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育珠蚌良种繁育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量 1200吨, 20xx 年继续保持了较大的增长速度。 这些产量几乎全部是用三角帆蚌等淡水蚌类进行育珠生产的,目前,国内池蝶蚌育珠仍未形成产量。 我国正处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急需更多的优良新品种进入生产中。 品种结构调整在淡水珍珠养殖上显得尤为突出。 池蝶蚌具有优异的优质育珠蚌 (池碟蚌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1 育珠和繁育性能,是解决我国目前淡水珍珠养殖存在诸多问题的优质新蚌源,可使我国的淡水珍珠质量和养殖效益得到明 显提高,使珍珠产业得到跨跃式的发展。 全国有内陆养殖面积 万公顷,大部分水域可以用于培养珍珠,市场对优质淡水珍珠种苗的需求量极大,为池蝶蚌的种苗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空间。 就国内市场而言,国内有淡水珍珠养殖面积 100 多万亩(根据中国宝石协会提供的数据,江浙是中国淡水珍珠的主产地;湖南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淡水珍珠产地,集中在洞庭湖周边的常德、益阳、岳阳3市 20xx年养殖面积超过50万亩;江西、安徽淡水珍珠养殖面积迅速增加),年需求蚌苗 20亿只,而国内池蝶蚌供应量不足 400万只(目前国内蚌源以三角帆蚌为主),远 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江西省现有可养水面 550万亩,宜养珍珠的面积达 300余万亩,如果按 10%的开发利用率,亩吊养育珠蚌 1000 个计算,就需要育珠蚌 3 亿只,需蚌苗 6 亿只。 随着我国为全面提升淡水珍珠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而带动珍珠品种的升级换代,优质淡水珍珠种苗需求量会大幅上升,市场容量 更 大,而国内池蝶蚌的供应量又一时难以跟上,这就为抚州市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国内淡水珍珠养殖正处于全面更换蚌源的时期,以优质池蝶蚌替代三角帆蚌,是解决新世纪我国珍珠产业发展蚌源问题关键所在,是国内淡水珍珠养殖企业必然选择。 池蝶蚌种蚌需求市场大,可供数量少, 3—5年内供需紧张状况还会持续下去,市场空间是巨大的,谁把握住先机,谁就能赢得市场。 抚州市池蝶蚌繁育和育珠成功后,江苏、浙江、福建 、安徽等珍珠生产大省相继前来购优质育珠蚌 (池碟蚌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2 买蚌种和蚌苗,这一广阔区域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抚州市计划到 “十一五 ”期末池蝶蚌育珠养殖面积 5 万亩,需要池蝶蚌苗 1 亿只;江西省五年内以池蝶蚌取代三角帆蚌如达到 60%,需要池蝶蚌苗 4 亿只;全国三年之内取代比例达到 30%,需要池蝶蚌苗 6亿只。 目前国内仅有抚州市创新公司能提供极少量的池蝶蚌苗,尽管国内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传 统养殖地区的企业)都看到了这一市场需求趋势,但因缺乏核心技术而无法在短期内跟进。 抚州市在建立 “国家级池蝶蚌良种场 ”的同时,将在省内的都昌、丰城、万年、新建、上高、进贤等县市建立繁育基地,在国内主要产区地安徽、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苏建立繁育基地,在 3—5年内迅速发展并抢占制高点,成为全国最大的池蝶蚌良种供应基地,占据国内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完全可能的。 国际市场 淡水珍珠是我国传统的创汇渔业。 我国珍珠出口始于 1972年,主要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印度以及中亚、中东地区等。 我国淡水珍珠年产量占到 了世界珍珠产量的 90%之多,在国际珠宝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 1994年,就远远超过号称 “珍珠王国 ”的日本而位居世界首位,海水珍珠的年产量亦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必须清醒看到: 20xx 年全球珍珠产品销售额约 50 亿美元,中国却只有不到 5 亿美元;中国珍珠的世界贸易中的交易额却只有 10%的份额,未能建立起来市场优势。 国内低档珍珠多,而 “大、光、圆、艳 ”的优质珍珠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宝石级珍珠出口较少,不到出口总量的 5%。 而 80%的珍珠以原料形式出口,未优质育珠蚌 (池碟蚌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3 经深加工就流向海外,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在产品层次 上,所售卖的珍珠仅仅处于工艺品阶段,尚未成为真正的珠宝首饰。 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优质淡水珍珠品种、加工技术水平偏低,缺乏知名品牌。 20xx 年,中国出口珍珠 771吨,销售额 8719 万美元,每公斤均价 113美元,与国际上每公斤均价1 万美元差距太大。 珍珠产业在养殖技术、加工、流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珍珠的产值与产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高产低收 ”使中国珍珠的 “珍宝 ”形象难以实至名归。 日本是利用池蝶蚌进行珍珠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但由于近年来日本国内 池蝶蚌的主要养殖水域 ―― 琵琶湖等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不 适宜进行 大规模 池蝶蚌育珠生产,至使 池蝶蚌淡水育珠的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产量大幅削减。 世界海水珍珠生产国生存空间会被中国淡水珍珠进一步压缩,10年内世界珍珠市场将由中国人 “说了算 ”。 因此,我国池蝶蚌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展,其产品将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随着国内池蝶蚌育珠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扩大,市场也将得到持续发展。 再从珍珠及其加工品的国际需求市场进行分析,目前国际市场上高档珍珠饰品需求量大,价格稳中有升,并呈供不应求状态,如: 7mm以上的中高档珠每公斤 1万美元, 10mm以上圆形珠每粒 50美元以上。 随 着我国加入 WTO,珍珠及其工艺品的出口将会更加便捷通畅,出口量也会有一个新的增长,这给抚州市珍珠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品具有可观的国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前优质育珠蚌 (池碟蚌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4 景也较理想。 