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问题研究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 20 号 —— 企业合并》的内容来看,其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是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 合并范围的差异 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可纳入合并报表编报的子 公司的范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 —— 合并会计报表》在这方面的规定比较详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大体上平 顶 山工 业职业 技 术学 院 毕业设计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7 页 是一致的,都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母公司应当将其所有的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我国子公司的范围包括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另外,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都给出了除了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被纳入子公司的范围外,若母公司拥 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等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合并方法的比较 一般公认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有两种:购买法(又称收买法和权益法(又称联营法)。 这两种 方法对于同一企业合并并不是随意选择的。 购买法视合并为购买行为,注重合并完成日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因此,被购买企业的资产按资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却认为商誉。 目前,购买法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国际流行方法,世界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合并报表会计实务中所采用的基本上都是购买法。 我国也采用购买法 ,我国企业集团母公司关系的形成与资本市场高度发展的美国有很大不同。 美国的企业扩张通过收买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占主 导地位,变换股票实行的企业联合也较为常见。 但在我国,真正通过购买形成的母子公司关系为数不多,许多企业合并不存在市场公平价值,有些则是通过企业重组形成。 因此我们认为,值得考虑权益法在我国的使用性,国内企业通过拆分和合并实施的公司重组,从理论上来说更适合采用权益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平 顶 山工 业职业 技 术学 院 毕业设计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8 页 3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 合并范围不明确问题 在当前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下,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方面。 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复杂持股下合并范围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规定,母公司能够直接或间接控 制被投资单位,并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通常来讲,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指下列两种类型:第一、母公司拥有多数(通常超过 50%)有表决权的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 具体来说,母公司拥有多数股权的方式有三种情况:( 1)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多数权益性资本;( 2)母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多数权益性资本;( 3)母公司以直接和间接有效控制被投资企业多数权益性资本。 第二、母公司虽然不拥有其多数股权,但是可以通过其他的多种方式控制被投资企业。 其控制方式主要有:( 1)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经协议,拥有被投资企业过半数的表决权; ( 2)投资企业根据章程或者协议,有权控制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投资企业有权任免董事会或者类似的权利机构的会议来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经验决策;( 4)投资企业有权通过控制董事会或者类似的权利机构来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经验决策。 虽然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对合并范围有较明确的判断依据和标准,即以是否拥有过半数的表决权为依据,同时包括直接拥有和间接拥有两种情况,但对间接拥有的表决权的计算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定。 间接拥有表决权的计算方法有“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将会对同一股权关系是否拥有过半数表决权资 本产生不同的结论,进而影响合并范围,有些子公司虽然名义上由母公司控制或多数股权为母公司所有,但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母公司并不能对其实施有效控制,或者在行使控制权时受到某些限制,同时它对间接拥有比例的计算方法因为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对同一持股关系的合并业务,由于不同财会人员的理解不同,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合并处理。 结论不相同。 从而导致最终形成的合并财务信息也不同。 同时,由于当前两种计算原则本身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在具体操作中也会使得企业在把握合并范围时陷入困惑。 平 顶 山工 业职业 技 术学 院 毕业设计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9 页 暂时性控制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都对“暂时控制”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而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却没有明确规定暂时性控制的子公司是否应该纳入合并范围,只强调以控制为为标准界定合并范围,只要是被母公司控制的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 而在《暂行规定》中规定“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不得纳入合并范围。 但未对“近期”和“短期”进行一个量化时间段的规定。 由于现行规定比较模糊,如果不将准备近期出售而而短期持有大量股权、暂时控制的子公司同长期控制的子公司区分开来,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可能以暂时控制而非实 质控制为借口,不予纳入合并范围,这样不仅为某些集团公司管理者出于特定目的,在关键之时买进或卖出子公司的股权来调节合并范围进行利润操纵留下空间。 同时,因准备近期出售而短期持有大量股权的投资应在金融资产中进行核算,没有道理将短期投资的被投资单位合并到报表中来,这会给准则制度的执行以及会计、审计实务带来众多的麻烦,显得杂乱无章。 实质性控制的判断标准问题 新准则强调应当以控制为标准对合并范围加以确定,且列出了母公司应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几种情形,但是它并未给出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 间接拥有的问 题 新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由于新准则以及应用指南没有计算间接拥有比例的具体计算方法,对于同一持股关系的合并,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述,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最终提供的合并财务报表信息不一致。 另外,“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在实务中很难把握,很难保证集团利用此条规定来调节集团利润。 应该给出间接拥有以及直接或间接拥有的具体计算办法。 信息揭示真实性不高 ( 1)受传统会计理论模式的理论方法等的制约,个别会计所揭示的部分信息难免有些失真,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由这些个别的会计信息整合而成的,所以合并会计报表所揭示的信息也会直接受其影响,导致真实性不高。 平 顶 山工 业职业 技 术学 院 毕业设计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0 页 ( 2)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除了包含纳入合并范围的个别会计报表,即子公报表外。 还包含母公司本部的报表编制与纳入。 但是受子公司环境等差异的影响,会计计入夫人政策和方法也各有差异,所以同一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中,收会计计量和处理方法差异的影响,信息的真实性也很受影响。 企业采用不同会计政策导致信息失真 尽管新 会计准则中对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规定。 要求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必须与母公司统一。 若存在不一致时子公司就应当进行相应调整或者另行编制财务报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要实现这一点好是有一定难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母公司拥有的子公司一般处于不同行业,之前可能都执行着各自行业的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不可能要求其子公司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并且在不统一时如果对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按照母公司会计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样做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可能使合并财务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存 在的问题 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不断地增长,增长的方法除了企业本身内部的增长以外,更重要的方法是通过企业的合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仍不健全。 企业间出现的多种形式的合并,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报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母公司财务报表使用者关心并且需要了解企业集团在整体上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需求,就必须按照一定的准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对于存在的问题,先做如下分析: 合并价差存在的问题 “合并价差”是指在企业合并过程中 母公司投资成本超过其所拥有的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合并差价的性质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项目,单独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并不必分摊到有关的资产和负债项目。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1)将不同性质的差额同时归入合并差价,影响合并价差的可理解性。 我国的合并差价不但包含合并商誉、股权投资差额,而且还将企业集团内部债权投资与内部应付债券数平 顶 山工 业职业 技 术学 院 毕业设计说 明 书 ( 论 文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