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红枣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热资源丰富,对 红枣生长十分有利。 水土资源丰富, 有发展红枣生产的广大空间。 团场畜牧业发展良好,以目前的 养殖 规模,完全能够满足 1万亩有机红枣基地所需要的有机肥供应。 ( 3) 产业 基础 优势。 十团现有红枣面积总计 万亩,结果面积 万亩,年产红枣 5500 吨。 主栽品种为 骏枣 2 号、赞皇大枣、 壶瓶枣等优良品种。 团场成立 了 红枣协会 、 农技中心 , 有一支专业从事 红枣栽培技术推广和红枣 产品 经营、管理的骨干队伍, 技术及管理人员 11 人(其中中级职称 6人,初级职称 2 人)。 对 红枣种 、 采、销 社会化服务,有人材技术保障。 另外,农户有科学 种植 的意识。 团场 红枣种植户众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依靠科技大大地提高 红枣 生产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团场统一制定了有机红枣种植规程,管理规程,为每户枣农制定了农事档案 ,有机红枣基地认证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展起来 ,并获得了《有机产品转化认证证书》。 ( 4)地方 政策 、财政 支持。 为十团红枣产业能够得到更好、快速的发展, 农一师、十团 均 制定 了相应 的发展规划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14 和优惠政策。 近三 年 ,十团 科技经费投入达到 万元,年均 476 万元 , 为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 总体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 本项目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走引进 消化 吸收 再创新的路子,即引进红枣新品种,推广有机标准化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 在十团建设 1 万亩有机红枣基地 ;依托龙头企业以红枣为原料, 科学规划、集成资源,进行有机食品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 ,应用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加工生产干枣、红枣浓缩汁、速溶枣粉等有机食品,解决团场在红枣生产上品种杂乱、粗放种植、商品率低、红枣产品单一 、产业链短、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辐射带动 阿克苏 地区有机食品生产,推动有机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有机食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有机农产品品牌战略,达到富民强县的目的。 任务。 ( 1) 有机红枣种植 技术体系建设。 在栽培生产中,重点应用在红枣有机红枣种植过程中作物的轮作、间作、套作等合理耕作方式,全面推广土壤培肥施肥、病虫害防治、污染控制、水土保持、灌溉、贮藏、运输以及平行生产、隔离带等有机食品生产关键技术。 在有机红枣种植基地管理中, 对有机红枣种植管理中的文件系统、资源系统、 内部检查系统、追踪系统和持续改进等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建立完整的有机红枣生产技术体系。 ( 2) 产地环境建设。 改善和提高基地生产设施和环境条件。 完善基地土壤治理,配套渠系林网道路,改善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加强有机红枣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充分运用现代农业设备和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集约化生产、管理水平。 增强有机农家肥的供应能力和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改善和提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15 高示范基地的环境质量。 建设良种繁育场站和相关试验室。 ( 3) 有机红枣加工 质量体系建设。 示范 基于 “有机产品(加工) 国 家 标 准 ”的 红枣加工方法,建立合理 的工艺流程、等级标准 ,规范 有机红枣的加工。 重点 建立 加工厂环境 ,配料、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 加工过程,有害生物防治,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手段。 确保 有机红枣质量的 客观性和 真实 性。 ( 4) 科技服务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完善有机红枣生产科技服务功能。 完善服务体系,扩充管理服务机构,培养和壮大有机红枣生产技术服务人员力量;改善基地科研试验条件,增强监测、试验、诊断功能;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提升基地科技服务能力。 (四) 预期效果 本项目建设有机红枣基地 1 万亩, 优质红枣品种覆盖率达到 100%以上, 有机产品 率 100%,平均单产 600 公斤 /亩;有机红枣贮藏、加工能力达到 5000 吨,培育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品牌; 项目区职工 每户年增收 8000 元,团场年增纯利润 3000 万元以上。 提高 有机红枣的 生产水平, 保障 产出 的充足稳定。 通过本项目实施, 年生产供应有机红枣 6000 吨。 可扩大团场的高质量红枣种植规模,增加十团红枣的知名度,提前占领国内外有机红枣市场份额。 以科技投入促进种植户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加快团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团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示范先进使用技术,体现科技富民 强县 行动计划积极作用 项目建 成后,示范区全部要达到国家制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具体标准要求。 在 区域范围 形成核心区 功能健全,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16 示范区 合理布局, 辐射区作用明显 的形势 ,具备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通过项目建设,团场 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广体系 更加 完善, 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及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服务组织能够为 全团各 产业发展提供全程科技服务。 项目建成后,为团场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工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能人,通过 企业与 协会 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化 生产经营,职工 人均收入将 有大幅度提高 , 能够 充分显示 出 科技富民 强县 专项行动在边疆团场经济建设前进过程中的强大推动作用。 示范有机农业生产模式 ,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示范的规模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具有显著的兵团特色,通过 “协会 +农户 ”的生产组织模式,发挥团场管理规模化,标准一体化,高效行政管理体系和政令统一的优势,做大做强有机红枣产业。 项目建成后,有机红枣 基地条件完善,环境条件良好 , 实现统一的农产品生产管 ,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 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 实现 了 充分利用当地环境资源优势 , 发展优质特色有机农业生产。 形成良性循环 , 探索一条边疆团场发展 有机农业的 增长之路。 项目还将辐射带 动 阿克苏 地区 红枣 有机化生产和有机农业发展,对于兵团其它团场和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示范借鉴意义。 项目的实施能够实现职工和团场共赢,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短期效益和长期利益俱佳。 生态效益显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为生态建设型项目,用生态保护和生态农业的理念指导优势资源开发,通过生产安全环保农产品、发展有机农业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注重经济发展的长效性。 大力推行土壤治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封沙育林,植树种草。 项目建成后,示范基地植被覆盖率将大幅增加,渠系完备且防治水平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单位水生产能力成倍增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将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普及有机文化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17 和生态农业知识,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长远基础。