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祝福伤逝离婚看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爱姑: 从敢于闹事到 最终 妥协 爱姑是农村妇女,十五岁嫁入施家,婚 后丈夫 “小畜生” 姘上了小寡妇, 就抛弃了她,她的公公“老畜生”也支持儿子把她赶出施家。 爱姑不能忍受“小畜生”“老畜生”对她的欺压,闹了三年,决心“拼出一条命”,把施家“闹个家败人亡”。 她能说会 道,撒野、泼辣,拒绝离婚的事也成为新鲜事;但她却又把希望寄托在“打官司”上,认为“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可最后,在慰老爷和七大人的软硬兼施中,爱姑妥协了。 “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 ……。 ”乖乖的接受了离婚。 爱姑 表面坚强、泼辣,实则单纯、幼稚、脆弱。 她认为被丈夫休掉是失节的大事,休妻对她来说是件 耻辱的事情,被休之人,其地 位连寡妇也不如,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 她 据理力争 ,在七大人面前力数丈夫的不是,满以为七大人知书识礼,会替她说话。 但七大人的一席话让她如梦初醒:“公婆说‘走。 ’就得走。 莫说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这样”,才觉得自己完全孤立了,不得不改变先前的大胆和泼辣,对自己先前的 放肆、粗鲁感到后悔, ——— 她妥协了。 爱姑离婚,结局像是喜剧,实际上是悲剧。 名义上是离婚,实际上是被休,这里的“离婚”只是鲁迅 在创作中 运用的一个新词,并不是现代社会中有法可依的离婚。 爱姑的被迫离婚,与她被夫家休掉毫无区别。 爱姑在这里 争取的是旧式妇女所谓的“人格”,在七大人等封建地主面前,她的态度由坚决变得妥协,最终不得不接受离婚的现实。 3 妇女要求获得解放的具体 方式 不屈从的自发抗争 祥林嫂是一个在精神上、心灵上和肉体上遭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摧残和戕害的悲剧典型。 她为了求得安稳的生存 ,摆脱悲惨不幸的命运 ,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不屈从的抗争。 祥林嫂的一生,主要有过三次反抗。 第一次是她从家里出逃。 当她在死了丈夫以后,得知婆婆要把她卖了,就从家里逃到了鲁镇,给鲁四老爷做女工。 第二次是在贺家抗婚。 被抢、卖到贺家的她,又嚎又骂,坚决不从, 趁人不备, “她 就一头撞到了香案角上 ,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 ”。 第一次和第二次她反抗的是封建的夫权思想。 人身应该是自由的,婚姻也应该是自由的,但是封建的礼教却规定女子 “ 出嫁从夫 ” ,自己的命运要交给夫家、也就是婆家来掌握。 所以,婆婆就理直气壮地卖祥林嫂,抢祥林嫂,逼祥林嫂再嫁。 而祥林嫂不愿这样,但明着又斗不过对方,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地逃跑,隐姓埋名给人家做女工,最后躲不过了,就闹,就撞香案拼命。 第三次是再到鲁镇以后,她被告知 “ 祭祀时用不着沾手 ” ,原因是她有过两个丈夫, “ 是败坏风俗 ”“ 不干不净 ” 的。 4 她就用历来积存的十 二千工钱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作替身,希 望 以此赎罪。 可是尽管她捐了门槛,仍旧被人瞧不起。 换做现在, 人的婚姻都有可能变化,都可能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婚姻。 而封建礼教对男子不加约束,对女性却规定 “ 从一而终 ” ,不能 再嫁。 如若不然,这个女人就不 “ 贞节 ” 了,就伤风败俗了。 祥林嫂不承认自己是伤风败俗的人,但她无法与别人争辩,就只能不惜用自己所有的积蓄捐一条门槛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三次反抗,最后都没有成功。 她出逃,结果还是被婆婆找到,被抓住,被逼嫁;她又哭又闹,撞破了额角,结果还是与贺老六成了亲;她被榨尽了积蓄,结果还是没人 承认她因为有了替身而不再有罪 „„ 追寻个性解放 子君是受五四新潮洗礼的女知识分子形象,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她的外表看出 :“苍白的圆脸 ,苍白的瘦的臂膀” ,“布的有条纹的衫子 ,玄色的裙 ,”由原文可知 ,她很可能出身在一个中层或没落的封建农村家庭里 ,大概是她很小的时就被寄养在城里的叔家,并送她进了 新式学堂,使她有机会接受西方文化,崇拜雪莱、易卜生这样的西方诗人、思想家。 在当时的条件下 ,一个这样出身的知识女性要冲破礼教的樊篱 ,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 ,勇敢的子君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喊出了个性解放的心声 :“我是我自 己的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 这是她的战斗宣言, 子君这个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叛逆者,敢于追寻恋爱自由,进而到婚姻自由。 在与涓生经过一段时期的接触以后,实现 同居。 子君的勇敢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她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不顾家人的反对,走出封建家庭。 二是她和涓生的同居,不顾“ 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 ” 对于构建自己和涓生的小家庭,她还卖掉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加入自己的一点股份,可见她已有了男女平等的观念。 子君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敢于追寻个性解放,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是一般妇女能做到的。 具有人的价值的“萌芽” 相对 祥林嫂 、 子君 来说,《离婚》中的爱姑 的反抗是 大胆、泼辣、不屈不挠的, 她敢于对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进行针锋相对的反抗, 当“小畜生”仗着优越的“夫权”姘上了小寡妇就不要爱姑,要与爱姑离婚的时候 ,爱姑可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家庭生活被人破坏了 ,她干涉丈夫的不道德行为 ,为争取起码的人格尊严而进行斗争。 尽管惹得“丈夫不对 ,公婆不喜欢” , “ 老畜生 ” 也帮着儿子压制爱姑 ,但爱姑毫不示弱 ,搬来了剽悍的父兄 ——— 父亲庄木三和六个兄弟 ,跑去拆了施家的灶 ,还到处打官司 ,造成了一桩封建社会里农民女儿的 离婚案。 爱姑在这里所争的 ,远不只是生活下去的基本权利 ,而是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爱姑凭借自己娘家的实力,派自家的六个兄弟拆了施家的灶,给施家以莫大的耻辱。 闹了三年,她敢于蔑视道德习俗,辱骂公公和丈夫。 尽管后 5 来被迫妥协了,但她的反抗行动在当时是勇气可嘉的。 有的评论家说 “ 爱姑是辛亥 的女儿 ” , [注 2]因为 她敢于蔑视道德习俗,争取自己的人身权利, 她敢于为自己没人格的地位作斗争。 爱姑已经有了“人”的初步意识的觉醒 ,她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已经有了“人”的价值的萌芽。 4 封建 妇女要求获得解放的原因 封建“吃人”礼教的压迫 封建社会里,男女不平等。 女子从呱呱坠地起,就受着歧视,受着虐待,一直到老死,都没有一天获得独立的人格。 她们不能不服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