情况确定。 五、结构荷载 基本风压 Wo=/ m178。 ,地面粗糙度取 B 类。 雪荷载: / m178。 主要楼面和屋面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 住宅 / m178。 库房 / m178。 阳台、楼梯 / m178。 六、结构材料 l、本项目建筑物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混凝土为 C15;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砖砌体上部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0;其它处皆为 C30; 钢筋采用 HPB235 级和 HRB335 级钢筋; 25 砌体材料强度等级为 Mul0,砌筑砂浆地面以下采用 水泥砂浆,地面以上为 混合砂浆。 第四节 给排水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建筑专业方案资料。 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 设计范围:规划 区 内室内外给排水、消防设计。 二、给水方案 水源: 给水水源 由 **自来水公司供应 ,从 市政自来水管网引入。 管网的布置 : 为了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管网的布置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 主干管以环状网布置,支管以枝状网布置。 在主要道路上布置给水主干管。 三、消防设计 建筑物按三类 建筑防火标准设计,耐火等级为 二 级。 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城镇自来水网,两路 DN200给水管在基地内呈环状网布置,环网上按间距不大于 120m 布置地上式三出口消火栓,消防栓采用半地下防冻式。 室内消防用水储存在消防专用水池内,消火栓系统按火灾延续时间 2 小时。 消防系统:按规范要求在走道公共部位及消防电梯前布置单出口消防栓,其间距保证任何部位有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充实水 26 柱同时到达,充实水柱按 10m 设计。 消火栓系统采用单开门铝合金消火栓箱, DN65 单出口消火栓,φ 19 口径水枪, 25m 麻织水笼带;消火栓布置间 距能够满足两只水枪同时到达室内任意部位。 每层按规范配置磷酸铵盐干粉手提式灭火器。 干式灭火器采用 MP6 型,每个灭火器作用面积 75 ㎡。 建筑疏散楼梯在数量、间距、疏散宽度等方面均应满足消防要求。 四、排水方案 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室外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 污水经生化处理消毒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五、管材 l、 室外 给水管选用实壁给水塑料管,橡胶圈接口;室内给水管选用 CPVC 塑料管,专用胶粘接。 室内排水管选用硬聚氯乙烯排水塑 料管,粘接排水管选用排水塑料管,橡胶圈接口。 热水管选用薄壁紫铜管及配件,焊接。 消防喷淋管 DN150 选用无缝钢管,内外热镀锌; DN≤ 100,选用热镀锌钢管管道连接; DN≥ 100,卡箍连接; DN< 100,丝扣连接。 27 第五节 供热设计方案 一、 热源规划 拟以 **县 城 供热系统 (已规划,近期要开工建设) 做为总热源。 二 、 管网规划 采用钢管,地沟铺设。 主干管为 D200,各单元楼的主干管管径控制为 D100,管线在小区内呈枝状布置。 采用 一 供一回双管循环系统,供回水管同向铺设。 供回水温度为 95/70℃。 供热管道应做好保温及防腐,并应考虑热补偿。 第 六 节 燃气供应方案 气源 : **天然气 公司中压 天然气 管道接入该区,设 天然气 调压站,调压后供给用户。 管网 : 采用中、 低压两级管网系统。 管道一律采用钢管,埋地铺设。 第 七 节 供电及电信 设计方案 一、 供电设计 设计依据 ( 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 GB50052— 95】 ( 2) 《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 GB50053— 94】 ( 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GB5005495】 28 ( 4) 《建筑物防雷设 计规范》 【 GB5005794】 (20xx 版 ) ( 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JGJ/ T1692】 (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1620xx】 (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 GB50011698】 设计范围 基地内照明、空调、电力、防雷、接地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话、电脑及涉及的综合布线、电视、防盗报警和呼叫对讲系统等强弱电设计内容。 供电设计 ( 1) 本工程由市政电网引来两路独立的 10KV 电源,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每路 10KV 电源均能承担全部负荷。 ( 2) 采用 10KV 供电 , 以实现高压深入负荷中心,减少线路损失。 该社区 设置 3 台 1500KVA 变压器。 ( 4) 在各变配电所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组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 建筑物防雷 建筑物防雷按三级考虑。 在各建筑物顶部设避雷带做接闪器,引下线利用柱内二根以 上 主筋,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建筑物每层利用框架梁钢筋与柱内主筋连接形成法拉 第 笼防雷击,对建筑物各电源电缆进户处设置防雷击电涌保护器。 各建筑物的强、弱电竖井引入线采用金属管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