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行性报告及人才培养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二) 专业基础课 公共关系学 经济法基础 现代经济学 广告学 营销 心理学 (三) 专业课 国际贸易实务 市场营销学 商务谈判 市场调查 销售原理 营销策划 推销实务 社交礼仪 (四) 技能课 电子商务模拟训练 书法 普通话 贸易谈判模拟训练 (五) 专业选修课 电子商务 演讲与口才 会计 基础 企业管理学 17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表一) 学制:两 年 课程类别 顺序 课程 课时分配 教学时 间安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理论 实训 一 二 一 二 公共课 1 法学概论 34 2 2 邓小平理论 34 2 3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12 8 2 4 体育与健康 17 51 2 2 5 政治经济学 68 4 6 大学语文 136 4 4 专业基础课 7 公共关系学 60 8 4 8 经济法基础 60 8 4 9 现代经济学 68 4 10 计算机基础 68 34 6 11 广告学 51 17 4 专 业 课 12 营销心理学 68 4 13 国际贸易实务 32 8 4 14 市场营销学 102 6 15 商务谈判 34 34 4 16 市场调查 34 34 4 17 销售原理 34 34 4 18 营销策划 40 4 18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表二 ) 学制:两 年 课程类别 顺序 课程 课时分配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理论 实训 一 二 一 二 19 推销实务 68 40 4 4 20 社交礼仪 32 8 4 21 电子商务模拟训练 20 2 技 能 课 22 书法 17 51 2 2 23 普通话 34 2 24 贸易谈判模拟训练 34 2 25 电子政务 68 4 26 演讲与口才 17 17 2 27 会计 基础 40 4 28 企业管理 34 2 29 30 31 32 合计 1229 440 26 26 26 28 19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申报材料 第一部分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可行性报告 一、 广告设计与 制作专业人才市场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广告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不断促进生产与流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成为促进商品流通进步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推动着现代化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五彩缤纷的广告世界里,广告作为视觉信息的传递媒介,要取得引人注目的效果,使消费者过目难忘,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设计的广告作品就必须在众多的广告作品中脱颖而出,采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强烈的色彩效果,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既有传递信息的 功能 ,又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求购欲望。 目前市场上培养广告设计的学校、机构越来越多,大都是培训型的,而把广告与市场、计算 机结合起来,培养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特长的高级的复合型人才还 不多见,这正是我们设置该专业的目的。 经过近几年我们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广告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尤其是对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 20 性强等高水平 技能型人才,有着广阔的就业 前景。 在我国加入 WTO 的形势下,当国内广告还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服 务的同时,众多的具有艺术号召力的国际品牌的广告已源源不断地进入 中国的 广告 市场,这使我们的广告艺术如何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提出 了新的要求。 二、 广告设计 与制作 专业的现状及师资条件 (一) 专业现状 我校从 1998 年在现有专业中 开设了广告学这门课,从毕业 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中获知,广告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并且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我们深知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里,广告的作用尤其显著。 广告业成为商品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独立行业,广告不仅是沟通商品产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且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向导。 一些名牌商品,之所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其本身的质量优 势外,往往与其广告的审美功能、广告的艺术性紧密相联,广告艺术通过审美功能激发了消费者购买欲望,这就是广告作品艺术美感的社会功利性的一面。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我校决定开设广告设计 与制作 专业,以便为国家培养出高级的广告业人才。 我校在硬件建设上 基本 适应教学要求,建有 150 台电脑的计算机房,多媒体 教室、语音室、校园网等现代化的教 21 学设施。 (二) 师资条件 : 具有广告设计专业教师 15 人 具有计算机、多媒体、图形处理专业教师 10 人, 其中高、中、初比 例为 3: 4: 3。 聘任兼职教师 8人,主要负责学生的实践、实习指导。 实习指导教师 3人,中级职称 2人,初级职称 1人。 第二部分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计划 一、 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收高中 毕业生,学制两 年。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告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及相关科学的文化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信息咨询等部门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 具体要求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知识。 有独立思考、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一定 22 的创新能力,能与国际接轨的意识。 身体健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 (二) 知识结构及能力 : 掌握广告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具有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基本能力,以及市场调查与营 销的基本知识和广告 调查分析的基本能力。 熟悉有关广告的政策法规。 具有企业和品牌形象策划设计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广告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告业的发展动态。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处理广告涉外业务的能力。 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文字、图形、图象处理软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和网络广告设计制作能力。 三、 课程设 置 (一) 公共课 法学概论 邓小平概论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体育与健康 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二) 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专业英语 23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公共关系 传播学 市场营销学 VB (三) 专业课 广告心理学 广告设计理论 广告方案写作 广告摄影与影视 AUTOCAD PHOTOSHOP FLASH 广告市场调查与广告效果分析 多媒体技术 广告策划创意与案例分析 网络技术 3DMAX (四) 技能课 普通话 书法 摄影 社交礼仪 (五) 专业 选修课 中外广告法规 广告经营与管理 美学基础 市场营销学 24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表一) 学制:二 年 课程类别 顺序 课 程 课时分配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理论 实训 一 二 一 二 公 共 课 1 法律概论 34 2 2 邓小平概论 34 2 3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34 2 4 体育与健康 17 51 2 2 5 大学语文 136 4 6 大学英语 68 4 7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68 4 专业基础 课 8 专业英语 68 4 9 平面构成 40 4 10 色彩构成 40 4 11 立体构成 40 4 专 业 课 12 VB 34 34 4 13 34 34 4 14 广告心理学 34 2 15 广告方案写作 34 2 16 AUTOCAD 17 17 2 17 PHOTOSHOP 34 34 4 18 FLASH 17 17 2 19 广告市场调查与广告效果分析 34 34 4 20 多媒体技术 34 34 4 25 广告设计与 制作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表二) 学制:二 年 课程 类别 顺序 课程 课时分配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理论 实训 一 二 一 二 专 业 课 21 广告设计理论 68 4 22 广告策划创意与案例分析 34 34 4 23 网络技术 17 17 2 24 3DMAX 34 34 4 技 能 课 25 普通话 17 17 2 26 书法 17 17 2 27 社交礼仪 17 17 2 28 中 外广告法规 68 4 29 广告经营与管理 68 4 30 美学基础 17 17 2 31 市场营销学 40 4 32 企业管理 40 4 33 34 35 36 37 38 39 合计 1388 404 30 28 24 22 2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申报材料 第一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行性分析 一、人力 资源市场专业人才的可行性分析 21世纪前 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从我省的现状来看,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民营企业的不断崛起,如何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以人尽其能,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转向非农产业,大量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安置,故社会劳动的中介服务组织应运而生。 我们对省、市场信息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我省急需一大 批德才兼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 加之我省还没有以培养适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学校。 我校是省人事厅的所属学校,在掌握人力资源信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及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授课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人力资源专业的现状及师资情况 20xx年秋我校开始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职班的学生。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挖崛潜力,不断进行市场调研,并在此。会计专业、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行性报告及人才培养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