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专用小麦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社会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加重,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人口的刚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粮食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有关部门预计,到 20xx 年,我国小麦总量必须达到 亿吨才能保持我国小麦的总量平衡需要。 据不完全20xx年我国小麦总产量将超过 ,还有 1500万吨的缺口。 按照目前耕地面积的下降趋势估计,我国小麦的亩产水平必须再进一步的提高。 所以,对于 安徽 省这一我国小麦 商品粮基地 来说,任务十分艰巨。 项目产品在本地区供求及发展趋势分析 “ 阜麦 8 号 ” 是 安徽 省 审定 小麦新 品种, 该 品种在 试验 过程中 表现突出,其 主要优点: 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 综合性状优良,稳产性好。 抗(耐)寒性、抗倒伏性好;中抗白粉病、赤霉病;灌浆快,成 熟早。 子粒大,千粒重高( 48克左右),无黑胚,中强筋,品质优,商品性好。 播期弹性大,适应范围广。 由于 该品种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良好的 综合抗性 和广泛适应性 , 因此,在安徽省淮北及沿淮麦区的早、中茬口生产种植后将会 深受粮农欢迎,种植面积 会 直线上升,需求量 将 越来越大,市场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 此外,农科院与 我省两家大型 种子经 16 销商签订了联繁联销和代理销售协议, 预计今后几年 “ 阜麦 8号 ”种子的市场范围将会 逐步扩大, 以显示出巨大 市场潜力。 、市场份额及价格分析 近年 , 安徽 省小麦播种面 积 为 3500万亩 左右 ,共需要 350万公斤左右小麦原种、良种。 拟按照 安徽 省小麦原良种市场需求总量的 2%来确定小麦原原种繁育规模。 该项目新建 高产 优质 小麦原原种扩繁田 250 亩,年可产原原种 10万公斤。 主要销售区域在 安徽省淮北和沿淮地区。 该项目所推广 的 小麦品种 高产、 优质、 抗逆性 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市场需求 量 大,属于供不应求产品,因而市场定位较高,预计项目产品价格为 10元/公斤。 市场竞争力分析 ① 产品 竞争力 “ 阜麦 8 号 ” 20xx 年 通过 安徽 省审定,是 半冬性 高产 优质 新品种。 与其它品种相比, 阜麦 8 号 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产量高 ,增产潜力大。 在 20xx20xx 年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 公斤(最高试点 ,为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皖麦 50增产 %。 20xx20xx年在安徽省生产试验中平均比对照皖麦 50增产 %。 二是 抗逆性强、稳 产性好。 其 长势健壮 ,抗(耐)寒性好;株型紧凑,株高 7580cm,中矮秆,抗倒伏性好;中抗白粉病、赤霉病,灌浆快, 千粒重年际间变化不大; 成熟早,抗(避)后期干热风。 三是适应性广 ,能适应不同作物茬 口种植,分蘖调 17 控能力强,早播无冻害,晚播不减产。 四是 商品性好,品质优良。 籽粒大,无黑胚,中筋, 容重 806g/L,粗蛋白 (干基 )%,湿面筋含量 %,沉淀值 ,吸水量 ,面团形成时间 ,稳定时间 ,弱化度 ,粉质质量指数 54mm,评价值 48,最大拉伸阻力( Rm, 135) ,延伸性( E,135) 128cm,能量 , R/E比值。 由于该 品种的 优点多,优势明显,因此, 在 安徽 广大麦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② 技术 竞争力 阜麦 8 号是阜 阳 市 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且有 了成熟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本院除自身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外,还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 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小麦所 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还通过市外国专家局先后邀请 日本、 比利时、加拿大等国的小麦、 甘薯、大豆、蔬菜 专家前来讲学, 同时小麦育种工作还得到了李振声院士等省内外知名专家的技术指导。 这些都为阜 阳农业科学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研发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以及为本项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奠定 了较好的基础。 风险预测与对策 小麦品种的自然退化、农户分散种植及收获过程中的机械混杂 和施肥投资减少 等都会导致专用小麦品质的下降,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风险。 此外,市场销售中的假冒行为,也会给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繁育销售带来不利影响。 18 针对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农科 院 应利用健全的销售网络和广泛的信息渠道,组织专门人员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合理调节产品生产量。 针对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周密的防范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加强产品包装的防伪技术和标志、分区域编码发货、与各地工商部门结合维权打假,保护市场秩序,确保 正常经营。 针对 生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专用小麦原原种生产及加工技术指导和优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指导, 强化质量意识,将管理风险降至最低。 19 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是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成立于 1959年,财政全供事业单位,隶属阜阳市农业委员会。 