与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总体思路、原则、目标等相关联情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高新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通过与高新技术的交融、更新和拓展,农业科学在理论、方法、手段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发展。 国家 “十五 ”期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明确提出: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培育创新主体,营造良好 市场环境。 要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的渗透、扩散作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开拓、竞争能力,为产业结构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把重点建设以现代技术支撑的种业工程、现代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示范工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工程等作为国家 “十五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推广应用价值大,适宜产业化发展。 通过项目建设,建成池蝶蚌国家级良种场,彻底解决困扰我国养殖珍珠贝种质退化问题,构建优质淡水珍珠产业链,培育珍珠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形 成公司+基地+农户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向 “养殖 —加工 —销售 ”一体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要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淡水珍珠生产大国,养殖水面、从业人员和珍珠产量都居世界首位。 但是,由于育蚌珠源问题,致使我国的淡水优质育珠蚌 (池碟蚌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5 珍珠技术和质量都受到制约。 必须寻找新的蚌源来弥补三角帆蚌的缺陷,从而使我国珍珠养殖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项目的建设,将扩大池蝶蚌繁殖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淡水育珠生产中推广应用,通过池蝶蚌产业化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池蝶蚌是世界公认优质淡水珍珠育蚌。 1997年抚州市在全国率先引育获得成功,需尽快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 调整水产品结构、优化水产养殖品种、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是抚州市水产生产发展目标。 抚州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质清新、水域资源丰富,全市可养水面 49万亩,适宜珍珠养殖水面近 10万亩,传统的珍珠养殖也有一定基础,同时,抚州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为池蝶 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以抚州创新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产业主体,辐射和带动全市发展池蝶蚌生产,做强做大该产业,使 之成为抚州市又一新的农业支柱产业。 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需要 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池蝶蚌产业,可广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随着池蝶蚌产业的壮大发展,农民的收入必将进一步提高。 项目建设单位 ——抚州创新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建设池蝶蚌生产基地,培育优质珍珠生产的蚌源,并形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和引导池蝶蚌珍珠生产,从而提高珍珠产品质量,实 现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优质育珠蚌 (池碟蚌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6 目的。 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珍珠品质,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珍珠产品已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珍珠装饰品和工艺品消费需求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潮。 就当前国际市场看,淡水珍珠产品主要来自中国,但产值所占的比重低,主要原因为珍珠品位不高,价格低廉。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珍珠及其工艺品的国内需求量和出口国外数量都会有一个新的增长,这给珍珠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因此,大力推广应用优质育珠源 —池蝶蚌,培育壮大珍珠产业,是适应市场需求 ,提高珍珠品质,增强抚州市农业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 是保护我国三角帆蚌种质资源,重建优势种群,使我国淡水珍珠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淡水育珠蚌源,但由于近年来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普遍使用的育珠蚌源为人工繁殖、培育的蚌,这就造成近亲繁殖,种质退化严重,抗病力低,育珠性能下降,并且呈逐年加剧之势,必须寻找新的优质蚌源。 池蝶蚌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替代三角帆蚌进行育珠生产,让三角帆蚌自然资源得到休养生息,重建优势种群。 到时,两种优质蚌可交替使用,确保我国淡水珍珠产 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优质育珠蚌 (池碟蚌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7 第三章 项目的技术基础 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 项目技术来源于已完成的 20xx 年度江西省科技计划 “池蝶蚌育珠性能及繁育技术研究 ”项目,由 抚州创新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一股东 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独立承担,聘请南昌大家生物系洪一江博士(教授)为技术顾问。 20xx 年 2 月 25 日江西省科技厅组织国内曹文宣院士、国家水产原良种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思发教授、中国淡水贝类学权威刘月英等专家评审,其核心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培育的池蝶蚌良种于 20xx年 1月通过了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 水产优良新品种审定。 