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 研究表明在区域 经济 一体化的发展 过程中, 一部分产业可能 因为 贸易成本 的 降低 出现 集聚 现象 ,另一部分产业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2 基础理论 6 可能 因 为 要素价格的差异 不发生集聚 ; 20xx 年,汉森等人研究 表明 贸易成本的降低可以增加产业 的 集聚并且 可能会导致产业 集聚中心 转移。 此外,很多学者专家对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的集聚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 ② 国内产业集聚理论 从 上个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 , 我国学者对产业集聚现象 的 研究 主要 取得 了三个方面的成果:介绍和阐述了国外的最新理论;对产业集聚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 框架、内部机制等的理论研究; 基于 产业集聚现象 和 许多经验 ,进行了产业集聚的 对策研究。 最早我国学者 介绍和阐述 了 国外最新理论。 1999 年,李小建和李庆春 在研究中 对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地理学观点 进行了 分析与介绍 [8]; 20xx 年,陈剑锋、唐振鹏等 人 总结归纳了 国外学者专家们 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分类等产业集群研究成果, 分别 从 经济增长 技 、 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 等 各个 方面总结了国外 对产业集群的 相关 研究, 分析 了国外产业集群政策 和 集群研究的逻辑关系 [9]; 20xx年,王缉慈基于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进行 了 研究,介绍了新产业区理论 ,并分析比较了几种代表性的产业集聚理论 [10]; 20xx 年, 梁 琦 在研究中对 “ 新工业区 ” 理论 进行了 阐述 , 并 对 波特集聚理论、 克鲁格曼集聚理论和其他主要集聚理论 进行了 分析 和 研究 [11]。 其次是 对产业集聚理论研究方面。 20xx 年,王缉慈基于经济全球化和本地竞争优势 的研究 现状,分析了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生原因 、发展机制以及创新问题等, 并论述了创建产业集群的重要性; 20xx 年,梁琦 对 产 业集聚现象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并 从三个 不同的 角度 揭示了产业集聚过程的内在规律, 指出集聚优势是专业化生产模式的决定因素。 最后是关于产业集聚 现象的许多经验和对策研究。 20xx 年,徐维祥 构建 了 一个 数量分析指标体系,对浙江 省 的 “ 块状经济 ” 进行特征区分,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地理空间的分布特征 及 其成因,基于专业市场发展和集群关系研究需求的引导过程 [12]; 20xx 年,谢立新以泉州产业集聚为例,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和具有的 竞争优势,并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13]。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关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还 尚在初级 阶段,研究比较分散,缺乏系统的理论探索和规范的研究方法。 ① 垄 断优势理论 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海默在他的博士论文 中首次提出跨国企业进行对外直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2 基础理论 7 接投资必须具备垄断优势,后经过海默导师的补充,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垄断优势理论建立的前提 是 假设 市场 是 不完全竞争 的市场。 该理论认为在全球经济环境下, 跨国企业进行对外 直接 投资时,因东道国企业具有很多天然优势,比 如 相对 熟悉本地市场、语言以及文化等,要求跨国企业必须 具备垄断优势以与东道国企业相抗衡 [14]。 因此,垄断优势理论主要集中于分析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厂商特有的优势和占有市场份额的多寡上, 认为企业 只有具备垄断优势才能利用市场的不 完全 竞争 性 和 垄断优势 ,扭转 在东道国投资中的不利地位。 垄断优 势理论 很 好的 解释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 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直接投资的动机,但是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该理论不能解释 为什么 拥有垄断优势的企业不 采取 出口 或者 技术转移等方式进入其他国家 市场;不能解释正在发展中的跨国公司和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另外其他学者进行了补充研究 ,约翰逊 研究表明 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关键 因素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凯夫斯 的研究表明 跨国公司竞争的一大优势 就 是 自身的 产品差异化能力。 ② 产 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 对垄断优势理论进行补充,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产品 从 诞生进入市场 开始 , 很快会受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因此 所有 产品都 会 经历 从诞生、发展、衰退到 消亡四个阶段 [15]。 弗农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 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三类。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项新产品推向市场经过 进入 、 发展 、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在这三类国家之间进行转移。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很好的 解释了技术创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的动机和 行为,并 指出 当位于 产品生命周期 的 不同 阶段 时 , 企业 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其 中对外投资就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由于产品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产品生产 逐渐趋于小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 模式转变 ,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式已不再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的最好指导 ,而且 它 只能用于解释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不能完全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③ 市场 内部化理论 美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 经过研究, 提出了内部化理论。 