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培训培训中心会展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客房等则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机组的方式满足要求,所需冷负荷为 2170kw,热负荷为 2610kw。 ( 2)通风系统 16 地下车库设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为 6 次 /时。 着火时,系统兼作排烟用。 地下室设备用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卫生间排风按大于 10次 /时考虑。 厨房间设通风系统,排风需经除油雾后排放。 各种餐厅排风系统。 桑拿浴室排风系统。 ( 3)防排烟系统 根据防火规范,展览厅和观众厅设排烟系统。 排烟量按 60m3/m2 h计算。 ( 4)控制 防排烟系统风机及 防火阀在消防控制室监控。 空调系统的设备及通风系统的风机均可在控制室进行监控。 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QJ/T16— 92) (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87) 本设计包括供电、配电、照明、电气控制、防雷接地、火灾报警、电话、广播、共用天线、电视、大会议厅内电视转播系统、助听系统、投票表决系统、电脑大屏幕系统及同声翻译系统。 17 主要用电负荷有地下室、会议中心、展厅及多功能厅、餐厅及服务 设施,办公、客房、中央空调、电梯、生活泵、消防泵、喷淋泵、送排风机及餐饮服务设施动力等,总设备装接客重为 2300kw,计算容量为 2100kw,选用二台 1250kva环氧浇注干式电力变压器,变压器及高低压开关柜位置设在地下室。 ( 1)负荷等级 本工程承办公、会议中心、餐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供电要求较高,一般为二级负荷,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大会议厅的照明与会务相关的用电设备(如电视转播系统、助听系统、投票表决系统、电脑大屏幕系统、同声翻译系统等)按一级负荷设计,一级负荷在设备未端采用两 路电源自动切换。 ( 2)供电电源及电压 申请供电部门提供二路 10kw独立电源,电源采用电缆直埋引入。 ( 1)配电电压为 — S 系统; ( 2)每层配电室设一电表箱,根据需要配置电度表; ( 3)商场及客房设一内部计量表; ( 4)办公、客房配电采用封闭式母线槽; ( 5)地下变电所设集中补偿柜,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 18 会议中心照明按 150LX500LX 设计,办公用房照度按 200LX— 300LX设计,餐厅按 200LX 设计,公用部位 及走廊按 100LX设计。 楼梯间、公用走廊等设置应急疏散标志灯。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要求设置。 建筑物屋顶女儿墙装避雷针,屋面安装不大于 15m 15m 的避雷网络,用砼柱内主钢筋作接地引下线,利用基础钢筋作接地体。 电气设备接地采用 TN— S防雷及接地保护,弱电系统接地共同接地体,并根据各类接地,分别引出接地专用线路,接地电阴不大于 1Ω。 在消防控制室内装一套消防自动报警及有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报警、事故广播,消防联动装置。 报警系统为总线制,消防 联动控制系统按功能进行标准化组合方式,控制电梯及消防设备,并能显示设备运行状态。 在办公室、商场、客房、电缆竖井、走廊、电梯前室等处装感烟探测器,配电室、电子设备机房、控制室、电话机房等处装光电感烟探测器,地下车库、厨房、热水房装感温探测器。 各个防火区的楼梯间、电梯前室、公共场所出入口装手动报警按钮。 19 各层消防电梯前室设复示盘。 消防控制室能遥控开启广播扩音机,并能监视扩音机的工作状态。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阻燃电线或电缆,自动报警系统采用铜芯绝缘线穿钢管保护或电缆。 消 防控制安装 119专用火警电话。 根据需要,建筑物内装一定数量的电话分机,电话总机选用一台数字式程控电话交换机,具有旅馆中继台客房服务功能。 电话机房为一类用电负荷,由配电室引入二路专用线至房内自动切换交流电源盘,另备一台直流不停电电源箱。 从分线箱或分线盒至用户插座线采用四芯塑胶线,用户出线座采用组合式话机插座。 服务广播、客房音响和火实事故广播合用一套广播系统,平时播送背影音乐或服务广播,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装置自动开启扩音机,使广播系统自动转入火灾事 故广播状态,指挥人员疏散。 客房设床头控制柜,能选听三套广播节目,每套节目由一台功放机供给, FM调频节目引自共用天线系统终端插座。 扬声器按层分路控制。 广播线采用 RVS— 2 双股塑料绝缘铜芯软线穿管敷设或 20 走线槽。 商场、办公室、餐厅、会议室、电梯前室采用 3W纸盒扬声器,吸顶安装,地下车库采用 3W扬声器,挂墙、柱安装,距地 ,客房床头柜扬声器 1W。 屋顶安装 VU频道, FM及卫星接收天线,能接收本地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及 FM 节目。 预留当地有 线电视系统的管线。 商场、办公室、餐厅等处设双孔电视终端盒。 各层用分配器装在本层竖井内,分支器装在吊顶内。 21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消防 环境规划目标 该项目位于市区中部,西、北临泽州路和南环街两条主干道,落成后宏大的建筑规模和新颖的设计格局必将使其成为 XX 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鉴于该项目的会议培训功能,在环境规划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从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出发,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从建筑物的内部设计出发,创造出舒适的人文场所。 编 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7年 10月 《 XX市“十五”环境保护规划》 20xx年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年 11月 29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 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 GB3096— 93) 主要污染来源及防治 由于项目工程量较大,应充分重视施工阶段造成的污染情况,项目运行期无工农业污染,均为生活污染物排放。 施工期 22 对施工建材的运送、土石方挖掘场地要及时撒水降尘,减轻二次扬尘的危害; 施工污水经沉降合格后,方可排至城市污水管网; 施工设备选用环保型低噪机械,最大程度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运行期 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洗涤用水,经管道流入室外化粪池集中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生活垃圾经袋装集中后由城市环卫部门运往市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 空调、通风系统尽量选用环保低噪型设备,并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 要保证项目绿地广场、绿化带的绿化系数达到 40%。 通过大面积种植草坪净化空气, 改善环境,达到环境规划的两个目标。 节能 能源利用现状 我国能源的贮藏、开采、消耗均位于世界的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及使用却排名靠后,其中建筑能耗更高达发达国家的三倍。 因此,节约现有住宅的供暖、制冷所需能源,发展节能型舒适建筑是二十一世纪能源综合利用的首要问题。 依据准则 23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实施细则DBJ01488》 《中华人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