法人代表:蒋成功,男, 55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研究员,兼安徽省农学会理事、阜阳市农学会付理事长兼秘书长、省农村科技协会常务理事、阜阳市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阜阳市食用菌协会副理 事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阜阳综合试验站站长。 先后 主持和参与国家“十一五”星火项目、国家“ 863”项目、“ 948”项目及安徽省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等二十多项,获科技成果 14 项,各类成果奖励 8 项,特别在阜阳市小麦良种包衣综合配套技术,小麦新品种阜麦 93阜麦 8 号和国审高产大豆新品种阜豆 9765 等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业绩突出。 先后被评为省、市 优秀党员,阜阳市拔尖人才。 业务范围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设有小麦、大豆、甘薯、经济作物、分析测试、土肥植保、园艺组培七个研究室和种子公司。 主要从事小麦、 大豆、甘薯、玉米、芝麻、棉花等作物的育种栽培研究以及农业技术成果的开发应用工作。 具体 业务包括:承担国家、省有关部门下达 建设和推广应用 项目 及各种业务 攻关课题研究; 进行农业新技术开发,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科技服务,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 治 方法、土壤 20 改良、作物高产优质节能无公害栽培技术等应用性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 阜阳市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为阜 阳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开展对外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提高阜阳 市农业发 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承办 省 、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长期以来, 阜 阳 市 农科院一直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工作。 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了研究水平较高、学科门类齐全、年龄梯队合理的技术研发创新团队。 现有在职职工 95 人,专业技术人员 48人,其中研究员 3 人,高级农艺师 11人,农艺师 18 人。 享受国务院 、省政府 特殊津贴的专家 3 名,市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 优秀专家 10名。 承担本项目的科技人员共有 12 人,其中研究员 2名,副研究员 5 名。 具备较好的人才基础。 (见附件:技术人员资格证书) 项目参加人员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务职称 分工 蒋成功 男 55 大学 院长、研究员 主持 邓贺明 男 55 大学 研究员 参加 张丽 女 50 大学 高级农艺师 参加 张婧霖 女 49 大学 高级农艺师 参加 冯家春 男 38 大学 高级农艺师 参加 21 祝利海 男 50 大学 高级农艺师 参加 李伟 男 36 大专 农艺师 参加 杨永华 女 39 大专 农艺师 参加 张桂芳 女 36 大专 农艺师 参加 柳申飞 男 37 大学 农艺师 参加 陈辉 男 30 研究生 农艺师 参加 夏云祥 男 30 研究生 农艺师 参加 及育种能力 阜阳农科院曾主持国家星火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参与国家“ 863”大豆杂优研究、甘薯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等项目。 其中,大豆杂优研究团队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 115”创新团队。 20xx 年 12 月被安徽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安徽省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xx年农业部批准以阜阳市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成立大豆、甘薯、芝麻三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阜阳综合试验站,承担着国家公益型农业科技研发、技术示范、成果转化和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重要任务。 20xx 年与中国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协作开展玉 米育种,并成立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阜阳试验站。 20xx年被省农委批准成立小麦、玉米 2个省级综合试验站,被农业部定为国家 级农作物品种 区域试验站、国家大豆改良 中心安徽 分中心, 20xx年被省人事厅批准成立了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跻身于全省地市级农科院所前列。 22 阜麦 8 号是阜阳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 1999 年以小偃 9403 为母本,以漯麦 4 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 的新品种 , 20xx年 9 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皖麦20xx008),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 特征特性: 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起身后叶片由半直立转平展,拔节期后生长偏快,苗脚利落,长势长相好。 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每亩有效穗数 38万左右。 穗层整齐,结实性好,穗粒数 3540粒。 茎秆附少量蜡粉,株高 80厘米左右,茎秆有弹性,抗倒伏能力强。 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千粒重 4550 克,籽粒黑胚率低,商品性好。 后期灌浆快,成熟偏早,熟相好。 抗病性鉴定中抗白粉病、赤霉病,中感叶锈病、纹枯病。 品质分析蛋白质 %,湿面筋%,沉淀值 ,面团形成时间 ,稳定时间。 产量表现: 20xx20xx 年省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亩产 公斤,比对照皖麦 19 增产 %,居参试 38 个品种第 1 位。 20xx— 20xx 年两省区试平均亩产 公斤,比对照皖麦 50 增产%。 