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抓共管的氛围,才能取得成效,取得成功。 (一)、人民群众是主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取得执政地位的,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 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理应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因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不竭的力量源泉。 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有权力运行的地方,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 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对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廉洁与否,一言一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他们对腐败看得最清,对腐败最痛恨,反腐决心最大,反腐态度最明确,反腐立场最坚定;他们能从细微之处最准确地判断是非,能够直接感受到腐败现象对党、对国家和自己切身利益的侵害,所以,他们要求党和政府反腐败的愿望最强烈。 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表 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等形式,揭发举报违纪违法问题,积极参与党的反腐败斗争,并出现了署名举报多,举报领导干部多,举报重点部门多,举报重大问题多的特点,为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使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挥了重要保证作用。 一方面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正确意见为我们党制订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反腐败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保证了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任务的 顺利落实。 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是我们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群众无处不在 13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 ”基层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干部腐不腐,群众最清楚。 人民群众人数多,分布广,视觉宽,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岗位、不同领域。 这些特点使人民群众的监督覆盖社会各个领域。 即无论是哪级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还是权钱交易的伎俩都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各级各部门不易发现、纪检机关也难于掌握的情况,通过人 民群众的反映、通过人民群众的举报,更有利于获得信息和证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监督。 广大人民群众是腐败的见证者,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对腐败分子恨之入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依靠群众进行监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群众监督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公正性的特点,是最好的监督、最有效的监督,也是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 我们党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依靠群众,让群众这只“千里眼”真正发挥作用。 只有这样,各类社会丑恶现象才会无所遁形,各种不正之风才会得到彻底纠正。 紧紧依靠人民参与支持,使群众监督无 处不在。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民意所致、民心所向。 我们的工作必须为了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 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反腐败就很难取得成效。 要释放群众监督正能量,让腐败无处藏身,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 三)人民群众反腐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为人民谋利益,同时,在一切发展活动中,都要依靠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 因而,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也是最广泛、最主要的力量。 反腐败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不竭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依靠力量,而且那个还是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最终评判者。 实践证明,坚持群众标准,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出发点和归宿,反腐倡腐败导致不胜任、不称职的干部上台,影响了政府的行政能力,降低了政府服务民众 的水平。 14 而要消除这一腐败现象,需要人民群众发挥好“评判员”作用,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就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应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把依靠群众和相信群众落到实处,做群众信赖和拥护的引路人,同时从根本上实实在在地促进行政机关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 要增强查办案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 重点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对顶风作案的要依纪依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 继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 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既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引 发民愤民怨,也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坚决予以纠正。 对损害群众利益导致的恶性事件要严肃查处,对措施不得力、不良风气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地方要追究领导责任。 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套能用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在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健康发展的同时 ,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这些客观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效果 ,进而又影响和制约反腐败斗争的 整体发展。 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一些地方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有些 15 同志口头上讲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但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积极发挥群众作用的问题上,不讨论、不研究,不出实招,不下真工夫,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缺少深入有效的宣传发动 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一些地方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有些同志口头上讲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但没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对群众缺少深入有效的宣传发动工作, 使不少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作用。 反腐败斗 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发状态,远没有形成群众广泛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主动局面。 有不少群众认为反腐败斗争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自己力量小,不可能在反腐败斗争中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