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道德规范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道德文明上的智慧和贡献,当然,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又具体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要求,成为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有效工具。 所以,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既要继承也要批判。 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思想 第一,天下为公。 其实质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的整体意识。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的天下,既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天下;也有以仁义为内容,以社会道德风气为主要表现的天下。 如顾炎武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显然, 这两个天下有不同的内涵和阶级属性。 但它们或把统治阶级的利益,升华为一种神圣的、必须普遍遵守天命的整体意识,或超越个体的、局部的利益,形成统一的、具有社会性利益的整体意识。 因此,出现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核心规范 ——公忠。 什么是公。 “背私之谓公 ”《韩非子 •五蠹》、 “公者通也,公正无私之谓也 ”班固:《白虎通 •爵》。 即是说与私相背、相反,就是公。 而 “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 ”《忠经 •天地神明章》,忠就是 “尽己 ”, 是对人、处事的一种态度。 一个人为人处事能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没有任何保留。 “忠者,中心而尽乎己也 ” 《谭嗣同全集 •治言》。 这样 “忠 ”外延就很广,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 •昭公元年》, “ 教人以善谓之忠 ”《孟子 •滕文公上》。 以身报国,尽力帮助别人,并且 始终如一,都谓之 “忠 ”。 “公忠 ”则兼有公与忠两个字的含义。 讲的是对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的忠诚。 它强调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以公灭私 ”、 “至公无私 ”,强调的是为社会尽责、为天下尽忠的献身精神。 实际上包涵了爱 “君 ”之国家和爱 “大家 ”之国家这两种内容和性质的爱国主义。 其中虽然具有局限性,却也形成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 ”、 “不以天下之大私其 子孙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之类政治伦理观念。 第二,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 ”是孔子的观点,他认为道德教化是为政的基础,而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孟 子继承并深化了孔子的思想,指出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 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 •尽心上》 如何才能实现 “为政以德 ”呢。 那就是执政者率先垂范。 “政者,正也 ”,为政者应先正己。 从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 路》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 •颜渊》。 同时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特别重视执政者的道德示范力量对于保持政治廉明的重要意义,认为国家政权的决策者和各级官吏的品德好坏,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治乱。 孔子说: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政治道德,体现为官员从政须加强道德修养和以 “仁义 ”为政纪的要求。 这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其阶级的局限性,但它毕竟是历代统治阶级或集团对于治理国家实践经验的理性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清正廉洁、开明政治的出现。 实事求是地说, “为政以德 ”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德教为先。 “德教为先 ”与 “为政以德 ”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递进的上下两层。 “德教为先 ”并不仅仅在说道德教育为先,同时还明示了道德在儒家的政治蓝图中的核心地位,即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的最根本的手段,视为立国之本。 德教是否是可能的呢。 孔子通过 “性相近,习相远 ”《论语 阳货》回 答了这个问题。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这一思想,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原来并不大,即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 •离娄》,并进一步分析说: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 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 •滕文公》,即是说,人之所以为人,主要是因为有道德,道德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标志, “德教 ”当然就是人成为人的基础。 反过来说,人必须 “有教 ”,人也可以 “教化 ”。 所以,孟子回答别人 “„人皆可以成尧舜,有诸。 ‟孟子曰 „然 ‟。 ”《孟子 •告子下》荀子虽然持性本恶的观点,但其德教思想却和孔孟殊途 同归,认为人性本恶,但后天教化却可以成善,人必须 “有教 ”,人也可以 “教化 ”。 “„涂之人可以为禹 ‟,易谓也。 …… 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 ”《荀子 •性恶》 正因为如此,两千多年来儒家学说教育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无论是在地主阶级上升和发展时期,还是在没落时期,都有许多士大夫从儒家学说中汲取了营养,具 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在德教为先的思想下,形成了中国十分注重道德的伦理文化,被誉为伦理之邦。 摘要: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 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但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 “仁 ”是儒家道德思想和道德学说中的核心概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其基本思想是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具有 历史 悠久、良莠杂陈等特点。