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生态文化旅游基础实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十里铺镇相邻 , 素有 “XX 南大门 ”之称。 西北距 XX 市区 60 公里,东南至武汉 208 公里,处于襄樊、荆州、武汉、宜昌之中心地带。 XX 镇文化底蕴深厚,规模宏大的楚墓群遍布山岭,其中有封土堆的墓葬 170 多座,无封土堆的墓葬则不计其数,堪称宝贵的地下文库。 楚庄王古墓群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目前楚墓中保存最完好的墓葬之一。 墓地位于自然山冈上,经人工修筑而成,呈南北向。 南端是两个高达 11 米、坟脚直径不下百米,远望像小山的大冢,北端是 40 个排列井然、大小相当,呈南北向四列分布的陪葬小冢。 墓地由矩形台、祭坛、冢区和五级台阶构成,极为壮观,是至今楚墓中独一无二的墓群。 墓地树木茂盛,青翠欲滴,松涛阵阵,鸟鸣声声,野花簇簇,芳草萋萋,人入其中,恍若仙XXXX 楚镇 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境。 以 XX 为中心,方圆数十里遍布王室贵族数百座陵墓,东有梁王墓,西有楚 陵园,南有天子冢,北有妃子墓,当地人戏称它为古代楚国王室贵族的“八宝山”。 此外,还有被世人所称赞的八景:烟岚、龙潭、寺院、银杏、禅师塔、松林、九汊峪和方亭。 XX 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有“五龙捧圣”盛誉的“五龙潭”,有至今没有揭开神秘面纱的“波乐洞古道”,有历史悠久的“金虾河”,有令人惊叹的“空心柳”,有神秘失踪的“还阳石”,有脍炙人口的“和尚桥”,有三国古道“五里长岗”,有神仙留下的“八卦金钱”,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松球戏白鹤”。 XX 寺始建于隋开皇时期,有 1400 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 125亩,现存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 此寺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高旷轩昂,寺内供奉了西天佛祖如来佛、十八罗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 XX 寺四周古木参天,四季常春。 还有白、乌、黄、青、赤五个龙潭环绕,相传为“五龙捧圣”。 潭水清澈无比,特别是地处山顶寺院东侧的乌龙潭,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堪称一奇。 XX 旅游产品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 XX 龙米”古为宫廷贡品,今为全国七大名米之一,和“ XX 苗木”、“ XX 乌龙茶”以及正在规模化发展的 XX 调味品一起构起了系列旅游产品,在市场XXXX 楚镇 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上享有很高声 誉。 20xx 年, XX 镇投入巨资兴建的楚国城景区已经开园,目前已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楚国城占地面积 公顷,总投资 亿元,内设楚国城宾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城墙、楚市、楚街、瓮城、朝殿、景点绿化带、章华台、楚王殿、祭坛、寝殿、五乐广场、御膳房、点将台、后宫、楚人村等,突出古远、深邃的意境,演绎楚饮食、礼仪、军事、服饰、音乐、舞蹈、民俗等文化,是集娱乐、观赏、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景区。 经济建设 20xx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可比增长 %。 工业增加值完成 66 亿元,可比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亿元,增长 %;财政总收入完成 亿元,增长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亿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亿元,增长 %;外贸出口完成 6460 万美元,增长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14780 元、 9176 元,分别增长 %、 %。 发展结构更趋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 调整为 ::,第三产业占比提升。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达到 166 亿元,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首次突破 2: 1。 实施工业项目 133 个,占项目总数的 %;完成投资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 新XXXX 楚镇 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增规模企业 20 家,净增 17 家,达到 131 家。 发展质量有所提高。 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提升。 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亿元,增长 %;实现利税总额 亿元,增长 %;实现利润 亿元,增长 %。 洪森粮油集团 、龙池米业、环星油脂、凤池实业等 4 家企业被评为 “全省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百强企业 ”,洪森粮油集团进入 “湖北百强企业 ”之列,洪森大米成功荣获 “中国驰名商标 ”称号,填补了 XX 一直没有 “中国驰名商标 ”的空白。 荆玻、荆华铝业等 9 家企业荣获 “20xx 年度湖北名牌产品 ”称号, XX 龙米成功申报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全县着力完成五洋路、荆新线 XX 县城至麻城段道路建设及绿化工程,打造了五洋线生态农业走廊、荆新线城镇带;高标准建设了曾集风情小镇,建成手工制品一条街、农资服务一条街、信息金融一条街;推进了沈集、高阳、官垱、后港等集镇建设,配套完善了下水道、路灯、人行道等基础设施,实施了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集镇面貌得到极大改善;高标准建设了五里铺赵集智慧农业示范园、曾集张池农耕文化体验园、张池万亩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和沈集万亩生态林果基地, “荆三角 ”成为 XX 乃至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新亮点和中国农谷的核心区。 成功筹办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现 场会,圆满举办XXXX 楚镇 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了第五届油菜花旅游节,接待游客 100 万人次。 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 XX 镇地处 XX 县西南端,距 XX 县城 60 公里,东与 XX 县拾回桥镇隔河相望,南与古城荆州纪南镇接壤,西与荆州市川店镇交界,北与 XX 县十里铺镇相邻。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素有 “XX 南大门 ”之称,是 XX 市联南拓西的窗口。 XX 镇是 XX 县最年轻的乡镇。 1987 年,四方铺小乡和岳山小乡合并为四方铺乡。 1998 年撤乡设镇,四方铺乡更名为 XX 镇。 XX 镇,是 XX 县版图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乡镇。 