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准则体系谈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20xx 年第一版,第 69 页 2谢诗芬,“论公允价值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若干重大问题”,《财经理论与实践》, 20xx 年 11 月, 第 47 页。 从新准则体系谈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 2 关系介绍如下: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 表面看来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之间是对立的:( 1)历史成本所注重的是过去发生的交易;而公允价值强调的是及时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 ( 2)历史成本计量在市场价值发生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始终以历史成本保持其价值 ;在市场价值或预期价值发生变动时,财务会计必须对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和披露。 ( 3)历史成本能够如实反映当初交易的原始面目,使财务信息具有了可靠性;公允价值能够及时反映企业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使财务信息具备了相关性。 实际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不是完全对立的。 若无反证,历史成本也可以是(过去的)公允价值。 也就是说,在某种条件下,历史成本代表着一种初始交易或事项时的公允价值。 所以,广义的公允价值是包含历史成本在内的一种复合的会计计量属性。 3 重置成本也称现 时成本,是指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同样资产所需支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由于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重置成本与公允价值是紧密联系的。 但是,重置成本并不强调市场的公开与活跃。 因此,公允价值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 3. 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的关系 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扣除了预计变现所需直接成本之后的净值。 可变现净值通常不考虑货币的时间因素,而公允价值则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 所以,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区别较大,一般不能代表公允价值。 4. 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 笔者认为,理解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是合理估计 公允价值的关键。 虽然说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但在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无法取得的情况下,需要用到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现值同公允价值的关系是:第一,现值只是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同利率的结合,这些现值不可能都与决策相关。 第二,现值本身不是计量的目的,也不是独立的计量属性。 第三,现值要成为计量属性,它就必须反映、至少应能近似地反映公允价值的定义。 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情况 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的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势在必行。 考虑到长远利益,为今后发展提供一个标准趋同、可比互通的 信息平台,财政部于 20xx 年 2 月15 日正式发布新会计准则,并于 20xx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 在本次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中, 3人们通常所定义和研究的公允价值都是狭义的,本文下面所论述的也都属于狭义的公允价值。 从新准则体系谈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 3 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一大亮点。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公允价值的体现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 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已发布的 38 个准则中有 17 个涉及并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表 1)。 表 1 20xx 年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准则统计表 4 准则名称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 — 存货 》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 — 长期 股权投资》 √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 — 投资性房地产》 √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一固定资产》 √ 《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 — 生物资产》 √ √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 — 无形资产》 √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 — 非货币性交易》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 — 企业年金基金》 √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 — 股份支付》 √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 — 债务重组》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 — 收入》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 — 政府补助》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 — 企业合并 》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 金融工具和计量》 √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 — 金融资产转移》 √ √ 《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 — 套期保值》 √ √ 《企业会计准则第 38号 —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 其中,《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生物资产》等准则直接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也对其进行了部分引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 —— 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 —— 套期保值》以 及《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 —— 金融工具列报》的发布填补了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空白,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划分与确认、金融工具的列报和披露作了新的详细的规定。 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改变了过去衍生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规定,有利于及时、充分反映衍生工具业务中潜在的金融风险。 旧的会计准则中不划分投资性房地产,只是将其纳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中一并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 —— 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在初始确认中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在后续计量时有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模式进行选择。 如果选择公允价值模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投资 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有确凿证据对投资性 4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会计研究》, 20xx 年第 5 期 从新准则体系谈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 4 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调整的账面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 —— 生物资产》规定,企业可以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方法中进行选择。 历史成本为主导,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 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有确凿证据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新准则强调非货币性交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以公允价值计量。 条件为:一是,交易应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损益。 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且不确认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 —— 企业合并》中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与其账 面价值记入当期损益,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而对于同一控制下,则不允许使用公允价值。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公允价值的特点及原因 通过上文对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特点。 本文将其总结为:广泛性、突破性和谨慎性。 下面,笔者将结合我国国情,分析这些应用特点产生的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