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基本内容;基本思想;特点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就 是如何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问题,其前提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进行扬弃。 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 发展 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凝聚一个民族的 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在新世纪新阶段,理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道德积极进步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有诸多的道德规范;有丰富的践履道德规范的德行;有 如 何 实 现 道 德 社 会 的 道 德 教育 英 国 论 文 格 式l 思想;有中国文化独到的修身之道;以及道德名言、理论等等。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尚书 •尧典》中就有 “以亲九族 ”、 “协和万邦 ”的表述。 在殷墟的甲骨文字里有 “礼 ”、 “德 ”、 “孝 ”等文字,说明商代就已制定有体系性道德规范,出现了所谓 “六德 ”,即知、仁、圣、义、忠、和的提法。 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其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时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 他从自己的 政治 理念出发形成他全面系统的道德思想。 他以 “仁 ”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将 “孝 ”、 “悌 ”、 “礼 ”、 “信 ”等德目置于其下,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道德学说。 “仁 ”是孔子道德思想和道德学说中的核心概念, “仁 ”的含义最基本的解释是 “仁者人也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仁者爱人 ”,就是说要把人当人看,而且要爱人。 在孔子看来 “仁 ”是社会规则和人文精神的基础,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① 无 “仁 ”更谈不上其它德行,由此逻辑地得出 “为政以德 ”、天下太平的结论。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忙于征战,政治上的功利压倒了道德上的考虑,所以,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和死后的一段时间内实际遭受着冷遇。 封建主阶级的政权得到巩固后,如何保持社会的安定,成了统治者考虑的首要问题,此时,孔子道德观因具有统一人民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而受到重视。 到汉武帝的时代,董仲舒根据孔子的道德教义,在提出 “三纲 ”、 “五常 ”的同时,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强硬手段,将儒家道德观念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伦理。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表现出来。 如果我们把道德比喻为一张网,那么规范作为网的经纬线必然是丰富而具体的。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逐步积累与形成了一些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其内容的道德规范,比如:仁、恕、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等。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规范非常之多,每一个规范都有其独特内涵,另一方面规范更主要地又是对行为的规定。 商代 “六德 ”就提出了知、仁、圣、义、忠、和六个规范;孔子伦理思想中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仁 ”、 “孝 ”、 “悌 ”、 “忠 ”、 “信 ”等;《 管子 •牧民》中提出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政治伦理的规范;战国时期,孟子上继孔子,提出了 “仁 ”、 “义 ”、 “礼 ”、 “智 ”四德说,并提出 “五伦 ”,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伦理原则。 董仲舒根据孔子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提出 “三纲 ”《春秋繁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五常 ”《举贤良对策》说。 宋元时期 ,人们在管子的礼义廉耻上,配以孝悌忠信,就成了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八德。 张岱年先生在《道德与文明》 1992 年第 3 期上发表文章,在 总结 传统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九个主要规范:公忠、仁爱、诚信、廉耻、礼让、孝慈、勤俭、勇敢、刚直的 “九德 ”。 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罗国杰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多卷本《规范卷》中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规范,有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持节、知耻、明智、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第二部分是职业道德规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 、商德、师德、艺德;第 三部分是家庭伦理规范,选取了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它们分别是关于亲子关系的规范,关于夫妻关系的规范,关于长幼关系的规范;第四部分是文明礼仪规范,分别是尊老敬贤之礼,接人待物之礼,仪态言谈之礼,庆典婚丧之礼。 这些道德规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纲目,道德规范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道德文明上的智慧和贡献,当然,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又具体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要求,成为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有效工具。 所以,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既要继承也要批判。 