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办公楼及其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所、财政所、派出所、地税所等配套业务用房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经研究决定,项目选址在原镇政府南侧,可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实现资源共享。 是镇政府机关行政办公的聚集地,交通通讯方便。 项目拟占地 ㎡,建筑面积 ㎡。 其中,政府办公楼 4873 ㎡;司法所 ㎡;财政所 324 ㎡; 派出所 550㎡;地税所 825 ㎡;公共食堂 520 ㎡。 环境优势 规划建设在原镇政府办公区院内,市政工程设施配套,已达到五通一平(路、水、电、暖、通讯)。 该项目在盘山县政府的统一规划中,在项目建设中可资源共享,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设条件 建设地址较近凌海、北镇的砂石料场,本市有水泥厂两家,省内近距鞍山、本溪等钢厂,建材货源充足、质量上乘、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建筑材料从外地运输公路运输条件保证。 盘山 县处于南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 645 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 175 天左右。 应避免冬、雨季施工。 由于工程项目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处于县城区内,施工所需的水、电均可以得到保障。 盘锦市拥有一批水平高、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施工队伍、工程管理人才,同 时,施工设备配套,完全有能力完成该项目的建设的要求,通过招投标优选实力强的专业施工队伍,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委托监理单位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本工程的建设自筹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县财政收入,盘锦市、盘山县近年财政收入稳定,建设该项目自筹资金有保证。 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第三章 项目建设具体要求和保证措施 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 镇政府办公场所及司法所、财政所、派出所、地税所配套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 建设和管理。 合理规划建设。 坚持按照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 的 一批现行有效的公益性、 基础性项目建设标准,以指导和规范投资工作。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作的需要,合理确定 业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切实保证业务用房面积。 业务用房设施建设应当符合有关城乡规划,布局配置合理。 强化综合功能。 统一建设合理布局办公室、业务用房及辅助用房,方便各部门的工作、业务流程,强化行政系统的综合功能、信息系统和工作流程。 镇政府办公场所及司法所、财政所、派出所、地税所等配套业务用房的基础设施建 建设 应当先规划后建设,一次建成。 镇政府办公场所及司法所、财政所、派出所、地税所配套业务用房的基础设施建 建设除符 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的规定 外,应当符合当地城市或乡镇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建筑性质、建筑造型等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还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⑴政府办公楼建设标准为 科级 以上 12 m2 , 科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 6m2 , 政府办公楼建筑面积为 4873 m2。 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⑵派出所的建设标准为 国家规定人均 36—— 45m2的标准。 本项目 派出所占地面积为 550 m2。 ⑶ 司法所的建设标准为 国家规定人均 35- 38m2的标准, 本项目司法 所占地面积为。 ㈣其它业务单位参照有关标准 分别为财政所 324 m地税所825m食堂 520 m2。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成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具体人员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和所长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办公室,成员由办公室主任兼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严格规划设计,按照国家规定建筑面积与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方案、建设规模,确保建设项目早日受益。 在建设资金管理上,本着积极筹措资金“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的有关要求,实行“两条线”管理。 按基本建设程序采用“三专一封闭”方式运行。 即“专项调拨、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按照工程进度申请资金,实行滚动报帐,工程验收后进行决算。 为了更好实施盘山县吴家镇政府办公场所及司法所、财政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所、派出所、地税所等配套业务用房基础设施 建设和管理。 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实行责任制。 责任人对项目计划、资金、进度、质量工作分工负责。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施工中加强监督,严格管理,使项目进度、质量标准得到落实。 项目在建设中 ,将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对土建设计、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等环节上 ,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操作,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杜绝浪费和挤占挪用,使项目工程保质、保量地按期 完成,最终确保国家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项目建成后的管理 镇政府办公场所及司法所、财政所、派出所、地税所等配套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完成后,及时地列入盘山县的固定资产,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由镇政府办公室和各部门定期检查房屋、及时修缮,清除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第四章 场址选择 项目选址在原镇政府南侧,建成后的镇政 府办公楼与司法所、财政所、派出所、地税所配套业务用房分部在两侧 , 可实现行政资源共享。 是镇政府机关聚集地,交通通讯方便。 自然条件 盘山县隶属于 辽宁 省 盘锦 市,位于盘锦市的北部, 辽河 下游,渤海 之滨。 东与 台安县 、 海城 市隔河相望,南与盘锦市区、 大洼县 毗邻,西连 凌海 市,北与 北宁 市接壤。 位于东经 121176。 27′ ~122176。 29′ ,北纬 40176。 45′ ~ 40176。 27′。 全县下辖 9 个镇, 6 个乡, 192 个行政村。 面积约 2145 平方公里。 总人口 26 万人,有汉、满、蒙、回、朝鲜等 11 个民族。 气象条件 盘山县处于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低洼 ,平均海拔4 米左右。 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度, 一月平均气温 度 ,最低气温 度;七月平均气温 度,最高气温 度,年平均 降雨量 毫米, 多集中在七、八月份。 无霜期 172 天。 工程水文地质资料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资料记载,土壤结构为亚粘土、黄土和粉砂层,地耐力为 100~ 120Mpa,海拔标高为 ~。 基本地震烈度: 7 度,地表水丰富。 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其它相关条件 镇政府规划区内市 政工程设施达到五通一平(路、水、电、暖、通讯)。 镇政府办公场所及司法所、财政所、派出所、地税所配套业务用房 ,相对集中, 方便工作协调与沟通;在项目建设中可资源共享,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第五章 项目实施方案 布置原则和功能 根据该项目的建设要求和条件,结合环保、卫生、安全、消防运输及施工安装等要求,进行合理的总平面布置,并使其符合唐家镇总体规划的要求,总平面在保证安全距离的同时,力求紧凑,以节省用地和投资。 