全镇国土面积10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万亩,下辖 12 个村、 1 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万人。 XX 镇是 XX 县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乡镇。 XX 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屹立在 XX 之巅的 XX 寺始建于隋朝,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至今寺院尚存,寺周有白、青、乌、赤、黄五个龙潭环绕,久旱不涸,历史上称为“江陵八景”之首。 境内古墓甚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重大发现 ——郭店楚简和震惊世界的稀世国宝 ——“中国第一古湿尸”等,有楚文化地下宝库之称。 20xx 年, XX 镇成功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位居第 99 位。 20xx 年, XX 镇被评为全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先进乡镇,全市XXXX 楚镇 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乡镇(街道)党委“十面红旗”, XX 县乡镇量化考核第二位。 XX工业集中区纳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一核六片十五园”和 XX 县“一主两翼”规划。 全镇 20xx 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近 20 亿元。 实现财政收入超 1600 万元。 XX 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以 XX 为中心,山顶有 XX 寺,四周遍布战国古墓,出土了许多文物,尤以“郭家岗一号墓”出土的“郭店竹简”和“战国古尸”而闻名。 位于 XX 之颠的 XX 寺,有 140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至今寺院尚存,每年累计 接待来自荆州、武汉等周边地区及香港、澳门等远方的游客达 15 万余人次。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XX 虽不够高峻挺拔,但因 XX 寺的存在而香火鼎盛。 XX 寺中至今流传着“五龙捧圣”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五条龙由佛祖点化在 XX 一带修行,最后形成了白、乌、黄、青、赤五个龙潭,位于 XX 山顶 XX 寺中的乌龙潭就是其一。 乌龙潭潭水清澈无比,久旱不干,久雨不溢,被奉为圣水,不少远道而来的香客还要带一点回家给亲朋好友。 由于年久失修,历经磨难的 XX 寺早已破败不堪, 1992 年四方铺乡政府筹资 10 万,香港冯德勤女士捐助 10 万元重修大殿。 20xx 年在香客们的资助下, XX寺重建山门,并将原山门复原为后山门。 寺内供奉了西天佛祖如来佛、十八罗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佛像,雕梁画栋,金碧XXXX 楚镇 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辉煌,是佛门圣地,更是旅游胜地。 XX 县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第三章 市场分析 生态 文化旅游 产业概况 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 生态旅游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 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 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 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 ——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 各地掀起XXXX 楚镇 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 “观光果园 ”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 “水果世界 ”等等。 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 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 “休闲农业 ”、 “观赏农业 ”、 “农村旅游 ”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 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 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 “人地共生 ”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 XX 县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发展过程的阶段模式 观光农业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首先缘起于大中城市周边地带。 在发展过程上,可描述为三个阶段及相应模式(见下表)。 阶段是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对应的,开发式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最有可能的是在 旅游业具有相当基础的大中城市周边出现。 例如广东东莞的年丰山庄、珠海白藤湖的农民度假村,还有正在兴建的占地 20 公顷计划投资 1. 5 亿元的高科技珠海现代农业公园以及太湖之滨占地 3000 亩预计投资 6 亿元的 “未来农林大世界 ”等,都属此类的代表。 表 31 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的阶段模式 阶段模式 发展阶段 旅游主题 主导者 市场 市场消费强度(交通除外) 自发式 早期旅游萌芽阶段 不明确,仅作为 休闲调剂 自发形成的个人 或小团体 ① 供求关系模糊 ② 个人需求导向 30 元 /人 天 自主式 初级经营 阶段 有一定的主题 和活动安排 中小旅行社主动参与经营 ① 以短期赢利为目的 ② 产品导 向 90177。 30 元 /人 天 开发式 成熟的经 营阶段 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 大型(旅游)集 团开发和管理 ① 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 ② 项目投资导 向 > 120 元 /人 天 分布上的地域模式 地域模式代表的是同一阶段观光农业旅游在不同地域空间上XXXX 楚镇 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的表现,它反映了开发者的区位与市场策略。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观光农业旅游开发项目的对比,其主要的类型可归纳如下(见下表): 表 32 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的地域模式 模式 区位及目标市场 特点 管理形式 例注 依 托 自 然 型 1) 距大中城市 20 公里以外,但交通便利 2) 以多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 1) 基础条件较好,地貌类型齐全 2) 以独立完整的农业自然景观单元为依托 3) 范围广阔 6平方公里左右 1) 基本保留原有农村各级组织 2) 分散管理 3) 接近原生自然 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区; 湖北随州观光农业区 依 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