20xx20xx 年省生产试验汇总 平均亩产 公斤,比对照皖麦 50增产 %。 品种 的 选 育及开发能力 近两年,我院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0xx年有 阜麦 12 号、 阜 0364 分别进入国家区试预备试验和安徽省区域试验(半冬组) ; 20xx 年有阜 0561 同步升级国家区试预备试 23 验和安徽省区域试验 (春性组 )。 预计 23 年内又将有 12 个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同时 阜 阳院小麦 研究室 ,对审定后的 新品种进行 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栽培研究模式,能够为新 品种的扩繁 推广 提供配套的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规程。 在开发能力上主要依托 阜 阳农科院下属的 种子 公司进行品种的示范和推广 ,公司 是以 阜 阳市农科院为投资主体,组建成立的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具有 安徽 省农业 委员会颁发 的 500 万 元 农作物种子 生产 经营许可证。 能力 阜阳农科院种子 公司 现有 5000 亩原种繁育基地和 种繁育基地。 种子繁育实行“订单 ” 种植,麦播前与基地农户签订种子回收协议,小麦收获后对农民繁育的合格小麦种子进行加价收购。 这样,即确保了小麦新品种的快速推广和公司盈利,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这种“科研单位 +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单位财务状况及自筹资金能力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 为国有事业单位,截止到 20xx年单位总资产 22393 万元,固定资产约 21604 万元,上年度单位总收入 万元。 具有相应的自筹资金 配套能力。 主要技术成果及专利获奖情况 阜 阳 市 农业科学院基础设施齐全、试验手段先进、科研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转化能力。 24 截止 20xx年,共育成新品种 32个,其中大豆 13个,小麦 8个,甘薯 4个,水稻 1 个,获奖成果 65项,其中国家级 2项,省部级32项。 在省级以上重点刊物上发表论文 500 余篇,曾 荣获 农业部和安徽 省农科系统综合先进单位、国家农作物中间试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现有 基础设施 所内有试验用地 380亩, 1200m2生物组培中心, 2500m2综合检测实验楼, 40 m2安徽省首家人工气候室, 900m2 自动日光温室,100 m2 小麦、大豆品质测试室,仓储 3000m2,晒场 4000m2 和多种农业生产机械及种子加工机械 20余台套;省级标准种子检验室1 个,配套有检测、分析的各项设备,均能满足各种农业试验和繁种要求。 表 41 现有的仪器设备一览表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价 购置时间 光照培养箱 1 9570 1996 高压灭菌锅 1 3400 1996 电热恒温培养箱 1 2360 1996 电热鼓风干燥箱 1 3528 1996 连续变倍体视镜 1 2580 1996 电子精密天平 1 6160 1996。优质专用小麦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择在 城关镇 、陈 靳 、温堡三 乡镇的 8 个行政村。 其中: 城关镇 4000亩,包括 南河 村 1000 亩、 红崖 村 1000 亩、 张寺 村 1000 亩 ;陈靳乡20xx 亩,包括新 星 村 1000 亩, 清凉 村 1000 亩 ;温堡乡 4000亩 ,包括温堡村 1800 亩(其中育苗 1000 亩),杜堡村 1500亩,吴沟村 1000亩。 地理位置
止蔓延流行。 免疫接种春季是鸡群免疫的最好时机,要根据本地的疫病发生流行特点,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做到免疫彻底,不留死角,不漏一只鸡,以免造成免疫失败。 治疗措施:( 1)球虫病:选用抗球虫药物治疗。 如选用 球速杀50 克,混拌饲料 300 千克饲喂;三字球虫粉 100 克兑水 50 千克饮用,二者交替使用。 ( 2)鸡白痢:环丙沙 星原粉 4 克加水 3550 千克饮用,二者各用 34
按下述处理方法进行规范处理。 (二)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噪声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自牛的叫鸣声,但对周围环境及人无影响。 废水 :奶制品厂用水、屠宰加工厂用水、农户清洗牛舍及器具均有一定的废水排放,可经排污系统处理后加以利用。 固体废物 :该项目的主要固形污染物为牛粪,可通过集中堆放发酵,作有机肥加以利用。 19 (三)环境保护措施 对于废水及牛排泄的粪尿
立项,在 20xx 会计年度发生并支付的利息 ;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固定资产贷款 500 万元以上、 6000 万元以下的部分予以贴息;固定资产贷款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3 年。 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范围为 20xx 年 1 月 1 日至 20xx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发生并支付的利息;中央财政原则上对落实单笔流动资金贷款 100 万元以上、且累计达到 500 万元以上、 6000
社会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加重,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人口的刚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粮食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有关部门预计,到 20xx 年,我国小麦总量必须达到 亿吨才能保持我国小麦的总量平衡需要。 据不完全20xx年我国小麦总产量将超过
对于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具有深远的生态效益。 因此,发展肉鸭生产,对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具有深远的影响,推动博兴“农业生态县” 建设步伐。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博兴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南临淄博市的桓台县和临淄区,北接滨州市的滨城区,东与东营市的广饶县、垦利县相邻,西与淄博市高青县接壤,处在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腹地,辖 10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