该些成果知识产权全部归该公司所有,该公司对本项目产品的品种、繁育、育珠、工艺等拥有独立支配权。 该公司已授权抚州创新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实施 “优质育珠蚌(池蝶蚌)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 ”项目,无知识产权纠纷。 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 该品种的研发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池蝶蚌的繁殖季节、性腺成熟年龄、繁殖习性,繁殖技术以及名年龄阶段的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引进的池蝶蚌及其所繁殖的子代能够正确繁殖,并健康生长发育。 研发工作已经完成。 20xx年通过了江西省科学技术 委员会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20xx 年 1月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 优 良 新品 种。 研究的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优质育珠蚌 (池碟蚌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8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为我国增添了一个新的、优质育珠蚌源;并证实了池蝶蚌育珠性能优于三角帆蚌,引进的池蝶蚌及其繁殖的子代能正常发育、繁殖、生长。 为我国淡水育珠生产开辟了新的蚌源和高质量珍珠产品。 拟通过本项目将其产业化。 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中所具的优势 品种选育技术特点及优势 江西省抚州创新水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的 前身 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 以池蝶蚌的引种为契 机,参照三角帆蚌育珠生产技术,对池蝶蚌的繁殖、培育、育珠及水质管理进行探索和创新,引进的池蝶蚌及其子代能够正常繁殖,并健康生产发育,同时,已研究一套较成熟的池蝶蚌繁育技术。 与三角帆蚌比较,优质育珠池蝶蚌良种繁育 项目的六个创新点为: ( 1)提供了一种优质新蚌源 池蝶蚌是一种品质优于三角蚌的蚌源。 该蚌双壳鼓、贝壳厚、分泌珍珠质能力强,利于手术操作和提升珍珠品质。 ( 2)寄生鱼寄苗放养、脱苗创新 常规寄苗脱苗方法,容易使寄苗鱼在小池内不适应而乱蹦乱跳,造成受伤死亡的现象。 为使寄生鱼脱苗提高成活率,又出苗整齐,规 格一至。 该公司创造性将同批寄生鱼寄苗后集中放养在蓄水池或大水池中,待到脱苗前 1—2天再分池放养脱苗,使寄生鱼的脱苗成活率平均达到 78%,最高达到 95%,现时又节约了繁殖池和水源,达到同批繁殖的小蚌规格和密度相对一致。 优质育珠蚌 (池碟蚌 )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9 ( 3)流水挂框加泥法培育小蚌创新 过去脱苗后的幼蚌一直养到出池,容易造成规格小的蚌苗被规格大的幼蚌挤压而死的状况。 创新性把达到出池规格的幼蚌分批筛选出池,进入小网框培育,防止敌害侵袭;当小蚌长至 5 厘米后,撕去薄膜去泥,大大加快了幼蚌的生长。 ( 4)提前钻孔单吊有枋珍珠手术预备蚌培育创新 过去用 长网袋或圆网袋吊养容易造成因网线嵌入蚌内而出现畸形。 创新性将小蚌培育到 7—。优质育珠蚌良种繁育及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可按农户交售给公司的架子牛头数,让农户分享部分利润,即二次返利。 公司在获利欠丰的情况下,风险自负或由各股东承担。 四、经营模式(如下图) 劳力 圈舍 能繁母牛 饲料饲草 畜牧服务体系 农 户 技术服务 繁 育 犊牛饲料 畜牧服务体系 资金 保险 畜牧服务体系 公 司 集中育肥饲养 屠宰加工 牛肉产品 架子牛 优质母牛、犊牛和精饲料 19 五、公司与农户 关系 在按产业化思路发展肉牛饲养业过程中
学作坚强技术后盾,能确保饲料产品质量。 二、 建设地条件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地处 位于河南省 信阳 市平桥区西北部,西与 南阳 市桐柏县接壤,北与 驻马店 市确山县相毗邻,地理坐标为北纬 32176。 31′ — 32176。 38′,东经 113176。 45′ — 113176。 55′,属北亚 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多变
构造变形区的交切部位,项目区范围及附近断裂构造不发育,未见断裂构造。 项目区未见新构造活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xx),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通过对项目区水文地质调查,项 目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性中等、透水性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山开采无水害影响。
( 公里)乡村公路,油化了 公里村级公路,建成了 40 条( 公里)排灌沟渠, 23 条( 公里)机耕路,完成了 2600余亩坡改梯和 1320口沼气池建设。 区内已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程控电话。 户均电话 、电视机 台、摩托 ,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 100%以上。 区内水利设施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排灌渠网基本形成,交通、电力、 通讯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可满足基地建设所需条件要求。 第 四 节
的问题,在“八五”、“九五”期间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了 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滇中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等,全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2500 万亩高产稳产农田(地)已建成,稻、麦、玉米良种覆盖率已达 87%。 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主要农产品粮、油、糖年年增长,云南省已由一个主要粮食调入省转化为粮食自给率近 90%,云南农业生产登上了新的台阶。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利用先期造就的品牌效应,在 5 至 10 年打造成为全市生态科技农业一线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并在全市乃至全省建立稳定牢固的市场销售 网络。 针对不同人群对健康果蔬的需求,创建自己特色的品牌果蔬连锁超市,如高端的“园 店 户”(会员)健康果蔬配送超市,平价的自选健康果蔬超市等等,并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 完善相关产业链,做大做强以猕猴桃为中心健康农业产业。 22 八、财务规划 *** 资金筹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