该理论 指出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厂商在国内扩张的边际收益 逐渐 下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因此,很多企业产生了向国外扩张的趋势 [16]。 内部化交易方式使国际经营的成本降低, 因此潜在的跨国企业或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形成跨国企业。 市场 内部化理论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实践指导 ,有助于跨国公司在海外进行生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2 基础理论 8 产。 不过, 市场和企业的相互替代关系、企业的内部化优势 等 一直是存在的,海外生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产物。 该理论 可以解释 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替代出口,但不能 很好的 解释 进行 对外直接区位选择 方式或进行 海外生产 应采取的布局 方式。 并且,该理论 没有对国内市场和跨国市场内部化进行 区分 ,因此 我们通常认为它 更接近于企业规模扩张 过程 的一般理论。 ④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又称为 “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或 “ 小岛模式 ” ,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 垄断优势理论主要是以美国的大型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不能应用垄断优势理论指导实践。 小岛清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 技术 处于 领先 地位,则该 国家 应按照边际产业 排序 优先的原则进行 对外直接投资。 应选择在投资国 处于比较优势序列中最末端的产业 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 目标国则选择该产业位于 比较优势序列的前沿 的国家。 通过边际产业的转移,投资国将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去发展,东道国也因引进外商投资 而发挥了本国产业优势,这种 情况下投资和 贸易之间就形成了互补关系。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符合 上 世纪 70 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要求,清楚的说明了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但是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行为 ,同时也掩盖了 发达国家将落后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和贸易条件 产生的不良 影响。 ⑤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997 年,邓宁 基于 规模经济论和 垄断优势理论 ,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的角 度选出了三个 关键的解释变量,分别是厂商特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国家区位优势 [17]。 基于三个 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及其他一些经济活动,因此 , 该 理论可以 明确各种类型的直接投资 活动 , 解释关于 对外 直接投资、出口销售和 授权经营 厂商的 选择行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完备和解释力量最强的 一种 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因此, 又被称为 “ 国际生产通论 ”。 但是该理论没有说明三大优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随着时间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且有学者认为将所有权分离出来单独存在的合理性是需要进行商榷的,因此, 现阶段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仍存在争议。 ⑥ 投资 发展 周期理论 基于 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 提出了投资 发展 周期 理论。 他认 为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该国 现有 的所有权优势、 国家区位优势 、 内部化优势 和本国的 经济发展水平。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2 基础理论 9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 一个国家 的国际地位与 该国的 人均 GDP是成正比关系的 , 并且 对 外 直接投资与国内吸引外商投资 是 紧密相关的,受一国的教育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市场制度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理论中描述的第三阶段时,便不只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而更多的是为了 加强 这些优势 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① 小规模技术理论 1977 年威尔 斯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 认为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因注重竞争优势的绝对水平, 而不是相对水平,所以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通过以往的研究 发现, 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 的跨国公司 具有 小规模制造技术 , 而且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本土的采购 等方面的 优势,使他们在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竞争过程中 占据 优势 地位。 小规模技术理论 表明 , 发展中国家 进行 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可能是 希望获得 低成本、保护出口市场、分散资产等 优势 ,发展中国家企业 一般都是在国内市场受到威胁时进行 对外直接投资 活动。 ② 技术地方化理论 1983 年英国经 济学家拉奥提出了地方化理论。 该理论 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一般都 都具有较小的 规模 , 采用 标准化技术 以及 劳动密集型技术 的特点。 