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体_育锻炼行为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实际情况 ,采用黄希庭、张志杰 设计的《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 时间管理倾向问卷 》 ,随机抽取两个 公共体育班级 学生 分两 次 发放问 卷,第一次与第二次问卷的发放间隔两个月时间,每一次都 进行实 名问卷调查,并现场答题、现场回收。 第一次发放问卷 98 份 , 收回有效问卷 98 份,回收率 100%, 有效问卷 94 份,有效率 96%, 在 对同一批学生进行两个月公共体育教育后再对学生发放第二次问卷 , 发放问卷 98 份,回收 98 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94 份,有效率 96%。 (见附录) 数理统计法 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 Excel 进行数据录 入与管理,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第二章 研究 结果与分析 调查学生 基本情况 如下表所示, 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红河学院普通大学生总人数是 94 人,男生 65 人,女生 29 人,其中大一学生 54 人,大二学生 25 人,大三学生 15 人。 表 31 参与调查的红河学院 学生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人数 百分比 % 总体 性别 男 女 所在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94 65 29 54 25 15 100 16 调查对象 体育 锻炼的基本情况 调 查 对象的锻炼阶段 变化 情况 体育锻炼阶段是指个人在锻炼行为上所处的锻炼层 级,在本次研究调查中,我们把体育锻炼阶段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 前意向 阶段、阶段意向、 准备 阶段、行动 阶段、 维持 阶段 五个锻炼阶段。 表 3— 2 锻炼阶段 定义 前意向阶段 指个人目前没有在运动,并且打 算在未来 6 个月内不运动 意向阶段 指个人目前没有运动,但打算在未来六个月内开始运动 准备阶段 指个人目前没有运动,但打算在未来六个月内开始运动 行动阶段 指个人在从事有规律锻炼,但未超过 6 个月 维持阶段 指个人在从事有规律锻炼,并且已经超过 6 个月 被调查学生第一次锻炼阶段调查表显示 :被调查的学生中处于体育锻炼前意向阶段的人数为 1,占总调查人数的 %;处于锻炼意向阶段的人数为 6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处于锻炼准备阶段的人数为 63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67%;处于锻炼行动阶段人数为 18 人,占总调查 人数的 %;处于锻炼维持阶段的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人数为 6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 在对同一批学生进行两个月的体育课程教学后进行第二次锻炼阶段调查 显示:处于锻炼前意向阶段的人数为 0;处于锻炼意向阶段的人数为 3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处于锻炼准备阶段的人数为 56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处于锻炼行动阶段的人数为 29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处于锻炼维持阶段的人数为 6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 通过两次调查的比较结果显示,处于锻炼维持阶段的学生数为 6 人,在对学生进行两个月的体育课程教学后处于锻炼维持阶段的人 数不变,处于锻炼行动阶段的人数为 29 人,比第一次调查时增加了 11 人,处于锻炼准备阶段人数为 56人,比第一次调查时减少了 7 人,处于锻炼意向阶段的人数为 3 人,比对第一次调查减少了 3 人,处于锻炼前意向的人数为 0,比第一次调查时减少 1 人。 两次调查发现有比较大 一部分人在锻炼阶段上有了前进。 也有一小部分人有所退 后 ,在两次的调查发现,红河学院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还处于锻炼准备阶段,没 有真正的参与到锻炼中来,但是通过两个月的体育课程的学习之后,有比较大一 部分的学生的锻炼阶段都有了前进。 表 3— 3 是红河学院被调查学生两 次调查中 学生锻炼阶段统计 表 锻炼阶段 第一次调查 ( 人 ) 百分比 % 第二次调查 ( 人 ) 百分比 % 前意向 1 0 意向 6 3 准备 63 67 56 行动 18 29 维持 6 6 总计 94 100 94 100 调 查 对象的 规律 锻炼变化 情况 在体育锻炼中有规律的锻炼是指个人每周坚持锻炼大于或等于三次,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并且每一次锻炼要达到呼吸急促或出汗但不包括体育课,无规律锻炼是指个人在每周坚持锻炼 少于三次或没有任何的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少于 20 分钟,每次锻炼没有达到呼吸急促和出汗,满足以上其中任何一条都视为无规律锻炼。 仇刚等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有无规律锻炼的因素有很多 , 大学生学习紧张,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5 没有时间锻炼、无场地锻炼、体育兴趣不浓、不知道如何锻炼、认为锻炼对健康作用不大等对制约着大学生的有无规律锻炼行为。 对调查对象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所调查的学生样本中 , 在对学生进行第一次调查时,所调查的学生中有 70 人处于无规律锻炼状态,占总调查人数的 %,而处于有规律锻炼的学生只有 2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 通过 两个月公共体育课程的学习再进行对同样的学生进行第二次调查,通过表 3— 4 的统计分析发现:所调查的学生中有 59 人还处于无规律锻炼状态,占总调查人数的 %,处于有规律锻炼状态的人达到了 3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 %.通过以上对红河学院公共体育班级进行两次调查对比,我们很容易看出,第二次调查后,无规律锻炼的学生个数减少了 11 人,减少人数占总人数的 %,有规律锻炼的人数增加了 11 人。 在对调查对象两次的调查发现,红河学院的学生大部分还处于无规律锻炼中,有规律锻炼学生的比例比较小,但通过两个月的体育课程的学 习之后,有规律锻炼的学生比第一次调查是有所提高,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无规律锻炼中,还需做进一步的教育与引导让更大一部分学生参与到有规律锻炼中来。 表 3— 4 为红河学院 被调查学生两 次调查中有无规律锻炼统计表 锻炼规律 第一次调查 ( 人 ) 百分比 % 第二次调查 ( 人 ) 百分比 % 无规律锻炼 70 59 有规律锻炼 24 35 总计 94 100 94 100 调查对象时间管理倾向得分变化情况 锻炼阶段前进者在时间管理倾向 得分变化情况 个体在对待时间功能和价值上,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达出来的稳定的人格特征称为时间管理倾向,它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 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含有时间资源观、时间效率观、时机观 等,以及时间对个体人生和社会发展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时间价值感是时间管理的倾向。 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它通过一系列外显活动来体现,例如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它能保障个体高效的完成既定计划。 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 念和预期,反应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6 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 通过下表 3— 5 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锻炼阶段前进者在锻炼阶段前进前在时间价值感上的得分是 分,在时间监控观上的得分是 分,在时间效能感上的得分是 分;锻炼阶段前进者在锻炼阶段前进后在时间价值感上的得分是 分,在时间监控观上的得分是 分,在时间效能感上的得分是 分。 从中得出这部分人在锻炼阶段前进后,他们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的平均得分都大于他们锻炼阶段没变时的时间价值感、时 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得分,即这部分人在锻炼阶段前进之后的时间管理倾向得分大于他们锻炼阶段不变时的时间管理倾向得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