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机械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表面的磨粒数增多,表面粗糙度 值减小;但工件速度太低,工件与砂轮的接触时间长,传到工件上的热量增多,反面会增大粗糙度,还可能增加表面烧伤。 增大磨削深度和纵向进给量, 工件的塑性变形增大,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径向进给量增加,磨削过程中磨削力和磨削温度都会增加,磨削表面塑性变形程度增大,从而会增大表面粗糙度值。 为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磨削效率,可将要求较高的表面的粗磨和精磨分开进行,粗磨时采用较大的径向进给量,精磨时采用较小的径向进给量,最后进行无进给磨削,以获得表面粗糙度值很小的表面。 ⑶ 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的硬度、塑性、导热性等 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 塑性大的软材料容易堵塞砂轮,导热性差的耐热合金容易使磨料早期崩落,都会导致磨削表面粗糙度增大。 另外,由于磨削温度高,合理使用切削液既可以降低磨削区的温度,减少烧伤,还可以冲去脱落的磨粒和切屑,避免划伤工件,从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影响 工件表面 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切削刃钝圆半径增大 ,对表层金属的挤压作用增强 ,塑性变形加剧 ,导致冷硬增强。 刀具后刀面磨损增大 ,后刀面与被加工表面的摩擦加剧 ,塑性变形增大 ,导致冷硬增强。 切削速度增大 ,刀具与工件的作用时间缩短 ,使 塑性变形扩展深度减小 ,冷硬层深度减小。 切削速度增大后 ,切削热在工件表面层上的作用时间也缩短了 ,将使冷硬程度增加。 进给量增大 ,切削力也增大 ,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剧 ,冷硬作用加强。 工件材料的塑性愈大 ,冷硬现象就愈严重。 当切削热使被加工表面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 ,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将会发生变化。 (1)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表面层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 ,表层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 ,使表层金属强度和硬度降低 ,并伴有残余应力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 ,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2)改善磨削烧伤的途 径磨削热是造成磨削烧伤的根源 ,故改善磨削烧伤由两个途径 :一是尽可能地减少磨削热的产生。 二是改善冷却条件 ,尽量使产生的热量少传入工件。 正确选择砂轮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改善冷却条件。 (1)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 :① 切削时在加工表面金属层内有塑性变形发生 ,使表面金属的比容加大。 ② 切削加工中 ,切削区会有大量的切削热产生。 ③ 不同金相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 ,亦具有不同的比容的变化必然要受到与相连的基体金属的阻碍 ,因而就有残余应力产生。 (2)工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 选择零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 ,须考虑该零件主要工作表面的具体工作条件和可能的损坏形式。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 ,机器零件表面上的局部微观裂纹 ,会因拉应力的作用使原生裂纹扩大 ,最后导致零件 断裂。 从提高零件抵抗疲劳破坏的角度考虑 ,该表面最终工序应选择能在该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加工方法。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对工件的挤压和摩擦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引起原有的残留面积扭曲或沟纹加深,增大表面粗糙度。 当采用中等或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时,在前刀面上容易形成硬度很高的积屑瘤,它可以代替刀具进行切削,但状态极不稳定,积屑瘤生成、长大和 脱落将严重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 另外,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屑和前刀面的强烈摩擦作用以及撕裂现象,还可能在加工表面上产生鳞刺,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增加。 4 磨削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 —— 磨削烧伤 1. 磨削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 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会使得工件的加工表面产生剧烈的温升,当温度超过工件材料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温度时,将发生金相组织转变。 在磨削加工中,由于多数磨粒为负前角切削, 磨削温度很高, 产生的热量远远高于切削时的热量, 而且磨削热有 60~80%传给工件, 所以极容易出现金相组织的转变,使得表 面层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下降,产生残余应力甚至引起显微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产生磨削烧伤时,加工表面常会出现黄、褐、紫、青等烧伤色,这是磨削表面在瞬时高温下的氧化下膜颜色。 不同的烧伤色,表明工件表面受到的烧伤程度不同。 磨 削淬火钢时,工件表面层由于受到瞬时高温的作用,将可能产生以下三种金相组织变化: 1)如果磨削表面层温度未超过相变温度,但超过了马氏体的转变温度,这时马氏体将转变成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或索氏体,这叫回火烧伤。 2)如果磨削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这时若无切削液,则磨 削表面硬度急剧下降,表层被退火,这种现象称为退火烧伤。 干磨时很容易产生这种现象。 