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效果 综合情况 技术情况 覆盖农户(户) 3718 引进技术(项) 5 农民 户 均增收(元) 8000 引进人才(人) 10 财政增收(万元) 3000 培训人数(人次) 20xx 新增就业(人) 200 新建技术平台(个) 2 有机红枣规模(亩) 10000 有机 红枣产量(吨) 6000 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18 三、具体任务 (一) 有机红 枣种植 技术体系建设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 有机红枣种植生产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购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 种植过程 投入品和 红枣 的质量安全监测,实现从生产到 采收 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各项标准的落实、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动态监督。 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生产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拟制定《十团有机红枣基地文件资料管理办法》、《十团有机红枣基地资源管理规范》、《十团有机红枣基地内部检查制度》、《十团有机红枣 基地质量述源规程》、《十团有机红枣基地建设改进程序》等生产管理规章。 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制度。 根据有机食品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编制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模式图,发到职工和农户,指导生产。 拟制定《十团有机红枣技术规范》、《十团农田无害化技术栽培规范》、《十团有机红枣节水栽培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编写《十团职工技术培训手册(有机红枣)》。 制订《十团有机红枣基地环境监测制度》、《十团有机红枣基地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等生产管理制度。 (二) 产地环境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地土壤治 理,分年度申请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配套渠系林网道路,改善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加强有机 红枣 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增强有机农家肥的供应能力和无害化处理能力, 改造 红枣苗木基地 和相关试验室。 苗木 基地 改造 改造 450 亩 苗木基地 ,包括土壤增施有机肥,精细平整,渠道整治标准提高,道路建设。 办公室、晒场、库房建设 ,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19 购置 检测 试验设备。 基地基础工程 新建 1 万亩有机 红枣 园 ,进行农家肥土壤改良,精细平整土地,建设防治渠系,平整铺垫农田道路,建设硬石路面,分年度申请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用 二 年时间建成总计1 万亩的有机 红枣 种植基地。 按照林网规划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 改善基地现有办公条件,建设档案资料图书室,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设备。 (三)有机红枣加工质量体系建设。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 有机红枣加工 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购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 工厂环境和 产出 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建立 加工质量 监督管理制度。 拟制定《十团有机红枣 加工厂 文件资料管理办法》、《十团有机红枣 加工生产 管理规范》、《十团有机红枣 加工厂 内部检查制度》 、 《十团有机红枣 加工流程 》等生产管理规章。 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制度。 根据有机食 品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编制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模式图,发到职工和农户,指导生产。 拟制定《十团有机红枣技术规范》、《十团农田无害化技术栽培规范》、《十团有机红枣节水栽培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编写《十团职工技术培训手册(有机红枣)》。 制订《十团有机红枣基地环境监测制度》、《十团有机红枣基地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等生产管理制度。 ( 四 )科技服务与保障 体系的 建设 完善 技术 支撑和培训组织。 组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 量。 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基地各有关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进行 有机 食品知识和技术培训。 组织基地农户学习 有机 食品生产技术,保证每户农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 有机 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20 人。 科技服务与职工培训。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编写培训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完成新进职工的培训,宣传有机食品生产经济模式的意义,普及相关关键技术。 项目期内培训 20xx 人次。 对团场科技管理人员和生产组织管理人员、连队领导和技术服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提高全体项目参与人员的科技意识和 生产、管理水平。 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 团场红枣 协会功能,开展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 质量 管理,大力发展标准化 生产 ,统一销售、统一 技术措施。 提升现有 “大漠 ”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宣传,完善市场运行,扩大销售渠道。 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21 四、技术内容和指标 (一)技术来源和依托单位 本项目 有 机 生 产 的 规 范 要 求 来源于 国标GB/—20xx: 《有机产品(第 1 部分:生产)》。 依托单位 是 新疆兵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该单位 是一个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农业生态研究、污染治理研究、技术咨询服务等业务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咨询机 构。 20xx年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为新疆唯一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是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理事会员单位。 主要受理有机产品的认证、编制区域有机产品发展规划。 该中心拥有 60 余名兼职检查员, 15 名技术专家,目前已开展有机种植、有机畜禽养殖,有机水产养殖,野生采集,有机加工等方面的认证工作,多次组织和派员参加国内外有机产品技术交流,与美国、欧盟、香港、日本等有机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有机产品认证检查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新疆有机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 兵团环科所将为本项目提供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规 划与工程设计、指导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产品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和有机产品信息、网络宣传服务。 制作有机产品技术资料,帮助和协调十团开展在有机农产品生产相关领域的国内和国际合作。 有机红枣栽培技术 依托单位为 塔里木大学和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林系。 这两所院校 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具有很强的专业师资和研究能力,在园艺 林果 方面坚持教学、科研、产业与服务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技术支撑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是对口技术服务挂钩单位,与项目区单位在 红枣 种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