技术地方化理论主要包含五个内容,分别为: 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技术可能使发达国家已经过时的技术,但因其特有的要素或资源禀赋而一直在采用;发展中国家对技术和产品进行本土化改造,更好的满足本土市场的需求; 改进 后的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条件下 可能 具有更 大 的经济效益;当东道国市场较大,需求较丰富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 将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发展中国家 的人力资源和成本优势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形成自己的竞 争优势。 ③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凯特维尔等从技术积累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经过研究得到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一般 都是首先 在 临近 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随着 对外直接 投资经验的 不断 积累, 慢慢开始 从 临近 地区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或地区 扩展,最后向发达国家 扩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只是按照固定 过程进行 对外直接 投资, 可能无法 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布中的地位。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 灵活的 的方式 开展 对外直接投资 活动, 积极学习 世界先进技术, 并 带动 国内 先进 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内产业结 构升级 起到引领作用 ,推动国内产 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2 基础理论 10 本章主要是关于产业集聚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 区位论研究过程进行了总结。 区分了产业集聚与集群的概念,并对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介绍, 希望通过阐述,交代清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3 我国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 首先 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次 介绍了我过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并进行了 简单的 分析。 投资现状分析 1979 年开始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随着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我国实行 “ 走出去 ” 战略以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维护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①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过程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开始 进行 对外直接投资 比 别 的 国家要晚一些 ,虽然发展快速,投资总量也在迅速增多,但总体规模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仍很低。 但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对外投资活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从 1979 年仅 亿美元 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增长到了 20xx 年的 亿美元;境外 企业个数也从 1979 年的 4家增加到了 20xx 年的 13500 家 , 统计显示, 20xx。产业集聚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力,根据一个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修正确定,对基本通行能力的修正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自行车影响及交叉口影响等。 根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20xx) ,其它 等级道路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 32 其他等级道路路段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设计 速度( km/h) 60 50 40 30 20 基本通行能力 [pcu/()] 1800 1700 1650
的窗口、和谐 发展的新区的要求。 未来 几 年,**县产业集聚区 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 要实现产业能级的新跨越,不仅要开发建设、引进高科技大项目,更要提升孵化功能,发挥优势孵化项目;要加快 12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建一批专业孵化器、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服务平台。 可以说, 建设本项目 正是为适应这些要求的一个举措
代维 管理 首页结构图 产品管理 概况 功能 主要对 亿阳信通产品 管理 的一个基本介绍 .了解运用 过程和 运行模式。 组成构造 组成部分: 头部是由一个 flash 做成的为本网页主页起到一个标志性作用。 左边栏是由其它链接组成 右边栏详细介绍本网页主页的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产品管理设计与实现 15 主要的难点代码展示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322 177 第三产业 10409 516 14322 999978 82298 2121 5855 数据来源: 20xx~20xx 年《广西年鉴》 从表 1 可以看出,广西的企业类型主要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为主,国有独 资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占的比重相对少。 在第二产业中,以制造业为主,从列举的五年数据中可以看出制造业分布的一个明显趋势。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都由一个功率开关管和一个二极管组成,不会有直通现象。 UiT 1D 2D 5D 7D 6C 1T 2L 1C 2RD 1D 4D 3V 1V 2V 4V 3图 交错并联式双管正激变换器功率电路图 交错 并联式双管正激式 DC/DC变换器有以下特点:第一,任何工作条件下,开关管所承受的电压不会超过输入电压。 第二,与单端正激式 DC/DC变换器相比,它无须复位电路,这有利于简化电路和变压器的设计
验 入库 GMP 生 产标准生产过程 其中糖衣工艺如下: 片剂 包隔离衣 包粉底衣 糖衣 色糖衣 打光 干燥 糖衣片 设备选型 产品生产工艺要求,新增主要设备 307 台套,供应方式为成套购进。 其中生产及检测设备 138 台套,公用工程设备 9 台套,运输工程设备 12 台套,办公设备 148 台套。 拟新增主要设备详见拟新增主要设备清单。 鱼鳞 、鱼皮 清洗 脱灰 脱脂 热熔 酶解 脱色