二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思想 第一,天下为公。 其实质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的整体意识。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的天下,既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天下;也有以仁义为内容,以社会道德风气为主要表现的天下。 如顾炎武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显然, 这两个天下有不同的内涵和阶级属性。 但它们或把统治阶级的利益,升华为一种神圣的、必须普遍遵守天命的整体意识,或超越个体的、局部的利益,形成统一的、具有社会性利益的整体意识。 因此,出现了中国传统伦 理道德文化的核心规范 ——公忠。 什么是公。 “背私之谓公 ”《韩非子 •五蠹》、 “公者通也,公正无私之谓也 ”班固:《白虎通 •爵》。 即是说与私相背、相反,就是公。 而 “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 ”《忠经 •天地神明章》,忠就是 “尽己 ”, 是对人、处事的一种态度。 一个人为人处事能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没有任何保留。 “忠者,中心而尽乎己也 ” 《谭嗣同全集 •治言》。 这样 “忠 ”外延就很广,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 •昭公元年》, “ 教人以善谓之忠 ”《孟子 •滕文公上》。 以身报国,尽力帮助别人,并且 始终如一,都谓之 “忠 ”。 “公忠 ”则兼有公与忠两个字的含义。 讲的是对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的忠诚。 它强调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以公灭私 ”、 “至公无私 ”,强调的是为社会尽责、为天下尽忠的献身精神。 实际上包涵了爱 “君 ”之国家和爱 “大家 ”之国家这两种内容和性质的爱国主义。 其中虽然具有局限性,却也形成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 ”、 “不以天下之大私其子孙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之类政治伦理观念。 第二,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 ”是孔子的观点,他认为道德教化是为政的基础,而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则是 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孟 子继承并深化了孔子的思想,指出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 •尽心上》 如何才能实现 “为政以德 ”呢。 那就是执政者率先垂范。 “政者,正也 ”,为政者应先正己。 从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 路》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 •颜渊》。 同时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特别重视执政者的道德示范力量对于保持政治廉明的重要意义,认为国家政权的决策者和各级官吏的品德好坏,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治乱。 孔子说: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政治道德,体现为官员从政须加强道德修养和以 “仁义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子。 、 造价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题目 完成附图《办公大厦建筑工程图》结施 8 【 梁平法施工图】中 KL1(9)施工清单报价文件编制 ,文件内容包括(封面,单位工程投标报价汇总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与计价表,施工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施工措施项目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人工、主要材料、机械汇总表,工料机分析表,工程量计算单) 项目特征:见图纸
置应避免设在阳台内窗台下; 阳台栏杆应避免立杆位于窗台处,影响开窗。 洗衣机位预留插座、给水管及排水地漏,做法具体如下: 洗衣机位不小于 650 650,附近设洗衣机地漏; 距地面高度 处接洗衣机龙头; 设专用带开关防溅水插座一个,距地高度1 .4m。 5. 门窗 各类门洞口尺寸要求: 项目 寬 (mm) 高(mm) 备 注 入 户 大 堂 门 1800(双扇) ≥2400 一般为不锈钢无框门
施工方在 工程 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第 7 页 市场不成熟 ( 1)在建筑市场中,由于缺乏对工程分包的宣传工作和对分包的重视,使分包市场发展不平衡。 ( 2)在市政工程和公有资金投资的工程中,由于监管不善,使其出现许多漏洞。 ( 3)由于分包主体的社会地位较低,某些总承包单位,凭借自身有利地位,对分包单位进行宰割。 ( 4)分包单位经常出现资质较低,人才匮乏和技术不精等问题。
后,以美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为主,推出了“全面造价管理”这一涉及工程项目战略资产管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从此,国际上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与实践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5 (二)前沿理论发展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越来越完善,国内外都有一些前沿的理论, . Carr在其论文“造价与工期的集成控制” [14]中就对全过程造价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S.
费者相关角度基础上,探讨如何引起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 ④ 井志忠( 20xx),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与研发机构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了新能源技术强国日本的产业发展状况,政策扶持和研究机构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对比,在我国新能源各方面不足之处,对新能源强国的研发技术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新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黄正邦与吴森等人(
量约 10 万台; 20xx 年比亚迪汽车销量约 17 万台。 20xx 年 8 月— 20xx 年 5 月, F3 连续 10 个月保持全国销量总冠军。 20xx 年,比亚迪汽车销 11 量超过 万台,同比增幅达 162%。 除了传统汽车外,业界期待已久、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F3DM 双模电动车,于 20xx 年 12 月 15 日正式上市。 这款双模汽车整合汽车制造、电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