重视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并为警员创造良好 的工作条件。 竖向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结合考虑,场地标高符合建设的要求,为满足场内道路运输、绿化设施的要求。 建筑购物及场地标高和坡度要求既要有利于排水,又不受雨水冲刷,对自然地形加以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以减少土石方量。 建筑设计符合时代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的品牌象征力和内涵。 从建筑形态、建筑材料的选用和颜色的搭配体现品牌特点。 总图布置 东西 、南北 、占地面积 ㎡,主要出入口为建设项目南侧的盘海公路,入口主路规划为 7m。 以盘海路以北 10m 为规划红线,南北 、东西 ,规划红线内构筑钢围栏、内 2m 为绿化带、内 4m 为环形消防通道,建筑构物由北向南展开。 一、办公楼: 、 5 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4873㎡,层高 ,内墙面乳胶漆,外墙面为陶瓷面砖,塑钢窗、钢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门、内门为木质装饰门,不锈钢楼梯扶手,理石地面。 二、食堂 办公楼东侧, 9m, 1 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 520 ㎡。 三、财政所 办公楼东侧,食堂南侧, 36 9m, 1 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 324 ㎡。 四、司法所 办公楼东侧,财政所南侧, 9m, 1 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 ㎡。 五、地税所 办公楼南侧,大门西侧, , 1 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 825 ㎡。 六、派出所 办公楼南侧,地税所东侧, 39 , 1 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 550 ㎡。 由北向南规划红线内 10m 布置停车场。 围墙内、建筑构物四周种植花草乔木,绿化面积 70 ㎡。 停车场、道路 100 ㎡ ,均为黑色沥青砼地面。 执行技术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xx 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xx 《建筑地基设计规范》 GB5007- 20xx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20xx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体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设计方案 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强调环境与生态意识,体现环境的高品质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适应办公行为要求,提高办公空间的领域感和温馨感。 保证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完善公建配套设施和各项活动场地的规划。 精心设计,控制面积标准,提高使用功能。 注意立面造型和色彩处理,采取现代建筑在布局上的特点,创造充满活力的建筑群体形象。 首先以人为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下,完善配套设施。 超大距离的绿化空间,打造现代文化生活的品位。 基础设施建设按现代城市标准,以智能化满足需求。 主体结构为框架,内装饰采用环保型无毒、无辐射、无公害的建筑材料。 外墙保温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按节能设计,采用高密度苯板保温,采暖使用地热盘管。 本工程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屋面采用钢结构屋架,抗震设计烈度为七度。 结构设计 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30 主体采用框架结构,楼板、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墙体采用空心砖 砌筑。 结构设计基本参数: ● 使用年限:本工程在正常维护情况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 ● 安全等级: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r= ; ● 设防类别: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 建筑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 ; ● 抗震设防: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结构的阻尼比取。 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调整后用于结构抗震验算的烈度为 6 度;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 7 度。 ● 抗震等级:本工程框架 — 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二 级; ● 本工程框架采用平法配筋图。 办公楼装修 外装修:干挂理石。 内装修:地面采用理石磨光板,内墙及柱均做装修面,涂白色乳胶漆。 现浇大理石地面。 给排水系统 该项目由乡自来水公司水管网引 1 条 DN50 管道,接入水房再转供到各用水单位,供水压力 ,保证不间断用水。 该项目雨、污分流排出。 雨水由水落管流入镇排水管网。 吴家镇政府办公楼及 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31 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内,经 48h 厌氧消毒后然后排入镇污水管网。 消防系统: ( 1)消防水池在镇政府中心区内统一设置地下水池及泵房。 ( 2)消火栓消防系统、自动喷洒系统,消 防管材为热镀锌钢管,管件连接。 表 51 用水量表 序号 名称 用水量标准( L/s) 用水量时间 用量 1 室内消火栓 15 2 108。政府办公楼及其配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中并不需要经常改变原有的程序。 因此,可采用继电器 — 接触器控制系统,将控制线路在结构上接成固定式的。 ( 2) 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应在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要 求。 作为控制方案,应考虑采用自动循环或半自动循环、手动调整、动作程序的变更、控制系统的检测,各个运动之间的联锁、各种保护、故障诊断、信号指示、照明以及操作方便等问题。 ( 3) 控制线路的电源。
个运 动之间的联锁、各种保护、故障诊断、信号指示、照明以及操作方便等问题。 ( 3) 控制线路的电源。 当控制系统所用电器的数量较多时,可采用直流低压供电。 这样,可节省安装空间,便于与无触点元件连接,动作平稳,检修操纵安全等。 在电气控制线路比较简单,电气元件不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用主回路电源作为控制回路电源,即可直接用交流380V 或 220V,简化供电设备。 对于比较复杂的控制线路
............................................................16 测试目的 ...........................................................................................................16 测试过程 ................
................................................................45 图 潜在集团成员导入界面 .........................................................................46 图 确认后集团成员导入界面 .............................
方案一:整体式凹模的特点是由整块材料加工而成,牢固,使用中不易发生变形,不会使塑件产生拼接线痕迹。 但由于加工困难,热处理不方便,所以整体式凹模只用在形状简单的中、小型模具上。 方案二:底部镶拼式凹模,为了便于机械加工、研磨抛光和热处理,形状复杂的型腔底部设计成镶拼式。 综上所述,采用底部镶拼式凹模,简化了复杂凹模的加工工艺,减少了热处理变形,拼合处有间隙利于排气,便于模具维修
ake themselves as the target. Therefore, by conducting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author intends to make improvement for the research of teacher talk, meanwhile add something new to fill th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