3)如果磨削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但有充分的切削液对其进行冷却,则磨削表面层将 急冷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硬度比回火马氏体高,不过该表面层很薄,只有几微米厚,其下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和索氏体,使表面层总的硬度仍然降低,称为淬火烧伤。 2. 磨削烧伤的改善措施 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主要是磨削用量、砂轮、工件材料和冷却条件。 由于磨削热是造成磨削烧伤的根本原因,因此要避免磨削烧伤,就应尽可能减少磨削时产生的热量及尽量减少传入工件的热量。 具体可采用下列措施: 1)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不能采用太大的磨削深度,因为当磨削深度增加时,工件的塑性变形会随之增加,工件表面及里层的温度都将升高,烧伤亦会增加;工件速度增加,磨削区表面温度会增高,但由于热作用时间减少,因而可减轻烧伤。 2)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对磨削区温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的硬度、强度、韧性和热导率。 工件材料硬度、强度越高,韧性越大,磨削时耗功越多,产生的热量越多,越易产生烧伤;导热性较差的材料,在磨削时也容易出现烧伤。 3)砂轮的选择 硬度太高的砂轮,钝化后的磨粒不易脱落,容易产生烧伤,因此用软砂 轮较好;选用粗粒度砂轮磨削,砂轮不易被磨削堵塞,可减少烧伤;结合剂对磨削烧伤也有很大影响,树脂结合剂比陶瓷结合剂容易产生烧伤,橡胶结合剂比树脂结合剂更易产生烧伤。 4)冷却条件 为降低磨削区的温度,在磨削时广泛采用切削液冷却。 为了使切削液能喷注 到工件表面上,通常增加切削液的流量和压力并采用特殊喷嘴,并在砂轮上安装带有空气挡板的切削液喷嘴,这样既可加强冷却作用,又能减轻高速旋转砂轮表面的高压附着作用,使切削液顺利地喷注到磨削区。 此外,还可采用多孔 砂轮、内冷却砂轮和浸油砂轮,切削液被引入砂轮的中心腔内,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切削液再经过砂轮内部的孔隙从砂轮四周的边缘甩出,这样切削液即可直接进入磨削区,发挥有效的冷却作用。 使用过程中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 耐磨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每个刚加工好的摩檫副的两个接触表面之间 ,最初阶段在表面粗糙的峰部触 ,实际接触面积远小于理论接触面积 ,在相互接触的部有非常大的单位应力 ,使实际接触面积处产生塑性变形、弹性变形和峰部之间的剪切破坏 ,引起严重磨损。 疲劳强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在交变载荷作用 ,表面 粗糙度的凹谷部位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疲劳纹。 表面粗糙度值愈大 ,表面的纹痕愈深 ,纹底半径愈小 ,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就愈差。 耐蚀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零件的耐蚀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值愈大 ,则凹谷中聚积腐蚀性物质就愈多。 抗蚀性就愈差。 表面层的残余拉应力会产生应力腐蚀开裂 ,降低零件的耐磨性 ,而残余压应力则能防止应力腐蚀开裂。 3.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表面产生微观不平、残余应力等各种缺陷,虽然仅存于零件极薄的表面层中,却严重影响着机械零件的精度、 耐磨性、配合性、抗腐蚀性和疲劳强度等,从而进一步影响机械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 零件的耐磨性是零件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当摩擦副的材料、润滑条件和加工精度确定之后,零件的表面质量对耐磨性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零件表面存在着表面粗糙度,当两个零件的表面开始接触时,接触部分集中在其波峰的顶部,因此实际接触面积远远小于名义接触面积,并且表面粗糙度越大,实际接触面积越小。 在外力作用下,波峰接触部分将产生很大的压应力。 当两个零件作相对运动时,开始阶段由于接触面积小、压应力大,在接触处 的波峰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剪切变形,波峰很快被磨平,即使有润滑油存在,也会因为接触点处压应力过大,油膜被破坏而形成干摩擦,导致零件接触表面的磨损加剧。 当然,并非表面粗糙度越小越好,如果表面粗糙度过小,接触表面间储存润滑油的能力变差,接触表面容易发生分子胶合、咬焊,同样也会造成磨损加剧。 表面层的冷作硬化可使表面层的硬度提高,增强表面层的接触刚度,从而降低接触处的弹性、塑性变形,使耐磨性有所提高。 但如果硬化程度过大,表面层金属组织会变脆,出现微观裂纹,甚至会使金属表面组织剥落而加剧零件的磨损。 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对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很大。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表面粗糙度波谷处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疲劳裂纹。 并且表面粗糙度越大,表面划痕越深,其抗疲劳破坏能力越差。 表面层残余压应力对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也很大。 当表面层存在残余压应力时,能延缓疲劳裂纹的产生、扩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当表面层存在残余拉应力时,零件则容易引起晶间破坏,产生表面裂纹而降低其疲劳强度。 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对零件的疲劳强度也有影响。 适度的加工硬化能阻止已有裂纹的扩展和新裂纹的产生,提高零件的疲 劳强度;但加工硬化过于严重会使零件表面组织变脆,容易出现裂纹,从而使疲劳强度降低。 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很大。 零件表面粗糙度越大,在波谷处越容易积聚腐蚀性介质而使零件发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表 面层残余压应力对零件的耐腐蚀性能也有影响。 残余压应力使表面组织致密,腐蚀性介质不易侵入,有助于提高表面的耐腐蚀能力;残余拉应力的对零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则相反。 表面质量对零件间配合性质的影响 相配零件间的配合性质是由过盈量或间隙量来决定的。 在间隙配合中,如果零 件配合。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机械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